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996”,投資是首先,但要區分投資和投機!

買賣虛擬貨幣

三非彼得|公眾號

彼得的心得和分享,閱之必有益,只是:

 知易行難,需破“心中賊”!


近期網上炒的最熱的話題就是“996”的話題,甚至馬雲等大佬都出來發話了。馬雲說,能夠在網際網路公司996的工作是一種福氣,他本人每天都是工作12小時。


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要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一般只有三種途徑:打工、創業、投資(當然富二代、拆二代要另說了)。


對於打工來說

毫無疑問,我們必須要遵守公司的要求(哪怕是這個要求不太合理),否則你在公司被邊緣化被淘汰是必然的。對於公司來說,處理一個不太聽話的員工來說,方法太多了。


但是,對於“996”這個事情,我們站在哪些知名巨頭的角度來說,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現在社會發展的速度太快了,科技創新層出不窮,對於站在這個前沿的巨頭們來說,競爭壓力是相當的大(誰也不知道“給你致命一擊”的顛覆企業現在躲在哪個角落裡),而唯有拼命追趕才能成就偉大的公司或者才能不被淘汰。


那麼若你還是年輕人,則不妨拼一拼,不要太糾結於“996”是不是不人道。因為你的精力充沛,工作效率比較高,再者家庭方面還沒有太多的牽掛,放手一搏是明智的選擇。就如馬雲所說“你在這裡幹十年頂別人幹二十年的”,這是大實話!


而人到中年就有點悲催,因為你現在拖家帶口,家庭在心中佔有第一位的位置,而且身體的機能也在不斷下降,長時間的工作恐怕對健康沒什麼好處。所以,你拼搏的動力下降是必然的(但這並非說你想偷懶,“兩害相權取其輕”,人生一世平衡是很重要的,家庭事業健康偏廢哪個都不可取)。


這也是為什麼這段時間網上盛傳,某些知名公司高管因“個人原因和家庭原因”而被幹掉,某些知名企業屢屢針對中年人而調整崗位的原因。


對於創業來說


馬雲說,他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彼得相信他說的是大實話。因為彼得身邊創業的朋友真的都是這樣過來的,一天十幾個小時連軸轉。但是,彼得要說的是,創業者的心態和打工的心態完全不同。


創業者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為了自己,而打工者僅僅是為了一份薪水(大多數都是如此,不排除個別),再怎樣努力也無法和創業者相比。而創業者除了把身家性命全部壓在公司上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獲得成就感,彼得認為這才是創業者如打了雞血般的真正原因。彼得身邊的朋友基本上都是這樣,雖然辛苦但很有成就感,這份感覺甚至比錢更重要。


投資是你的底線


而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還有一種生存,那就是投資。


對於投資這事,彼得認為,我們應該將它當做是人生的最後一份職業。當你失業找不到工作的時候,投資可以成為你的底線,成為你的最後一份工作。


那麼談到投資,可能就又牽扯到另外一個話題,那就是財富自由問題。許多人投資就是希望能夠獲得財務自由(事實上,身邊確實有許多透過投資而獲得成功的例子),去他的“996”,去他的“看老闆臉色”、去他的“職場生存必讀大法”。


但是要靠投資來實現財務自由並非易事,你至少需要明白這麼幾點:


01

掙得多不等於財富多


很多人往往認為掙得多就是財富多。這其實是一個誤區,正確的說法應該是:存的多才是財富多!

彼得試問一下,你認為,一個月薪3萬而只能存區區2000元的人和一個月薪只有1萬卻能夠存下5000元的人對比,你認為誰的財富更多呢?很顯然是存下5000元的朋友!因為你存下的錢你可以去做各種投資(如國債、股票、數字HB等),來建立你一旦失業或者失去工作能力時的最後防線。那麼每月5000元的投資當然要比2000元的投資賺得更多!


上述這個例子不是彼得瞎編的,而是身邊朋友的真例項子。這個月薪3萬的朋友,在17年才買了房子,光月供都要2萬多,再加上兩個孩子的學費、日常的生活費等等,基本上就耗盡了他的收入。而另外一個朋友雖然只有1萬的收入,但他由於不存在月供等這些大額的支出,雖然只有萬元的收入,但卻可以存下5000元。


02

明白投資和投機的區別


對於投資和投機的區別其實有很多種說法,一種說法就是 “投資是可以靠收租而獲得收益,為投機卻而沒有,只能靠價格上漲並賣出後才有收益”。


若按照這個方法來區分,事實上,絕大多數人所做的都是投機行為,你比如剛才月薪3萬的朋友,他在2017年才買房子,月供都要2萬,你認為這是投資還是投機?很顯然是投機,因為你的投入非但沒有產生直接的回報(收租)反而還要每月往裡填錢,唯一的指望就是希望房價還能繼續上漲,而且還有一個前提,就是你得賣掉才能變現(問題是你賣掉了又住哪裡或者說你敢肯定房價未來就一直只漲不跌)。


