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k閃崩 高收益「金礦」變土礦

買賣虛擬貨幣


2月28日,有微博博主爆料,heco鏈上專案book finance存在專案方增發代幣偷挖的情況,導致專案閃電崩盤。


蜂巢財經檢索資料發現,book finance於2月27日晚開啟流動性挖礦。開礦之初,每個流動性挖礦池都有百分之幾萬到十幾萬的年化收益率,吸引了很多使用者搶挖頭礦。由於參與挖礦需購買book,該專案幣短時漲至最高30美元。但僅兩天時間,book跌至0.11美元,從高點下跌了99.6%。


由於book finance上有一個流動性質押池的lp token為bkex交易所平臺幣bkk,網上有人懷疑book實際由bkex運作。對此,bkex方面迴應蜂巢財經,book並非由bkex開發或運營,僅為合作關係,「我們為專案對接了一些推廣資源,專案透過defi應用為bkk賦能,但沒想到專案出現這種問題,bkk也遭遇了拋砸。」


book finance官網上顯示了審計報告,蜂巢財經與審計方零時科技取得了聯絡。對方介紹,專案在上線前提供了他們在github上釋出的合約程式碼,但合約當時並沒有上鍊部署,「我們是按照github上那套程式碼去審計的,不存在導致增發的後門等問題。」


蜂巢財經嘗試透過公開渠道與book專案方取得聯絡,但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究竟是誰導致了book崩盤?目前尚待專案官方釋疑。不過,bkex相關負責人透露,他們監測到,有人在book上線當日從bkex買入了大量bkk,並提到了專案合約中,「不排除有『科學家』買了bkk和book挖礦,拉高雙幣的價格後,從挖出的book中獲利,又快速拋售了兩個幣。」


book閃崩後,參與defi挖礦的風險又一次顯現。春節前後受大市場利好影響,defi再度升溫,兩條新鏈heco和bsc鏈上都出現了一些土狗和跑路專案。業內人士提示,使用者在參與defi挖礦時要警惕年化收益率過高的專案,不要大資金參與,避免受損。



book「開礦」兩天暴跌99.6%


defi新一輪浪潮又激起了「農民」挖礦的熱情,區塊鏈玩家們每日蒐羅新defi專案的訊息,掐時掐點地衝進去挖頭礦,但流動性挖礦本身存在高風險,投資者稍有不慎便會跌進土礦。


2月28日,微博博主「bitcoin」爆料,heco鏈上的defi專案book finance(book)出事了,「專案方偷偷增發幣進池子挖礦,然後不停地賣,被科學家抓了個現行。」


book官網顯示,其號稱要「重新定義defi」,並列出了保險、nft、去中心化跨鏈交易所等場景。不過,上線初期只開設了流動性挖礦池,還沒有提供實際的應用型產品。


2月27日,book開啟頭礦,上線了包括book-ht、book-usdt、book-bkk等多個lp token流動性挖礦池及book單幣質押挖礦池。按照規則,使用者挖book,光有ht、usdt、bkk等這些「鏟子」還不行,必須先在鏈上去中心化交易所中購買book。


book挖礦頁面


拿使用者的話說,book禁止薅羊毛。這樣的規則顯然有利於吸引買盤,提價book。但對於挖礦使用者來說,風險也存在於其中。


第一時間參與該專案挖礦的使用者bill告訴蜂巢財經,book剛上線時,幾個流動性挖礦池的年化收益率都有百分之幾萬甚至十幾萬,book的幣價也在短時間內被推升至30美元,「但很快礦就塌了,book的價格快速下跌,挖出來的book根本抵不上幣價下跌帶來的損失。」


3月1日下午,蜂巢財經透過鏈上去中心化交易所檢視,book的價格已經跌至0.11美元。上線兩天後,book從30美元的高點下跌了99.6%。其總鎖倉價值也由2500萬美元跌至不足10萬美元。


衝挖book頭礦的資金在幣價暴跌後飛速出逃。book的官方電報群中罵聲一片,有人稱,在heco上玩defi的所有收益都扔在了book上。還有人準備「扒出book的背後團隊討個說法」。目前,該電報群中已許久不見管理員出現,蜂巢財經嘗試新增電報群公告提供的book客服微信,但截至發稿未獲透過和回覆。



bkex否認「系book專案方」


由於book finance上有一個流動性質押池的lp token為bkex交易所平臺幣bkk,網上有人懷疑book系由bkex運作操盤。


蜂巢財經聯絡到了bkex的相關負責人,對方否認系book背後的運營方,「bkex與book專案只是合作關係,」該負責人稱,最初專案方找到bkex,希望能獲得投資,「但我們還是想等專案執行一段時間看看資料再說,雙方就先以合作的方式進行,包括我們為專案對接推廣、流量支援這些資源,他們透過應用為bkk賦能,我們認為對bkk的持有者來說,這是利好。」


「我們也沒想到專案會出事。」該負責人表示,當外界出現「專案方偷偷增發代幣」傳言時,bkex第一時間與book團隊取得聯絡,瞭解是否存在增發情況,「專案方反饋說沒有增發,他們手上的代幣就是寫在協議裡的團隊代幣,這個是公開的。」


