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讀!路印協議釋出全新的經濟模型2.0想做什麼?

買賣虛擬貨幣

RC/" target="_blank"">路印協議作為去中心化交易的領頭羊之一,近日釋出了路印協議經濟模型2.0,這與一開始釋出的經濟模型1.0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分享下原文:

路印協議2.0主要包含兩個方面的重要升級,一方面是提供更多更強大的撮合功能,另一方面是引入一個全新的Token經濟模型(小則稱之為費用模型)。我們相信在經濟模型中的諸多設計都是首創的。

行業通用設計

每一個發幣的專案都擁有一個小的經濟體。這種Token經濟體大如BTC/" target="_blank"">比特幣,以太坊;小如路印。比特幣經濟體的核心在於價值儲存,其中礦工、開發者和持有者是這個經濟體主要的幾個角色。而比特幣在這個經濟體中的價值也很簡單,那就是價值的載體和支付的手段。以太坊的經濟體更加豐滿,其中的角色還包含了dApp的開發者和區塊鏈專案方;以太坊的價值則主要體現在智慧合約部署和呼叫的付費上。

2017到2018年行業孕育了大大小小專案數百個,每個專案都發了至少一種Token。有的專案還把“權益”分開成另一種Token,做了雙幣機制。一般來講雙幣的權益幣更像是一種證券,另一種幣則多被定位為應用類Token(utility token)。但如果你研究下,就不難發現多數應用類Token都被設計成專案經濟體裡面唯一的費用Token。這種設計其實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專案方都需要為自己的Token賦予一個價值,否則就不會有人購買。

這種Token設計有個很顯著的問題:若要使用專案平臺或服務,首先需要購買專案Token。這會對使用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擾,總不能使用一百個dApp就需要手裡有一百種不同的Token吧?!直覺上這種行業級現象就是有問題的。而用現實世界作參考,我們也知道只有少數國家的貨幣價格穩定,許多國家的法幣都挺不過一百年,或者貶值的不像樣子。另外購買專案方Token本身也是個無中生有多於的步驟,嚴重影響使用者體驗。何況目前dApp非支付環節的體驗本身就不夠好。

很多專案方聲稱,未來會支援Token持有者對系統引數的變更和整體升級有投票甚至一定的管理許可權,為Token賦予“管理Token”的屬性。但我們相信僅僅賦予Token去中心化的“管理”屬性不足以要求必須使用該Token做系統內的支付。

路印1.0的經濟模型

在路印Token經濟體裡,除了開發團隊和普通持有者,我們還有三個重要的角色:交易者、錢包和中繼(偶爾也被稱為撮合者,環路礦工)。LRC也是這三個角色之間的費用Token:交易者消費錢包的訂單管理服務和中繼的撮合服務,並透過LRC來為這兩項服務付費。

路印1.0費用

以上圖為例,交易者支付100個LRC作為費用,其中20%支付給了錢包,另外80%支付給了路印的中繼(中繼再支付0.001ETH給以太坊礦工)。

這種設計與其它專案本質上沒有區別。但具體的設計上,LRC依然有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路印清算的時候,還會把訂單的“成本節約(margin)”在交易者、錢包和中繼間做個分享,保證撮合時候礦工的決策與使用者和錢包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我們有一篇英文部落格,詳細說明了路印1.0中的費用模型,大家有空可以瞭解一下。

關於“成本節約”,如一個訂單賣1000個LRC換1個ETH,結果只賣了995個LRC就換了1個ETH,那麼少賣掉的5個LRC就是成本節約;如一個訂單賣1個ETH換1000個LRC,結果賣出1個ETH後換了1010個LRC,那麼多出來的10個LRC就是成本節約。

路印2.0全新的經濟模型

路印新經濟模型的一個核心設計理念是減少交易摩擦,允許使用任意ERC 20 Token支付撮合費用,同時保障LRC的價值。

費用燃燒

我們在路印2.0的撮合中引入費用燃燒的概念— 所有收費方都需要將所得費用的一部分換成LRC燃燒掉。我們以下圖為例,簡單說明這種新的費用模型。

路印2.0撮合費用

我們假設使用者這次交易使用BNB支付費用;同時假定協議對BNB設定的燃燒率是20%,且該筆交易的手續費是100個BNB。在清算過程中,交易者支付100個BNB;而錢包和中繼的總收入為100*(1–20%)=80個BNB,20個BNB用來買入LRC燃燒掉。你可能會問,燃燒到底如何發生的?彆著急,這點我們後續會講到。

做市商優惠

在2.0中,我們還引入了另一個重要的引數waiveFeePercentage ,該引數對於某個特定訂單的值如果大於零,比如是“50%”,那麼如果該訂單本來燃燒前要付給撮合中繼80個BNB,現在只需要付40個BNB。注意:曠工可以免除部分或者全部自己的撮合費用,但是無法免除錢包應得的費用。

免除訂單費用

該waiveFeePercentage引數還可以小於零,比如“-50%”。這樣訂單不但完全不用支付任何費用給中繼,還可以從中繼其他訂單的手續費中分得50%。在下面的例子中,中繼會把使用者乙支付的40個LRC中的一半作為返傭付給使用者甲。當然,使用者甲得到的返傭也要相應地燃燒一部分。

做市商訂單返傭

透過路印協議2.0的waiveFeePercentage引數,中繼可以選擇免除做市商訂單的部分或全部費用,甚至還可以將其他訂單的撮合收入的一部分返傭給做市商,鼓勵其在自己的平臺上提供流動性。

P2P交易經濟模型

上文中提到的費用,實際上是“撮合費用”的簡稱。但在2.0中,我們把P2P訂單從普通訂單中分離出來,提供了特殊的費用模型。

什麼是P2P訂單?

