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星、玉紅都錯了,黃金才是最大的空氣幣!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牛頓先生 聯合作者:洪七公、考拉王

通貨本身並無價值,它背後的獎懲制度,才是支撐人類生存至今的關鍵,所以貨幣本來就是空氣。

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而貨幣延展了人類的想象力。

近日EOS主網上線,可謂是整個區塊鏈圈子的頭等大事。

5月28日,三點鐘社群發起人玉紅表示:EOS是史上最大的空氣幣與傳銷幣。

幾天後,陳偉星在朋友圈表示:EOS什麼都不是,不叫空氣幣叫啥?

其實玉紅和陳偉星大可不必如此大驚小怪,作為空氣幣,EOS連實習生都算不上。

1.欺騙了上帝的黃金

當摩西登上西奈山,上帝頒佈了明確的指示,在教堂中置有神龕,而且明確了細節:“汝當覆之以黃金,內外包以純金,四圍鑲上金牙邊。”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上帝甚至指令傢俱、器物、以及所有的裝飾品,諸如小天使等,都應飾以黃金。

(嚯,原來上帝也這麼喜歡黃金!)

而人類的君王們,雖然在地理大發現以前並無太多交流,但他們卻沒有任何一位曾經選擇銅或者鋅作為王冠的替代品,無一例外選擇黃金。即使到了五十多年前,人們還在使用以黃金為本位的貨幣。

從公元4000年前至今,從地中海到中國,上帝、君王和所有的普通老百姓,對於一種物品的價值達成了共識。這在人類歷史上也是罕見的。

黃金,代表著至高無上的財富。人們從來不會懷疑這一點,就像人們曾經篤定的相信大地是宇宙的中心一樣。

2.比特幣戳破了黃金的騙局

直到2008年,天才中本聰釋出了比特幣的白皮書,一個基於計算機的記賬系統。

10年間,人們在不屑中看著這個計算機生成的數字,從0漲到1美金,漲到100美金,最高漲到20000美金。人們開始質疑,這樣一個數字,到底有什麼價值,背後是誰操控的騙局,還是21世紀最偉大的發明。

其中,抵制的人還給比特幣們起了個很通俗的代號——空氣幣。因為比特幣的程式碼是開源的,們隨隨便便可以再發行第二個比特幣出來。(這一點無力吐槽,就像兩幅《蒙娜麗莎》放在面前,我相信你一定會選擇達芬奇的真跡,畢竟真跡價值千億,贗品兩塊一幅。)

而且人們認為,比特幣沒有“內在價值”,他不能拿來吃也不能拿來蔽體。最重要的是,比特幣沒有國家認可,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意味著它有可能歸0。

當談到這些比特幣的問題的時候,不妨把文字中的“比特幣”都換成“黃金”,你會發現也都能說通。


因為黃金本身也沒有內在價值。

也許你會說黃金的工業價值,但是黃金在被當做貨幣的前幾千年裡都是不用於工業的。而且它的工業價值遠遠低於其價格,因而在工業領域應用也較少。

黃金也不具有法償性和強制性。另外,其實將法償性和強制性作為評判標準,也是極沒水準的,國家也是可能滅亡的,歷史上朝代更替了那麼多次,你拿著交子(歷史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北宋時期的四川地帶)去找人民銀行兌換當時的白銀試試。

沒錯,按照“比特幣是空氣幣”的邏輯,黃金才是不折不扣的空氣幣!

3.美金、英鎊、歐元統統都是空氣幣

那麼黃金這種空氣幣,是如何得到全人類的深信和廣泛流通的呢?它的背後,是否也像數字貨幣一樣存在一個黑莊,一個牛逼的營銷操盤團隊?

我們需要重新溫習貨幣的發展史。

翻開歷史課本或者任意一本經濟學的書籍,都會從以物易物開始,講到海貝,到黃金白銀,到紙幣,再到現在的電子貨幣。

這裡有一段很有意思,1944年7月,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規定每35美元可以兌換1盎司黃金。可是上邊我們已經討論過了,黃金本身也是空氣幣,用一個空氣幣去給另一個幣作價值支撐,另一個幣就不是空氣幣了麼

讓我們再回過頭來,把貝殼,石頭,帶入上邊所說的邏輯中,你會發現他們也沒有內在價值,都是不折不扣的空氣幣!

我承認這跟常識不符,就像人們的常識曾經不相信地球是圓的,這就是事實。

那為什麼人們一直以來,都認為貨幣是有價值的?

