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從哪裡來的,能獲諾貝爾獎嗎?

買賣虛擬貨幣

熱議中的區塊鏈是啥來龍去脈?為何去中心化?跟加密學什麼關係?為什麼和加密貨幣糾纏不休? 該頒個諾貝爾獎嗎? 本文為區塊鏈濃縮版簡史,文末設有關諾獎投票。

二戰和密碼學 

二次世界大戰,無線電波廣泛用於軍事通訊。如何在接受到和發射出去的公開無線電波中,解密和加密軍事機密,成為一場沒有硝煙的戰場。1936年納粹德國研製出一套機器編譯加密系統,代號Enigama(迷),希特勒認為Enigama無法被任何國家破解,便用於軍事絕密情報通訊。同盟國英國軍情處設立數百人密碼破譯中心,召集了英國數學家圖靈等大量英美法科學家,經過5年不懈努力,終於研製出破譯機器,代號“炸彈”。依靠如此利器,盟軍在隨後幾次決定性戰爭中掌握先機,最後獲取二戰全面勝利。(電影 《Enigama 密碼迷情》就是以此事件改編)

戰後密碼學牛人輩出

二戰促進了密碼學的堅實發展,培育出大量優秀的密碼學人才和技術。二戰後,西方政府意識到密碼學的重要性,成立官方資訊保安機構,比如美國的國家安全域性NSA和英國的國家通訊總部GCHQ,吸收不少的密碼學人才,用於研究更強大的加密和解密技術。如今在網際網路上幾乎無處不、每個人都在用的公鑰加密技術(Public Key Cryptgraphy)就是由當時在英國國家通訊總部工作的密碼學家James H.Ellis和Clifford Cock在上世紀70年代初發明創造。各國的學校和研究機構也開始展開密碼學研究,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可謂這方面的殿堂,培育出諸多密碼學界的前輩,其中最為突出的,莫屬奠定整個加密學、區塊鏈、數字貨幣領域基礎的牛人David Chaum。

業界泰斗David Chaum

1982年,David Chaum在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計算機系博士畢業,他在博士論文“相互猜疑的組織如何建立、維持一套可信任的計算系統Computer Systems Established,Maintained and Trusted by Mutually Suspicious Groups." 第一次提出了區塊鏈的設想。David Chaum在隨後幾年潛行鑽研數字簽名、匿名通訊、匿名數字貨幣。他於1983年發表一篇數字貨幣的開山之作:“數字貨幣比紙幣更好用Numbers Can Be a Better Form of Cash than Paper”。並於1989年成立DigiCash公司,推出世上首個嚴格意義上的加密貨幣ecash,可惜不太成功1998年公司破產倒閉。

David在1985年發表的“一個安全的不被識別的,讓政府系統相形見絀的交易系統Security without Identification: Transaction Systems to Make Big Brother Obsolete”文章裡,把他在加密學、區塊鏈和數字貨幣上的研究成果融合在一起,提出了一套保護個人隱私的資訊和貨幣傳輸系統,用於對抗國家監控。他的研究成果,激勵了當時不少厭惡政府和公司侵犯個人隱私的密碼學家、數學家、計算機學家和極客們。這群人天生崇尚個人自由討厭政府監管,特別是在上世紀80年代個人計算機開始普及,網際網路已經初具雛形的背景下,他們想在網際網路上傳送資訊而不被政府所看到,就像二戰時候德國傳送軍事情報不想被同盟國知道一樣。他們聚在一起,成立了Cypherpunk神秘鬆散組織,成員吸引大量牛人,比如大名鼎鼎的維奇解密創始人阿桑奇,和比特幣的創始人神秘的中本聰等。

 Cypherpunk--加密界的黃埔軍校

Cypherpunk的宗旨就是用加密密碼學保護個人隱私,他們試圖用加密技術,讓“國家和個人在隱私之間達到一定的平衡”。他們組織的宣言由Eric Hughes,一個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天才數學家寫於1993年,其中關於隱私的闡述非常有跨時代性,有些觀點放在我們如今資訊社會也值得思考:

“在電子時代的開放社會中,個人隱私是必須的。”

