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馬運營第23期 IOTA淺析—是否具備投資潛力?

買賣虛擬貨幣

小夥伴們大家好,這是黑馬運營第二十三期。本文為小小昕本人編輯。
小小昕語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機會是自己創造出來的!”

      區塊鏈作為一個分散的、加密保護資料庫的新技術,它必將對數字世界的未來產生巨大的影響。但隨著影響越來越大,使用者數量也在不斷增加,一些比較大的問題就更加顯眼了。

      用比特幣來說,BTC可以儲存的資料量的塊的大小限制為1MB。儲存在數字貨幣區塊鏈中的資料是事務資料。必鬚生成一個塊,然後由網路進行驗證。因此,只有有限數量的事務可以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但由於整個系統的參與者越來越多,處理此類交易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所以找一個解決方案勢在必行。

IOTA簡介

      IOTA是一種數字加密貨幣,被設計用來解決機器與機器(M2M)之間的交易問題。目標是構建一個未來機器經濟(machine economy)的藍圖,讓機器和機器間展開無手續費的交易。IOTA是開源的,去中心化的數字加密貨幣,為物聯網設計的,它是實時微交易,並且能夠簡單方便的進行擴充套件。

      IOTA是為物聯網(IoT)設計的一個革命性的新型交易結算和資料轉移層。它基於新型的分散式賬本——Tangle(纏結)。Tangle克服了區塊鏈設計中的低效性,併為去中心化P2P系統共識的達成創造了一種新方法。IOTA可能被認為又是一種山寨幣,但事實是IOTA遠非一種山寨幣,它超越了區塊鏈技術,是區塊鏈技術的延展。它的設計裡不包括區塊或單線性鏈。它是基於DAG(有向無環圖)的概念,DAG是公共的、限制甚少的分散式賬本。由於其獨特的結構,它具有一些傳統區塊鏈所沒有的優勢。

來自IOTA官網翻譯: 

    1、下一代分散式賬本技術。

    2、重新定義價值、信任和所有權。

    3、助力全球社羣共建一個新的共享經濟。

IOTA的定位

IOTA主要定位於物聯網,並計劃在物聯網領域站穩腳跟之後再向其他領域擴充套件。它能否佔領區塊鏈物聯網的市場。現在區塊鏈物聯網主要挑戰:


1、效能:如果想讓將來數以億萬計物聯網晶片都使用IOTA,那麼IOTA必須具有足夠強的效能,能夠處理那麼多的交易。


2、安全性:如果要使得物與物之間能夠自動進行支付,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安全性支援。

IOTA實現了什麼

零費用、小額大量交易

    傳統POW共識機制下礦工挖礦耗費大量資源,再加上全球礦工人數不斷增多,耗費資源量不斷加大,造成了手續費高昂且其增長的不可預測性,使傳統區塊鏈在物聯網應用價值大打折扣。IOTA的Tangle取消了礦工角色,整個網路中的POW都是發起交易者自己做的,發起交易無需手續費。

    Tangle摒棄了區塊概念,交易直接進入全網中,沒有區塊容量和每秒交易量(TPS)限制,所以交易速度預期比基於POW和POS的需要出塊的區塊鏈會快不少。


反量子攻擊

    IOTA能夠實現量子安全,因為他們採用了文格尼茨簽名。文格尼茨簽名在每次交易都會透過種子私鑰產生一個新的私鑰,因此每個私鑰只能使用一次,具備反量子攻擊能力。


解決了礦工權力集中的隱患

    在傳統挖礦產業中,小的礦工傾向於組成大的集團來增加挖礦的機率。這就導致了權力集中到少數礦池營運者手中,存在濫用權力收取手續費的情況。

IOTA的創新以及優勢 

IOTA資料結構

      Tangle(纏結)是基於定向非迴圈圖的(DAG),而不是一種連續的鏈式架構,定期新增區塊。透過DAG,IOTA能夠實現較高的交易吞吐量(透過平行驗證),並且不收取交易手續費。隨著Tangle的不斷髮展,越來越多的參與者都將發起交易,整個系統也會變得越來越安全和快速,確認時間會縮短,交易也完成的越來越快。