訂單的tokenSFeePercentage大於零

訂單的tokenBFeePercentage大於零

滿足以上兩種情況之一即為P2P訂單,P2P訂單中其他的撮合費用引數將被協議忽略。

P2P訂單本質上是下單方不希望被第三方撮合,而是希望直接被對手單吃掉,因此也就不會付撮合費用。

P2P訂單主要的收費主體是錢包。這裡的錢包是個更寬泛的概念,包括任何可以幫你生成訂單的工具。錢包可以從一個P2P訂單中獲取買入TokenB和賣出TokenS的一個比例作為費用。這個比例是錢包在使用者認可的前提下設定的,並非由協議本身提供。我們先假設某錢包設定的這兩個費用都是0%,在下面的例子裡兩個P2P訂單互換100個DAI和400個GTO

兩個零手續費P2P訂單組成的環路

但如果兩個P2P訂單對應的錢包分別設定了不同的收費比例,實際的費用和交易比例的計算就會複雜一些。

兩個設定了手續費的P2P訂單組成的環路

實體經濟中有很多價值互動並不需要第三方撮合服務,因此其費用模型也不能用撮合費用模型來替代。如果沒有2.0中新的P2P Token經濟模型,這種場景就無法透過路印協議1.0或現有的任何一種去中心化交易協議來實現。

P2P訂單費用燃燒

P2P訂單付給錢包的手續費也需要做部分燃燒。假定對DAI和GTO的燃燒率分別是10%和20%,上面的交易計算就需要做如下調整:

P2P費用燃燒

燃燒過程

所有參與燃燒的Token都需要轉換成LRC後將LRC燃燒掉(其他Token實際是被賣出,而不是燃燒掉;燃燒掉的只是LRC)。我們會在2.0的升級版本中,允許任何人觸發燃燒合約,把非LRC Token透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兌換成LRC(比如透過去中心化的荷蘭式拍賣),並將這些LRC燃燒掉。這一觸發將是沒有許可權限制的。在這個升級之前,非LRC Token兌換成LRC需要由路印基金會手動進行,並很可能是透過中心化交易所來完成兌換。

燃燒率設定

我們可以對不同的ERC 20 Token設定不同的燃燒率。我們目前計劃2.0燃燒率設定4個不同的階梯:

燃燒率階梯設定

可以看出,燃燒率對LRC是最優的;另外WETH也享受比較低的燃燒率。

燃燒LRC來降低平臺幣的燃燒率

在2.0的升級版本中,我們將允許透過燃燒LRC來降低某個特定Token在一定時期內的燃燒率。如果你想降低某個Token的燃燒率,比如GTO,到與WETH一樣的第三階梯燃燒率24個月,需要燃燒LRC總量的0.5%(目前等值於210萬人民幣);如果想降低燃燒率到與LRC所在的第一階梯24個月,可能需要燃燒LRC總量的1.5%(目前等值於650萬人民幣)。隨著燃燒的LRC越來越多,LRC的發行總量也會逐漸減少,後續用來降低燃燒率所需燃燒的LRC數量也會相應減小。

降低燃燒率機制對於發了自己平臺幣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是有好處的。首先,燃燒LRC獲取低燃燒率的成本要遠遠小於研發一個新的去中心化交易協議的成本,同時可以避免專利糾紛;其次,這個機制實際上賦予了平臺幣另一個應用(utility),能進一步提升平臺幣的價值。DEX燃燒平臺幣換取更低的燃燒率後,使用路印協議和自己的Token做撮合費用對使用者來講與使用LRC就沒有任何區別,這一定會能提升平臺的競爭力。

燃燒返還

在協議2.0中,我們還允許使用者將LRC鎖定一段時間用來獲取本應被燃燒的費用的返還(rebate)。比如地址鎖定100萬個LRC,並獲取了50%的燃燒返還率。如果該鎖定期的一個訂單本應付100個Any Token費用,其中40個應被燃燒掉;那麼在燃燒返還後,該訂單隻需要付80個Any Token,其中20個Any Token被燃燒掉,返還使用者20個Any Token。注意燃燒返還不會消耗錢包或者中繼的實際費用收入;燃燒返還計算完全依賴於費用支付方的燃燒返還率,而不是費用接收方的燃燒返還率。

如果使用者鎖定足夠多的LRC,就會在一定期間獲的100%的燃燒返還率,這相當於他在該期間所有訂單的費用都免燃燒。這對於高頻交易者非常有好處,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

去中心化治理

很多專案聲稱未來會把專案的治理權交還給社羣。但多數專案其實沒有什麼需要社羣治理的。路印協議未來的去中心化治理主要是對上訴各種燃燒率引數進行投票管理,也包括某些ERC 20 Token應該被放到哪個燃燒率階梯當中。

去中心化治理的挑戰還包括如何限定持幣量太大的賬戶的權利(投票權重),鼓勵儘可能多的Token持有者參與到投票當中。目前我們也在這方面做探索,希望在2019年上半年能夠提供一個升級版,允許社羣提案引數變更以及對提案進行投票。

我們對路印協議2.0引入的新經濟模型感到非常興奮。這種新模型將使路印協議成為第一個支援任何Token做支付費用的二層協議。我們相信:允許DEX使用自己的平臺Token作為撮合費用將有利於路印協議被更多DEX採納。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