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旗銀行的Citicoin到摩根幣,金融機構的跨境支付夢正酣

買賣虛擬貨幣

編譯:氪12

緊隨摩根大通,花旗銀行也計劃推出類似JPM Coin的加密貨幣。

2月14日,摩根大通宣佈計劃發行銀行支援的加密貨幣——JPM Coin,引發了業內極大的關注。然而很多人似乎忘記了另一家銀行業巨頭花旗銀行,他們其實早在2015年就嘗試使用、並測試數字代幣來連線全球支付了。

實際上,花旗銀行的保密措施做得很好,即便是作為概念驗證時,其代號為“Citicoin”的加密專案都沒有被洩露出來。總部位於都柏林的花旗創新實驗室希望透過這個加密貨幣簡化全球支付流程,而且與此前備受吹捧的JPM Coin有很多相似之處。

不過,在評估了試驗結果之後(當然期間也遭受了比特幣社羣的“蔑視”),花旗銀行得出結論,雖然“Citicoin”加密貨幣可能可以兌現其承諾,但其實還有其他更有效、更高效的方法來最佳化支付服務。

古魯·阿塔克(Gulru Atak)目前擔任花旗創新實驗室負責人,同時也是花旗創新和交易解決方案全球創新主管。對於前輩們所研究的加密貨幣專案,她說道:

“給予從這個加密貨幣實驗中學到的知識,我們更願意在現有的支付生態系統軌道上進行一些有意義的改進。而且,在現有生態系統裡,我們也會將其他金融科技技術和包括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SWIFT)在內的全球監管機構考慮進來。”

古魯·阿塔克透露,之所以沒有盲目冒進,是因為在談到跨境支付問題時,花旗銀行希望尋求一些具有短期影響的有效解決方案,她補充說道:

“花旗銀行正在做出一些改變,但我們更看重當下,而不是把所有努力都投入到未來技術中。畢竟,如果要徹底轉型到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跨境匯款支付網路,你不得不把全世界的銀行都考慮進來。如果我們討論快捷支付,我們首先要看看世界各地有多少家銀行——以及有多少家銀行已經與SWIFT連線,還有SWIFT需要花多長時間才能與那些銀行對接?”

因此,花旗銀行最近幾年的區塊鏈戰略主要是探索一些能夠對傳統系統有所最佳化改進的解決方案。古魯·阿塔克表示,花旗銀行早在2017年就與納斯達克達成了合作關係,使用CitiConnect簡化私人證券支付流程,她認為這個專案與摩根大通的JPM Coin有很多相似之處。她透露:

“CitiConnect沒有發行穩定幣,但是使用的基礎設施類似於在區塊鏈平臺上發幣。但我們更希望純粹地將花旗客戶端整合到支援區塊鏈的系統中,並使之與花旗的傳統支付流程實現實時對接。”

從貿易融資到外匯交易

事實上,古魯·阿塔克一直在積極積極反思花旗銀行之前的區塊鏈計劃,而且她還特別強調說,花旗銀行肯定會繼續探索區塊鏈技術,尤其是在貿易融資等領域。古魯·阿塔克認為,貿易融資這個利基市場可以成為區塊鏈技術的一個現實用例,因為構建貿易融資生態系統並不需要像構建跨境支付系統那樣接入那麼多的銀行。

古魯·阿塔克繼續說道:“花旗銀行現在希望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貿易、貿易融資、貿易信用證等領域,而且已經在進行一些試驗了。不過在正式對外公告之前,我們希望有所保留。”

相比之下,花旗銀行的最大競爭對手匯豐銀行(HSBC)似乎沒有那麼“害羞”。今年一月,匯豐銀行宣佈過去一年透過區塊鏈結算的外匯交易總額已經達到了2500億美元。

在談到區塊鏈技術在外匯交易領域裡的應用時,花旗創新實驗室區塊鏈負責人奧菲耶米·奧洛莫(Opeyemi Olomo)認為,外匯交易市場存在明顯的行業通電,比如信用透明度問題,但與全球支付行業一樣,能否透過區塊鏈技術解決相關問題還要看構建生態系統的繁重程度、以及此過程中是否有利可圖。

當然,奧菲耶米·奧洛莫承認外匯交易市場裡有很多機會可以嘗試應用區塊鏈技術。他表示:

“外匯交易是一個利基生態系統,如果你看看這一領域裡提供流動性的那些人,會發現數量並不是那麼多,所以這是一個構建生態系統的好機會。如果你能把四、五家機構連線在一起,很可能會做出一些與眾不同的事情。”

託管問題

花旗銀行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金融託管服務提供商之一,因此很容易讓人聯想到他們會不會還會探索數字資產託管業務——最近,這項業務已經引起了很多傳統金融機構(包括中央證券存管機構)的興趣。

然而,古魯·阿塔克在這個問題上守口如瓶,她簡單地說:“數字資產託管不在我們的業務範圍內,也不是我們負責的業務,可能是其他人正在研究的一項功能。”

古魯·阿塔克認為,從廣義上來講,許多行業都在嘗試將自己的工具或基礎設施轉移到區塊鏈平臺上,但是他們卻很少去考慮為什麼要這麼做。相反,古魯·阿塔克覺得現在更需要仔細研究一下金融工具的本質,她補充說道:

“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想要自己推出信用證銀行工具,該如何操作?究竟是因為什麼原因讓他/她想要這麼做?”

古魯·阿塔克表示,花旗銀行現在更多地是用這種哲學方式來思考問題,她最後表示:

“我其實也在挑戰自己,我們是否正在嘗試讓區塊鏈技術發揮最大潛力,還僅僅是為了解決當前系統中的一些矛盾和業務操作效率低下的問題?”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