蜂巢財經從book官網看到,book發行總量為20億枚,其中6%歸屬團隊,6%歸屬早期投資人,8%用於市場推廣,上述共計20%的代幣,分5年線性解鎖。但需要注意的是,專案官網並未明確線性解鎖的具體週期。可以確定的是,book並不是一個「0私募、團隊0分配」的專案。


book官網還顯示,協議由零時科技提供了審計報告。報告顯示,book finance智慧合約於2月26日透過了審計。專案方提供了9個合約檔案,零時科技針對這些檔案,審計了21個安全項,包括整數溢位、重入攻擊、假充值漏洞、代幣增發等安全事項,給出的結果是「高危漏洞0個,中危0個,低危0個,透過21個,安全等級高。」報告同時指出book存在「管理員許可權較大」的風險,「如果管理者賬戶私鑰不慎丟失或者被惡意人員所操控,將會影響專案穩定性。」


蜂巢財經與零時科技取得了聯絡,相關技術人員證實了這份報告的真實性,但他表示,審計的程式碼系專案方提交在github上的合約程式碼,「當時,他們的程式碼還沒有在鏈上部署,所以審計的每個合約檔案我們都標了號,目的是可以對比後續部署上鍊的是不是同一套程式碼。專案拿給我們審計的這套程式碼倒是沒有發現留後門等導致增發的漏洞,但部署在鏈上有沒有修改,審計機構對此就不可控了。」


零時科技獲悉book閃崩後,一直在與專案方聯絡,「我們也想知道是不是合約的問題。」該安全機構技術人員專門到heco鏈上查詢了book的官方合約資訊,「合約的相關程式碼資訊沒有在鏈上開源,我們又找團隊交叉審計了一遍,確實沒有增發。」


如果book沒有暗留增發後門,為何其代幣在僅僅上線兩天時間後,就暴跌了99.6%?誰在砸盤?


在book暴跌的時間段裡,bkk也出現了大幅下跌。bkex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對bkk的異常下跌做了風控調查,在book上線當天,同一個人在bkex分批買入了總價值16萬多美元的bkk,提到了book的合約地址裡。該負責人推測,有「科學家」利用bkk-book資金池,快速挖得大量的book獲利後,拋售了這兩種代幣,使得這兩個幣種短時快速下跌。


為了防止「科學家」繼續砸盤,bkex表示,已經關閉了bkk的充提。「我們聯絡了那個買bkk的賬戶,對方根本不知道數字貨幣是啥,kyc的資料應該是被人盜用了,這個賬號已經被風控。」bkex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仍在與專案方溝通,調查仍在繼續,「bkex也會繼續尋找與defi的結合點,當然我們也會更加謹慎。」



警惕高收益「金礦」


短短兩天時間,號稱要重新定義defi的book,以超過99%的token跌幅,又重新提示了挖頭礦的風險。


實際上,早在去年8月,defi第一波浪潮興起時,defi主陣地以太坊公鏈上就冒出大量的「土狗」專案,這些專案多是匿名團隊開發,甚至沒有白皮書,沒有發展路線介紹,只是喊出一句口號,就匆忙上架開啟流動性挖礦。


這些流動性挖礦專案也被玩家們稱為「土礦」,「十個土礦九個坑」是defi老玩家們的共識。


而近期,隨著heco、bsc等交易所公鏈的火熱,一些「土礦」又轉移陣地到這些新公鏈上完成部署。由於這些公鏈參與門檻較低,吸引了很多新使用者入場。使用者在看到新專案超高的年化後,往往容易忽視風險衝進其中,但高價購買的挖礦「鏟子」,可能很快就被砸到暴跌。


除了book外,還有使用者反映,幾日前,heco鏈上的mfund也出現了閃崩情況。據透露,mfund上線之初,年化收益率高達100000%,很多使用者衝進去挖礦,並短時將專案代幣mfd的價格拉昇至180美元。但僅僅一個晚上,mfd就被砸穿,跌至不到10美元。該專案後續被曝出專案方存在預挖,並大量砸盤,湧入的資金同樣快速出逃。3月1日,mfd僅報價0.39美元,挖頭礦成了「挖空氣」。


而在bsc上,土狗專案跑路也是一個難解的困局。有媒體統計,multi financial上線bsc一天捲走約5000 bnb;popcornswap專案方捲走近48000個bnb;此外,zap finance和tin finance等專案都已跑路。


可疑專案依然在路上。


就在3月1日,一個名為avatar的專案被使用者踢爆「團隊資訊造假」的問題。據悉,該專案正在醞釀上線heco鏈,但白皮書中創始人的照片來源於網路,並非真實資訊。「雖然被我們識破,但難免會有小白上當。」有博主在微博發文提示風險。


有博主提示avatar創始人照片來源於網路


avatar的推廣群中,有人冒充火幣聯合創始人杜均釋出該專案的資訊。杜均快速在朋友圈裡闢謠。


近期,杜均也在社群提醒,由於最近heco量資金太大,出現很多土狗專案,希望使用者有自我判斷,非知名審計機構審計的專案不要大資金參與挖礦。


在defi這片去中心化的金融世界裡,既有顛覆式的創新應用誕生,也從不缺乏各種以割韭菜為目的的仿盤和土狗專案,甚至是技高一籌的科學家。對於參與者來說,保持理性和警惕已經成為必要素養。那些動輒十倍、百倍的高收益挖礦池,散發著財富的吸引力,但也冒著危險的光。


互動時間:

你有哪些參與defi挖礦的避坑法則?


蜂巢財經現已開通影片號,歡迎vx搜尋並關注【區塊鏈情報局】,實時掌握行內最新動態哦~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