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設想很好,ETH 2.0呼之欲出?

買賣虛擬貨幣

【童剛10:59發文】

昨天的文章提到一件事情:V神想要使用ETC/BCH作為ETH的資料層,以解決ETH 2.0到來之前的效能問題。

好奇的讀者可能會問:

ETH 2.0真的能夠解決效能問題嗎?

如果ETH 2.0能夠解決效能問題,為什麼不早日落地呢?

客觀來講,這兩個問題都沒有確定的答案,目前沒有ETH 2.0的詳細資訊,所有的解讀都只是技術性的設想和推測。這個道理很容易理想,相信很多讀者知道EOS白皮書上寫了百萬TPS的目標,事實卻是,EOS穩定運轉了一年,效能的上限不過4000 TPS,真是叫人歎服,白皮書約等於畫大餅。這樣的事情在幣圈發生的太多了,不光是幣圈,公司上市的財報都是扯淡的,你還能天真地相信這個世界上所謂的童話故事嗎?因此,不要輕易被忽悠上ETH 2.0的車,ETH的價值更多來自於,它目前是幣圈市值第二的幣種,至於概念包裝,不想盲目相信。

說完了投資相關的事情之後,可以展開說技術了。

首先,ETH目前存在的問題。

效能低下,無法處理大量交易。各位一定還記得,2017年1C0大熱的時候,轉賬ETH的速度有多麼慢;各位一定還記得,加密貓遊戲幾度讓以太坊網路陷入癱瘓,網路擁堵現象隨著加密貓的隕落而緩解;各位一定還記得,Fomo3D遊戲的得獎者是透過大量粉塵交易來堵死網路,從而成功佔據最後一位投注者的位置。所有這些事情讓V神如梗在喉,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成為小神童大腦中無數構想的終極目的。

ETH網路底層設計決定了其低效能。我們可以簡單地把ETH網路分為計算層和資料層,計算層用來處理和驗證交易或智慧合約,資料層用來儲存資料。兩層設計都有問題,只是資料層的問題比計算層的問題更大一些,所以,V神才想著拿ETC/BCH來作為資料層使用。

智慧合約的執行機制讓節點不堪重負。每一個ETH節點都要執行所有的智慧合約程式碼,這樣的設計導致節點負荷高。ETH現在每10分鐘累計區塊還不到1M,比特幣出塊是10分鐘出一個最大1M的區塊,BCH是10分鐘出一個最大32M的區塊。但普通電腦已經跑不動ETH全節點了,而普通電腦跑1M+區塊(附加隔離見證等資訊)的BTC節點毫無壓力,普通電腦跑32M的BCH區塊綽綽有餘。

以太坊的資料儲存速度更是緩慢。作個對比吧:

ETH效能:10.71TPS、1828.57位元組/秒

BCH效能:55924.05位元組/秒

EOS效能:4000 TPS

其次,ETH 2.0給出的解決方案。

為了解決效能問題,ETH 2.0給出兩個解決方案:

POS共識機制

分片演算法

出塊速度會大大提高。受限於網路傳輸延遲的限制,目前ETH的出塊限定在12秒以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交易廣播到絕大多數節點那裡,從而保證交易被充分驗證,以防止“雙花”現象。如果網路的體積減小,傳輸延遲就有可能縮短,出塊速度就有可能提高。

分片技術是將整個網路分割為多個子網路(目前設想為1024個網路),每個子網路獨立處理和驗證交易。每隔一段時間(目前設想為6分鐘),信標鏈(Beacon Chain)協調子網路之間進行通訊,來處理和驗證跨網路之間的交易。如此一來,出塊速度下降了,節點的運算負擔也下降了,可謂一舉多得。

分片鏈和信標鏈的原理類似於古代的烽火臺。每個烽火臺有一定的可視範圍,現在敵軍發起了攻勢(鏈上交易),守軍(當前分片鏈上的礦工)發現敵情之後,趕緊燒起烽火(廣播交易)向遠處的友軍釋出預警。當前烽火可視範圍內的友軍(同一個分片鏈中的礦工/驗證者)可以馬上收到資訊(接收/處理/驗證交易),可是遠在天邊的友軍怎麼辦呢?多造幾個烽火臺嘛,在每個烽火臺的可視範圍內建造另外一個烽火臺,直到抵達所有友軍(不同分片鏈中的使用者/礦工/驗證者)的視野。

最後,ETH 2.0的時間節點。

等等,以上講的很好,真的容易實現嗎?當然不。ETH 2.0中分片技術是想破除區塊鏈不可能三角,想法是很好,可是技術難度非常高。子網路之間如何高效協同,從而保證一致性呢?交易速度是否會在跨網路通訊中大幅延遲呢?

官方也給不出具體的時間點,只能等待更多資訊。技術領域就是這樣,每一步都很艱難,但我們有一個美好的願望和一顆奮鬥的心,願ETH的明天會更好。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