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世界十大法則

買賣虛擬貨幣

無意見看到一篇文章,是天天抖料創世人,區塊鏈知名作家陳菜根先生的關於區塊鏈世界的十大法則的分享,感覺不錯,分享給大家~

在區塊鏈世界中,我個人首先堅持的一點是——我們要有一個規則。比如什麼東西不能做,什麼不能做?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要辨別這些其實很難。

法則1:儲存即所有

區塊鏈世界的第一條法則,我認為便是儲存即所有。

儲存即所有是什麼意思?

某種意義上來說,財產歸屬問題本質上不取決於屬於誰的,或者某個證上寫的是誰的名字,關鍵在於這個財產或資產存在哪兒。

比如:微信上的資料,密碼、帳戶、聊天記錄這些資料本身是你的嗎?

肯定不是。我們每個人在網際網路的資料其實都不是我們的,因為這些資料存在哪兒?存在新浪的伺服器上,存在騰訊的伺服器上,或者儲存在阿里的伺服器上。

所謂的這些數字資產,資料本身所有權嚴格來講不是我們個人的。

透過這個想告訴大家的是在區塊鏈行業裡邊,第一個法則就是資料存哪兒決定了這個資料歸誰。毫無疑問,有了分散式儲存後,我覺得資料本身就歸個人所有了。所以,我們現在為什麼說解釋區塊鏈時,都要講分散式帳本、分散式儲存。說白了,就是先解決第一個問題,資產歸誰所有的問題。

法則2:資料即資產

今天談的所有東西歸結在一個地方——到底什麼是資產,到底未來什麼東西最重要?

資料是毫無疑問的無冕之王。頭條也好,抖音也好,為什麼它比你還懂你自己。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段子說得挺恐怖的,說抖音給你推送的內容,揚著頭看和低著頭看可能是不一樣的。因為時間段不同,看的場景不同,你看到的內容都不一樣。

這不僅是千人千面的範疇了,每時每刻、你的場景,你所看到的抖音就不一樣,因為這個就是大資料的和演算法的魅力所在。

基於這樣一個恐怖的事實,我是覺得資料將越來越成為每個人,除了銀行卡之外的另外一個最重要的帳戶,就是你的資產——數字資產。包括現在說的比特幣、以太坊,還包括大家發的各種幣、加密積分等等。這些本質上都是你的工作量證明,都是你在網際網路上、在鏈上,你的一些行為軌跡,你所做出來的一些資料反應,就這麼簡單。

什麼叫挖礦?挖礦的本質是什麼?

其實我們賺工資,每天上班打工,如果一個月賺兩萬塊錢,這兩萬塊錢其實就是礦。所以在這個價值網路上(區塊鏈也是一種價值網際網路,現在用的微信、微博,這些是資訊網際網路,區塊鏈叫價值網際網路),這些資料本身,將因為有需求而成為一種有價的資產,而且在未來,大家競爭的是個人資料資產多寡。

所以不要覺得朋友圈發個內容、點個贊、評個論,轉發下,不覺得這些毫無價值,其實這些都是很值錢的,這是資料。

法則3:行為即挖礦

這個詞算是比較早提出來的,包括FCoin本身的交易即挖礦,其實就是行為即挖礦的一個延伸吧。甚至後面有了刷臉即挖礦,銷售即挖礦,什麼各種即挖礦,都是行為的一個延伸。包括我們現在做天天抖料這款產品,把“抖料”本身就當成一種挖礦行為,每天點贊、評論、轉發、下載、邀請,都是可以得到幣的獎,我們叫加密積分的獎勵。這個獎勵本身,未來只要上了交易所,都可以變成錢。

我們給各大平臺創造了各種各樣的行為資料,這些資料反而成就瞭如滴滴這樣的幾百億美金的估值。就像我們每天用微信一樣,我覺得微信最大的股東是我們這些人,而不是騰訊本身。大家在微信上每天花多長時間,我曾經最高紀錄在微信上一天消耗至少七個小時。

我們知道看一個產品,看它的估值高低,看幾個資料,其中有一個資料就是它的日活、線上時長,其實都是我們貢獻的,八億多的使用者給它貢獻的。所以八億多的使用者才是真正的微信的股東,但是我們創造了這麼多的日活、開啟率、使用者,但是各位,我們成為它的這個股東了嗎?我們分到它的錢了嗎?

