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研發5年、員工996,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國內媒體怎麼看?

買賣虛擬貨幣

眾多財經媒體紛紛報道,實則呼應央行在數字貨幣研究和推廣上的動作,進一步打消公眾對中國區塊鏈和加密金融發展的擔憂。

本文旨在傳遞更多市場資訊,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文 | 文學

央行數字貨幣距我們越來越近了。

8月10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上,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表示,經過5年研究,央行數字貨幣已經呼之欲出,將採用雙層運營體系,即上層是中國人民銀行,第二層是商業機構。

就在一週前,央行召開2019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明確指出下半年要加快推進我國法定數字貨幣研發步伐,跟蹤研究國內外虛擬貨幣發展趨勢,繼續加強網際網路金融風險整治。

央行頻頻表態,足見其對法定數字貨幣的重視,也吸引了國內主流財經媒體的報道熱情,《中國證券報》、《經濟參考報》、金融界等紛紛跟進,要麼起底央行數字貨幣的最新進展,要麼解讀央行數字貨幣的意義,本文根據公開報道梳理如下:

《中國證券報》:不會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中國證券報》近期對央行數字貨幣的報道較為頻繁。

8月10日,在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結束之後,《中國證券報》先是跟蹤報道了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邵伏軍等人的觀點,而後發表綜述文章《我國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與比特幣相比大不一樣……》,全文超過3000字,引得新華網等主流媒體紛紛轉載,在中文世界引發熱議。

△《中國證券報》官網對央行數字貨幣的部分報道

該文章不僅介紹了央行數字貨幣的“模樣”、應用場景、與比特幣的區別,還提到了採用雙層運營體系的好處及背後邏輯。至於央行數字貨幣的影響,文章引述了穆長春的觀點:

雙層運營體系不會改變流通中貨幣債權債務關係,為保證央行數字貨幣不超發,商業機構向央行全額、100%繳納準備金,央行的數字貨幣依然是中央銀行負債,由中央銀行信用擔保,具有無限法償性;

雙層運營體系不會改變現有貨幣投放體系和二元賬戶結構,不會對商業銀行存款貨幣形成競爭。

由於不影響現有貨幣政策傳導機制,也不會強化壓力環境下的順週期效應,由此不會對實體經濟產生負面影響。

據百度百科顯示,《中國證券報》是1992年新華通訊社出版的報刊,是全國性證券專業日報,是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定披露上市公司資訊報紙、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定披露保險資訊報紙、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指定披露信託公司資訊報紙。

從背景介紹中,不難看出《中國證券報》與監管機構的聯絡,而在其辦報宗旨中,還包括宣傳黨和國家有關經濟、金融、證券的方針政策,由此可以推斷,未來《中國證券報》仍會持續跟蹤報道央行數字貨幣的最新進展。

《經濟參考報》:有助於最佳化央行貨幣支付功能

事實上,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最新進展,《經濟參考報》早在8月5日便進行了披露。

《經濟參考報》記者查詢國家智慧財產權局專利查詢系統瞭解到,截至2019年8月4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申請了涉及數字貨幣的共74項專利。

在文章中,《經濟參考報》提到了央行研究局兼貨幣金銀局局長王信的觀點:

央行的數字貨幣在中國定義為M0,是現金一定程度上的替代,央行貨幣的數字化有助於最佳化央行貨幣支付功能,提高央行貨幣地位和貨幣政策有效性;

央行數字貨幣利率可成為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央行可透過調整央行數字貨幣利率影響銀行貸款利率,有助於打破零利率下限。

與此同時,《經濟參考報》還引用了業內人士的觀點:中國創造出了世界上最多的數字資產,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發行法定數字貨幣具有優勢,也需要在該領域有所作為,而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程序也值得密切關注。

△在《經濟參考報》官網首頁,不乏央行數字貨幣相關報道。

據百度百科顯示,《經濟參考報》是由新華社主管主辦的報刊,創刊於1981年7月1日,是中國最早的全國性經濟類報紙。《經濟參考報》以“經濟參考”為統領,突出前瞻性、探索性和監督性,強化深度報道、觀點報道和國際報道。

由此可見,《經濟參考報》具有官媒和財經媒體的雙重屬性,報道內容集權威和專業於一體,不管對於主管部門的決策具有參考意義,也更加有利於公眾讀懂央行數字貨幣。

金融界:巨大商業機遇孕育待發

作為一家中文財經網站,金融界在報道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觀點的同時,還引用了CF40常務理事、中國銀聯董事長邵伏軍的觀點:未來數字貨幣的發展,最大可能是基於國家信用的央行發行的法定數字貨幣。

