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歷史視角:世界儲備貨幣的興衰更替與比特幣的機會

買賣虛擬貨幣
世界頭號對沖基金橋水基金的創始人瑞·達里歐(也是《原則》的作者)最近釋出了研究巨集觀歷史的文章,他試圖探索出最近500年來大國興衰的原因以及週期更替的歷史趨勢。從他的巨集觀歷史分析中,可以看到一個重要的點:每個時期的強國都伴隨著其貨幣的崛起,在其主導期間該國貨幣成為世界儲備貨幣,而在巔峰期之後,其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趨於沒落。當然,由於存在一定的網路效應和歷史慣性,其消失會滯後於主導國的經濟相對衰弱的過程。世界儲備貨幣的興衰更替在過去的500年,有幾個在不同時期的主導地位國家:荷蘭、英國和美國。在每個階段,它們的貨幣伴隨其強大的經濟基本面和軍事力量成為世界儲備貨幣。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主導力量能夠永續第一。任何主導力量都有更替。正如達里歐在對過去500年曆史的研究中指出的一樣,荷蘭、英國、美國是過去500年的主導力量,但它們都存在更替的趨勢。為什麼會有更替的趨勢?隨著新世界秩序的建立,帶來相對的和平和繁榮,生產力的增長,債務的擴充套件,這些推進了主導力量的上升,直到進入一個高峰期。然後維持成本過於高昂,面臨日趨激烈的競爭,邊際收益下降,債務泡沫破滅,經濟向下,國家開始大量印錢,社會的貧富差距擴大,帶來社會衝突甚至戰爭,最後主導力量沒落,形成新的世界秩序。按照達里歐的闡述,這個大週期的更替似乎是歷史的必然。(藍狐筆記:下面關於歷史週期更替的資料參考了達里歐的文章)荷蘭盾是第一個世界性的儲備貨幣。它伴隨荷蘭的崛起成為世界性的儲備貨幣。在荷蘭盾崛起為世界性儲備貨幣之前,西班牙是當時西方世界的經濟主導力量。荷蘭在1625年到1780年成為西方世界的主導力量,1650年是荷蘭的巔峰時期。荷蘭是當時歐洲最富有的國家,其人均收入是當時歐洲多數國家的兩倍,識字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兩倍。
荷蘭的強大得益於其教育的發達、造船技術的先進,還有最重要的荷蘭資本主義的興起,荷蘭發明了第一家上市公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荷蘭東印度公司。此外,荷蘭於1602年建立了第一家證券交易所,建立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債務市場。這讓荷蘭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劇增。在17世紀巔峰期,荷蘭佔據世界主要發明的25%左右,佔據國際貿易的三分之一。荷蘭的投資市場充滿創新和盈利機會,吸引了大量的投資者,此時的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金融中心,而荷蘭盾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世界儲備貨幣”。荷蘭為了維持其主導性的力量,付出了昂貴的成本,直到維持不再有利可圖。在這一期間,英國向荷蘭發起挑戰,雙方有各種經濟衝突,比如英國法律規定只有英國貨船才能運輸貨物到英國等(藍狐筆記:這跟如今世界各國的貿易爭端是不是有似曾相識之處?)。雙方之間發生了多次戰爭。與此同時,荷蘭債務增多,內部衝突增多,軍事力量在下降。1780到1784年,英國再次發起對荷蘭的戰爭,英國贏得勝利,荷蘭破產,負債累累,荷蘭盾隨著荷蘭帝國一起走向衰落。荷蘭的衰落始於其過度擴張,它為了支撐大帝國,需要增加開支,這導致債務增加。與此同時,它面臨其他國家如英國的競爭,導致其海外收入下降。而隨著英國投資收益率的增強,人們將資金從荷蘭轉入英國進行投資。英國和荷蘭的戰爭導致其債務進一步加劇,尤其是荷蘭東印度公司損失慘重,阿姆斯特丹銀行試圖印錢救助荷蘭東印度公司,儲蓄人開始擠兌,導致支撐荷蘭盾的貴金屬消耗光,荷蘭盾持續貶值,失去其價值儲存的信譽,最後走向崩潰。英國的崛起讓英鎊成為繼荷蘭盾之後的世界儲備貨幣。在英國、俄羅斯、奧地利以及普魯士贏得對拿破崙的戰爭之後,戰勝國重新設計世界秩序。這為英國的崛起奠定基礎,也逐步推動英鎊成為世界儲備貨幣。英國東印度公司取代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公司,它擁有的常備軍事力量甚至比當時英國政府的常備力量還要大。此外,1760年左右,英國誕生了工業革命,透過蒸汽機的發明解放了生產力。英國在貿易、經濟、軍事力量上全面領先世界,為英國帶來長達100多年的主導時期。
