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交易所打響生存戰役,突圍的方向也許在這裡

買賣虛擬貨幣

  資料顯示,截止11月26日,全球數字貨幣交易所數量已經增長到了15699家。無疑,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都知道交易所多,但如此之多簡直無法想象的。如此眾多的交易所,需要多少專案以及使用者才能支撐得起來呢?

  以國內金融股票市場來說,兩市(上證、深證)註冊使用者在1.2億左右,而據統計,真實有過交易記錄的活躍使用者為6000萬左右,而這,已經遠遠高於了全球數字貨幣市場的5000萬使用者數,就這5000萬其中還有多少水分在裡面不用想也能知道。從這個角度來說,當前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的使用者體量其實只需要一家或者幾家交易所就足夠支撐起來,更多的交易所或許就將在這場洗禮中淘汰出局。

  所以如何在這樣一個激勵的競爭中搶跑領先活下來,搶佔分額是所有交易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所在。僧多粥少,只能用搶,但是搶也得搶得有理有據合規合法,那些走在鋼絲繩上的弄虛作假最終的結果可想而知,即使有著一時的爆發也可能像FCoin那樣只是曇花一現,隨時面臨崩盤的可能。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曾經FCoin作為最有資格打破頭部交易所壟斷格局的挑戰者,同樣敗北,那些不知名的交易所無非是割一把韭菜就走,可以說希望更加渺茫,那麼還能抱有什麼希望呢?這是外界普遍的看法。

  其實這種說法對也不對,的確,FCoin一度在數字貨幣市場掀起了一股交易所逆襲風暴,著實重新整理了我們的價值觀。然而它的死亡同樣是可以預見的,FCoin的目標使用者群體在國內,政策導向都不明確,而火幣與OKCoin已經獲得上層的資源,坊間一度傳言這兩大交易所背後是國家在站臺,而國家肯定不想打破這個格局,因此不會支援。

  FCoin所提倡的“交易即挖礦”的確是一個新鮮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思路,隨著“交易即挖礦”的火熱與崛起,流量與交易量不斷爆發增長,可謂拿了一手好牌。而在巨大利益誘惑下,FCoin卻祭出昏招,FT持續增發,讓人看到了一絲陰謀的味道,當發現苗頭不對停止增發是也正式宣佈“交易即挖礦”的落幕,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而FCoin的短暫崛起卻讓小交易所看到了希望,證真實模式玩法能夠擁有一席之地,紛紛效仿,無論是“交易即挖礦”、“掛單即挖礦”、“鼓勵金返傭”甚至免除交易所賴以生存的“手續費”,各種新穎的玩法層出不窮,然而卻沒有任何交易所再次達到FCoin曾經的高度。

  其真實模式玩法本身並沒有問題,的確是相互競爭生存的常用手段,FCoin已經證實,然而這些玩法卻也是建立在利益之上的,最大的受益方仍然是交易所,這就難免讓人懷疑是又一個類FCoin割韭菜方式。

  簡單的說,這些模式與玩法進入了一個誤區,交易要掙錢不假,但要掙的合理,掙得應時應景。

1、 幣圈的無漲跌限制就決定了幣圈多數參與者需要的並不是小恩小惠,對使用者顯然缺乏足夠的吸引力。

  2、 除了割一刀就跑路的小平臺,其他多數平臺其實也在做實事,專案的進度、專案的落地披露及時性都是決定一個交易所優劣的基本條件。

  3、 光靠優惠吸引來的使用者就像羊毛黨一族那樣,對交易所毫無黏行可言,遑論流量入金之說。

  當下的幣圈,小交易所要在扎堆的交易所大軍的夾縫中生存下來,除了要有不輸於頭部交易所的技術硬核,天大地大使用者最大,與使用者之間的關係應該秉除傳統商家與客戶之間的單純買賣關係,同舟共濟才是能相輔相成,金融市場利益為王,但說到底還是交易買賣,若轉變思維由客商到夥伴關係呢?

透過會員制的模式設想一旦落實,帶來的好處將是巨大的:

  1、 透過會員的個人關係,免除了使用者對於平臺的信任問題,能迅速積累使用者群體,並裂變式增長。

  2、 相比於入金買賣優惠,會員制更加有利可圖,動力十足,造成的效應將是指數級的。

  3、 熊市階段,投資熱情低迷,透過友情轉換對交易、行情的不信任度將大大降低,將會帶來除現有存量使用者以外更多的增量使用者入場。

  目前,筆者調查來看,市場上敢於推出會員制的交易所研究樣本還過少,只有一家新加坡註冊的CG世紀交易所宣稱其是會員制現貨交易平臺,正面向全球公開招募創始會員。

  深入研究其官網放出的資訊,可以看出其平臺的政策,不管是個體還是機構,不管是有資金還是人脈,都可申請成為平臺會員領取百萬佣金。值得注意的是,平臺實行最高100%極速返傭,簡單的說就是按勞全額分配。

  這是一個全新的模式玩法,此舉無疑是一次大膽的創新嘗試,卻又是實力的體現。畢竟平臺的生存需要資金,返傭100%無疑不是一種貼錢賺吆喝的行為,需要貼補的資金是巨大的。而相比於普遍利益至上的玩法,在交易所扎堆、市場大熊的當下,可以看出這家CG世紀交易所,為了生存,也是拼了。

  現在,交易所萬家爭鳴,許多交易所仍在是在行業內部競爭、在吃存量市場老本,眼光緊盯著同一批老人“坑”,這對於拓展新使用者和開拓新的市場領域幫助並不大。交易所作為數字貨幣市場的剛需介質,應該不斷地往行業外延伸,去觸及更多的資產數字化市場,讓更多普通人瞭解區塊鏈、瞭解數字資產,而不是“榨乾”幣圈的老人。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