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百科 - 閃電網路與 Layer 2

買賣虛擬貨幣

隨著澳本聰 Craig Wright 主導的 BSV 被幣安下架的風波愈演愈烈,事件的起因——澳本聰威脅起訴閃電火炬創造者 Hodlonaut 的事件也迅速擴散開來。這無疑讓更多本來不熟悉閃電網路的幣圈使用者,對這個神奇的比特幣二層網路 (Layer 2) 產生了興趣。

推特上的“WeAreAllHodlonaut”運動

閃電網路 (Lightning Network) 在 2015 年由 Joseph Poon 和 Thaddeus Dryja 提出,閃電網路的技術原理本身是比較複雜的,這也是妨礙很多人去深入瞭解它的主要門檻之一。但其實,作為大部分普通使用者的我們,只需要瞭解它是什麼,實現了什麼,有什麼好處,就完全足夠了。

比特幣擴容

一切要從比特幣的擴容說起。

眾所周知,比特幣的網路確認時間比較長,一直以來被很多使用者所詬病。在這個因素影響下,比特幣的擴容計劃一直在社羣的爭議中蹣跚前行,這也在 2017 年催生了比特幣的大區塊分叉比特幣現金 BCH。

那麼問題來了,比特幣需要擴容 (提高轉賬交易速度),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擴容只有硬分叉擴大區塊大小這一條路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相對於從社羣分裂出來的 BCH 這種鏈上擴容,在整個比特幣社羣更為人們所接受的,則是閃電網路這種“鏈下擴容”的方式。

閃電網路基本原理

鏈下擴容,顧名思義,就是將大量的零散交易處理放到比特幣主鏈以外完成。這樣就能夠省去礦工確認的時間,實現秒級支付,最終雙方的交易結果會在鏈上結算。這就好比打麻將,過程中輸輸贏贏,大家透過本子來記賬,省去實際的現金往來,然後最終結束後,統一算錢,是類似的道理。

為了實現這樣的快速轉賬交易,閃電網路使用了一種叫做“支付通道”的東西。

假設 A 要跟 B 進行互相轉賬,首先會在 A 和 B 之間建立一個通道,同時 A 和 B 需要存入一定量的比特幣作為抵押。那麼之後在 A 和 B 之間轉賬,只要不大於各自抵押的金額,就可以幾乎實時免手續費到賬。是不是有點類似於早期支付寶的概念?只要雙方都開通支付寶賬戶,就可以將存在賬戶中的錢互相轉賬。

與支付寶不同的是,閃電網路的一個通道只會銜接兩個交易方。假設 B 與 C 也要進行直接轉賬,那麼 B 與 C 之間也需要建立獨立的支付通道。那麼你可能要問,A 與 C 轉賬是不是也要創立建通道?恭喜學會舉一反三,但是回答錯誤!

由於 B 與 A、C 都已經建立了通道,那麼 A 和 C 之間的轉賬就可以利用 B 作為中轉站來實現了!在這樣的場景中,B 就成為了一個“閃電網路節點”,可以向轉賬方收取比鏈上轉賬礦工費低得多的轉賬手續費。

由此不難推測,與更多的交易方建立通道的節點會被更多人使用。目前比特幣的閃電網路中的節點數量已經達到了 8000 個以上,整個網路的抵押比特幣數量也達到了 1000 BTC 以上,可以說是初具規模了。

圖片來自 1ml.com

閃電網路的優缺點

透過“並不是每一筆交易都一定需要記錄在主鏈上”的理念,閃電網路實現了小額轉賬比特幣的實時和超低手續費,這無疑為比特幣在現實生活中的普及應用提供了重大支撐。現在已經開始出現支援閃電網路支付咖啡等的商鋪,掃碼即時到賬,幾乎已經與支付寶微信轉賬體驗接近。這可以說是比特幣在落地應用方面的一大進展,在小額支付和日常消費領域有巨大的潛力,同時也會大大推動比特幣本身的流動性。

透過閃電網路節點,個人使用者只需要與一個比較大的節點建立通道,系統會自動幫你用最短路徑接通支付雙方,實現快速到賬,不需與所有的支付方建立單獨的通道。

由於本文開頭提到的閃電網路的原理較複雜,整個生態也還處在起步階段,各項基礎設施比如錢包等支援還比較有限,目前還很難被一般使用者所理解並運用。而“預存入”的交易方式也需要一個慢慢被使用者接受的過程,大的閃電網路節點也難免被質疑“中心化”。

隨著區塊鏈行業的發展,使用者體量的增大,像閃電網路這樣的“二層網路”被越來越多地提出,有月來越多的方案可以對二層網路的不足加以補充。不僅比特幣,以太坊也已經擁有數個二層網路方案正在實施中,我們有理由相信,這可能會成為行業再次走牛的驅動器。

————————————————

滴福記 | Hi-DFG

每個人的區塊鏈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