《窮人的本質》如何擺脫窮人的陷阱

買賣虛擬貨幣

今天看完這本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作者是阿比吉特·班納吉與埃斯特·迪弗洛,是一本經濟學著作。

針對第三世界國家出現的大量人口的貧窮現象,作者約翰·肯尼斯·加爾佈雷斯在本書中論述了貧窮的真正原因。通常人們認為貧窮的主要因素是在種族、氣候(所處緯度)、資源的充裕程度、殖民歷史等方面。

說到窮,每個人都會想到那些自己“買買買”之後,吃土的日子。然而,真正的貧窮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

什麼樣的人是真正的窮人呢?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貧困線。按照美國的標準來說,每天消費只能控制在99美分以下的人就是窮人。貧困人群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比我們想象中的還要多,比如社會文化有貶低窮人的習慣,文學作品經常把窮人描繪成又懶又饞的人,這樣的誤解會帶來各種各樣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我們的許多脫貧政策也是建立在誤解之上的。

本書的作者阿比吉特•班納吉和埃斯特•迪弗洛,他們調查了貧困人群最集中的18個國家和地區,從一系列具體的問題出發,詳細解讀了我們過去對貧窮和窮人的誤解,以及窮人在做選擇的時候會遇到的不友善,並提出瞭解決貧窮問題的具體辦法。

第一部分:慈善的誤區。第二部分:貧困群體的困境。第三部分:應對貧窮的具體方法。

是什麼導致貧窮的?

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稀缺,一個是頻寬。

導致貧窮的第1個原因:稀缺

1、什麼是稀缺?

稀缺是“擁有”少於“需要”的感覺。比如,小明覺得覺得自己的時間太少,而要去做的事情又太多,這讓他心煩意亂。隔壁老王手頭拮据,有永遠都還不完的賬單。

總結起來,當你覺得時間少或者錢不夠花,就是稀缺。

稀缺是一種心態。當它俘獲我們的注意力時,就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影響我們的決策和行為方式。

透過稀缺可以解釋為什麼貧窮的人反而喜歡買電視、遊戲機,而不去投資自己學習。

導致貧窮的第2個原因:頻寬

2、什麼是頻寬?

在計算機中頻寬是指單位時間內透過裝置的資料量。這裡的頻寬用來比喻就心智的容量,包括兩種能力: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

什麼是認知能力?

“認知能力”,它是我們解決問題、獲得資訊、進行邏輯推理等能力背後的心理學機制。認知能力中最突出的就是“流體智力”,即在進行抽象思維和推理時,在無須特定學習或體驗的情況下解決問題的能力。

什麼是執行控制力?

“執行控制力”,其作用存在於我們管理自身認知能力的過程中,包括計劃、關注、發起並抑制行為和控制衝動等。執行控制力就像中央處理器一樣,是我們進行日常活動的必要能力,可以決定我們的專注力和轉移注意力的能力、從記憶中提取資訊的能力、同時處理多項任務的能力以及自我監督的能力。

稀缺會降低所有這些頻寬的容量,使我們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還會減弱我們的執行控制力。

該書用九章大篇幅,從營養、健康、教育、生育、風險管理、貸款、存款、創業、政治參與等九個方面探討窮人的生存、選擇和突圍,以及援助、制度對窮人的意義。窮人進行選擇的困頓以及消除貧困的理論、政策的種種困頓,在這些章節中被充分揭示出來。

該書至少給我們充分割槽分選擇的兩種狀態,一種是窮人的選擇,或者說窮人的非選擇;一種是非窮人的選擇。從該書可知,選擇是需要空間的,這空間至少要大於自身的溫飽條件,否則由於可供選擇項的稀少而使得殘存的選擇毫無意義,或者說不同選擇之間的差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純淨水、蚊帳、抗蠕蟲藥片或強化麵粉,儘管這些東西會給人們的健康帶來很大好處,但人們似乎不願為此花太多的金錢或時間。——引自第47頁

在針對18個國家的研究資料中,很多國家的窮人會將大部分錢花在健康上。即使印度農村極度貧窮的家庭,會將每月預算的5%花在健康上。問題是,他們把錢花在昂貴的治療而非廉價的預防。

不少發展中國家的窮人會花很多錢來置辦葬禮、婚嫁,支付節日慶祝的各項費用,作者的解釋時,這可能是窮人怕丟面子的結果。

如在南非,一個家庭會花40%的年收入為親人辦理隆重的葬禮,由於窮人通常存不下錢,在葬禮上的投入幾乎等同於死者一生的積蓄。

在摩洛哥的偏遠山區,一些窮人會把買食物的錢用於購買電視機、拋物面天線及DVD播放器。在尼加拉瓜共和國,超過了一般的農村家庭有收音機,每5個家庭中就有一個有電視機。此外,在對18個國家調查所得的資料中,窮人在沒有收音機或電視機的情況下,可能在節日上花的錢更多。如印度的烏代布林,即便是極度貧窮的人,仍會將自己14%的預算花在了節日慶典、宗教儀式上。