4.哈耶克和亞當斯密全都錯了

以物易物是最大的謬誤。

如果你去街上抓一個人,問他貨幣最早是怎麼產生的,他一定會給你講到以物易物的故事,無論是漁夫拿著三條魚換了獵人的一個羊腿,還是鞋匠用一雙鞋換了鐵匠的一把斧頭,交換促成了交易媒介的需求,從而發展出了貨幣。

然而,所有版本的故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虛構的。不光是路上隨便抓到的人,哪怕去問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或者帕金,他們在講貨幣起源時,也百分百以幻想的故事作為開頭。

幾個世紀以來,人們一直在苦苦尋找以物易物交易的證據,卻只找到了大量的證據表明貨幣並非那樣誕生。

在亞當斯密生活的年代,人們認為書面記錄歷史最早出現在荷馬生活的時期,約公元前800年;考古學的進一步發現,現在這一時間被提到約公元前4000年。這些記錄清晰地顯示,記賬體系的出現,要比鑄幣的發明早幾千年。

5.古人的空氣幣——記賬

在美索不達米亞,人們最早用黏土手工製品來計數。它們的大小一般不超過小孩的彈球,形狀與尺寸各有不同,有圓錐形、圓柱形和球形。

每種不同尺寸與形狀的黏土,代表的不同型別與數量的特定大宗商品:有鋸齒的圓錐體代表羊,橢圓體代表油,平行六面體代表麥子。

這套精心設計的代符計數法被用在這個農業經濟體中,就是為了記錄動物的數目或者莊稼的重量。

大概持續了一千年,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計數開始不再繼續使用一系列的代符,而是在柔軟的泥板上刻下這些代符。一隻羊不再用計數盒裡的圓錐代符表示了,取而代之的是在泥板上刻上和這個圓錐代符一樣的三角印記。這也是人類最早的文字,楔形文字。

在書寫發明後不久,另一個巨大的改進出現了,人們不用再寫上5個綿羊符號來表示5只羊,數字“5”和“綿羊”這個類別分別有了兩種符號。

美索不達米亞的神職人員官僚,把用文字及數字有效記錄資料的能力,與標準化的時間單位結合在一起,建立了記賬這種社會型技術。這樣一來,數量就可以透過資產負債表上的存量與利潤表上的流量記錄下來。

這套系統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經濟中發揮的作用,就和如今在大企業中的功效一樣。你能想象人們從上學就要學的兩門科目:數學,語言(語文/英語),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基礎影響最大的兩個工具,而他們最早的的誕生都是為了記賬。

從這段歷史很容易看出,貨幣不可能是以物易物的產物。畢竟早在交換之前,人們已經創造了記錄資源分配的體系,以便於將物品在各渠道之間轉移。

6.最有“分量”的賬本

為了更好地理解貨幣的本質,我們不妨再來看下20世紀的一個重大發現。在太平洋上一個與世隔絕,未開化的島嶼——雅浦島(Yap)上,市場上僅僅流通三種商品,卻有一套高度發達的貨幣。費幣(fei)是島上的流通貨幣,卻非常與眾不同,是一種又大又厚的石輪,直徑從0.3米到3.6米不等。這種錢幣的價值主要由其本身大小決定,同時也要看紋理是否光滑,以及石灰岩的白度如何。

但是,作為貨幣,費幣卻很少需要從一家搬到另一家。對所有者來說,無需持有它。在討價還價之後,當石幣的新主人發現交易設計的幣值太大,不易搬動,他並不在意自己對這塊石頭的所有權有沒有實物保障,甚至不需要為交易做什麼記號,石幣還是原封不動地留在原來的主人那裡。

這還不是最驚奇的,在島上還有一家人,他們的富裕程度毋庸置疑,眾所周知,然而沒有一個人見過或接觸過這筆財富,這家人自己也不例外;他們家的財富是一塊巨大的費幣,其尺寸也只是在祖輩的口中提到過;在一次海上搬運過程中,因為風暴沉到了海底,直到現在。不管怎麼說,人們都認可這個故事的真實性,人們也承認哪怕在海底,這塊石頭的交易價值也不受到影響,這塊石頭的購買力就如同把它明顯地擺在主人房外一樣,仍然有效。

雅浦島的故事對貨幣起源的傳統理論提出了挑戰。傳統理論認為,貨幣是一件“東西”——是從眾多商品中選出來的一件商品,起到了交易媒介的作用。這也是大多數人認為貨幣是有價值的原因,因為它本來是一件商品,是商品就一定有價值。

但是,雅浦島的石錢並不是這樣的。首先,這麼巨大沉重的石頭,大多數情況下比交易的東西難搬得多。再者,這種石幣基本都沒被交換過,甚至那塊海底的石幣,人們都沒見過,更別說讓它成為交易媒介,在人們手中傳遞了。可以看出,雅浦島貨幣體系的本質不是拿石幣做交易媒介,而是別的東西。

究竟是什麼呢?


