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數字經濟進化看區塊鏈下一個風口

買賣虛擬貨幣

我們有沒有想過,一個優秀的想法,可以一鍵轉化落地呢?在區塊鏈與數字經濟高度發展的未來,這將成為可能。那麼數字經濟社會究竟是什麼樣子?區塊鏈技術又將在其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呢?接下來我將從進化的角度來嘗試著窺探一下未來的樣子。

一.數字社會的進化

人類社會最基本的元素是什麼?是交換。

現在的生物學研究表明,距今約7萬年前,地球上除我們智人外,還有包括直立人在內的諸多古人種。智人是哺乳動物裡體質很弱的種類,無論是力量和速度都排不上號,所以人類只能依靠社會化的協作,才能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存活下去。

人類生存的基本資源,是透過社會交換的方式獲取的。比如,一個男人擅長打獵,一個女人擅長織布,他們倆就需要交換必需品,從而更好的適應環境。這就是:交換。

隨著人類技術的進步,社會形態也在不斷髮生變化。但無論如何變化,人類社會都必須完成兩個基本的交換:資訊的交換和物資的交換。

1、資訊的交換

資訊的交換,是物資交換的基礎。因為交換必須要協商,看不到或者聯絡不到交換物件時,是無法進行交換的。

社會的大小就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通訊效率。過去的人類社會,進化的邊界取決於交通工具和通訊工具的制約。於是人類社會從最早的家庭逐步經歷部落、村莊、城邦乃至國家。

上世紀70年代誕生的Internet拓展了人們資訊交流的邊界,人類社會的資訊交換達到了從未有過的效率,透過網際網路工具人們可以實現光速的資訊交換。

據統計,全球已經有超過一半的人口接入網際網路,網際網路經濟佔據G20國家GDP的5.5%以上。網際網路是人類社會演進的下一個形態,也是人類歷史上邊界最大的社會形態,人類由此從現實社會邁向數字社會時代。

2、物資的交換。

人類社會的第二個基本交換即物資的交換。伴隨著物資越來越豐富,以及社會邊界越來越大,物物交換這種n*(n-1)的交換關係,已經很難再滿足社會的生產關係。於是人們很自然的想到用一個大家公認的商品來充當中間交換物,這便是貨幣的由來。早期經歷了貝殼、羊、牛、礦石等常見商品,但這些產量都不太穩定,也不利於分割。

很快,人類選擇了一種易開採、產量穩定、性質穩定且易分割的金屬—黃金。當黃金充當貨幣之後,交換頻繁且高效。不過由於黃金的有限性,於是必然導致黃金的價格上漲,需要做更小的分割。當黃金很難分割到千分之一、萬分之一的時候,透過混入其他金屬即可作更小的分割,於是出現了金屬貨幣,銅錢是比較典型的代表。

隨著社會的進化,金屬貨幣越來越顯示出其不便利性,想想做一個大生意需要用牛車馬車來運送貨幣的壯觀場面吧,於是人們巧妙的設計出了銀票這種紙質的代幣。這種代幣本質上還是黃金,只不過用類似於一張借據,雖然是很小的演進,但卻為交易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乃至後來產生了現代貨幣,英鎊、美金。

直到上世紀70年代,全球經濟的迅猛發展,現有的金本位貨幣體系已經無法滿足當時的社會交換的需要了,於是美金正式廢除金本位。這時的美元,真的只是一張紙,然而當代經濟就是建立在這一紙幣體系基礎之上的。

步入網際網路時代,紙幣也不再能夠滿足網際網路中的物資交換了,於是有了紙幣的電子化。請注意,這個電子化的過程可以類比於當時銀票對應的白銀,形態上的變化很好的適應了網際網路內資本轉移的效率。

隨著網際網路社會的不斷擴大,網際網路經濟交換日益頻繁。網際網路中,是沒有國界的限制,但是電子化的法幣卻有國界。現有的電子化法幣體系也逐漸暴漏出了其侷限性,因此在網際網路社會中必然會出現類似於當年紙幣脫離黃金的那一步——電子化的貨幣徹底脫離於紙幣,這就是數字化的貨幣。

縱觀貨幣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到:數字貨幣將是貨幣進化的下一個形態。

二:數字貨幣的進化

2008年11月1日一位名叫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人釋出了一片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此時被記為數字貨幣元年。

