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思考】對於炒幣者來說最重要的是掌握週期規律嗎?我看未必

買賣虛擬貨幣

我看邏輯思維

跨年演講邏輯思維跨年演講已經過去十多天,而我是昨天才開始正式聽的。之前有不少對跨年演講進行總結分析,我都跳過沒看。我的一貫做法是對於一些精彩的內容希望自己品讀,不想被別人帶偏了節奏。比如一些精彩的電影,如果沒有趕上電影院的放映,我會把名字記下來。比如有一場精彩的NBA比賽,我沒有時間看直播,也不想知道結果,留待有時間的時候再看。好東西要慢慢品味。

關於邏輯思維,有些人會這樣想:還跨年演講,一年一次,看把羅胖能的,不就是自媒體文章裡說得那些話,拼湊起來的嗎?給大家灌灌雞湯。我是這樣認為的。得到作為中國現象級的知識文化產品,有大量的高認知的人一直追隨。作為創始團隊的邏輯思維當然有其獨到的地方。

2018年的跨年演講,有7884個觀眾到場,每張票1000多塊錢,現場爆滿。這絕不是所謂的一些雞湯內容可以打發這些精英觀眾的。羅胖一直處在中國創投圈、網際網路圈和科技文化的最前沿,羅胖從去年9月份就開始準備跨年演講,其對於整個行業趨勢風向的把握絕非一般人能及。

如果要我來評價羅胖的跨年演講,我認為這就像是網際網路知識界春晚。整整一年的網路熱詞、熱現象、熱點等等東西,全部都會集中在這一個演講中進行呈現。這就如同春節聯歡晚會一樣,各地的經典以及流行元素全部集中在一場晚會中呈現,一年來的高熱度明星輪番登場。雖然大家年年說春晚沒啥看的,但是又人人對春晚趨之若鶩。這二者豈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接下來分享一些我的體會,可能會分好幾篇文章完成。

真正做事的人和幣市週期

我發現我現在看任何問題都會和幣圈聯絡起來,可能這也是陷入魔障的一種表現吧。希望這種狀況可以給我帶來成長和收穫。羅胖一開始就區分了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

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有啥區別?
做事的人和不做事的人,完全在兩個世界。有些事情在做事的人面前,完全不難。
樂觀是我們這批人的性格底色,不樂觀啥年頭都沒法做事。

在幣圈做事的人也應該是樂觀的。樂觀就意味著在任何環境中都應該有生存能力。

現在幣圈是熊市,毋庸置疑。自從進入熊市以後,我聽到越來越多人的說週期。告訴我們炒幣要順應牛熊週期。關注週期確實沒有錯。難道大家都熊市休息,等到牛市再活動?

週期重不重要?當然重要。但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對於我們小小資金量來說。我認為最重要的不是週期。重要的是不同時期都要有自己獨立思考的具體應對策略。

我以前分享過自己的投資原則,第一條就是不離場。作為一個不離場的幣圈中人,應該不同時期都有不同時期的活法。可能只是投入的比例、加倉減倉的策略不同罷了。

薛兆豐老師打了個比方你一聽就懂:“巨集觀好壞就像全球平均氣溫,你要是關心人類的命運,平均氣溫有價值。但是你今天要出門辦個事,它真沒啥用。”

這些難處,好年景未必更少,壞年景也未必更多。

薛兆豐的比方意思就是我理解具體做事的人要關注幣圈具體的事情。你可以專注於一個領域,或者幾個專案,隨著專案社羣一起發展,感受專案的進步。我們也可以關注的整個行業的脈搏,無論是牛市熊市,其實一直都有機會。比如近幾個月的EOSDAPP,波場生態,以太坊的分叉等。

其實對於真正的投資者來說,我們感受市場脈搏,你會發現其實每一年賺錢都不容易。不論股市、幣市,牛市、熊市。每一個階段都不容易。無論什麼時候,你想在這個市場賺到錢其實都不容易。二八定律永遠存在。

你在熊市虧錢了,你想著,都是市場惹的禍。琢磨著等過兩年到牛市可能就好了,我就能回本了。真的是這樣的嗎?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如果認知沒有提高,沒有形成自己的投資框架、不懂得低買高賣,真正到牛市的時候你還是賺不到錢。

君不見,在牛市也是有很多人虧錢。在熊市也是有不少人賺錢。也有很多人能夠躲過熊市大跌,而沒有造成太大的虧損。

不要想著到熊市我就休息到牛市,我肯定能夠賺錢,沒有這樣的好事情,有可能你手上的幣種在牛市,再也起不來了。

所以,我們不要把自己的虧損歸咎於這個市場,歸咎於週期。而要去問問自己的投資策略真的打磨好了嗎?

你的策略中有沒有止盈止損?你的原則如何?如果能夠做到堅決止損,制定策略虧損20%堅決離場。那麼熊市怎麼會有那麼大的傷害,會虧掉80%90%?

一些個人胡思亂想,各位看官不必當真。

END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