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開:產業Token模式設計的道與術

買賣虛擬貨幣

葉開|漢拓雲鏈創始人
傳統產業大部分都是價差模式,即採購原材料、製造、投入、產出產品、銷售,賺的利潤是成本與銷售之間的價差。在移動網際網路以及工業大製造的產業趨勢下,傳統產業尤其是服裝、化妝品等行業都進入到微利時代,甚至有一些企業在融資或燒錢的情況下,已經是“虧錢也要打”了。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到底怎麼解決可持續性和生存的問題?這個時候,我們必須要去找一個新的、除了價差模式之外的、一種即使虧錢也能賺錢的新模式。那麼這個賺的錢從何而來?1.一個轉變:從價差到內生價值它不會來自於價差,而是來自內生價值。也就是說,你做的事情本身會內生重大價值,而不是依附於成本投入和銷售產生的價差。所以,如果我們要擺脫微利時代,就要擺脫價差,進入到內生價值。這就是產業區塊鏈的核心邏輯
在圍繞傳統產業的產業資產方面會有三個方向。1)首先是數字化,你要透過區塊鏈實現資產上鍊,要把資產數字化。只有在數字化之後,才可能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做數字資產的標準化協議,也就是Token的標準,包括傳統產業資產怎麼樣去鑑定,怎麼樣確權,然後變成什麼樣標準的Token。比如說你是ERC20還是,ERC721,還是符合STO標準,這些可能都不一樣。2)在這個基礎上再來做共識。共識實際上就是一個產業的共識,也就是產業的數字可信標識、數字信用體系。這個信用體系可以用來進行支付和流通。3)同時在這個基礎上,要達到產業的經濟生態,還需要考慮把數字資產的交易投融資流通,透過智慧合約來進行激勵和拓展它的深度。這是我們在講經濟生態。作為一個傳統企業來講,主要是這三個方面:資產、交易和金融。1)資產。剛才我們也講過,包括很多產業資產的分類標準協議等,要怎麼樣去上鍊、確權、做許可發行。
2)圍繞著資產,有數字資產交易,交易合約、智慧合約、數字資產交易平臺,同時也存在數字貨幣交易所跟傳統產業未來合作的產業板的可能性。3)金融。涉及到穩定幣、傳統產業裡面的票據,信用證,或各種權重的證券化、份額化,以及金融的資產權益,資產化之後的各種金融產品、衍生產品。要做產業區塊鏈,首先需要想清楚我們的資產到底是什麼,而不是總想著要產出什麼產品,如何控制成本,怎樣去賺更多的利潤。首先要回到根源——你的資產到底是什麼?你的資產會不會成為一個有內生價值的數字資產?這是非常關鍵的問題。這也是傳統產業在瞭解區塊鏈的時候,恰恰會忽略的問題。他們往往會想:“如果拿區塊鏈結合我現有的業務,比如最常見的供應鏈金融等,是不是可以達到一個什麼效果”。這忽略了從根源去想資產的問題。資產的問題在於,你的資產一旦變成數字資產,會不會有內生價值?產業區塊鏈的核心就是要去尋找,產業裡的資產、業務的內在是否存在更多的或者沒有挖掘出來的內生價值。2.產業區塊鏈的兩個核心:共識與Token
共識指的不是資產層面的、微觀層面的、業務場景層面的共識,更多的是一種產業的價值協議。比如說新零售、新消費產業,包括餐飲、電影院、健身、整形美容、綠色食品、寵 物、社羣養老等等,這些產業的核心並不是說他們做的事情,而是它背後體現出來的、對生活方式、品質、價值的一致性認識。這種共識一定要達到這種高度,才有可能使這個產業形成協同和共享。否則在產業鏈裡面,每個企業有大有小,在產業鏈的位置有前有後,規模也不一樣,對資產的認知是有區別的,很難形成共識,所以一定要往上拔高,到一種更高的層面。如果要講Token,那首先就要講資產,我們圍繞著產業區塊鏈的應用,把傳統產業的資產分成幾類。一類是生產資源類資產,這個非常有特點。比如土地,果樹,種畜等,這些是生產資源,它們可以生產出消費類產品,有一定的稀缺性,而且會不斷衍生出各種產品。一類是消費產品類資產,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產品和商品,比如品牌、IP內容等,這涉及到需要思考零售價格對應的token價值的問題。但又因為,我們需要讓token有溢價,有增長的空間,所以就一般不著眼在這種消費產品類資產上。一類是效用類資產。這指的不是證券類,而是效用類,往往是關於用益物權,功能訪問,投票等。
一類是證券類資產。是目前比較流行的STO所對應的資產,我們也把它叫做權益收益類資產。比如固定收益類,收益權,或者資產化收益和權益之後形成的產品。在傳統產業裡對資產進行token化的時候,實際涉及到很多問題。近100年的企業經濟發展中,金融資產有了幾個非常大的變化,多年以前,首先出現的是債券,也就是資產負債,即承諾在什麼時間點給什麼人多少錢;幾十年後出現的是股票,是一種權益的憑證。現在第三個階段會是什麼?我們認為是token。這種token到底是股權呢,還是比股權更前進了一步?是所有權,又或是一種什麼憑證?我們把這些Token按照資產形式分了幾類:1)基礎性資產,可能是作為一些資源類的產品,或是實物的資產的形式存在的2)流動性資產,即在交易和買賣基礎性資產的時候,會有一些訂單,有合約、票據、應收賬款、支付結算,這是流動性資產
