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嚴重短缺,STO能行?

買賣虛擬貨幣

這個“冬季”溫度一天比一天低,青青韭菜越來越少。也不乏聰明人士不斷推陳出新,希望這些IBO、STO的新鮮名詞,有一些“回春”的作用。

今天,就聊聊最近有點過火的STO。

01

STO到底是啥,為啥不是I開頭了

概念上,STO就是Token的發行承認具有證券的屬性,接受各國證券監管機構的監管,其中S是Security的意思,安全,寓意比ICO安全。其本質一言以蔽之就是:

ICO和IPO的權衡,在自由和監管中間取一個平衡。

區塊鏈的行業的人實在沒有出路了,乾脆你說我是證券,我就認了吧——大概是這麼個故事。我們看看STO的具體差別就能更進一步明白了。

就如上圖,其實STO和ICO、IPO有什麼本質的差別麼?並沒有~。這種對平衡的期望,往往很難實現,這種平衡並不是某個公司、某幾個公司能夠掌控的。必須要政府的介入,更進一步要有足夠強的暴力保證。否則誰相信呢,確切的說誰來保證呢?

作為一名資深的韭菜經歷過這麼多,與其相信STO,還不如相信IPO的進步。這兩天看了比較多的STO的報告,STO相比較IPO帶了什麼更多的好麼?簡單羅列一下優點:

  • 使得資產的公開發行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 可極大的提高資產的流動性,解決資產變現難的問題

  • 更合規和便於監管

  • 可以加速資產的全球流動

  • 交易的連續性

從韭菜的角度,這幾個有點其實吸引力都不強。從政府的角度,看上去不錯(其實STO是政府監管的,一種希望被監管部門接受的心理)。但有很大的問題,第一條和第四條是有些實質性內容的,這也是區塊鏈的技術帶來的保障,然而技術和人怎麼結合呢?技術和監管政策怎麼統一呢?出現問題誰來解決呢?一系列的問題不會比IPO的場景少,都需要解決,例如。誰來呢?只能是具有最大共識、最強暴力的政府。不然,作為投資人的利益,就無法得到保證。

千幣歸零,韭菜們還會繼續相信披著羊皮的STO麼?其實無所謂造出新的概念,多講講怎麼落地、怎麼應用,這樣大眾的認可應該會來的更早一些。

02

本質就是希望有更多的韭菜

其實ICO也好,STO也好,本質上是在網際網路發展的大潮下,降低使用門檻,提升使用者量的手段。前一個階段,我們可以認為是眾籌,然後ICO、STO是更加高明的眾籌。門檻降低的主要手段有兩個:

  • 傳統證券投資有各種稽覈,拿掉這些就可以更加方便對比一下,股票開戶包括稽覈、實名驗證、風險評估等等,區塊鏈上的數字貨幣交易有一個私鑰、公鑰就可以了。

  • 資產的切分。

第二點詳細說下:比如說一副油畫,價格太貴了,炒得起的是極少數的人,正好這波人也都是精明得不相上下,賺錢並不容易。怎麼辦呢?能不能讓韭菜進來呢?高昂的價格,韭菜無法承擔怎麼辦。要是能拆開賣就好了,油畫不能拆怎麼辦,發行數字貨幣,比如一個幣代表擁有1%的所有權。哇塞,重大的社會革命。

然而,一系列問題也因此來出現了。誰來保證你的一個幣就是擁有1%的所有權呢?如果這幅畫換了所有者呢?你還擁有這1%麼?這裡實際上有一個誤區,就是很多人覺得自己有一個私鑰了,別人都不知道,就能夠證明擁有這1%的所有權。Too young~,你擁有私鑰,只能證明區塊鏈上的一串數字是你的,但這一串數字是一隻貓,一隻狗,還是一個油畫,誰知道呢?誰來保證呢?這些問題很難解決。

所以各種O們如果只是想著,如何讓更多的“韭菜”進來,而不是將後面的問題都解決的話,也只能定義為割韭菜的行為。而且,這些O們,瞄準的大部分都是不具備做出理智投資決策的人群,這樣真的好麼?

03

拋開這O們,我們該做些什麼

這個寒冬,不是一個適合玩概念的時候。什麼STO,如果IPO不斷進步,部分採用區塊鏈提高效率。還有STO的生存空間麼?所以,重要的不是創造概念、牽強附會,重要的是真正的踏實做應用,做行業解決方案。讓更多的人受益於區塊鏈的技術。這一點,像微軟、騰訊這樣的大公司,都有一些落地的嘗試,這都是良好的開始。讓我們迴歸做產品的心態去做區塊鏈,不要總想著割一把。

農民革命,要真的分到了田,吃得飽,有衣穿,才會有更多的農民跟著幹。不然也只是歷史長河裡的一朵小浪花。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