“個人隱私在開放省會中需要匿名交易系統。直到目前,現金是主要的匿名交易系統….匿名交易系統能夠讓個人選擇是否和在什麼時候對外展示自己的身份。這是隱私的基礎。”

“個人隱私在開放的社會中需要加加密技術。如果我說什麼,只有我談話的物件能聽到,如果我的講話全世界都知道,那就沒有隱私。”

“我們無法期望政府、公司和其他大的不露面的組織機構損傷他們的利益來給我們隱私…如果我們想得到,我們就必須捍衛自己的隱私。人類以前用耳語、暗語、信封、密室、神秘的握手、信使等方式,這些過去的技術無法讓我們有效的保護隱私,可是電子技術不一樣。”

“我們Cypherpunk人旨在建立匿名系統,我們用密碼技術、用匿名郵件系統、用數字簽名、用電子貨幣來捍衛我們的個人隱私”

中本聰和比特幣

中本聰創造出比特幣是個偉大的創舉,也是區塊鏈的迄今為止最偉大的實踐,但是區塊鏈技術不是他發明創造的。David Chaum雖然最早提出區塊鏈原型,可是當時技術不成熟,區塊鏈原型提出後26年間,並沒有成功的應用產生。區塊鏈技術成熟要歸功於兩組科學家。上世紀90年代,計算機和網際網路的盛行,數字檔案逐漸替代紙質檔案。如何保證數字檔案的真實和可靠,成為計算機專家和加密學家的課題。1991年兩位加密學教授Stuart Haber and W. Scott Stornetta,發明了時間戳Timestamp的鏈機制,確保數字檔案真實可靠不可篡改。可是鏈有了,可檔案怎麼放?總不能一條鏈只能接一個檔案吧。1992年,Bayer, Haber and Stornetta三位教授使用1974年Ralph Merkle提出的Markle樹型資料結構,讓大量檔案可以集中在一個區塊裡, 解決了檔案儲存的大小問題。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區塊鏈技術成熟了,可是從科學家的學術研究進入社會實踐場景,需要一個契機。點燃這個過程的導火索,是2008-09年的金融風暴。各國政府為了救市,大筆花納稅人的錢救助因貪婪而破產的銀行,同時放任各國央行放水印鈔票。這些行為挑戰cypherpunk的無政府主義的理想,激起Cypherpunk成員的憤怒,加快了成員們創立一套不依靠金融體系的支付系統的程序。組織成員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融合前人的區塊鏈和加密學技術,吸取前期的加密數字貨幣失敗教訓,在2008年10月31日釋出了比特幣白皮書:“比特幣:一個點對點電子貨幣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開闢了加密數字貨幣的時代,也同時把區塊鏈技術帶入世人眼中。2009年1月3日,比特幣系統上線,中本聰挖出比特幣第一個區塊,並在區塊中備註:“2009年1月3日,英國時代日報,財政部即將對銀行展開第二次救助”,表達他對傳統金融體系的嘲諷。

V神和以太坊 

比特幣的發展神速。原來只是簡單的加密點對點支付系統,沒想到在短短10年內,吸引了全球2000萬人的加密數字貨幣使用者,幣價從分文不值漲到最高1萬8千美元,同時也引發各界對區塊鏈技術的關注和研究。比特幣之後產生種類繁多的加密數字貨幣,包括從比特幣分叉出來的分叉幣,以及其他創新的幣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二大加密數字貨幣--以太坊。

2013年11月,19歲的天才俄羅斯神童Vitalik在舊金山公佈以太坊的白皮書,開啟“區塊鏈2.0”時代。2014年Vitalik正式成立以太坊基金會,並進行第一次ICO,募集3千多個比特幣,當時市值1800萬美元。此後,數以萬計的專案都在以太坊上發幣,開啟了ICO狂潮。以太坊的代幣ETH也從1美元躥升至最高1506美元,一躍成為全球市值180億美元、排名第二的數字貨幣,僅次於比特幣。Vitalik本人也被區塊鏈圈稱為“V神”。以太坊成功的原因在於它比比特幣功能更加強大。如果說比特幣是一塊硬碟加記憶體,那以太坊就是加上CPU的一臺計算機了。比特幣網路是一個分散式的資料庫,而以太坊更進一步,不僅利用區塊鏈來作為分散式資料儲存,還用智慧合約來承擔計算功能。因此上千多種區塊鏈的應用(俗稱分散式應用Dapp),都可以在以太坊這臺計算機上開發執行,形成了一個豐富的以太坊生態。以太坊也當之無愧,迄今為止,最成功的公有鏈專案。以太坊的出現也極大地促進了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同時帶動了其他公鏈的發展。 