在比特幣的啟發下,各種競爭幣也如雨後春筍般誕生。包括:萊特幣(LTC)、以太坊(ETH)、達世幣(DASH)等。

2017年7月20日,ETH上的應用The DAO發生漏洞攻擊事件,由於理念的不和,社羣一部分聲音不同意回滾。從而史上第一次透過硬分叉誕生了以太坊經典(ETC),之後在8月1日也同樣誕生了大區塊的比特幣現金(BCH),後來又產生了一系列的IFO幣;由於ETH提供了圖靈完備的智慧合約機制,在2015年11月誕生了ERC20的協議,後來直接引發了2017年ICO的大爆發,誕生了上千種基於ERC20協議的通證(Token)。

以上三種不同型別的幣或者代幣正是反映了數字貨幣進化的三個維度。也許是巧合,這3個維度,恰好跟生物進化的邏輯相對應:最早的單細胞生物應該也只是一種,然後類似的單細胞生物也必然出現了成千上萬種,每種有各自的不同(這就是第一個緯度的進化)。

在細胞分裂的過程也會出現變異,有些變異會被淘汰,有些變異會被選擇,這種類似於分叉的進化正類似於第二個緯度的進化;最終自然選擇了兩種單細胞生物成為構成現在豐富多彩的生物界的基礎,那便是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後的進化是在由真核生物組成的多細胞生物上展開的,這恰好對應了第三個緯度的進化。

數字貨幣的市場,也同樣遵循著進化的規律,優勝劣汰。從這個角度來看,數字貨幣的進化道路上,各種分歧和變化都是必然。誰可以成為未來,誰能成為歷史,只有市場說了算。就像生物進化一樣,我認為不會出現某個幣種進化到異常複雜,而是多個簡單的幣,或者多層簡單的技術組合而成複雜的數字貨幣。類似真核生物由於有了細胞核,從而演化出了多細胞生物。

在數字貨幣中也有類似的情形嗎?ETH的智慧合約就是如此。智慧合約,可以承載無窮種可能的組合。當然,這裡說的智慧合約,並非就一定是ETH,但是一定會有一天整個數字貨幣體系將停止幣種(主鏈)的進化,選擇最穩定的留下,之後在該鏈透過組合或者分層應用而演化出豐富多彩的數字金融世界。

三.數字經濟的發展

伴隨著人類數字社會(網際網路)的不斷髮展,人們幾乎可以將現實社會當中的一切交換活動搬移到數字社會中。目前資訊的交換可以做到極致(光速),透過數字貨幣,貨幣和資產的交換也可做到極致(光速)。

但是,還剩下一個交換,仍然受制於現實社會的圈囿,那就是交換的本質是交換商品,商品的交換還受限於汽車、火車、飛機、輪船的速度限制。在物流的進化中,實際上數字產品已經達到極致(光速),比如我們交換一首歌,交換一部電影、交換一個軟體產品......

那麼,我們能不能透過實體產品的數字化來實現交易速度的極致呢?答案是肯定的,目前來看實現它概率最高的技術就是3D列印技術,如果3D列印技術達到分子級別控制,理論上可以列印出目前所有的商品。屆時,數字經濟活動總的物流將變成傳遞生產的資料,透過3D列印技術就地列印出產品,即實現了生產和物流的極致(光速)。

除了實體商品與物流的數字化,在當下的經濟模式中,還有一個環節沒有進化到極致,那就是創意的生產過程。因為這個過程需要凝結人類的智慧和勞動。目前包括數字的音樂也需要創作人的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仍然沒有達到極致。也許人工智慧(AI)可以在這個方向上給我們一個答案,AI當進化到一定的程度,理論上可以透過人工智慧來完成人類才能完成的產品設計和研發,最終實現創意落地的極致(光速)。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大膽的假想一個未來的數字經濟社會模型。公司創始人擁有了一個創意和想法,透過網際網路通訊向資本擁有者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創意,然後透過釋出專案的智慧合約,募集數字資金,智慧合約自動履行合約將數字資產透過物聯網付給AI平臺,後者透過資源的消耗完成研發過程生成生產資料。

消費者透過網際網路的商業智慧合約付出數字貨幣購買商品,智慧合約自動履行合同將生產資料傳送給下單消費者的3D印表機,由3D印表機自動列印出產品。同時智慧合約將消費者的付款自動按照合約分配給創始人、股東(按照所擁有數字token的比例地址)以及稅收機構。

至此,一個數字經濟社會進化的終極藍圖呈現在眼前,人類社會交換的一切行為都達到了極致(光速)。也許現在的我們還不知道這一天究竟何時到來,但幸運的是我們已經站在了時代的門口。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