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研究實驗室|銀行業邁向區塊鏈改革的五個障礙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是數字革命的下一步,這項技術將改變每個行業。與金錢相比,它遠遠超出了比特幣。有學者聲稱它將“像網際網路對媒體所做的那樣對金融系統產生影響”。
存在著許多版本的公共區塊鏈,其中的一個基本大前提:它們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分散的基礎架構來維護“單一版本的事實”,記錄了自區塊鏈資料庫形成以來的所有變化。
有人預測,這項技術將消除銀行充當中介人的需求。無論我們是線上購買食品雜貨,透過手機支付服務費用還是將資金轉移到國外,交易幾乎都將立即記錄在區塊鏈的分散式分類帳中,而無需等待幾天就可以在我們使用銀行在系統上註冊賬戶。

2015年,許多銀行和金融科技公司開始嘗試使用區塊鏈,試圖利用其提供的速度和透明度。但是五年後的今天,關於區塊鏈將取代銀行支付系統中的中介的想法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這是因為要使該技術成為金融體系的一部分,必須克服五個基本挑戰:
1.治理
區塊鏈的優勢在於它沒有中央權威,由於沒有中央決策者,有關區塊鏈世界中更新的決策變得緩慢而功能失調。這也是一個弱點。誰來決定技術的工作方式或何時需要更新?
公共區塊鏈的運作更像社羣。沒有系統的方法來決定更新或改進。取而代之的是,它們是透過生態系統參與者之間的激烈辯論而發生的,小組就諸如區塊的長度,區塊應持有的交易數量以及連結的速度等問題進行爭論。這些辯論沒有解決方案,也無法組織這些社羣並做出決定,有時這可能導致分裂。
區塊鏈還沒有找到如何有效治理的方法。簡單的多數表決機制可用於決策,這意味著問題很容易受到說客或特別活躍的貢獻者奪取控制權的影響。
2.可擴充套件性
儘管區塊鏈很受歡迎,但與日常電子支付相比,它的規模仍然很小。目前,比特幣的區塊鏈每十分鐘進行2000筆交易,而Visa每秒處理超過65,000筆交易訊息,而SWIFT-銀行和金融機構用來轉移付款的全球訊息傳遞系統-每天處理約2400萬條訊息。
自2009年比特幣問世以來,關於區塊鏈的每個區塊應處理多少交易的“區塊規模辯論”已經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必須解決這一問題,區塊鏈平臺才能發展到足以成為世界金融管道的一部分。

3.標準

不同的區塊鏈以多種方式組織資訊。這意味著從一個地方向另一個地方提供資訊並不總是那麼容易。
沒有商定的事務資料結構通用佈局。在財務付款中,區塊將包含個人或公司的名稱,帳戶資訊,付款,位置地址和任何其他相關因素。但是,所有加密貨幣的執行方式都不同,因此很難從一種貨幣轉移到另一種貨幣。他們需要為其中包含的資訊以及如何對其進行系統地佈置建立標準。
但是,誰應該建立這些標準?就像網際網路工程任務組(IETF)為網際網路所做的那樣,需要有一個機構來領導這一工作,並且必須引起普遍的共識。
4.責任
當出現問題時,平臺不承擔任何責任。例如,2017年,加拿大數字貨幣交易所QuadrigaCX宣佈計算機錯誤導致價值1400萬美元的以太幣損失。
以太幣被困在以太坊系統中,但是以太坊社羣決定不採取任何行動來恢復它,因此QuadrigaCX必須吞下損失,因此不會影響客戶餘額。
當然,在公眾可以用錢信任區塊鏈之前,必須清除責任。為此,我們通常需要在加密和區塊鏈領域進行更多監管。
5.透明度和身份
區塊鏈支付意味著所有使用者都可以看到所有交易,從而使其易於稽覈和跟蹤。使用者是偽匿名的,因為他們沒有義務以任何方式標識自己,但仍可以透過其字母數字地址和網路上令牌的使用來跟蹤使用者。這種透明性是區塊鏈實力的一部分。這意味著其他使用者可以看到從一個地址到另一個地址的比特幣數量,但是沒有名稱連結到該地址。
當前的系統SWIFT是專用網路基礎結構。它被認為是安全和有彈性的,僅允許完全被金融部門識別和驗證為合法實體的使用者訪問。最終,區塊鏈缺乏身份識別框架將對許多使用者和投資者構成問題,因為這是構建金融系統的基本前提。
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很難看到公共區塊鏈成為我們金融系統的新基礎。

作者:鏈三豐,來源:區塊鏈研究實驗室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