3)金融性資產,包括在銀行的貸款、金融負債,還有收益類、權益類的衍生品(比如針對訂單合約的未來收益期貨和期權等衍生品),我們把它叫做金融性資產。4)對於產業區塊鏈和Token來說,還存在新的一類——智慧合約資產。也就是說,這是基於智慧合約的Smart Token,是透過合約約定的一個衍生品。比如說,我們對某一種技術性資產或者流動性資產在未來3到6個月的增值收益,然後我再做個夾層,接著進行一定比例的分配,這就是智慧合約資產。5)功能型代幣比較好理解,它包括我們前面講過的穩定幣、支付結算、賬戶功能訪問等。3.哪些產業更適合用區塊鏈升級?我們在把傳統產業進行產業區塊鏈升級,或者做收購資產創新的時候,會發現,並不是目前所有的傳統產業都有必要性、緊迫性來這樣做。我們列舉了一些必要性,其中有幾種情況較為重要:·去中介化:產業內中間渠道非常多,需要去中介化;
·建立共識:產業裡面有大大小小的企業,雜亂無章,不存在有序的產業序列和模式,它們就很難因為利益聚合在一起,這個時候就需要去建立共識;·共享模式:即如何做到資產和價值的共享,從而一起將產業做大,比如大家都瞭解的增值稅發票的問題。·高價值資產:往往高價值的資產變成數字資產後價值會變得更高。·稀缺性:如果只是以價差模式去賣產品,就只能賺取熱銷帶來的利潤,但是這並不能把稀缺性變成一種可以共享、投資、帶來增量價值分享的東西。實際上這隻能透過產業Token來做,目的是將這種稀缺性,變成一個可投資和貨幣化的資產。·支付類:一談到支付類,往往都會想到穩定幣或者支付結算,這是大家比較好理解的。·資訊成本高、資料保真:上鍊之後的資料是可以實現保真、不可篡改。
·價值交換:透過產業Token、產業區塊鏈來形成產業內的資產價值交換,而不再是透過法幣。這可以有效降低資金成本,這是非常關鍵的一點。·賦能個體:即,怎樣讓我們整個產業鏈裡的員工、從業者、每一個參與的個體,都能夠去分享產業的宗旨、利潤或價值,這隻能透過產業區塊鏈和Token來實現。(我們認為,Token是物權,但不只是所有權。因為所有權是有一定侷限性。後面會跟大家展開說明。)並不是所有的產業都需要馬上去做產業區塊鏈,或者馬上去做數字資產,因為有些根本不需要;只有一些具有必要性的產業,如上列舉的典型幾種,才需要透過產業區塊鏈或者數字資產來進行升級。4.產業區塊鏈的五個要素產業區塊鏈涉及產業、產業鏈、共識、Token、市場等五個要素,對其執行的規律,可以總結為“五個一”:首先,一個產業只能建一條產業鏈,誰先進入,誰就有優勢。
其次,因為一條鏈裡面只有一個產業共識,這相當於目前這一產業的產業標準、產業協議以及共識產生的機制,還有其中的激勵、懲罰、價值共享等。所以,誰先建立標準協議、產業共識,那麼誰就會有一定的話語權(但不會有絕對的控制權)。再來,一個產業共識要建立一個Token。當然,這個Token可能是一個組合,而不會只有一個。但是產業區塊鏈的核心Token一定是跟共識相結合的。這個共識的作用是什麼?可能用來做激勵,用來在產業鏈裡面做信用支付,用來做價值共享分享等等。所以,在一個產業共識的基礎上,需要有一個產業的Token建立出來。此外,針對一個產業Token,我們需要去建立一個產業的交易市場。這個產業交易市場跟數字貨幣交易市場是不一樣的。我們最近在跟一些國家背景的機構,圍繞著“一帶一路”、人民幣出海、大宗商品交易等問題做交流,常常提到這一點。那麼應該如何建立呢?一種可能是,產業自己建立自己的數字資產交易市場,對傳統產業的數字資產進行認定、確權、發行和交易對、融資等,從而構建整個生態體系。當然也存在另種可能,即一些初步的數字貨幣交易所來跟傳統產業、平臺公司去做產業板。這個產業板指的就是數字資產的交易對。對於一個產業來講,產業token實際上就是產業數字資產的交易市場,是與當前產業的現貨交易市場、期貨交易市場相互配合的。這裡面有非常巧妙的一些東西。它不再是空氣,它是和實物資產相對應的數字資產交易,在這個交易裡面,如果市場拔得非常高,那就可以用實物去把泡沫消掉。比如,如果有人砸盤砸到低於現貨價格,那現貨交易市場則可以回購進行兜底。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生態體系,和空氣幣完全不一樣。另外,一個產業交易市場會教育一批投資人。這批投資人不是數字貨幣市場的韭菜,而會是產業參與者、產業投資人。因為他們懂這個產業,所以才會持續做長久的投資。例如目前比較流行的STO,它慢慢地會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如果要把證券類資產Token化的話,需要進行資產發行,要有標準協議,要對投資者進行註冊,政府或者是產業協會要進行監管。基於此,會有一個STO的發行標準,還會有專門的牌照交易所,也就是所謂的STO交易所,來進行證券類Token的交易,就可以透過法幣來交易數字化的資產。
而實際上,在產業數字資產交易中心,是可以透過法幣來交易數字化的資產的。比如說,像我們在做農產品區塊鏈的時候,例如蘋果,實際上你會發現,產業的數字化資產,比如區塊鏈上的一個蘋果,和你在水果產業的電子交易中心的交易是非常貼近的。一個是現貨,一個是數字資產,這相當於期貨加期權,二者之間就會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配合。而且在政策上在各地比較好接受,它相當於是用區塊鏈技術,來做升級和創新的現貨電子交易中心,因為以前的這種交易中心正在被清理整頓,反而是T+0、連續競價等在政策上不被允許基於區塊鏈做創新。 5.Token經濟模式畫布我在《Token經濟設計模式》裡面提到了一個Token設計的、類似於商業模式的畫布工具,其中分成八個角度,可以把它總結成一個順口溜,叫“八個一”。