穩定幣成為黑馬

比特幣打造“區塊鏈1.0”版本的超級應用,以太坊接力奠定“區塊鏈2.0”的基礎。以太坊智慧合約易用且圖靈完備的功能,以及推行的ERC20代幣標準,讓蜂擁而入數字貨幣行業的各路人馬,找到一個極其簡便的發行數字貨幣途徑,產生了“萬幣齊發”的亂象。因此鏈圈(專注區塊鏈圈)非常鄙視幣圈(數字貨幣圈)良莠不齊,魚龍混雜的現象。也因為幣圈還尚未規範,參與人還非常浮躁,加上數字貨幣本身各種技術的、政策的、運營上的、安全方面的因素變數太多,因此數字貨幣價格波動巨大,導致使用者對價值穩定的穩定數字貨幣需求越來越大,促使了穩定幣的出現。

2014年7月Brock Pierce, Reeve Collins 和Craig Sellars 創立Tether前身Realcoin,同年十月發行和美元1:1的穩定幣USDT,2015年Bitfinex交易所上市USDT(據傳Bitfinex和Tether同一個CEO)。USDT的出現,標誌著穩定幣的崛起,隨後幾年一發不可收拾,穩定幣市場份額逐年上升,目前市場交易份額已經超過比特幣,奠定穩定幣在數字貨幣界舉足輕重的地位。以USDT為代表的穩定幣,吸引了眾多幣圈企業蜂擁而入,瓜分巨大的穩定幣市場。這股穩定幣熱潮引起另外兩種大玩家的關注:一個是以中國央行為代表的各國央行,另一個是Facebook和摩根大通為代表的大企業。

中國央行加入戰局 

中國央行在2015至2018年,先後多次出臺禁令,禁止中國金融企業和支付公司為加密數字貨幣提供金融服務,並於2017年9月4日禁止ICO發行和比特幣在中國公開交易。在一手嚴打的同時,央行另一手也在積極研究數字貨幣。央行在2014年就成立專門的數字貨幣研究團隊,對數字貨幣發行和業務執行框架、數字貨幣的關鍵技術、發行流通環境、面臨的法律問題等進行了深入研究。2017年1月,央行在深圳正式成立數字貨幣研究所。2019年7月,央行相關負責人多次在不同場合表示,央行數字貨幣進度加快,“呼之欲出”。

Libra巨集偉又艱辛之路

2019年6月,Facebook經過1年多的籌備,正式公佈Libra白皮書。Libra計劃透過100個大牌公司和機構的聯盟,創造出一個全球非主權穩定幣和相應的金融體系,讓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都能輕易的進行支付和結算。其潛在使用者之多,使用範圍之廣,別說是數字貨幣行業前所未有,即便是在現有金融世界,也未曾出現過任何一個國家和金融機構達到過這個巨集偉目標。Libra吸引了包括Paypal,Visa和Master等28家大牌企業和機構加盟。其白皮書釋出引發全球各界人士的關心,影響面遠超數字貨幣領域,Libra已經成為金融界持續不斷的熱門話題。