7.空氣空氣空氣,都是空氣幣

傳統經濟學家著眼於商品支付過程,而忽視了背後的信貸和結算體系,完全是搞錯了研究的方向。雅浦島的貨幣不是費幣,而是背後的一套信用記錄以及靠這種記錄進行清算構成的體系。費幣,只是用來記賬的符號。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當人們以內在價值分析貨幣,無論是黃金還是比特幣,到頭來都會被罵成空氣幣。

人們總是迷失在探索的路上,卻忘了為何而出發。

就像那個一直在找更快的馬的人,都忘了自己在追求的是速度,所以他永遠也造不出汽車。

在貨幣的發展同理。

貨幣一次次進化,總在打磨自己通貨的屬性,變得易儲存,易攜帶,易分割,易辨別真偽,更加標準化。

但是人們都忘了貨幣體系最主要是記好賬。不能擺脫這些,就永遠也無法創造出更偉大的貨幣。

8.人肉賬本——最早的分散式記賬

那麼在沒有貨幣體系之前,社會是如何組織起來的?

在原始部落裡,男人們出去狩獵,女人們在家採集野果照顧小孩。當男人們凱旋歸來,部落裡所有人匯聚到同一個屋子裡,將獵物放在中央,女人們則負責清洗,並將獵物分成對應的份數帶回各自家裡。由於獵物分配不均,經常會引發糾紛

糾紛的產生也說明,雖然沒有文字沒有貨幣體系,但在每個人心中對於分配就早已有了一個賬本。它沒有任何實物對映,卻在黑暗社會承載著最古老的人與人之間的共識。

從本質上講,存在於每個人大腦中的“人肉賬本”,就是最早的貨幣體系。

9.不記賬就會死

賬本存在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思考下更底層的一個問題。人類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目前高知分子認同比較多的答案,生命是為了對抗熵增。

而我認為,當人類思考自身存在的意義的時候,其實就陷進去了。無論是貨幣,價值,還是意義,都是人類造出來的概念,而我們在一個我們造出來的領域,思考一個本來就存在的東西,就好比用政治學來解釋草原為什麼長了那麼多草一樣,超綱了。

所以,我建議把接下來的探討鎖定在如下框架內:

所有不是人為的,不去研究意義,只來研究規律。

所有人為的,先研究意義,再研究規律。

這樣,我們就不再思考人類存在的意義,而著眼於,人類存在了後,會有什麼需求?

生存繁衍,是文明的第一需要。這些,都是寫在我們基因裡的。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大家會覺得人類存在的意義是對抗熵增。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決定了宇宙最終的歸宿——熱寂。

在那個巨集大的終點,一切都將歸於無序和混亂,而生命也不復存在。所以,人類要生存下去,必須對抗熵增。



10.《人類簡史》也錯了

好了,扯遠了,我們已經知道人類首要的是生存繁衍,而人類又那麼弱小,隨時會被幹掉,這就需要全人類團結在一起,獲取更多能量,增大自身的生產力。

這需要人類有更好協作機制,而協作機制的底層,就是獎懲機制。

本質上說,人類的協作機制和獎懲機制本身就是一體的,就像光量子的波粒二象性,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事實上人類最早也這麼做了,這裡的人類,其實準確的說,指的是智人。智人屬於人屬,而人屬最早除了智人還有多個分支,其中在歐洲的尼安德特人,比人類更強壯,還有更大的腦容量,但最終是被人類打敗了,主要原因就在於智人最早建立起了協作機制。

尤瓦爾赫拉利的《人類簡史》指出了人類協作的作用,卻忽略了獎懲機制跟協作機制的一致性,沒有了合理獎懲的協作,最終註定是一場災難。

所以無論是原始社會內心的賬本,還是美索不達米亞的貨幣體系,以及近現代的紙幣,都在更直觀地將獎懲制度展現出來。

貨幣制度,就是獎懲制度的表現形式。

貨幣,就是人類的獎懲大賬本。

比特幣點醒了人們,開始重新思考貨幣的本質含義,而區塊鏈成為我們建設新世界的武器。這個時刻,對於全人類而講到底意味著什麼?人類的社會結構又將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未來的貨幣,到底是什麼樣的?在下一篇文章《區塊鏈:第一次貨幣復興》中,我和小夥伴們會重點闡述區塊鏈對於貨幣本質,對於獎懲制度的迴歸。

參照上圖,相信大家也能發現其中的規律希望進一步探討的也可以加我微信hellonewton,進行溝通。

貨幣不好理解,是因為他本來就不屬於三維世界。

通貨本身並無價值,然而背後的獎懲制度,才得以支撐人類生存至今;貨幣制度,才得以換來人類今日乃至以後的繁榮。

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力,而貨幣延展了人類的想象力。

所以說,陳偉星和玉紅們錯了不重要,重要的是人類已經開始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