倫敦取代阿姆斯特丹成為世界金融中心,持續推出創新金融產品,吸引大量投資人進入。這跟當初阿姆斯特丹的吸引力如出一轍。而此時的世界儲備貨幣不再是荷蘭盾,而是英鎊。在19世紀巔峰期,英國創造了20%的世界收入,控制全球出口的40%以上,英鎊成為世界儲備貨幣。不過從1900年之後,英國開始走向沒落。英國參與了一戰和二戰。為了維持帝國,英國擴張了債務,而收益日趨減少。這跟當初荷蘭有類似之處。二戰後,美國在經濟、軍事、政治等全方面超越英國。雖然1960年,還有大約50%的國際貿易以英鎊計價,但人們發現英國債務沉重,而美國財務狀況良好。英鎊在二戰後連續貶值,在1949年英鎊貶值30%,1967年貶值14%。甚至連英聯邦國家也不願意持有大量的英鎊。英鎊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再也無法支撐下去,美元成為新的國際儲備主導貨幣。在英國主導的中後期,美國得到充分發展,美國一開始是複製英國的技術,再到後來在鋼鐵、汽車、電力、通訊方面取得巨大突破,電話、電燈、留聲機在此期間陸續被髮明出來。美國的力量在不斷上升。而英國的相對力量開始下降,英國開始大量借貸,維護其帝國的成本變得高昂。在20世紀早期,不同國家的財富差距和分配存在巨大的爭議,歐洲國家之間產生經濟和軍事衝突。這些衝突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由於德國擊沉美國商船,最後美國也捲入一戰。一戰後,美國、英國等戰勝國透過《凡爾賽條約》試圖確立新世界秩序,不過美國在一戰後,繼續選擇孤立主義,英國則繼續維護其全球殖民帝國。英鎊依然是世界儲備性貨幣。
但一戰後,世界新秩序並非確立,1920年代積累了大量債務,貧富差距增大,1929年債務泡沫再次破滅,導致大蕭條時代。而此時的貨幣增發導致貨幣貶值,導致國內和國際衝突,最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二戰後,戰勝國再次提出新秩序,希望根據佈雷頓森林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來塑造新世界秩序,其中之一是建立新貨幣和信貸體系。美元當時跟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跟美元掛鉤,當時有40個國家採取了這一貨幣體系。美國在當時也擁有三分之二的世界黃金儲量,美元逐漸成為世界性的儲備貨幣。而英國面臨殖民時代的終結,同時也是英鎊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終結。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1971年,美國的銀行沒有足夠的黃金儲備來支撐美元體系,美國結束了錨定黃金的貨幣體系,進入法幣體系時代。法幣體系導致美元貨幣債務增加和通貨膨脹,並引發了1980-1982年的經濟危機。法幣信貸體系還相繼於2000年(網際網路泡沫)、2008年(房地產泡沫)、2019年(COVID-19前後)產生了資本泡沫。每一次的泡沫都比之前印發更多的貨幣。經濟問題導致內外部衝突的加劇。美國面臨跟荷蘭和英國一樣的強權危機。雖然美元依然是國際貿易的主要結算貨幣,世界債務依然以美元債務為主導,但美元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將取決於美國經濟的基本面,當然這會存在滯後性。最終來說,這個挑戰的本身不是來自於其他國家,而是美國自身的經濟基本面,以及維持其主導地位的成本能否持續。從荷蘭盾、英鎊和美元在過去500年分別作為世界儲備貨幣的歷史來看,成為世界儲備貨幣,都有類似的經歷,在教育、技術創新、經濟機制、軍事力量等方面都取得領先位置。沒有經濟和軍事實力的支撐,沒有遍佈全球的貿易網路,就無法成為事實上的世界儲備貨幣。在二戰後,英國努力維持其英鎊的世界貨幣儲備地位,但即便是獲得英聯邦國家(甚至美國一定程度上)的支援,但最終來說,由於其經濟的基本面無法支撐起英鎊的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當時的多數國家更願意持有美元而不是英鎊,英鎊的持續貶值動搖了人們的信心,很多國家央行的儲備貨幣從英鎊換為美元。
世界儲備貨幣的更替期與比特幣的機會從過去500年世界儲備貨幣的更替歷史可以看出,國家和貨幣是高度結合的。世界儲備貨幣的地位是國家的經濟和軍事主導力量的自然外化。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和貨幣不是分離的關係。而按照達里歐的分析,當前的世界有可能開始進入了新的更替週期,巧合的是最近前美國財長保爾森在美國《外交事務》雜誌上也發表了《美元的未來》的文章,它提出美元的世界儲備貨幣的位置可能要面臨來自人民幣的挑戰。