IOTA 共識機制創新

      區塊鏈共識是透過一個非常嚴格的機制完成的,區塊鏈中新增下一個區塊需要多方進行競爭,並獲取區塊獎勵或交易手續費。正因如此,共識和交易生成是分離開的,並且由網路的一小部分人來完成,通常會設定較高門檻,這樣會導致進一步的中心化。


IOTA 沒有交易手續費

      透過IOTA獨特的共識方法來實現。通常,為了讓交易得到驗證並且納入下一區塊中,是需要支付交易手續費的,但IOTA系統中不存在礦工或驗證者。IOTA的共識是完全去中心化的,每位網路成員都能發起交易,直接或間接地確認過去的交易。正是因為這種共識固有的特點,所以不用支付手續費。


IOTA技術的優越性

    在IOTA系統中,網路中的每位參與者都能進行交易並且積極參與共識。更具體點說,你直接定位了兩筆交易(主交易和分支交易),且間接在子tangle中定位其它交易。透過這種方式,驗證就能同步進行,網路能夠保持完全去中心化,不需要礦工傳遞信任,也不需要支付交易手續費。IOTA使用雜湊簽名而不是橢圓曲線密碼學(ECC)。雜湊簽名不僅僅在速度上勝過ECC,還能大大簡化整個協議(簽名和驗證)。

    IOTA能夠實現量子安全是因為採用了文格尼茨簽名。IOTA的三進位制雜湊函式稱為Curl(程式語言)。

總結:

      1、DAG與傳統的區塊鏈技術相比,的確有著很大的優勢。在交易效率方面雖然有著極大的提升,但是安全隱患也隨之體現。要知道掌控IOTA的34%算力,就可以攻擊IOTA。這相比較其他專案來說,算是比較容易一些的了。

      2、Tangle(纏結)  確實有不少新技術,而且交易確認的速度是相當快的。但是從BM的三角定律來看IOTA區塊鏈只有一個效率,這與他們最去中心化的口號是相違背的。

      3、IOTA目前可以做兩件事:交易結算和資料完整性。透過這兩個功能衍生出的大部分用例都是很有意義的,而且多數情況下可以透過IOTA來實現。所有IOTA都是在初始塊建立的,總數不變,也不用開採, IOTA是非通貨膨脹的。  

IOTA團隊介紹 

       IOTA的5位董事會成員均有充分的資訊披露和可追溯的背景,除了後來加入的Ralf之外,其餘4位便是IOTA的創始人,這4人均是資深技術流,人稱“IOTA夢幻四俠”。其中David Sønstebø和Dominik Schiener兩人均為連續創業者,David在物聯網、分散式賬本技術和Tangle技術上有很高成就,且在智慧城市、創新硬體等方面有深厚造詣。  

      Sønstebø先生曾創辦過一家名為TBA / Stealth的物聯網硬體企業,而Schiener先生曾創辦過兩家區塊鏈行業的公司。這兩名創始人的過往創業經歷可以為團隊帶來一定的相關行業經驗(區塊鏈和物聯網)。

Sergey Ivancheglo(別名Come-from-Beyond)

    具有非常豐富的區塊鏈經驗,他是區塊鏈專案NXT的創始人和Jinn Labs的聯合創始人。但根據團隊目前披露的資料,他目前僅在IOTA團隊中擁有創始人和榮譽成員的頭銜,可能不再深度參與專案。


Serguei Popov博士

    Serguei Popov是巴西Campinas大學的數學教授,著述頗豐。他是IOTA白皮書的作者,也是專案底層技術“纏結(Tangle)”的提出者。目前他是專案研究團隊的一員,從事專案相關的技術與理論研究。在IOTA專案和教職以外,Popov教授目前也積極參與WINGS、STeX和AdHive等區塊鏈專案。

管理團隊

    專案監事會成員陣容強大,其成員包括大眾首席數字官(Chief Digital Officer)Johann Jungwirth、富士通中歐地區主管Rolf Werner和計算機行業標準協會OMG主席Richard Soley。他們擁有大量的生態建設和產業合作資源。