所以,對於居住在大城市的朋友來說,現在買房真心不是件投資的行為,你所謂的身家千萬,都是紙面上的,只能說是資產千萬,但能不能變現實在難說。


那麼買股票呢?哪些高位買入的、買入不分紅的股票的這都是屬於投機行為。因為你唯一能夠產生收益的時刻就是股票漲了賣掉,而平時是沒有“收租”之類的股息。


那麼買入數字HB呢?那更加就是投機行為了,因為數字HB比股票更沒有保障,首先分紅肯定是沒有的,因為它連個真正的實體可能都沒有,何談的分紅呢?


其次,大多數人炒幣,事實上根本不關心它的技術、它的價值、專案的前景和進展,而只關心的是,找到一種靠譜點的技術分析方法吃短期的波動就好了(數字HB波動大,既是好事也是壞事)。


所以,若按照這個方法來區分投資和投機,那麼所謂的投資,可能就是買入國債或者貨幣基金了。但問題是,這兩者的收入根本彌補不了要命的通貨膨脹所帶來的損失。


那麼還有沒有區別投資和投機的其他方法呢?有的!我們可以這樣闡述:

1、從投資的角度看

巴菲特在股東信上提出:我寧可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看好這個籃子。為什麼價值投資實踐的大師會有這樣的觀點呢?這主要是因為,他認為風險來源於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而規避風險的方法就是深度思考。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的70%的資金都放在了大概10支股票上,這就是典型的集中投資。其原因在於:


1.要想搞懂一家公司的運營情況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2.想要預測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資本運作能力等更是 “難上加難”;

3.一個人的能力圈是有限的(這也是彼得反覆在說的,對數字HB進行分類,選擇幾個專案使勁的研究和關注);

4.市場不會總是低估企業價值,想便宜買到公司的可能性正在減少;






所以,像巴菲特這樣的真正的投資者,他們從來都是“從長計議”,把自己當做投資標的的合夥人(就如BTC,我們持有它,就意味著它的價值和未來是由開發者、礦工和我們共同創造),而並不在乎短期的“一城一池”的得失。

2、從投機的角度看

本傑明·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簡明扼要的指出:投資就是以低於價值的價格買入的過程,投機則是在預測趨勢。


投機者認為最大的風險來源於歷史上的波動情況和未來的不可知性,因此往往透過預測趨勢,追漲殺跌的操作來規避市場大幅不確定性波動所帶來的損失,華爾街有句話叫做“截斷虧損、讓利潤奔跑”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他們往往會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市場是否超買或超賣,市場整體趨勢是否將會調整,是否已經到達確定的止盈點、止損點,不斷的用波動率、貝塔值、夏普比例等資料和公式來判斷趨勢並進行不斷地交易。而正是這樣的邏輯使得投機者很難長期持有一支可能上漲十倍甚至百倍的股票。


投機者經常會在論壇上、貼吧中、微信群中去了解今天的的熱點是什麼?明天市場會怎樣?這個專案的概念如何?另外,還會被所謂的三招學會炒股、短線交易秘籍之類的忽悠,而殊不知,其背後真正的意思是:快來做點投機交易吧,因為券商要吃飯、交易所要吃飯、分析師要吃飯、莊家想割韭菜!


投機就像蒙著眼睛走鋼絲,即便你的感覺再好,技術再熟練,一個極小的失誤都可能讓你粉身碎骨。《股票大作手回憶錄》中的主人公利弗莫爾,其技術之高超是“有目共睹”的,曾準確預測到了1929年的大熊市並在那場大熊市中賺了1億美元,但是很不幸的是,在隨後的1932年他開始抄底,結果最終虧得的幾乎一無所有並自殺了事。


結 語


總之,投機者只看到每天的回報和收益,而投資者看重的是,投資標的是不是每天在進步、每天在增值、每天在成長,正如BTC一樣,我們所要著眼的地方是:BTC的成長性、增值的能力、創造價值的能力是否每天都在改善,而不是每天的價格波動!


------- END --------

關注我們,每天都有價值資訊

文字來源:原創

圖片來源:網路

圖文編輯:三非彼得

相關閱讀:

1、美國長短債利率倒掛,對股市數字HB有何影響?

2、對於數字HB,持有這事還真看緣分

3、去中心化只是實現目的的一個手段,理解了這點你才真正理解了區塊鏈

4、巴菲特2019年致股東的信,讓我們感悟到什麼?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