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鏈路途,迷霧重重

買賣虛擬貨幣

文/小學徒

公鏈仍具有一定的想象空間,只是還需要在時間的浪潮裡不斷接受考驗和進階,前面才是星辰大海!

但公鏈並不需要那麼多,一個行業或許只需一到兩條最優秀的公鏈即可,其他的公鏈或許一丁點的機會都沒有,它們不願意死去,或許只是有價無市的自嗨罷了。

(1)

2018年前半年,公鏈扎堆,放佛加上公鏈這兩個字就顯得高大上,投資者和資本方那時候也盲目,錢就像大風颳來一樣,很多號稱做公鏈的團隊,只要幾十張PPT就能融到幾千萬美金。早期募資極其簡單,幾乎是在資本市場吆喝一聲“我要做公鏈”,就立馬有人給你送錢來。沒有嚴格的資質稽覈,沒有完善的募資流程,沒有專業的審計跟進,搞公鏈的人二郎腿一蹺,輕鬆手拿千萬美元投資。

現在看來真是不可想象,那時的市場是徹底的瘋狂,泡沫累計到搖搖欲墜了。

那時的理論普遍認為公鏈就像是區塊鏈世界的作業系統,誰掌握了公鏈誰就掌握了未來,2018年公鏈扎堆上線。

2018年下半年開始,加密貨幣市場徹底進入嚴寒的大熊市,一熊熊到現在,雖然現在的市場有所回暖,但仍然很嚴寒,因為市場上絕大部分代幣還是奄奄一息,半死不活的,其中當然也包括很多公鏈的代幣。

巴菲特曾言:“只有當潮水褪去,才知道誰在裸泳”,一場嚴寒的大熊市,很多人突然間發現許多以前吹牛逼吹得很響亮的公鏈,其實個個都是裸泳者,連泳衣都沒有了。

因為它們的故事講不下去了,市場的投資者也不再信它們的故事和鼓弄玄虛了。

於是公鏈理想與現實的矛盾進一步激發,公鏈生態陷入危機重重地境地,資本相繼離場、市值大幅縮水、專案裁員風波以及技術迭代緩慢,近百個專案淪為空氣幣。2018年年初公鏈所呈現的繁榮已經一去不復返,公鏈生態的賽道正在加速撕裂與分離。

公鏈好像徹底淪為雞肋了,很多公鏈專案進展甚至一個多月都沒有更新專案進展和程式碼更新了,團隊也基本發生了重大變故,離職的離職,專案歸還社羣的歸還社羣,彷彿一夜之間,故事全部破滅了,讓人覺得寒冷和絕望。

(2)



2018年前半年公鏈的故事講得栩栩如生,如今卻啪啪地打了多少人的臉。

那時候公鏈成為幣圈、鏈圈、礦圈、創投圈搶奪的物件,一下子就成了幣圈最搶手的專案和使用者投資的物件。

接下來公鏈小蟻創始人達鴻飛迅速開疆拓土,成立了本體,隨後國內就有波場、比原鏈、公信寶、量子鏈、星雲鏈、AELF、亦來雲、IOST、Vechain 等各路勢力相繼粉墨登場。

2019年9月11日,作為國內三大公鏈之一的公信寶出事了,GXC主體運營公司杭州存信資料科技有限公司疑似被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古蕩派出所查封。

查封原因涉及到資料隱私洩露,非法發幣,以及割韭菜。相傳最多的還是因為倒賣資料這一條。那麼這種大蕭條環境下,公信寶在這樣的負面新聞之下,幣價更是讓人堪憂。

GXC從以前最高價70元左右,按照目前的幣價3.86計算,也跌去了94%,慘不忍睹。

2019年9月27日,比原鏈創始人兼CEO段新星發微博稱“因個人原因,短暫休息一陣,以後仍會以社羣參與的形式,貢獻一份力量,自己一手帶大的專案,就像自己的小孩子,還是難完全割捨的,也祝比原在長鋏的帶領下取得更大的成績,有一個更好的未來”。

比原鏈CEO離任對比原專案來說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按照目前比原鏈現報價來說,報價是0.41元相比歷史高點8.35元,市值縮水95%;小蟻(NEO) 、量子鏈(QTUM) 、星雲鏈(NAS)等國產公鏈市值也都跌超90%。至此,國內四大公鏈:NEO,量子鏈,公信寶和比原,已經全部完成去中心化跑路,還把幣交給社羣,全部撲街了。

想起當年長鋏當年的說過的一句話:“請拿好你手中的每一個比原,哪怕是送的,五年後我們再看。”