第一個是“一句話”,對應的是戰略定位,也就是,你這個產業Token做的到底是什麼事情?比如一個內容產業的Token,這就與書的內容創作,內容創作者的權益貨幣化有關,當時我圍繞著Steem社羣做了一個案例。

第二個是“一個人”,如果要做產業Token,你就一定要針對你的客戶細分。要知道你的客戶群體是什麼。客戶群體有可能是你的消費者,也有可能是你的生產者和創作者、參與者,要對這些人做一定的分析,然後找到他們的特點和訴求。

接下來是“一幅畫”,實際上對應的是非常關鍵的入口場景,產業Token是有核心場景的,是可以吸引流量,吸引Token所對應的價值進來的。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內容創作裡面,有創造發行和貨幣化,有讀者在閱讀的時候消費、打賞、投資內容、收益分紅。你要用場景把Token帶動起來,要把Token的價值衍生出去。

第四個,是“一個數”。這比較特殊一點,即我們要去考慮,把我們的資產價值用一個什麼樣的量化的數或者指數表現出來。量化的數或者指數,實際上對應的就是Token的價格,換言之,產生的機制。

接下來“一個共識”,每個Token對應的共識演算法是不一樣的。比如內容產業,它建立了一個內容價值協議,那麼它就會有一個對內容價值的一個產生的模型。

在這個基礎上發行Token的時候,有“一套治理”,我們叫“結構治理”。比如說,是一個Token,還是雙Token。比如說我們在做內容價值這個案例時候,做了一個功能型的token,是訪問型的;又做了一個權益類的token,是可以來投資分紅的。這些都是一些細節。

