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心化身份即元平臺:​迴圈經濟中萬事萬物的身份(六)

買賣虛擬貨幣
迴圈經濟

上一期提到的“彈性”(resilience),是巨集觀經濟的一種抽象現象,但它也與更為直白的彈性相關,即更可持續經濟學的彈性。隨著人類開始進一步向迴圈經濟過渡,在整個生命週期中以及在所有潛在參與者之間對製成品的識別至關重要。隨著迴圈經濟的替代品愈發稀缺、不可靠,成本卻越來越高,迴圈性將從抽象的特質迅速轉變為具體的價值,而迴圈經濟的資料需求也將同樣具有緊迫性。

迴圈經濟是旨在消除浪費和最大程度地持續使用資源的經濟體系。迴圈系統利用回收、再利用、再製造和翻新來建立封閉系統,從而最大程度地減少資源投入和廢物輸出的使用。這種再生方式與傳統的線性經濟形成鮮明對比,傳統的線性經濟具有“採集-製造-處理”生產模型。隨著提取和處理成本的攀升,我們將需要更多的動作,而不僅僅是“ 製造”。

降低信任交易成本是將共享經濟擴充套件到價值較低的交易的關鍵推動力,這反過來又導致了更多的重複利用和更少的浪費。這些促進更多重複使用,減少浪費和騰出未使用容量的經濟驅動力,是促進整個經濟領域實現更大迴圈性的驅動力/推動力。

為了有計劃地實現真正的恢復性和再生性經濟,對於任何給定實體來說,迴圈系統需要諸如“數字孿生”等的數字表現形式。“數字孿生”最初來自軍事和航空航天工程中的迭代設計過程,其中原型、資料模型和其他型別的資訊必須經過精心的版本控制和跟蹤,才能在有限的預算內進行更多的迭代,更多的測試和更多的資料建模,特別是用於精確和關鍵的元件。在21世紀,它意味著各種連線、捆綁或製作大大小小的資料和後設資料的持久多樣形式的各種方式,特別是在去中心化環境中,資料可以在許多網路和環境中生成和儲存而幾乎不需要持久訪問彼此。啟用這種全球性和永續性的數字孿生形式是本文某些作者撰寫的較早論文的一個主要目標,該論文呼籲建立“所有事物的 DID” 。

為了實現迴圈性,供應鏈上的任何(允許的)參與者都必須可以訪問這種永續性數字孿生,以提供可驗證的資料來源。這種可驗證的資料來源必須包括有關材料和生命週期的清晰完整的資訊,以實現安全、詳盡和有效的回收或翻新;它需要比產品的效用更久,甚至在許多情況下比製造它的公司活得更久。要成為真正的“迴圈”產品,其潛在的回收商和翻新商需要獲得“每件事情的可驗證性”。

當然,這些都發生在原子級別,並且要確定從單個事物迴圈到所有事物迴圈的過程的範圍,需要另一種無限的潛在相互作用的組合之旅。但是,從最初的迴圈事物到整個迴圈經濟,這種不可思議的大轉變也可以透過上述相同的基礎設施來加快:培育合作網路效應,以及為迴圈事物採用身份元平臺形式的信任框架。

元平臺提供的密碼學意義上安全的數字孿生使系統的、演算法的數字結構能夠協調迴圈系統。這種材料跟蹤機制可能會產生各種連鎖反應和有機市場,例如:

· 帶有去中心化識別符號的所有內容都連線到託管可驗證生命週期資料的持久資料儲存;
· 任何隨機角色都可以獨立地驗證事物的生命週期斷言,從字面上來說是“該事物完整的故事”;
· 可以使用(並且需要)產品的可追溯到誕生的能力,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可避免的汙染並設計出製造過程中的損耗,同時儘可能長時間地使用材料;
· 現有問題的貨幣化和激勵可以在短期內開始,透過按需審計流程的自動化來解決機器生命週期,供應鏈起源或第三方風險管理;
· 迴圈系統的協調,其演算法執行在數字孿生之上,用於監視,最佳化並過渡到恢復性和再生性經濟。

圖:分解為迴圈事物的數字化孿生,控制從出生和追蹤的生命週期憑證
我們認為,探索元平臺的合作網路效應與更廣泛的迴圈經濟之間的聯絡能夠為整個社會帶來新的價值形式,甚至可以為政府和大型公司帶來足夠的直接價值,使得當今該方向的基礎設施投資可以吸引他們。結論在本文中,我們提出了一些具有吸引力的經濟原因,促使企業加入被提及的合作元平臺,也許還有許多尚未出現的類似元平臺。乍一看,這似乎是不切實際的前期基礎設施投資,並與現有權力結構的激勵背道而馳。在世界上最大的公司是低開銷的技術企業集團主導著二十年前不存在的平臺的時代,其他人可能會認為這種分權不現實。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最近這種過度的壟斷傾向和贏家通吃平臺遊戲可能會加劇痛苦或搖擺不定,之後我們又回到了完全不同的情緒和一套經濟規範。確實,許多人認為,整個歷史中技術一直在搖擺。許多諸如通訊網路的技術首先以去中心化的形式存在,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越來越集中,相關的價值獲取最終集中到具有更高價值提取率的幾個非常大的業務實體中。這種歷史上的週期性行為在《The Square and the Tower》和《Master Switch》中有很好的記錄。可以說,得益於去中心化的網路,網際網路起初是一個出色的矯平器,現在它的大部分價值都集中在少數公司,例如 Google、Apple、Facebook、Amazon 和 Microsoft,每個公司的估值都近一萬億美元。一旦中心化的情況出現,根據價格或多樣性指標,創新和價值創造就會減少,價值提取會增加,從而損害普通使用者。
應對這種中心化的一種方法是監管。AT&T 的解體和對 Microsoft 掠奪性捆綁的禁令是恢復更多權力下放的一種監管方法的兩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兩者無疑可以為電信使用者和作業系統生態系統帶來更多創新、更低成本以及總體上更大收益。但是,監管方法通常會帶來有害或不受歡迎的副作用。當有多種方法可用時,許多人更傾向於市場驅動的權力下放。儘管該技術及其伴隨的經濟學在很大程度上還不成熟,但是區塊鏈技術的適當應用可能會推動這種市場驅動力。作者同意區塊鏈錨定的去中心化身份基礎結構就是這樣的應用之一。由參與者控制的身份元平臺實現的跨上下文協作網路效應可以提供足夠的市場力量,以永遠打破這種中心化週期。參考詞彙表A. 平臺:平臺是一項基於使外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創造價值互動的業務。該平臺為這些互動提供了開放、參與性的基礎架構,併為其設定了治理條件。該平臺的首要宗旨:完善使用者之間的匹配並促進商品、服務或社會貨幣的交換,從而為所有參與者創造價值。平臺透過使用其不擁有或無法控制的資源來創造價值,因此它們可以比傳統組織更快地增長。(來源:Parker、Alstyne 和 Choudary,《Platform Revolution 》)
B. 同一場景內:同一套應用產品、服務和參與者網路內的價值轉移。C. 跨場景:跨不同應用產品、服務和參與者網路的價值轉移。(又名“transcontext”)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