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超越區塊鏈的“三難困境”

買賣虛擬貨幣

在摩根大通(JP Morgan)、Facebook和其他公司宣佈推出區塊鏈技術後,主流市場對這一技術的興趣激增。鑑於這些有前景的發展,人們重新強調了該技術潛在的可伸縮性“三難困境”。這個術語是由以太坊的建立者Vitalik Buterin創造的,指區塊鏈必須在安全性、分散化和交易速度之間做出權衡。區塊鏈要真正實現廣泛、主流的採用,這三種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實踐中,似乎一個人不可能擁有一切。

為了擁有最高階別的安全性和真正分散的架構,交易速度必須受到影響——遠遠低於大多數主流支付平臺的要求。如果速度是關鍵,那麼大多數開發人員已經發現,某種程度的集中化(可能危及安全性)是不可避免的。

但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它的存在是因為人們根植於“構建一個更好的世界計算機”的理念——本質上,就是找到一個更好的方法來做我們已經在做的事情。眾所周知,當人們展望未來時,往往會根據他們所居住的世界進行推斷。構建更好的世界計算機的嘗試堅持要求區塊鏈達到與我們現有系統相匹配的效能水平。但區塊鏈代表的是一種正規化的轉變,而不是漸進式的改進。我們越早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就越早能夠構建正確利用該技術潛力的解決方案。試圖解決三難困境通常會犯一個關鍵錯誤:假設所有交易都必須發生在區塊鏈的一個基層上。這是誤解了區塊鏈真正的革命性之處,以及它們的變革能力能夠實現什麼。
區塊鏈的獨特優勢是信任。現有的網路依賴於一箇中央機構——銀行和信用評級機構——來建立和傳遞信任。不用說,這些看門人經常被發現既缺乏信任又缺乏安全感。相比之下,公共區塊鏈在不需要任何中央權威的情況下建立了這兩個區塊鏈,釋放了創造一種新型經濟——加密經濟的潛力。這種經濟是建立在密碼學的基礎上的,透過密碼學,交易可以在不需要中間人的情況下得到一致的驗證。雖然開發人員肯定會在此基礎上構建各種不同的、有用的應用程式,但正是區塊鏈中的信任基礎層代表了正規化的轉變。區塊鏈最大的力量不在於處理交易,而在於儲存價值。就像數千年前刻在埃及寺廟牆上的銘文將它們的故事儲存到今天一樣,儲存在區塊鏈上的資產也變得不可改變。這需要大量的計算能力,因此應該將其保留給必須安全儲存的高值項。一旦我們認識到這一點,我們就可以設計一個系統來正確地利用和擴充套件區塊鏈技術。關鍵是一個多層模型。從架構的角度來看,設計區塊鏈的人員應該將網路的不同功能分離開來,並將它們分散到不同的層或元件中。這大大改進了功能。開發人員不應該將所有功能耦合到一個單元中,從而降低交易吞吐量,而是應該在一個輔助層上處理這些活動,讓區塊鏈的基礎層只儲存資產的值。這實現了速度和可伸縮性,同時保留了區塊鏈的關鍵功能:價值儲存的分散性和安全性。這種多層架構並不是一個革命性的概念。解耦是所有複雜系統設計的核心。網際網路本身透過不同層上的不同網路協議實現不同的功能,例如資料傳輸和郵件傳遞。與身份和加密相關的協議(如PKI(公鑰基礎設施)和TLS(傳輸層安全))是構建網際網路信任骨幹的基礎。一種多層的方法可以解決當前區塊鏈技術面臨的許多問題。如此多的人迴避這種解決方案並不令人驚訝;畢竟,這種新的加密經濟最初將在很大程度上與傳統經濟重疊,監管相同的經濟活動領域。正因為如此,人們錯誤地將增量解決方案應用於一個全新的概念。從長遠來看,我們必須建立區塊鏈的獨特優勢和內在價值。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有理由假設,完全新穎的活動類別最終將產生於沒有中介的信任新概念。
三難困境根本就不是問題!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