現在再看這句話時,心中五味雜陳,既有諷刺的意味,也有窮途末路的悲傷。

除了公信寶和比原鏈之外,其實其他公鏈的境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2019年5月10日,波場CTO、聯合創始人陳志強高調宣佈離職;7月1日,星雲鏈聯合創始人王冠宣佈退出星雲團隊;8月3日,芯鏈合夥人玉竹宣佈離開;9月17日,明星分片專案Zilliqa CTO賈瑤琪宣佈離職,而在此之前Zilliqa的執行長董心書亦早已離職。

公鏈們集體陷入啞火或者極度衰退的境遇,風光不在,落寞的身影伴著夕陽餘暉,奄奄一息,彷彿落寞的老兵,雖有不甘,但也無可奈何。

除此之外,公鏈專案跑路事件也時有上演,前段時間,知名公鏈aelf便被曝專案社群大量解散,同時基金會地址向幣安錢包轉入1000萬ELF代幣疑似要砸盤,而其官方微博以及創始人馬昊伯的微博與推特已超過3個月未更新,專案被質疑跑路。

公鏈專案的集體沒落,爆發出種種幾乎無法克服的困難,就差當眾宣佈專案失敗了。

我們不禁要問,難道公鏈真的沒有前途了嗎?又是什麼導致這些公鏈的集體啞火和沒落的呢?

(3)

2016 年 8 月,美國著名基金 USV(聯合廣場投資,曾投出 Twitter、Tumblr 等知名公司)的區塊鏈賽道分析師 Joel Monegro,發表了一篇名為《胖協議 fat-protocols》的分析文章。

這篇文章一經發布,就受到了不少專業投資者還有很多區塊鏈創業者的追捧,併成為了區塊鏈行業裡許多區塊鏈投資機構、資本方的投資綱領,也成為許多區塊鏈創業者進行區塊鏈創業的指導性意見。

Joel Monegro在其《胖協議 fat-protocols》文章中認為, 上一代共享協議(TCP/IP、HTTP、SMTP 等)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價值,但它們大部分的價值都是在應用層、以資料的形式被獲取和重新聚合的,比如底層協議的價值大部分都是是被Google、Facebook 、百度、微信等網際網路應用層的應用獲取了,而網際網路的協議層雖然作用大,卻無法體現其按錢來計算的巨大價值,幾乎是一文不值的,相對於那些應用層獲取的鉅額利潤來說。

看看Facebook每年獲取的利潤,你就能明白網際網路應用層是多麼的賺錢了,而網際網路協議層是多麼的廉價的。

Facebook每年的淨利潤高達160多億美金左右,而我們幾乎沒有聽說過搞網際網路協議層的個人或者公司能夠賺到多少錢,沒有聽說過。

在區塊鏈技術棧中,協議和應用這種關係正好是相反的:價值集中在共享協議層,只有小部分價值分佈在應用層。

文章中以兩個主要的區塊鏈網路,比特幣和以太坊中為例:比特幣的市值高達1577億美金左右,以太坊市值高達202.92億美金左右。

個人其實覺得大概率是很多區塊鏈公鏈創業團隊和資本方是受到區塊鏈技術棧胖協議理論的影響,資本方和公鏈創業團隊互為因果,從而導致2018年那一年公鏈扎堆,資本方認為投資公鏈最有前途,賺錢最多;公鏈創業團隊只要搞公鏈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資本方的大筆資金的投資,於是他們硬著頭皮或主動想要搞公鏈,或者抵擋不了鉅額融資的誘惑被迫搞的。

而很多區塊鏈公鏈創業團隊顯然高估了他們自身的技術能力,公鏈要求的技術難度太高了,很多團隊並不具備這樣的實力。

同時他們忘了其實區塊鏈市場裡並不需要這麼多的公鏈專案,並不是每條公鏈都是以太坊和EOS的,市場一到嚴寒時期,他們發現公鏈技術要求的難度實在是太高了,而融到的資金卻可能因為前期沒有嚴格的財務支出規劃而陷入困境。

最終的結果,只能是公鏈扎堆死亡。

可能這個理念是導致區塊鏈公鏈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區塊鏈世界裡,誰掌握了公鏈話語權,誰就掌握了區塊鏈世界未來的話語權。

可他們並不清楚,這句話只適用於鳳毛麟角的公鏈創業團隊,比如像以太坊和EOS這樣的團隊。

除了受胖協議理論的影響,導致絕大部分公鏈集體陷入死亡的原因之外,個人覺得大部分公鏈集體死亡的原因還有:

