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的合約毒瘤,需“刮骨療毒”,很痛,但必須!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丨明曦 秦鑫

編輯丨胖迪 克格莫

出品丨奔跑財經

2020年3月12日,加密貨幣市場一瀉千里、哀鴻一片,彷彿墜入了黑洞。此次比特幣閃崩,加密貨幣交易所再現插針、宕機、停止場外交易等伎倆,合約市場上那些曬單、帶單的投資者一夜間成了維權者。反思與前進,奔跑財經(FinaceRun)回顧3.12慘案,對合約市場進行徹底整理,從合約交易平臺、投資者以及合約市場等維度總結了合約阻礙行業發展的七宗罪,罪惡不除,則無法前行,這值得行業所有參與者重視。

一、高風險投資,但不設投資門檻

合約是高風險投資,一般不屬於普通投資理財方式,但在加密貨幣市場基本沒有投資門檻,只要想做幾乎誰都可以入門。在合約交易中,投資者可以自由設定槓桿倍數,最高可設定為125倍槓桿,這不是在方便投資者操作,而是失去了合約投資本質的屬性。尤其許多合約交易平臺會招募“合約代理”,也就是推廣人員。透過微信、QQ建群等方式向投資小白曬盈利單,吸引小白跟單,甚至在群裡公開喊話:合約只要找到方法,賺錢那是非常簡單的事情,我們負責教你方法。奔跑財經(FinaceRun)記者透過採訪得知,許多推廣人員根本沒有任何金融投資實操經驗,甚至絲毫不懂投資邏輯。

(來源:微信、QQ)

其次,市場上許多推廣人員根本不是依靠合約交易賺取收益,而是依靠平臺返佣金賺得盆滿缽滿。平臺透過返佣金的方式獎勵代理進行招募新的跟單使用者,招募的使用者越多,獲得的獎勵越多,與傳銷的拉人頭制度差不多。說得直白點,獎勵代理的資金從哪裡來,反正開賭場的是不會賠錢讓使用者進來過癮的。

二、插針,拔網線,玩家對賭莊家

除了個別國家透過發放牌照的方式對加密貨幣交易平臺進行監管,基本上加密貨幣市場仍舊屬於無監管狀態,投資者進行合約交易不是在與網路對面的另一位投資者博弈,而是與莊家對賭。例如,最被行業詬病的惡意插針操作,上一秒往上插針,下一秒往下插針,左手畫一條龍,右手畫彩虹,就像用筆隨性的畫行情,當然插針的最終目的是強制爆倉。

(來源:微博)

惡意插針過於頻繁和普遍,投資者都快麻木了,但根本上講,投資者的合約交易根本沒有進入市場流通,而是直接進入平臺對沖系統,也就是交易所採用盤內交易價格爆倉,投資者做空平臺做多,平臺可以隨時操控讓投資者平倉出場,或惡意爆倉,甚至有“定點爆倉”的操作。

自從有了合約交易,人類整個金融社會吃了太多“投機”的虧,投機並不創造財富,而只是轉移財富,至少這還是一個零和遊戲。而加密貨幣合約交易已從投機淪為了賭博,合約市場的賭博是一場莊家明目張膽出老千的賭博,沒有輸贏的一個負和遊戲。

幕後操縱,鐮刀亂飛,這個市場只適合一些人利用資金優勢,攫取利潤。玩家和莊家玩博弈,九死一生。

三、套期保值?隨時爆倉?

在傳統金融市場期貨合約交易能夠套期保值,利用期貨合約作為將來在現貨市場上買賣的臨時代替物,能夠透過期貨市場來判斷未來市場的供求資訊,具有一定規避市場風險的作用。但在加密貨幣市場這一切都是空談,期貨合約不僅沒有套期保值的功能,投資者還必須隨時準備著爆倉。截止寫稿日,最近24小時又有92424人爆倉,合約市場全網總計爆倉22.29億美元。

(來源:合約帝)

四、系統安全問題,平臺概不負責

網路風險是所有加密貨幣交易共同存在的風險。2月19日,幣安系統維護,交易暫停;2月27、28日,OKEx遭到DDos攻擊,交割合約及期權合約暫停交易。類似於這樣的事件在加密貨幣市場已經算不上新聞了。甚至在3月12日行情急速動盪的情況下,頭部合約交易平臺無一倖免,火幣場外平臺暫時故障,無法交易;OKEx期權合約臨時升級,永續合約卡頓;幣安暫停出金。合約交易所撮合系統的穩定性至關重要,也是交易所平穩運營的核心優勢,所有合約交易平臺日常吹捧平臺效能,事實上危機面前絕大多數都無法保證穩定安全。

不僅如此,面對市場恐慌,交易平臺竟然視如無睹,淡定一句“暫時卡頓”“一切都好” 安撫人心。而因為平臺系統穩定性問題造成的使用者爆倉,只是一次使用者自我買單的過程。一個以網路安全為門面的平臺,總是關鍵時刻掉鏈子,且系統有問題也概不負責,這也只能是加密貨幣交易市場的不幸。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人性本貪,目光永遠是追隨著利益和金錢,資本市場更是如此。但合約交易平臺吸引大批散戶、小白投資者入場,透過“作惡”的方式引發爆倉來收割使用者手中的資金,並且冠冕堂皇地稱“不作惡”是行業共識。這種行業預設的唯利是圖價值觀,簡直是一頓操作猛如虎,整個加密貨幣市場被合約套路,但凡出現風吹草動,投資者對平臺的控訴和憤怒就會肆意吹散,整體加密貨幣市場都會為此買單。

