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 Maker 的十個冷知識

買賣虛擬貨幣

1. MakerDAO 一開始準備在位元股上啟動

2014 年以太坊出現之前,MakerDAO 的創始人是位元股社羣的活躍成員,探索在 BitShares 平臺上推出穩定幣 Dai。但後來發現位元股網路不夠支撐一個複雜的金融系統,滿足靈活強健的治理和風險管理,而選擇了以太坊平臺。

2. Dai 誕生於以太坊測試網釋出前

Dai 的最早雛形誕生於 2015 年 3 月,這個時間點比以太坊測試網的正式釋出還要早兩個月。創始人 Rune 在 Reddit 上與以太坊社羣的成員包括 Vitalik 分享了協議的設計、合約程式碼以及測試前端。

3. Dai 命名前有幾個其它版本

MakerDAO 成立時,懂中文的創始人 Rune 決定用一箇中文名稱來命名 Maker 的穩定幣。第一個想法是 JIAO,意味著“交換”,北宋的交子也是世界上最早紙幣,但是很快 JIAO 就被放棄了,因為不言而喻的聯想。最終,名字鎖定為 Dai,意味著借貸。

Dai 足夠簡短只有 3 個字母,而且加密貨幣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也叫 Wei Dai。Dai 在斯拉夫語中的意思是“給予”,在許多亞洲語言中,Dai 的含義也是與金融息息相關。

4. Maker 社羣是以太坊 DAO 分叉的早期支持者

在 2016 年 7 月的 DAO 攻擊事件發生後,MakerDAO 和 DigixDAO 社羣發表聯合宣告,支援受到攻擊的網路硬分叉為今天的以太坊。

5. Dai 最初錨定的是特別提款權,而非美元

在最初的設計中,Dai 的價格並非錨定美元,而是嘗試錨定特別提款權(SDR),但後來設計者逐漸認識到與世界貨幣美元相比,SDR 的波動更大,並沒有成為廣為使用的標準,於是選擇錨定美元,沿用至今。

6.Maker 開發了以太坊上最早的 DEX

以太坊上最早的 DEX 是什麼?答案是 OasisDEX,這是一個早於 EtherDelta 的去中心化交易協議,完全鏈上撮合結算,併成為 Uniswap, dYdX 等平臺的早期流動性來源。

7. Maker 開發了最廣為使用的 WETH

目前大家廣為使用的 ERC20 格式的 ETH -> WETH (Wrapped ETH),來自於 Maker 的開發團隊。

8. Maker 晦澀難懂的程式碼是刻意的

很多研究 Maker 協議的開發者往往驚訝於其複雜幾乎晦澀的術語。實際上,這一複雜性是有意為之。變數名不同的字母長度以及詞性,嚴格清晰對應著不同的方程和模組。

9. Maker 是首個經過形式化驗證的去中心化協議

程式碼的形式化驗證通常是針對工程系統中最關鍵的軟體,比如被應用於航空航天工程中,保證關鍵安全功能的準確性。由於區塊鏈的高風險和不可篡改的性質,在初始部署後無法輕鬆修改軟體漏洞,形式化驗證智慧合約已成為以太坊生態系統中的標準。

2018 年 9 月,Maker 協議成為首個透過形式化驗證的去中心化協議。

10. Maker 已連續 5 年每週舉行公開治理會議

作者:,來源:MakerDAO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