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比特幣挖礦收益怎麼樣?比特幣挖礦收益分析

買賣虛擬貨幣

比特幣的挖礦,就是礦工參與一定時間段內交易資料的收集、打包,按著一定規則不斷生成隨機數構建區塊,並將區塊資訊傳播到整個網路,得到其他參與節點確認後,得到對應獎勵的過程。

1. 比特幣挖礦的要素

比特幣挖礦主要由節點、區塊、P2P網路三個層級構成。

1) 節點

參與比特幣挖礦的礦工就是一個節點。

在http://Bitcoin.org網站上,下載“Bitcoin core"的節點軟體,註冊後,你的個人電腦就成為一個“完全節點(Full node)”。

還有一種節點叫輕節點(light nodes),比如,手機上安裝的比特幣錢包就是一個輕節點。

2) 區塊

事實上,比特幣的挖礦的過程,就是不斷創造區塊的過程。

因為所有的交易會按著一定的規則打包放入區塊。

目前比特幣區塊限定在1MB大小,每個區塊最多容納4200筆交易。

3) P2P網路

礦工打包生成區塊後,將區塊資料透過P2P網路不斷擴散傳播,讓其他節點進行檢查、確認,一旦區塊得到確認,透過雜湊指標將所有的區塊聯接成的一個鏈條,就叫區塊鏈。

礦工由於投入大量的電力來計算驗證區塊資料,因此可以得到生成一個區塊對應的獎勵。

2. 比特幣挖礦演變

由於比特幣在快速的成長,比特幣的挖礦也經歷了明顯的三代。

第一代CPU挖礦:在比特幣剛剛誕生的初期,由於比特幣價格低廉,參與挖礦的節點數量很少,全網算力相對比較小,挖礦工作在普通電腦上就可以完成。

每個礦工每挖出一個區塊,獲得50個BTC的獎勵。

第二代GPU挖礦:在2010年後,圖形處理器算力大幅提升,有人開始用GPU挖礦,GPU算力比CPU挖礦快很多,CPU挖礦無利可圖,大部分礦工轉到GPU挖礦。

第三代ASIC挖礦。GPU挖礦持續幾個月後,專業的定製化的專用積體電路技術(ASIC)誕生,專業礦機產生,挖礦算力大幅提高。ASIC礦機沒有其他用途,只能用於挖礦,而且一種礦機基本上只能挖一種演算法的幣,比如比特幣礦機。

在當前,幾乎無法透過普通電腦挖到比特幣了。

3 挖成本利潤分析

以10臺M3礦機為例,來分析挖礦的投入產出。

10臺礦機,要投入挖礦,需要投入的成本 :

機器固定投入:75000元左右, 每月礦機維護費用300,每月電費大概9100元左右。

10臺礦機,連續不斷的投入挖礦,每月獲得產出:

以最近兩週的平均算力來看,每天的產出大概在 0.0071BTC,一個月的產出大概為0.213BTC,按著當前BTC市價 60000左右,每月的實際收入大概12780元。

每月總計收益:12780-9100-300=3380

從靜態的角度看,需要220左右可以回本。實際上,如果比特幣價格維持在60000左右,也需要超過220天。

反過去推算,如果比特幣價格低於44000元,那還真得停機呢,否則電費都覆蓋不了。

4. 挖礦的風險

看似比特幣挖礦是一個相對穩健的投資,其實也存在相當大的風險和一定機會成本。

1) 市場波動風險

比特幣市場風雲變幻,價格波動劇烈。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腰斬,因此挖礦的收益也存在著巨大的波動風險。

2)挖礦難度增加風險

比特幣網路的挖礦算力平均約14天調整一次,因此比特幣每日的產出相對不固定,尤其是按月來統計,可以看出產出在逐月遞減。

尤其是當比特幣價格上漲時,礦工看到市場有利可圖,大量礦機投入執行,會出現挖礦算力增加,這反而導致產出減少。

3)電費上漲風險

比特幣挖礦中,最大的可變成本就是電費。電費的上漲,直接導致投入成本變高。如果電網強力介入,打擊電廠直供,則直接導致收益下降,甚至虧損。

綜上考慮,比特幣挖礦的核心要素是相對便宜穩定的電價。同時,為了獲得真正的規模效益,還是要靠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

在目前的算力格局下,對大多數人而言,比特幣挖礦幾乎沒有參與的必要了。

如果真得看好比特幣未來的發展,直接現金逢低買入,也許是比較高效的一種投入。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