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應用層——生態體系的上層建築

買賣虛擬貨幣

就像電腦作業系統上的軟體、網際網路瀏覽器上的入口網站、電子商城或是手機端上的 APP,區塊鏈應用層封裝了各種應用場景和案例,是使用者可以真正直接使用的產品。本篇將聚焦區塊鏈應用層,探尋其與傳統網際網路應用的區別及特徵。

區塊鏈應用層

如果說區塊鏈生態中的基礎設施是土壤,區塊鏈應用就是農作物,想要農作物年年獲得豐收,單單滿足土壤肥沃是不行的,植物本身的基因得優良。

在理解區塊鏈應用層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傳統網際網路的應用層是如何搭建的。可以說,應用層作為OSI七層模型的最上層,是整個網際網路時代的焦點,比如谷歌、亞馬遜、Facebook、阿里、騰訊、百度等等,大型網際網路公司傾向於透過將使用者鎖進自己專有的介面,來擴大自己的平臺並壟斷平臺中產生的資訊。

從架構設計角度來講,這是由於網際網路現有協議,如TCP/IP、SMTP、HTTPS等,都是作為基本模組而存在。這也就是說,雖然它們提供了通用的指導和結構,但這些“瘦協議”不夠健壯,無法處理當今線上環境所要求的大多數操作。這就導致網際網路構建起“胖應用”,以提供所有參與者都可遵循的生態系統和基礎設施,並可以根據需要收集和利用資料。

但區塊鏈網路則相反。它傾向於提供單項服務,而且無法佔有使用者互動的介面,因為它們並不控制資料。然後分工就會出現,因為一個網路越是分散化,就越難透過一個介面來提供一整套的服務。所以,區塊鏈世界裡的各類應用,會相互獨立的建構在多個可組合的協議之上。這種架構,我們可以稱之為區塊鏈服務架構,就像“微服務架構”一樣,只不過是有許可權最高的組成部分。

也就是說,區塊鏈反轉了應用層和協議層之間的這種分佈。區塊鏈允許建立具有非常具體的功能和指導原則的“胖協議”。這個新的協議層可以處理以前為應用層保留的治理、驗證、激勵和參與規則等問題。並且,透過這個健壯的協議層,區塊鏈應用程式可以變得非常“瘦”,同時受益於分散的、不依賴於集中實體的網路。

區塊鏈應用的特徵

除了在架構設計理念上的不同,區塊鏈應用層透過開發去中心化應用(DApps),即透過呼叫協議層及智慧合約層的介面,以適配區塊鏈的各類應用場景,為使用者提供各種服務和應用,來豐富整個區塊鏈生態。但一個成功、強勁和可持續的Dapps,在使用者體驗、隱私、安全性等方面有著截然不同的特徵,這也是其制勝傳統中心化應用的關鍵。

1、支援去中心化的使用者身份

去中心化身份是一種數字世界的自主身份,對應著現實世界中的「天賦人權」: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和權益並不需要任何中心化機構的背書和證明。

在集中式系統控制的網際網路世界裡,個人都直接依賴中央權力來傳送和接收資訊以及接受命令,這使得本屬於使用者資料卻平臺壟斷濫用。但頻繁的隱私洩露也喚醒了大眾對數字隱私和個人身份的重新正視。

因此支援DID的去中心化應用,在個人隱私、自主身份等方面有了全新的突破。此外,對於支援DID的去中心化應用來說,在尊重使用者ID屬於使用者這個基本原則下,也就不存在搶奪使用者的問題,更容易形成聯盟和合作。

2、支援使用者資料的共享流通

大型的網際網路商業模式依賴於建立資料壟斷,這導致了企業間更多的競爭而非合作,使用者也只能訪問不同平臺來獲得自己的資訊碎片。

而透過區塊鏈服務架構,使用者可以自主許可或撤銷平臺應用對自己資料的訪問和使用,沒有任何應用可以壟斷對這些資料的控制權。當你用基於密碼學的錢包訪問區塊鏈應用時,只是給了應用一把在網路中尋找資訊的 “鑰匙”。這把鑰匙你可以給任何應用,使其在資料可遷移的基礎上提供優質的服務,從理念到服務質量上戰勝傳統應用。

3、建立並遵循開放協議

去中心化應用最需要的是開放協議,使區塊鏈價值網路成為互聯互通基礎,而不是一條封閉的鏈條。

建立並遵循開放協議,這使得各種各樣的裝置、網路、服務和應用能夠互相無縫連線起來,也使得商業的分工更容易完成。DApps應該支援眾多應用程式可以互相分工協助,而不是像傳統的App一樣,每一個都是大而全的應用,而每個應用又大部分雷同,造成資源的浪費。

總而言之,我們正處在一場深遠變革的前夕。作為數字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塊鏈技術的整合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但這需要各行各業的先行者們鼎力協作,加速並實現區塊鏈大規模應用的落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