①公鏈技術現階段本身的侷限性問題。效能和可擴充套件上面臨不足,TPS過低,無法承載高併發量的dapp大規模應用和資料處理。

②中短期內仍然無法實現大規模的商業應用和推廣,除了發幣外,並沒有找到可盈利的商業模式。這也是世界範圍內公鏈專案普遍存在的問題,即技術和產品開發出來後沒人用,沒有落地應用和可盈利的商業模式,沒錢自然就搞不下去了,最後難免淪落到死亡的境地。

③市場的影響。過度的營銷後,專案發展不及預期,再加上整體熊市的大環境,公鏈專案紛紛陷入困境,幣價下跌難以為繼,投資者社群建設分崩離析,沒有更多的資金來擴充套件和扶持生態建設,開發者生態應用上也在逐步萎縮。公鏈專案整體上,陷入了沉默和衰退期。

(4)

公有鏈的本質是為所有人所有的系統,任何人都可以參與提供服務,任何人也可以享受公鏈提供的服務。

公鏈搭建加密經濟的應用或許是一條出路。公鏈既是加密經濟的產物,也應該是用來構建加密經濟的技術框架,簡單來說,它是實現加密經濟的工具,公鏈可以用來構建底層基礎設施,在這個設施之上構建更多的加密經濟應用。

公鏈在不斷完善技術的基礎上也要不斷完善其閉環的生態建設。

這要求公鏈專案,不再只是專注於技術上的研發,搞DAPP生態系統,還包括以資產為核心的橫向擴充套件,比如Defi金融領域的衍生應用,借鑑現有的交易所模式打造穩定的現金流、資產交易、去中心化交易所等全方位的佈局。

其次,公鏈還可以轉移目光,儘快找到商業盈利模式。

公鏈專案方和開發者可以從幣圈轉移到落地應用上,與各行業的具體的落地應用場景結合,比如金融、國家級應用、供應鏈、物聯網、跨境支付、政務、電子商務等,找到切入點後,我相信一定會找到市場的,是可以大有可為。

可以積極參與這些行業的與區塊鏈技術相關的技術標準的制定,為它們提供底層的區塊鏈技術服務。

再次,公鏈專案方必須要協調好開發者社羣、應用開發者社羣,使用者社羣,以及投資者社羣這四者的關係,只有當這四者進入一個良性正向的迴圈,公鏈的整個生態才會朝著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從而進入到一個良性的自治共榮共生的狀態,但這是一條充滿荊棘和坎坷之路,這裡面的利益錯綜複雜,所以將來成功的公鏈並不會太多,因為很多公鏈並不能夠很好地處理好這四者的關係。

再次,公鏈專案團隊必須盡最大能力保持團隊的完整性,要大力引進合適的人才,包括技術人才、商務營銷人才、市場人才等,這對於打造商業模式至關重要。

最後,就是區塊鏈公鏈技術自身要不斷迭代,尋求與其他優秀技術的結合,以尋求技術瓶頸上的突破口,比如結合5G技術、人工智慧技術、物聯網技術等。

結語

比特幣是區塊鏈1.0,開啟了密碼貨幣新正規化。以太坊是區塊鏈2.0,開啟了智慧合約新正規化。到今天為止,沒有3.0。所有標榜自己是3.0的,甚至4.0、5.0、6.0的,都是忽悠。

公鏈生態的發展路線是摺疊的,舊有問題的遺留和新問題的出現會使得公鏈生態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這需要公鏈團隊一步一步地去解決,但萬變不離其宗,公鏈想要取得巨大的進展和光明的前途,那還得是落地應用,大規模的落地應用。

這個時間或許是5年也有可能是10年,其實沒有誰能夠預測到未來的事情。

公鏈其實還是有一定的想象空間的,只不過這需要公鏈專案自身不斷地經受市場的洗禮,不斷地進行技術和生態的迭代,這才是公鏈未來的崛起之路吧!

但能夠生存下來,並且蓬勃發展的公鏈顯然不會太多,甚至數量少得可憐。

但最後我想說的是,熊市之下的公鏈發展,沒錢的可以退場了;想玩資本套路的也可以歇一歇;錢花到現在也沒出東西的要謹慎考量,主網上線後又要面對生態構建更大的坑,沒想好填坑的也可以退了。

因為未來公鏈未必還會需要,跨鏈和聯盟鏈隨時都有上位的可能性,況且區塊鏈行業僅需一到兩條最優秀的公鏈已然是綽綽有餘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