所以當每個人的行為被切碎為一個一個的挖礦動作,然後用行動給這社羣創造貢獻,那麼這個貢獻本身就是我們講的挖礦。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你幹啥都可以賺到幣,區塊鏈加上物聯網,這是未來很大的一個趨勢,因為硬體本身就是在創造資料。

法則4:代幣即獎勵

我們手上,包括個人的數字資產,如果看種類的話那就上百種了。包括別人發的這些紅包也好,糖果也好,投資也好等等,手中會擁有大量的代幣。但是這些幣本身,其實它是一種獎勵,不要覺得我這個幣本身是投資拿來賣的,不是這樣子的。

它代表了你給這個社羣過去做的貢獻,也想告訴大家,如果我們以後在做區塊鏈的創業時,個人不太喜歡叫發糖果的,不要讓大家平白無故的獲得這個幣,不要讓散戶本身平白無故的獲得這些幣,不要去直接給他,不要做這種嗟來之食,而是要幹嘛呢?而讓他做任務,讓他做一些動作,這樣才會珍惜。

這個事情講通後,你就發現代幣、挖礦都簡單了,其實跟我們生活是一模一樣,只是我們換了一些詞,區塊鏈沒那麼神秘。

法則5:通證即信用

一個token本身,它代表的是一個信用值,它是一個有價值的。關於通證本身,我經常舉一個例子,比如說:大家經常吃麥當勞、肯德基。你去吃麥當勞的時候,你付了50塊錢買了一個全家桶,他給了你一個小票,然後這個小票本身其實就是一個通證。

如果仔細看的話,那個小票裡面,其實它就像一個小合同一樣,裡邊你的權利、責任人,對吧?

它上面的資訊非常詳細,它就是一個通證。只是這個通證是紙質的通證,是物理的通證,它不是電子通證。

所以通證本身也沒那麼複雜,也不是說很高深的東西。在現實世界裡面,已經很長時間存在了。

法則6:程式碼即合約

信用缺失這個問題其實在區塊鏈上是可以解決的,就是讓合約本身上鍊。很簡單,舉個例子,比如說:你借我兩萬塊錢後,這個事直接寫在鏈上,而且你本身要在鏈上質押一部分幣,或者類似的數字資產。你說明天上午10點還給我,如果到時間不還,那不好意思,這個智慧合約本身自動就會執行一個指令,就是把你的這個押金,也就是你的數字資產的押金兩萬直接還給我。

這樣有一點就改變了:以後你誠不誠信,不是你說了算,而是程式說了算。

這個事如果真的流行開,我覺得借錢還錢這件事情,可能就不用再費這種心思了。上鍊後,誰如果再想不講信用,不好意思,這個智慧合約自動會執行這個指令,把他押金直接扣除兩萬塊錢給你。同時,他的信用指數在整個鏈上直接降低。

為什麼很多人這個進入區塊鏈行業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像是不可逆的,即使虧錢也不想離開?

這個世界就像一個伊甸園,一個夢想的一個園地一樣。在這裡好人有好報,這是我們這些有價值觀的人特別喜歡的一種狀態。不用透過作惡的方式賺錢了,我只要好好的、勤奮的、踏踏實實的做出價值來,我就有回報。因為你後面有合約、有程式碼給你做保證,



法則7:節點即渠道

其實今天所講的節點跟我們原來做生意,這種渠道、代理商,這種家電、超市連鎖,其實本質是一樣的。包括大家說的EOS,我們知道超級節點是被EOS給帶起來的,而這個超級節點本質就是渠道商。

包括現在做的天天抖料本身,我們的圈子,我們的超級節點是誰?

就是這些專案。區塊鏈的一些商業的本質和底層,跟我們原來做傳統生意沒區別,只是換了一個詞而已。我們傳統生意叫渠道商,現在叫超級節點。

但區塊鏈的超級節點或渠道跟其傳統做法還有一個不一樣之處,就是它足夠碎片化,就是以後每一個觸點都可能是一個渠道。舉個例子:這有一個泡麵的身份疊加,現在經常會在長途的路上吃泡麵,那以後你吃到泡麵時,泡麵上有一個二維碼,這個二維碼本身你一掃完後,就會彈出一個幣,直接獎勵到你的手機裡面,獎勵到你的錢包裡,所以你吃泡麵也是在挖礦。

但是不僅僅是一個挖礦動作,在掃碼同,這個碼本身幹了一件事,採集到了你的資料資訊,比如:誰掃的、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手機的型號、甚至是你的身份資訊全部記下來了。

所以這個泡麵上的二維碼本身,它就是一個節點。當它彈出來後,你發現如果再買一盒,還有可能送其他的小禮物,是促銷的動作等等。那你可能就因為這樣一個促銷動作,又增加你的重複購買,這個就叫做銷售。

所以你掃碼同時,你賺到了幣,你還可能會產生新的購買,進行二次轉化。以後的話,像這種渠道、觸點會越來越多。

法則8:社羣即組織

其實很多人都在說未來公司會消失,公司目前來看存在的歷史也就400多年,誕生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在社會化協作的時候,大家協作成本太高了,而公司的組織形式效率足夠高。比如:把財務部、人事部、服務部整合在一起提高效率。同時內部透過集採的方式,整個採購成本就會很低,因為協作成本非常低,所以誕生了公司。

公司發展到現在400多年,它的歷史會到一個盡頭嗎?