五、投機心態,賭博心理

自2018年合約市場被曝光的問題重重,為什麼至今不僅問題有增無減,合約市場更是成為一大吸金市場呢?目光聚集之處,必有金錢相隨。合約市場的火爆源自於它的財富效應,絕大多數投資者被合約市場吸引的原因不是什麼共識、信仰,僅僅是財富效應。在金錢堆積的過程中,人們往往不會主動去注意它背後蘊藏的風險。雖然絕大多數小白投資者對合約交易的風險性心知肚明,可試水、跟單的只增不減,但合約市場埋下的雷遠遠大於其創造的財富。

正如一位合約投資者所言:爆倉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太貪……你如果不做期貨只做現貨,誰能爆你?你如果只拿自己資金的10%來做期貨,誰能爆你。

(來源:合約帝)

為了能短時間、高回報而入場,滿足的是自己越來越貪婪的慾望,但爆掉的是自己兜裡的真金白銀。

(奔跑財經採訪截圖)

在奔跑財經(FinaceRun)記者的眾多采訪物件中,有透過帶單等操作大賺一筆的,也有一些投資者認清了其中規則,選擇永遠告別加密貨幣合約交易市場,揮一揮衣袖,帶走自己的愁與淚。

六、合約增加市場的恐慌

縱觀期貨發展史,站在巨集觀角度講,期貨合約交易是金融衍生品的一種,建立基礎資產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價格關係,可以將資產的某些屬性與資產本身分離,資產價格屬性可以獨立於資產本身進行交易,具有了更直接、更便捷以及跨時空的可比性和競爭性。

《衍生品的政治經濟學》一書將金融衍生品存在和發揮的意義提升至更巨集觀的層次,金融衍生品直接或間接對實體經濟、對資源配置產生了革命性影響。

期貨合約是現貨衍生出來的,本質上合約的波動應該是供需變化所引發的結果,合約市場是不同參與者之間的較量和妥協,是做空與做多之間的博弈。期貨的漲跌對現貨市場具有指引作用,很多中短線現貨投資者會根據期貨市場進行拋售操作,但現階段加密貨幣的合約市場帶給行業只有恐懼、恐慌。合約市場不停的爆倉提示,單日超過10萬人爆倉,爆倉額超過150億,期貨市場增加了現貨市場的恐懼,而恐慌拋售、大額爆倉疊加引發了行情瀑布式下跌,此次行情暴跌、比特幣閃崩,合約市場需要為此負責。

蝴蝶效應,市場恐慌的基調所導致的後果我們無從計算。加密貨幣市值縮水對整體市場造成巨大負面影響,你賬戶裡的資產一夜間被腰斬,這種憤怒、恐懼、怨恨會蔓延至市場各個角落,不僅不敢投資加密貨幣,還對區塊鏈產業產生懷疑,最近關於“區塊鏈騙局”“區塊鏈傳銷”言論又一次不脛而走,正在觀望的傳統基金和投資機構只能望而卻步,整個區塊鏈產業會在市場心態崩潰中被拖下水。回憶上一次市場恐慌後,是漫漫寒冬,一片蕭條。

七、高槓杆,加密資產的假繁榮

英國南海泡沫、巴林銀行的破產、2008年次貸危機……歷史上所有“大名鼎鼎”的金融市場動盪都與高槓杆有直接的關係,包括今年美股暴跌,多多少少也跟高槓杆有直接關係。高槓杆是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

目前加密貨幣合約交易10倍槓桿基本屬於最低配置,百倍槓桿操作者數不勝數,再加上平臺借貸,整個就是借錢搞起來的擊鼓傳花遊戲,營造了加密貨幣繁榮的表象,這就是所謂的泡沫。30天爆掉90億美元,加密貨幣市值正在灰飛煙滅,市值都飛去哪兒了?所謂市值不過是高槓杆加出來的虛擬數字,萬丈高樓平地起,如果是空中樓閣,那就只能是從空而來,向虛前進,樓塌之時,什麼都留不下來。行情動盪時,投資者爭先恐後的丟擲,市場轟然塌陷的經歷我們並不陌生。

此次比特幣價格暴跌,行業開始重新評估比特幣的避險屬性,市場流動性強的時候,資金配置會傾向高風險高收益的資產,此次全球流動性危機面前,比特幣成為被拋售的首選資產,至今,比特幣仍舊不在全球投資機構和合格投資人資金池中。

加密貨幣作為人或機器創造的虛擬物品,它的最大價值來源於社會共識,社會普遍認同其流通價值,加密貨幣才可能成為價值品。比特幣一路看漲的原因也正是共識範圍、社會感知度所賦予了比特幣交易的價值。小眾狂歡,沒有價值共識,市場將無法延續。

目前合約市場中,不管是合約交易所的公然“作惡”,還是合約投資者投機心態,都在助長合約成為滲透加密貨幣市場的毒瘤。毒素蔓延,加密貨幣市場、區塊鏈行業都正在深受其害,我們身在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合約市場的亂象,局外人也能夠清楚地感受到這個市場的混亂,主流資金和投資機構遲遲不敢入場的原因就在此。合約的毒瘤不除,加密貨幣市場、區塊鏈行業就不可能被社會認同,發展將越來越艱難。

合約,阻礙發展七宗罪,便是如此。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