投胎是個技術活,投到戰火紛飛、政局不穩定的國家,那就只能認命了,在《貧窮的本質》裡面,18個國家都是各種不靠譜的國家,還有各種不靠譜的政府,政府無能,法制缺席,腐敗橫行,落後的基建、教育、醫療、公共設施≈沒有,結果只能是百姓遭殃。沒有市場經濟,沒有就業崗位,權貴吸乾社會,窮人只能充當人肉乾電池,在底層進行存量搏殺。

窮人缺乏有效的避險工具

窮人會生一堆孩子,但生孩子不是觀念落後,而是一種理性思考,因為窮人所在的國家往往沒有社會保障體系,想規避養老和醫療風險。

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但是子女身上不確定性太多,或者早夭,或者關係不好,或者沒能力養老,窮人往往採取多生幾個的策略,儘量規避風險。

婚姻也是一種規避風險的方式。印度的窮人一般會將自己的女兒嫁到不遠不近的村莊,如果兩個村子太近。

氣候完全一樣,你這裡發洪水,我這個也發洪水,誰也幫不上誰。兩個村子隔開一段距離,氣候條件就不一樣了,遇到災險,不至於全軍覆沒,還可互相幫助。

窮人借高利貸,是因為正規金融體系排斥窮人。高利貸的利息高是由風險定價決定的,並非剝削。

窮人使用高利貸規避可能出現的災病風險,幾乎不可能脫貧,因為高利貸的利息成本和窮人的違約率“一損俱損”。

窮人不做遠期規劃

絕大多數地方的窮人對教育很不重視,即便很多慈善組織跑來給他們建立學校、普及教育的好處,家長們積極性也不高。

因為窮人並不確定10個兒女裡,哪個可能會給他養老,而偏偏教育是個長期投入,要好多年後才能看到成效。讓窮人賭一個遙遙無期的結果,要冒太大風險。

他們寧願把錢花到馬上就能見效的事情上,比如買點食物,改善一下伙食。

窮人是很窮,連填飽肚子都有困難,如果他們得到慈善機構的糧食補助,但窮人會拿補貼的錢去買電視機、收音機。

和我們的直覺相反,對窮人來說,他首要選擇不是填飽肚子,而是讓自己毫無希望的貧窮生活少一點兒乏味。

人的壓力和一種叫皮質醇激素水平相關,皮質醇水平越高就代表壓力越大。窮人長期處於生存壓力中,皮質醇水平很高,這會影響大腦的部分割槽域。

比如前額皮質、類扁桃體等,這些是認知功能的重要區域。所以,長期處於壓力之下的窮人,他們不太可能會做出理智的決定、長遠的決策。

窮人充滿執拗和偏見

窮人會把自己的大部分錢花在健康上,但他們的花銷很不科學。比如,窮人特別喜歡用抗生素,而且經常會做一些為時已晚的外科手術。

也就是說,窮人平常不會花點小錢預防疾病,而等到健康真的出了大問題了,他們又不惜借錢來拼命治療。

窮人相信一種理論,他們覺得藥物直接輸送至血液是很重要的,所以,他們覺得輸液比口服藥物更有效,會大量的使用抗生素。

說服窮人父母們讓孩子來打疫苗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兒,因為他們不相信疫苗,並不是所有沒接種的孩子都會感染麻疹,但這事兒在家長們看來就有問題了,接種的和沒接種的都沒得病啊,說明疫苗沒用。

接種一種疫苗只能預防一種疾病,其他的疾病可預防不了,受過教育的父母就覺得自己受了騙,以後再也不讓孩子打疫苗了。

我們和窮人思維上沒有本質區別

很多人一輩子省吃儉用,不辦健身卡、不捨得體檢,真的檢查出大病了,哪怕是晚期,全家人都會四處舉債借錢,做各種昂貴的手術,只為延長哪怕幾個月的生命。

很多年輕人沉迷於網路遊戲,荒廢工作學習,因為遊戲的設計者利用了心理學上刺激反饋的概念,這種機制給你一個短期刺激。

做一個動作就會有相應的反饋出現,而工作學習是個苦活,還要長期堅持才能見效,不如遊戲裡即時刺激有趣。

在不懂的事情上,我們一樣有偏見,在網上慷慨激昂的反對轉基因食品的人,並不清楚轉基因到底是什麼,只是憑感覺認為人工的東西不如天然。

去醫院看病,明明看不懂,但主管會覺得醫生肯定做不必要的檢查了,在我們認知水平達不到的領域,我們也喜歡按直覺和情緒去理解很多東西。

總結一下: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第一,避險手段太落後;第二,他們只顧眼前,不做任何長遠規劃;第三,因為認知水平的侷限,他們對不懂的東西有太多偏見。其實我們和窮人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他們犯的錯誤,我們也在犯。