我覺得先不談這個話題,大家先思考一下,你身邊是不是這種自由職業者越來越多了,有很多的一些無業遊民,但是他活得很悠哉,他也不缺錢花。嚴格來講,目前的BAT和TMD所組建起來商業生態,已經成了一個社會化的組織。我們每時每刻都生活在這樣一個社會化組織裡邊,就這麼簡單。

社羣正在重新的定義組織的邊界,因為資產的所有權被打散了,老闆說了不算了。到了網際網路時代後,引入了合夥人制度。網際網路公司創業,都是先找合夥人,這就說明公司的所有權本身已經出現分散化。

但現在有了區塊鏈後,就發現大家不再說我是某個區塊鏈公司的,沒人談這個事。都自稱我是哪個基金會,我是哪個社羣的發起人,都這麼說。

什麼意思?

股權、期權全部變成了token。全員、全社會,甚至全球,只要擁有你token的人都是你的股東,你說它還是公司嗎?

法則9:共識即法律

以後規範社羣裡成員行為的,不再是所謂的規章制度,而是大家共同妥協而成的共識,認可它就生效,你不認可,你就出局,就這麼簡單。

所以我們覺得這個擁有共識這種概念很重要,大家每個人要做好人,要守規則。包括現在創業的過程中,發現很多羊毛黨,最好的辦法是我們就要反羊毛黨,讓他提幣提不走等等。原因就是他沒有遵從社羣的共識,然後被社羣的這些規則給幹掉了,就這麼簡單。

法則10:消耗即銷售

大家做區塊鏈投資也好,創業也好,大問題就是熊市。熊市怎麼來的?難道僅僅是劣幣驅逐良幣導致的結果嗎?

不盡然。很多靠譜的團隊,融到大錢的,還有一直在做事的,他的幣依然在破發。難道僅僅是因為受大環境的影響嗎?

我不這麼認為。我覺得關鍵原因在他本身,他自己發的這個代幣,或者他這個數字資產本身沒有價值錨定,他只有挖礦機制,沒有消耗機制。

當所有的人都拿幣賣時,就形成了拋壓。當拋壓積累到一定程度時,那不就是砸盤嘛。不光是大戶砸盤,散戶們也在砸盤,因為他沒有地方用這個幣。不能買個全家桶,也不能說打個車,更不能說買套房,打個遊戲都用不了這個幣,對不對?他只能拿來賣,去哪兒賣?

去交易所。所以在二級市場最大的共識就是集體拋盤,而鎖倉沒用的,鎖倉只是在延緩這個拋壓而已,延緩而已。所以這個幣本身有了一個作用,可以用來吸粉。這就是一個應用場景,這就是一個消耗,消耗的一個方式。

你挖了很多礦,你為了吸引更多的粉絲,你會把這個幣本身來去以紅包的方式發出去,然後吸引一波粉絲進來。所以這個幣就有了價值錨定,叫做拉粉。當然還有其他的,比如:分紅,這樣我們又有了一個消耗的場景。

所以慢慢慢慢的,當這個幣本身,加密積分本身,消耗場景越來越多,消耗機制越來越健全時,很多人就不願意把這個幣挖到之後拋掉了,他覺得有用。我們從人民幣套路中發覺的一個規律就是,消耗就是銷售。一定讓你的幣本身銷售到你的應用場景裡面去,而不是放到交易所裡邊去。

所以比特幣本身,我認為長期看好,就看好在這裡,它有成本結構,它有定價的成本結構,很簡單。而且它有很強大的應用場景。

第二,它有這個非常剛需的消費場景、應用場景。比特幣這樣一個機制,對做區塊鏈創業的,我覺得也是一種啟發。

其實我們造的這個幣是否也有定價系統呢?是否也有消耗場景呢?

如果沒有,它就是空氣幣。在做創業或者投資時,拿這一條可以把99%的專案給排除掉,就是因為現在所看到的大部分專案歸零了,就是因為它沒有消耗場景。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