可是由於計劃過於巨集大和激進,Libra必然會撼動全球金融體系,破壞各國央行的發幣權,加上Facebook本身在社交領域的壟斷地位和不佳的口碑,各國監管全力反對Libra計劃。導致一大批創始會員,在聯盟正式成立之前選擇退出。10月23日,Facebook CEO扎克伯格第二次到美國國會作為唯一證人參加關於Libra的聽證會,他重申Libra建立一套高效普惠全球金融體系的願景,並表示Libra需要獲得美國所有監管機構的允許,否則Facebook不會參與甚至有可能退出Libra專案,試圖打消立法者的疑慮。扎克伯格為了推動Libra,大打中國牌。他在聽證會會上多次提到中國和中國央行,他認為國會應該支援像Libra這樣的金融創新,使Libra成為實現美元霸權傳播美國價值觀的工具,如果Libra受阻,中國央行會利用在數字貨幣上的優勢取代Libra,將會很快在全世界推行中國的一套數字貨幣體系和標準,嚴重動搖美元霸權和美國價值觀。

高層點燃區塊鏈熱情

10月24日下午,領導們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大大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整合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慧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佈局區塊鏈技術發展。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簡單總結下區塊鏈的歷史

二次世界大戰無線電通訊引發密碼學的興起並培育了大量密碼學專才,戰爭結束後一批人加入國家安全機構和學校服務,研發出用途廣泛的加密技術以及區塊鏈基礎理論,並進行了早期數字貨幣的探索。另一批人卻追求隱私和個人自由,成立以加密技術保護個人隱私的極客組織cypherpunk。2008年金融風暴誘發cypherpunk組織成員中本聰推出比特幣,實現“區塊鏈1.0"版本的在數字貨幣方面的應用,2013年Vitalik推出以太坊,實現“區塊鏈2.0”版在數字貨幣方面的應用。2018年以USDT為代表的穩定數字貨幣崛起,吸引中國央行和Facebook的加入。正當他們相互激勵,競相比賽誰先推出穩定幣的時候,中國領導人集體學習了區塊鏈技術,要把區塊鏈技術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突破口,把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提升到另一個新階段。

諾貝爾獎該頒嗎?

聊聊關於區塊鏈和比特幣是否該獲諾貝爾獎。

比特幣領導的數字貨幣,無疑對全世界經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符合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標準。可是諾貝爾獎規定只能頒佈給在世的真人,儘管很多教授想提名中本聰都因為其神秘身份而無法實現,只能期望中本聰在未來的某一天現身。

除了中本聰,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那就是奠定整個加密學、區塊鏈、數字貨幣領域基礎的牛人David Chaum。如果區塊鏈技術能繼續發展併產生更多像比特幣一樣深遠的應用,那David Chaum功不可沒,很有可能符合諾貝爾獎的標準。可是諾貝爾獎項裡有物理,化學,經濟,文學,醫學,和平項獎,都不涉及區塊鏈。可見諾貝爾獎的設定,已經遠遠跟不上時代潮流。當代社會中,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等新的資訊科技,越來越深遠影響人類的生活。諾貝爾獎委員會應該重拾當年增設經濟學獎的勇氣,增設一個資訊獎項,相信facebook,微軟,亞馬遜,騰訊、阿里、蘋果等高科技企業都會爭先恐後為新設的資訊獎捐錢。到時候,David Chaum就能眾望所歸捧走諾貝爾資訊學獎,或者和中本聰一起拿也行,如果他願意現身的話。

當然,不管是否獲得諾貝爾獎,我們還是要感謝以下這些為技術進步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區塊鏈和數字貨幣有今天的成就,離不開他們的偉大創新。

1970 James Ellis, public-key cryptography discovered at GCHQ in secret

1973 Clifford Cocks, RSA cryptosystem discovered at GCHQ in secret

1974 Ralph Merkle, cryptographic puzzles (paper published in 1978)

1976 Diffie and Hellman, public-key cryptography discovered at Stanford

1977 Rivest, Shamir, Adleman, RSA cryptosystem invented at MIT

1979 David Chaum, vaults and secret sharing (dissertation 1982)

1982 Lamport, Shostak, Pease, Byzantine Generals Problem

1991  Stuart Haber and W. Scott Stornetta,Timestamp

1992 Bayer, Haber and Stornetta,using Merkle tree in blockchain

1992 Dworkand Naor, combating junk mail

2002 AdamBach, Hashcash

2008 Satoshi Nakamoto, Bitcoin

2014  Vitalik Buterin, Ethereum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