本書金句

窮人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你永遠都買不起那臺電冰箱,還是喝杯茶吧……”。結果形成了一個惡性迴圈:對於窮人來說,存錢的吸引力更小,因為在他們看來,目標太遙遠了,而且他們知道一路上會遇到很多誘惑。

不過,如果不存錢,他們會一直窮下去。放棄短期目標,追求長期目標,需要人的自我控制能力,但自我控制就像一塊肌肉:我們用這塊肌肉時就會感到勞累,因此窮人很難存下錢也就不足為怪了。

對於生活在安全而乾淨的家中、躺在舒適沙發上的我們來說,痛斥家長式作風的危害、告訴自己該為自己的生活負責是輕而易舉的。

對於我們這些生活在富裕世界的人來說,我們目前不正是這種家長式作風的永久受益者麼?我們深深紮根於這一體系而渾然不覺。

這個體系不僅可以將我們照顧得更好,而且我們也不需要去思考生活中的其他問題。

要改變窮人的信念。有時候,人們之所以能做成一件事,就是因為他們相信自己能行。因此,對窮人而言,擁有脫貧的信念是很重要的,這會激發他們去做很多事,來讓自己擺脫貧窮。

貧窮的問題已經存在了好幾千年了,雖然政府和慈善機構都在為解決貧窮而努力,但是我們依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要消除貧窮,就必須要傾聽窮人的心聲,理解窮人的生活方式,只有基於這樣的理解,我們才能找到貧窮的原因,進而找到應對的方法。

窮人為什麼窮呢?

作者說,無能可以導致貧窮,貧窮也可以導致無能。窮人的稀缺心態,是導致他們無能的主要原因。

這本書背後給我們揭示了三個點:

第一點:叫這些人認知有限,但他們又沒有太大的意願去突破自己的認知邊界,他們總願意活在當下。

第二點:窮人總是不太願意做長遠的規劃沒有做長遠規劃的意識,只顧眼前,所以給他們發了蚊帳,他們不會考慮蚊帳對生活的影響,而是會把蚊帳做婚紗,把馬桶拿過來做花盆,他不愛去顧及長遠的利益,只關注當下的利益。

第三點:他們對世界他們未知的那些東西存在偏見其實看完這三點的時候,我就在想,難道我們就不存在這三點嗎?第一,我們往往認知有限。第二,我們往往不關注長遠。第三,我們對於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東西也存在偏見。

比如閱讀是一個長遠的投資,但是你會發現,有些人看了一本書,兩本書發現記不住,看完之後感覺沒什麼進步,所以就不看了。

所以這本書是兩個作者走訪了五大洲的總結,我想的是能夠透過這些現象能夠給我們這些反思。

我們總結一下:

第一、作者告訴我們不是貧窮應不應該援助,而是針對一些特定現象要給予一些特定的指導。

第二、我們對貧窮存在著一些誤解,一旦我們有誤解,我們給予援助的措施就會有誤解。很多地方給窮人的援助就是給他們吃的,我們認為他缺吃的吃不飽。可是這是一個誤解,一旦我們外界對他們有誤解,我們給予的支援也就是有誤解的。

第三、除去這些政府我們應該反思的是窮人的內心一定有他自身的原因。自身觀念障礙導致他沒有越出這個圈子,最後就是窮人的這些思維方式在我們身上有嗎?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想這就是我們閱讀的作用。

要知道全世界目前有8.65億貧困人口,他們每天的日均收入不到1美元,如何解決這部分人的脫貧問題,是擺在每個國家眼前的最大難題。同樣我們生活在大城市裡的一些人,雖然遠不能算貧困人口,但是也無時無刻不感覺到自己依舊貧窮,那麼這裡面的一些內容,對你也必然會有啟發。要想擺脫貧窮的束縛,就要自己做出一些改變。我們常說富人和窮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來自於思維,這話一點都沒錯。你必須先在思維上脫貧,才能在生活中脫貧。

你會發現你把閱讀也看成了一種投機,可是閱讀這個事情是個投資。跟教育是一樣的,應該長遠規劃的,還有就是健身,很多人覺得健身之後應該立馬有肌肉。可是健身是一個長期的規劃,所以想一想我們今天對於這個世界,難道我們就不存在貧窮現象的共同點嗎?我們難道內心沒有一點點窮人的思維方式嗎?

研究表明,窮人的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更弱。他們的大腦中裝滿了稀缺,就沒那麼多心思去想其他事了。窮人不僅缺錢,更缺頻寬。反過來,頻寬負擔會致使他們的智力下降。

看完這本書核心感受是:少生孩子(合理即可),少買消費,少貸款,少說空話;多學習,多思考,多投資。突破認知,加大頻寬。(認知上的貧瘠,才是真正的貧窮)

歡迎各位朋友留言,幫忙點一下文章裡面營銷內容!以及右下角的在看!!

長按上面二維碼關注我的公眾號,也歡迎朋友把我文章分享到朋友圈微信群,相互多交流謝謝!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