“一個經濟模型”,“一套運營”:整個的token還是需要有模式運營的,比如運營社羣、社群、內容的書友會、交易市場、IP的衍生品交易市場等。

以上是整個產業Token涉及到的幾個方面。
當然,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因為如果對每個產業都這樣去分析,實際上是比較複雜的,並不是每個傳統產業的人都能夠了解這些,或者掌握這種方法。

6.不同產業不同交易結構下不同的Token模式

從交易結構來看,我們把大部分產業分成十大類。不同交易結構分類下,不同的Token設計策略

· 比如說貨幣類,大家可能比較好理解,包括穩定幣、小額支付、支付結算等。

· 資產類這方面,前面也講了很多,包括實物資產,或者實物資產對應的不同的資產收益權等,它的銷售、投資、採購、生產、消費都圍繞著這些資產來進行。

· 積分類一般是零售行業較多,因為大部分的這些企業都會用積分來激勵消費、老客戶的維護、促銷等。但是傳統產業做積分做得並不好,因為大家可能也早已知道,積分已經成為雞肋了。天天買東西都會產生積分,但又感覺沒有用處。

在消費積分割槽塊鏈這方面,我們前前後後設計了約一年半,我們設計消費積分這方面的過程基本上都涉及到位了。後面有一個案例會簡單講講:不能去從積分入手,而是要把積分對應的一些權重或收益Token化。這樣一來,大家能夠共享到這種價值,而不是簡單的“我消費,你給我積分,然後再用積分去兌換”,它還可以進一步進行投資、分紅、分潤,這就好比礦機、儲存類硬體的例子。

· 溯源類。兩年前我們在做農產品區塊鏈的時候,一紮進去就開始做溯源,做了半年,才發現溯源是個偽命題!On-chain之後是沒問題的,但是你永遠解決不了Off-chain下面的問題,所以溯源是可以來做資料的,但是不能把它當做一個根本。

· 資料類。現在有一些在做資料的Coin,但是現在做的往往是對資料進行買賣交易。我們在資料模式裡面需要設計什麼呢?要去對資料進行確權,確權之後進行價值貨幣化和資產化,然後進行投資和增值。我們在前面提到的內容的小案例中說過,這不只是簡單的買賣內容,而是創作者、參與者、策展者、投資者、消費者都能參與的共享價值。

下面再分享一個案例,讓大家有一些感性的理解。

· 服務類。很多企業在跟我們交流的時候,比如會講到他們是做養老的,然後問我們,服務行業的Token該怎麼設計?實際上,我們在分析的時候也詳細講過:不要從服務的場景去想,比如預約、排重、交付、支付、反饋等——而應該考慮服務,它的核心是一個服務合約。

服務合約的核心主體資產是什麼?首先,要看你的服務內容。很多行業的服務內容是跟生活方式相結合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把交易結構拆分完後,就會有非常有意思的一些環節,其中有服務需求者、服務提供者等等。

在這裡面,我們怎樣去結合智慧裝置,比如類似於礦機這種智慧裝置,來對服務合約裡面的服務主體、服務需求者、服務提供者進行量化。在這個基礎上,又應該如何設計服務合約的指數、金融衍生品等。
這就是服務類Token需要去解決的問題,我們在書中做了詳細的分解,非常有意思:可以用一個智慧裝置,把一個養老服務的主體,比如說將老年人的各項指標資料化,資料化之後,這種token的拔高共識則是健康長壽,基於這個,我們再去考慮如何將這些資料其轉化成健康指數,如何圍繞著健康指數來進行總體的設計激勵,而且還可以對自己的健康進行投資等等。我們可以去做很多這方面的設計。

· 粉絲類,也就是文化娛樂。這種交易結構主要是,怎樣把核心的IP主體資產化,之後再來進行什麼樣的投資。投資行為可能包括購買門票、衍生品、時間等,這些物件都可以形成一種金融類的資產,或者是智慧合約。

· 地產類。大家可能也瞭解到,最近美國的STO,大部分是以房地產的固收類產品來做Token的。前兩天德國監管機構又批准了一個房地產的2.8個億債券,這實際上都是相關的。適合做Token設計和STO設計的,往往是酒店公寓商業這種不動產。為什麼?因為它有持續穩定的租金收益,我們把它叫做固定收益類;或者貸款也是一個道理,因為會有定期的還款。

首先,原來的傳統企業會成立一個LPGP或者投資經理,然後在合規的國家地區,比如歐洲瑞士、開曼或美國的特拉華州,註冊一個Token Issue,作為Token的發行人,他會成立一個不動產控股,不動產控股下面做一個SPV(特殊實體公司),來把這些商業酒店公寓的不動產裝進去,把它們的收益、收益權打包。