    生態團隊主管Lewis Freiberg畢業於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心理學及國際關係專業,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曾創辦過一個微型軟體公司,在加入專案前具有將近兩年的前端開發經驗。

    研究團隊主管Alon Gal是物理學碩士,畢業後曾就職於微軟雲端計算部門,擔任過一年的後端開發工程師,此後創辦過一家微型雲端計算公司。

    工程團隊主管Edward Greve是數學專業學士,此前曾有四年軟體開發經驗。

顧問團隊  

      IOTA的顧問團隊陣容十分強大。官網披露了12位顧問,其中包括了資深區塊鏈投資人和物聯網投資人。值得一提的是博世旗下風投公司RBVC的合夥人姜洪泉博士也位列其中。姜洪泉博士在歐洲、美國和中國等地進行過多項成功投資。

總結:

      IOTA的團隊創始人有兩位,David Sønstebø和數學家Serguei Popov。David是挪威人,在運營其2014年創辦的處理器製造公司中積累了關於物聯網的相關經驗。

      團隊的其他成員擁有著廣泛的行業背景,從軟體開發到投資。團隊當中的一些成員還曾經參加過開發其他幣種的工作。 開發技術團隊有近 30 人,其中有 6 位博士,10 位研究員,科研背景雄厚,  總體來講,團隊技術實力強,非常有活力。

IOTA存在的問題

      1、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IOTA網路目前依靠中心化的、閉源的“協調員”來保護其免受攻擊。是否能做到真正的去中心化需要是時間去證實。


      2、IOTA網路多次無法使用,並且還經歷了崩潰。由於bug或攻擊,IOTA團隊不得不關閉協調員,導致其網路無法使用。 Github和Reddit的評論表明,這個問題一直伴隨著IOTA。


      3、最值得關注的是NehaNarula和她的團隊在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數字貨幣計劃中發現的IOTA的“軟體漏洞”。他們發現IOTA雜湊演算法中的致命漏洞,IOTA團隊從零開始構建其演算法,這違反了“加密的黃金法則”——不要自己製作加密技術。


    IOTA團隊其後聲稱這個漏洞是他們已知的且故意的。他們稱之為“複製保護”機制,以防止對IOTA的抄襲。他們聲稱保護協調員免受漏洞利用,但這不可能得到證實,因為協調員是閉源的。他們故意允許開源軟體存在漏洞,這違反了開源軟體的精神。並且該團隊拒絕透露是否存在其他已知的漏洞。

      4、IOTA 使用了自己開發的雜湊演算法 Curl,主要用於 IOTA 轉賬的 PoW。但IOTA 的雜湊演算法的稽覈還不夠完善,Curl 演算法的雜湊值極易發生碰撞,可以利用這一漏洞偽造數字簽名。雖然專案宣稱已調整了部分加密方式, 消除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但 Curl演算法的安全性仍需進一步驗證。

      5、因為 IOTA 的持幣地址轉賬一次後就地址就被廢棄,產生了大量廢棄地址,因此IOTA持幣地址總數不能作為分析時有效參考資料,無法以此判斷專案真實使用者及投資者基礎。

文末總結:

      隨著區塊鏈技術越來越深入的研發,在物聯網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廣泛,IOTA團隊會整體上對lot行業進行重新整理。IOTA是機器經濟所稀缺的一部分,能夠完全實現其潛力。IOTA的目標能夠成為物聯網公開的支柱,能夠在所有裝置中實現真正的互通。

      IOTA的DAG技術原創性高,邏輯嚴謹,是其他採用DAG技術實現鏈式分佈賬本的始祖,具有很強的先發優勢。但是從近期的情況來看,專案進展有些停滯,進展比較緩慢。雖然新的專案規劃雖已對外公佈,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風險。

      IOTA的原理以及其價值潛力,不過面對新技術和新方法在沒有得到真正大規模實踐並證實之前都會有很大爭議和風險,所以大家在投資的時候還是要更多考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