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定幣”大戰打響,USDT第一的寶座還能捍衛多久?

買賣虛擬貨幣

作為數字貨幣家庭的一員,穩定幣的名字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使用者熟知。顧名思義,“穩定幣”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幣價穩定,這一點往往是透過和某種有價值的等價物做繫結實現的。美元是當今世界第一大儲備貨幣,所以經常被專案方拿來做穩定幣的價值錨定物,無論是第一個穩定幣專案Nubit,還是眾多後起之秀均採用了這種方式來維持自身幣價的穩定。不過,隨著數字貨幣理論和實踐的不斷創新,穩定幣的種類也出現了新的變體。

比如,出現了以數字貨幣作為錨定物和沒有錨定物的新產品。它們共同構成了穩定幣當今的生態格局,並在其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多元化的產品適應了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從這個意義上講,算是對幣圈健康發展的一種貢獻。然而在保持自身繁榮發展的過程中,穩定幣也因為一些缺點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指責。

一個健壯、合格的穩定幣應該滿足什麼條件?未來穩定幣將走向何方以及目前在穩定幣專案裡佔據半壁江山的USDT(泰達幣)的寶座還能堅持多久就是接下來我們試著要解決的問題。

編譯   |   永贊

/1/

穩定幣的標準:兼具傳統貨幣職能與比特幣去中心化特點

在回答第一個問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對現實世界中法幣的歷史做一下簡單的梳理。在人類社會的發展早期,部落之間的商品買賣通常以以貨易貨的方式完成。這樣的交易形式比較麻煩的一點是,既要保證雙方貨物的價值是等同的,還要保證彼此對提供的貨物表示滿意。只要有一方對貨物不滿意,那麼交易就無法完成。後來人們發明了貨幣,這樣的情況也就得到了有效緩解。商販們從此能夠為自己的產品準確定價,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價格發現”。講到這,貨幣的兩大職能——流通手段和價值尺度便已大致說完。接下來是貯藏手段。

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其材質也經歷了數次更新,由最初的貝殼和石頭髮展到後來的金屬和紙幣,再到今天的電子貨幣,每一次都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簡單概括他們的優點就是,“將商品和服務的價值抽象處理,用一種價值代表物體現”。然而,這種進步不可避免地沾染了一定的負面因素。當一方的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時,他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也就越大,最終會促使他創造出一種單一貨幣來增加自身的社會影響和政治話語權。佈雷頓森林會議最終奠定美元霸權地位就是赤裸裸的例子。比特幣和加密貨幣的出現讓貨幣的去中心化成為一種可能,也大致明確了全球貨幣下一次演進的方向和路線。

透過上面的論述,我們知道打造一種去中心化的國際貨幣已漸漸成為一種共識。那麼這樣的貨幣具體應該是什麼樣子呢?

目前有兩派觀點可供選擇。其中一派認為政府私印貨幣,掠奪民眾的財富,而比特幣由於總量恆定,而且控制權掌握在它們的主人手裡,因此作為解決方案再合適不過了。另外一派則認為貨幣通脹本身並無罪惡可言,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人類管理不善和腐敗橫行。

比特幣的保值能力的確十分出眾,但卻是以實用性為代價的。幣市永遠是不斷變化的,人們對於比特幣的需求也是不斷變化的,這就決定了總量恆定的比特幣的價格將會一直處於波動狀態。這種內在的波動性會導致比特幣在很多商業活動中都不適用,也讓它在成為法幣的道路上平添了很多的不確定性。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使一種貨幣既帶有法幣的基本職能又做到去中心化呢?答案就是穩定幣。

/2/

穩定幣專案盤點:亮點多多,糟點也不少


下面就讓我們對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幾種穩定幣做一下盤點,其中各幣種存在的缺陷和問題是我們討論的重點。

