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來的新書《韭菜的自我修養》,都講了什麼?

買賣虛擬貨幣

李老師的新書《韭菜的自我修養》一經面世,就成了幣圈各個社群的熱點。

有不少的韭菜拿到書的第一時間就發了朋友圈:這厚度也沒誰了…連寫書都要割韭菜

一般買到的書至少也是300也以上,10幾、20萬字的,價格也差不多30、40元。而李老師的這本《韭菜的自我修養》,40元,135頁,4.2萬字。

看起來是少了點,怪不得說寫書也要割韭菜。

不過,看完了全書,覺得這書挺值得看的, 今天幣獸從中挑取精華之處,好好說一說。

對照韭菜的定義


本書開頭對韭菜的定義:

所謂的“韭菜”,指的是在交易市場中沒賺到錢甚至賠錢的勢單力薄的散戶。

而李老師花了時間精力認真寫文這本小冊子之後,對韭菜有了更加準確的定義:所謂的“韭菜”,指的是那些在本質上並不是零和遊戲的交易市場裡以為自己在玩零和遊戲的交易者。

這不是零和遊戲的交易市場,而是經濟週期擴張和收縮的市場。文中所指的韭菜認為它(數字貨幣市場)零和遊戲,所以自己虧的錢,成了別人賺的錢。

自己賺的錢,是別人虧的錢。要想賺錢,只有割別人韭菜,當確定這個假設和方向之後,就要想方設法去尋找割韭菜的措施,比如聽內幕訊息先人一步、自己開發專案融資、做市值管理(洗盤、拉昇、出貨)等等。當然,這些套路都是極少數人能參與,但沒關係,完全不妨礙韭菜們按照這個思考方式去努力。

在幣圈,大多的專案方舉辦見面會,結束之後抽獎,參會人員都會有一些贈送的禮物,然後給予很低比例的認購專案方代幣的權利,例如對外是1:20000,而給參會的人是1:30000。

作為參會者,幣獸覺得這是絕對的賺錢之道啊,讓身邊的朋友一起認購,結果遇到大熊市,山寨專案一跌再跌。以為拿到了很低的成本,根本比不過專案團隊、早期機構參與者零成本的拋售。

當你想著割別人韭菜的時候,請冷靜想象,你是不是另外一些人的韭菜,回到本質上看,選擇專案的動機就已經說明“我到底是不是韭菜”。

韭菜的表現


表現一,一進場就買買買

李笑來由此爆料了自己的一段“韭菜”歷程:

2011年3月剛在推特上接觸到BTC/" target="_blank"">比特幣資訊的時候被短短几天的漲幅震撼,買完第一批不久更是見證的5倍漲幅。然而緊接著在“山頂”上迎來陰跌,資產一度縮水97%,面臨長達二十多個月的韭菜“解套”生涯。

表現二:沒有生活


幣圈的朋友幾乎是全世界最勤奮的投資者,投入的時間可能比華爾街的基金經理還要多,因為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1)擼羊毛,各種新專案出來,一定會推廣和空頭,前提是你去完成他們的任務;
2)每天都要寫文章,去賺代幣,去賺錢;
3)看文章、新聞,瞭解最新的資訊,賺錢的機會;
4)分析專案,新專案這麼多,得去看看;
5)交易,前段時間剛買的一個幣,上了一個交易所,山雞交易所,還要註冊、kyc,別提多麻煩;
6)參加線下活動,線下可是最好的資訊獲取渠道,還能認識不少幣圈大佬,一定要去;
7)聽直播、聽課程,只要你肯學,每天都有,幣世界、金馬社羣、tokenclub等;
8)和朋友打電話,總有幣圈的好朋友定期要交流下,思考碰撞等等太多了。

交易領域的重要原則

長期穩定的低成本現金流。

控制倉位,永遠保留一定現金。

能不冒險決不冒險,必要時觀察他人的冒險經歷積累經驗。

另外李笑來提到的,也是幣獸特別想高亮的一點:

借錢衝進交易市場,加上槓杆,在沒有專業技能的情況下去玩期貨……這些都不是“冒險”,乾脆就是“找死”。 尤其是面對區塊鏈資產這個波動巨大的交易標的,還要在這上面疊加風險,更是如此。

除了書中的乾貨,還有度錄音和這些年撕逼事件的概括,總的來說,對嫩韭菜有一定指導性,對老韭菜有一定趣味性吧

剩下的內容幣獸就不一一列舉了, 有興趣的韭菜不妨去看看,人精出的書,看一看總是沒錯的。



推薦閱讀:

1.維權者終於把徐明星送進了派出所(內附影片)

2.【幣獸揭秘】馬雲辭去阿里巴巴主席,全力進軍區塊鏈

3.張健妻子擠走FCoin運營總監周小雪,上演幣圈家庭倫理劇!

4.高層人士變動,才導致多家區塊鏈媒體被永久封禁!?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區塊鏈小怪獸,歡迎關注!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