比如,在對收益權打包時,一般會對一平方米的月收益打包成一個份額,這個份額就是一個Token對應的價格,從而發行五至十年收益份額的Token,比如一共是2000萬美金、5000萬美金,其中每一個Token對應的是一平米每月五美金的收益,一個token對應一個五美金的發行價。透過發行Token。發行人就獲得了法幣,投資這些房產的投資者就獲得了一個Token。

這對這些投資者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想象一下,如果我對公寓非常感興趣,尤其是紐約曼哈頓的公寓,可是我沒有那麼多錢,那麼我就可以投資一平米或十平米的份額。同時,我看好很多一線城市的公寓,我就可以投資一個紐約、華盛頓、波士頓、洛杉磯的分佈組合,這帶來了一個非常大的轉變:投資人在投資以後,當他的流動性發生變化,想進行變現的時候,就不需要透過把這個Token賣還給發行人來拿回現金。因為畢竟每個月都有收益,所以他可以到交易市場,跟其他有意向的消費者、投資者來進行交易。所以這個Token就有很好的流動性。

Token的發行人獲得了大量的前瞻性融資,他就可以將這些資金再去投給更多的不動產,或者讓不動產、商業地產可以進行招商,可以讓租金更高,獲得更高的收益。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設計。當然裡面還會有一些更專業的設計,比如說對收益進行加層設計,也就意味著什麼?talk可能會分成兩種,一種是優先的,優先的收益是5%,多了,加盟之後有劣後佳通可以達到20%的收益。

7.產業Token的十條設計原則

第一個原則,Token是資產,但又不是資產。這句話非常有意思。為什麼這麼說?因為,如果你只把它看作資產,你的Token設計的價值空間就會非常小。所以你既要把它認作資產,又不能認作單純的資產,它是實物資產(Real Asset)所支撐的一種東西,但兩者之間不能劃等號,一定要理解這一點。

同時,Token是物權又不是所有權。從前很多人在做Token設計的時候,往往會把Token設計成所有權,但是我們有個原則:不要設計成所有權。因為所有權會涉及到交割轉移,而這些實物資產的所有權的交割轉移,必須是off-chain,這一定是線下的,你是控制不了的。所以以前有一些朋友,在設計比如文化藝術品的區塊鏈的時候來找我,我給他們的建議往往是,不要把某一幅畫、某一個藝術品的所有權設計成token,然後把它份額化。

前兩年這些人都理解不了,但這兩年很多人都理解了:所有權即使被份額化了,也是非常麻煩的事情,而且所有權的空間往往非常小,所以我們要往用益物權的方向走。用益物權是什麼呢?是使用權、租賃權或者收益權,擁有這個權利的人在一定時間內可以使用它,並享有使用它或租賃它帶來的收益,這是不會涉及到所有權的交割的。這樣一來,想象空間就比所有權大很多,而且在設計上,也可以非常巧妙地做各種設計。

第二個原則,一定要關注未來的收益和能力。而不要把當前的價值做成Token。要把未來的五年、十年或更長遠未來的收益和能力,把它貨幣化和價值化評估之後,封裝成一個Token,才是真正擁有高溢價空間,還可以讓產業投資者在裡面持續進行投資、交易、不斷的跟蹤,這是一個持續化的過程。

第三個原則,關注合約和產業融合,也就是說,怎麼樣去把智慧合約跟交易、跟產業進行融合。

第四,Token本身就是類證券數字資產。所以它不是功能型的。現在,可能因為STO火了,大家都願意承認是證券類的,但兩年以前,大家都竭力否認是證券類。我的意見是,一定要去接受合規監管,一定要從資產證券化入手,來做數字資產。

在第五和第六原則中,我們提到了,要關注產業,要關注增量價值,要去解決共識,要去考慮生態(尤其是類金融的生態)。

第九條原則,在通證設計裡,有一點是任何人都繞不開的:關注傳統經濟模型。比如說,Token的發行總量來自於什麼?它實際上和貨幣發行的價值是非常像的,比如費雪經濟理論等,不要總是想著脫離傳統經濟模型、再造一個新的,我們要有效地去借鑑,在傳統經濟模型上升級和迭代,而不是把它完全拋棄。

最後一條原則非常重要:在做產業區塊鏈的時候,一定要考慮產業的自建交易市場,而不是完全依賴數字貨幣交易市場。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