那麼,這跟比特幣有什麼關係?從歷史來看,任何一次世界儲備貨幣的更替都不是三年五年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長達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如今的美國在大量印發美元,產生大量的債務,這跟歷史上的場景相似。

同時,從基本面上來說,雖然美國的經濟、科技、教育、軍事等方面上依然處於領先位置,依然強勁。不過,美國經濟的主導力量在相對下降,從1960年到現在,其GDP的世界比例從40%下降到如今的25%,而新興經濟體在積累力量,尤其是中國的經濟規模急速上升。

當前美元依然是世界主要儲備貨幣,依然有高達79.5%的世界貿易用美元結算,全球84%的非國內債務為美元債務,全球大約有100萬億美元的債務以美元計價。

由於有美元計價的債務償還的需求,美元在如今瘋狂增發時期,不但沒有產生通脹,還出現流動性不足的情況。由於對美元的需求在上漲,美元也會繼續上漲。美元的上漲導致其更加搶手,更加短缺,並加重了債務償付的危機。美元需求的增加,導致美國透過財政政策來刺激。但這種增發體系無法長期持續下去。

而且,最終來說,貨幣的超發會引發通貨膨脹。不僅會導致通貨膨脹,也會加劇經濟的不平等現象。在美元超發後,最富有的人的收入增長會更快,因為富人持有各種資產(美國1%的人擁有美國50%的股票),而普通人和窮人擁有的資產較少,或只有少量的現金,而這些現金隨著美元的超發而貶值,而資產則因為放水而升值,大部分群體的收入降低而少部分美國人的收入增加。這種情況會加劇美國國內的貧富差距。

跟歷史上的荷蘭、英國一樣,其法幣世界儲備貨幣地位的沒落會有一定的滯後期,也就是說,即便其經濟的基本面支撐不了這種地位,但由於其貨幣系統的慣性,還會持續較長時間。英國在1900年開始衰落,但其世界主要儲備貨幣的地位持續到20世紀60年代。

在這個相對不穩定的世界儲備貨幣的過渡期,美元瘋狂增發,而比特幣於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誕生,它是一種完全不同於法幣信貸擴張的體系,它是一種非常“硬”的加密貨幣,它有上限的發行量,當前有跟黃金類似的S2F,它不會無限增發,在誕生後僅僅十多年,它已經成長超過1630多億美元的資產,它吸納了大量的法幣。

只要國家這樣的組織形式在主導這個世界,法幣依然會是世界的主要貨幣。從這個角度,比特幣無法撼動法幣的主導地位。不過,比特幣的出現跟歷史上的黃金很相似,黃金跟國家並不緊耦合在一起,黃金是超越國家形態的貨幣。比特幣透過加密技術和博弈機制,形成了無須信任的貨幣形態,它跟黃金一樣,也是一種超越國家形態的貨幣形式。

在美元可能趨於衰落和另外一種世界主導儲備貨幣出現之前,存在很長的一段過渡期。這段過渡期的經濟有可能出現不穩定的局面,如果按照之前荷蘭和英國演變的歷史,美國為了維護其主導地位,可能會大量超發,大量借債,貧富差距加大,內外衝突可能性增加,這對於美元持有人來說,其信心有可能會逐步動搖。當然,從目前看,這還只歷史經驗,只是對未來的一種猜想,它的演化時間有多長,怎麼演化,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按照大歷史的視角,在主導性儲備貨幣趨於衰落的情況,比特幣有可能獲得部分法幣持有人的青睞,他們將比特幣作為對沖法幣體系風險的重要資產,將其看作為數字時代的黃金。而如果通脹的加劇,比特幣的重要性可能會贏得更多人的認同,從而加劇將美元遷移到比特幣的現象,這如同當初人們將荷蘭盾兌換為英鎊,將英鎊兌換為美元一樣,對於人們來說,經濟收益是最大的遷移動力。不過,由於國家是世界的主體形態,法幣依然會是基本計價單位和交換媒介(藍狐筆記:這與它是紙質貨幣還是數字貨幣無關,兩者本質上都是法幣),在很長時間內,比特幣更多是作為類似於黃金一樣的貨幣形式存在,成為人們投資和對沖風險的一種選擇。

此外還有一個因素會促進比特幣和黃金的採用,正如保爾森所說的:“華盛頓還應該意識到,美元的霸主地位使單邊制裁成為可能,但這並非沒有成本。以這種方式將美元武器化,可以激發美國的盟友和敵人發展替代性儲備貨幣,甚至有可能聯手做這件事。這也正是歐盟一直努力推動在國際交易中使用歐元的原因。”在極端情況下,一些被美元武器化逼到無路可走的較小經濟體國家可能會認真審視比特幣的作用,甚至有可能將其作為替代性的儲備貨幣之一。

在這個過渡期間的複雜背景下,比特幣有可能會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完成從千億美元級別向萬億美元級別的躍遷。如果在比特幣的第二個十年,沒有完成這個躍遷,那麼比特幣就很難有機會成為新時代的數字黃金或重要儲備貨幣之一。不過,總體來說,未來的不確性反而給予比特幣躍遷的機會。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