金融界指出,持續趨嚴的監管思路或將為數字貨幣的快速落地奠定基礎。數字貨幣或將憑藉區塊鏈技術,以其可追溯性等特點,重構金融體系,巨大商業機遇孕育待發。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界還在文章尾部附上了受益股,相關上市公司分別是:

飛天誠信:在數字貨幣方向上目前推出了硬體錢包;

新國都:已成立了區塊鏈研究中心,跟蹤區塊鏈技術在金融支付中的應用;

奧馬電器:從2016年初開始研究數字貨幣及區塊鏈技術,參與了央行數字貨幣的原型設計。

據百度百科顯示,金融界建立於1999年8月,由美國IDG、新加坡VERTEX等共同投資興建,是全球最大的中文財經網站之一,網站涉及財經、股票、基金、期貨、債券、外匯、銀行、保險、貴金屬、房產等諸多金融資訊與財經資訊。

與其他財經媒體不同,金融界在報道央行數字貨幣時提到了相關的收益股,從側面反映出央行數字貨幣的影響不再侷限於幣圈,而會關係到整個金融圈,這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傳統金融人士的關注。

《北京商報》:央行旗下公司熱招區塊鏈人才

《北京商報》從人才招聘角度報道了央行數字貨幣的最新進展。

8月11日,《北京商報》發文指出,據拉勾網招聘資訊顯示,8月9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旗下公司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公佈了31個在招崗位,其中該公司正在以30k~60k的薪資水平招聘區塊鏈研發工程師和研究員。

來自拉勾的HR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區塊鏈目前的招聘薪資25k-45k是正常範圍,通常能達到13-16薪,看應用要求和麵試導向會在現有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對於深圳金融科技研究院開出的薪酬水平,該HR表示,是在正常範圍內。

文章還引用了分析人士的觀點:該公司此時積極招聘人才可能是為了儘快實現研究成果的落地。但仍需注意相關風險,國盛證券區塊鏈研究所宋嘉吉此前在報告中指出,仍有可能面臨區塊鏈技術發展不達預期以及監管政策的改變兩項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該文章還被置頂為北京商報網首頁頭條。

據百度百科顯示,《北京商報》由北京日報報業集團主管主辦,是北京地區發行量最大的綜合類經濟日報。

火星財經APP(ID:hxcj24h)瞭解,《北京商報》此前曾多次報道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僅火星號便收錄了《北京商報》自去年8月以來的十餘篇文章。

介面:這一思路或許能保護商業銀行

與其他財經媒體道相比,介面的報道更多地表達了背後的思考。

8月12日,介面高階編輯黃鉳堅撰文《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一文詳解中國數字貨幣研究國家隊的思考與憂慮》。在作者看來,姚前所提到的分層並用和穆長春說的雙層運營應該是一回事,“這一思路或許能保護商業銀行,也便於央行監管或中央財政撥款等,但對普通使用者,是一種毫無必要的累贅……當然,或許姚前和央行數字貨幣的成熟方案有其他未曾言明的考慮。

據百度百科顯示,介面是由上海報業集團出品、2014年9月創立的新聞及商業社交平臺,佈局40個內容頻道,提供專業有趣、以商業為主的全品類新聞資訊。2018年2月28日,上海報業集團宣佈介面新聞與藍鯨、財聯社正式完成合並。

值得一提的是,在介面官網搜尋“央行數字貨幣”時,出現的相關新聞多達6971條,包含各類快訊及深度報道,既有原創,也有轉載,足見介面對此類報道的關注力度。

結語:央行數字貨幣呼之欲出

Libra白皮書釋出至今,國內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討論便不絕於耳,參與討論的主體包含央行高層、專家學者、媒體等等。

如果說此前的討論更多的是在表明立場,而央行支付結算司副司長穆長春的最新發言則表明央行數字貨幣已經呼之欲出:從2014年至今,央行數字貨幣DC/EP的研究已經進行了五年,從去年開始,數字貨幣研究所的相關人員就已經是996了,做相關係統開發。

與此同時,眾多財經媒體紛紛報道,實則要響應央行在數字貨幣研究和推廣上的動作,進一步打消公眾對中國區塊鏈和加密金融發展的擔憂。

火星財經APP(ID:hxcj24h)此前報道,數字資產研究院研究員孟巖在Libra白皮書釋出之前曾指出,Facebook加密貨幣將是2009年比特幣主網啟動之後加密貨幣領域最重大的事件,標誌著非國家發行的數字貨幣應用從1.0升級到2.0,“如果在數字經濟革命新的階段,中國不能積極參與。不但將在新的競爭中落於完全被動,而且在網際網路和金融科技領域已經取得的優勢也可能喪失殆盡。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