泰達幣和TrustToken

這類數字貨幣承諾按照1:1的比例以美元質押,操作簡單,實際效果也還算讓人滿意,但卻註定不能長久保持。

首先,這種中心化資產抵押來實現穩定貨幣的公司,容易在利益驅動下走向不透明,引發信任危機。不久之前就有人對泰達是否有足夠的儲備金髮出懷疑,並由此引發市場一系列波動。此外,關於泰達透過增發貨幣操縱比特幣價格的言論也一直沒有斷過,這種類似的非議未來也註定不會消失。其次,這種操作模式未來很難實現擴容。隨著泰達幣和TrustToken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他們將不得不往銀行存入更多的法幣,直到銀行們的資產負債表不堪重負。到那時,泰達和TrustToken何去何從將成為擺子專案方的問題。

R/" target="_blank"">MakerDAO的Dai

Dai以加密資產作為抵押物,使用者每買入一定數量的Dai就要存入相應倍數的主流數字貨幣作為抵押物,兌換時贖回抵押物。這算是一種比較有趣的解決方案,但對普通人來講理解起來會有點困難。更重要的是,專案本身也存在諸多短板。

首先,如果抵押物在短期內出現急劇貶值,Dai無法在短期內補倉的話,就要面臨崩盤風險。其次,為了抵禦這種風險,抵押物的價值就要多於流通中的Dai。也就是說,如果Dai的市值為100億美元,那麼抵押物,比如說以太坊的價值可能就要達到150億美元,這幾乎是當前在流通的以太坊的30%。為了緩衝數字貨幣抵押物貶值帶來的風險而抵押掉如此一筆鉅額資產,實在是對資本的一種浪費。最後,由於Dai這種貨幣系統嚴重依賴其他主流數字資產,所以也就註定了其規模將面臨一系列天花板,最終只能佔整個加密經濟體的很小一部分比例。

Basecoin, Fragments和Carbon Money

這幾個專案均透過調節供給量來保持購買力的相對穩定性,工作原理有點類似一國的央行。它們全部都不需要抵押物,因此前面介紹的兩種穩定幣的缺陷它們都不存在。但即便如此,它們也都有著自己的問題。

以Basecoin為例,當Basecoin的需求上漲時,人們會願意以高於票面價值的價格(比如說1.05美元)購買,為了讓價格回落到正常水平(1美元),Basecoin的智慧合約會增發10000枚新幣,最後由債券和股份持有者向市場兜售。然而,此時這些持有者可能會將新幣全部握在自己手中,待價而沽。而系統則會繼續增發貨幣,形成惡性迴圈。這是通貨膨脹時容易出現的問題,一旦發生通貨緊縮,情況可能會變得更糟。當幣值跌破錨定價格的時候,系統會拍賣一些股份來吸引融資,拍賣所得用於回購或者贖回穩定幣。但前提是幣價未來看漲,否則購買者的意願不強,專案就會陷入“死亡螺旋”的境地。

/3/

“網路效應”凸顯,穩定幣將是一場

“贏者通吃”的殘酷遊戲

儘管目前穩定幣在很多方面都亟待改進,但其前景無疑是不可限量的。對於其未來的發展如何,或許我們可以用著名的“網路效應”理論來解釋。維基百科中對“網路效應”的解釋是:某種產品對一名使用者的價值取決於使用該產品的其他使用者的數量,在經濟學中稱為網路外部性。適用於穩定幣上,我們可以預見未來某個時間將誕生具有行業壟斷地位的穩定幣專案。

現實中有關該理論的實踐有很多例子可尋,比如社交網站臉書之所以一家獨大,使用者不願意使用其它社交軟體,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臉書的地位罕有人能撼動。全球範圍內找不到一家比它更流行的社交軟體,這就讓它在這個領域完全佔據了壟斷地位。壟斷地位確保了豐厚的壟斷利潤,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何穩定幣專案層出不窮。比如,美國金融服務公司Stronghold近日就推出了一款名為“Stronghold USD”的新型穩定幣,按照1:1的比例與美元掛鉤。該專案還得到了IBM的大力支援,雙方將共同探索這種穩定幣的使用場景。而此時距離位元大陸領投1.1億美元的穩定幣USD Coin才過去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巨頭的陸續進場,無疑給這場穩定幣專案大戰增添了濃濃的火藥味。

目前,在所有的穩定幣專案中,只有泰達幣一枝獨秀,佔據了百分之九十的份額。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選手開始入場,其第一的寶座能不能保住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