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區塊鏈,智慧電網的必經之路

買賣虛擬貨幣

現有電網系統無法區別電力來源究竟是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資源還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為了掌握清潔能源生產量,世界各國政府紛紛建立了基於可交易證書的監控系統。


但來自落基山研究院(簡稱RMI)的能源專家Jesse Morris認為,我們現在對這些證書的管理方式“糟糕透頂”,並且阻礙了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而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的核心技術——區塊鏈可以改進這一點。


Morris說,持續追蹤可再生能源證書(又稱綠色證書)可以在不干擾電網日常運營的情況下解決電力行業普遍存在的資料管理難題。


不僅是他,還有很多人也都認為從長遠來看區塊鏈技術將能改變電網的整體架構。而這只是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形式之一。


是一個基於計算機網路的分散式共享賬本。這些計算機會對在其網路中進行的每一筆交易進行驗證——就比特幣而言,計算機所驗證的是P2P加密貨幣交易。


每個使用者都可以訪問這個賬本,而非單一許可權。支援使用這一技術的人認為,這尤其適用於那些使用者需要透過網路共享大量資料(比如電力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業。


電廠每生產出一度電,儀表就會在一個表格中記錄下一條資料。這個表格會被髮至供電中心,相應資料會被匯入一個新的系統並生成證書。


之後會有專門機構來處理與該證書相關的電量買賣,並在交易結束後對證書進行驗證。


這種極為複雜的運作體系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增加了賬目計算錯誤的可能,不管錯誤的產生是出於失誤還是惡意欺騙。其操作之不透明讓很多人對這個行業望而卻步。


Morris認為,如果讓儀表直接將資料寫入區塊鏈,大部分問題都將不復存在。


而這僅是第一步:有多位能源專家堅信區塊鏈技術有可能引發能源網的根本性轉變。


多數情況下,電力系統的基礎仍然是大規模、集中化的電廠,它們生產電力並透過遠端傳輸和配電線路觸達終端使用者。


然而,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小型“分散式”電力發配系統也加入到了這個供電網路中,如屋頂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車電池。


澳大利亞創業公司Power Ledger的聯合創始人、董事長Jemma Green說,鑑於電力系統的整體效率十分低下,這些小型電力發配系統的所有者為實現價值最大化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Power Ledger開發了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P2P能源交易平臺。通常電力生產者要等60~80天才能拿到交易應得款項,而據Green介紹,藉助區塊鏈技術可以讓生產者馬上拿到錢,這樣一來,業務啟動資金和日常運維成本都會少很多。


在這樣的系統中,相鄰的用電單位可以便捷地進行電量交易,比先把富餘電量賣回給電網公司,再由後者重新分配方便得多。


Power Ledger已經可以做到透過一套共享式太陽能電池板和電量儲存系統將一棟公寓樓轉變成一個微電網。


另一家名為LO3 Energy的公司則在美國布魯克林建立了一個微電網社羣。


與此同時,Green也表示傳統電力系統對於該如何對待這種本地交易方式“還沒有明確的思路”。


“沒人清楚該為這種相對獨立的用電方式付多少錢。”她說,Power Ledger的平臺,或者說區塊鏈技術,可以透過促進交易細分讓市場更加成熟化。


為了釋放區塊鏈在能源領域的應用潛力,能源專家Jesse Morris帶領她在RMI的研究團隊,與奧地利區塊鏈創業公司Grid Singularity共同成立了一個新的非營利組織——能源網路基金會(簡稱EWF)。


本月初,EWF啟動了其私有區塊鏈專案,Morris稱之為“能源行業專用”區塊鏈。


這個區塊鏈網路基於以太坊,EWF將在這裡進行各種應用測試。為保證測試期間的正常交易驗證,EWF已將十大主要能源公司吸納為專案成員。


該專案的著手點是對可再生能源證書的跟蹤。而Morris的長遠設想是給每一個家庭、每一棟建築物都配置上相應的軟體,從而能夠以實時電價自動完成電力買賣。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