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P研究院 | 區塊鏈如何完善金融機構風險內控機制?

買賣虛擬貨幣


近日,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邱兆祥、劉永元在光明日報發表文章《發揮好政策性金融在穩增長中的重要作用》。文章指出,當前,政策性金融機構要把支援復工復產和擴大內需結合起來,加大信貸資源傾斜,助力短期穩增長與長期經濟高質量發展雙目標的實現。充分運用區塊鏈、大資料、雲端計算等金融科技手段,完善風險內控機制,適當增提壞賬準備,保障資產質量的穩定,以維護金融體系的穩定。

運用金融科技手段來提升金融基礎設施效率,是金融機構一直以來的目標和方向。

建行南昌分行依託“建融智合”跨境撮合平臺,在克服了航線停運、當地市場準入等重重困難後,完成了首筆防疫物資出口跨境撮合業務,協助省內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將10.8萬個一次性醫用口罩順利出海。依託完整的網際網路+銀企金融區塊鏈和生態圈,“建融智合”為入駐企業提供授信貸款服務、資金託管、擔保服務、風險管理等全方位金融服務。

區塊鏈作為金融科技(fintech)領域最具挑戰性的創新之一,從根本上顛覆了傳統金融的固有邏輯、執行模式和業務範圍,突破了約定俗成的無數的條條框框的限制,踏入了此前無法涉及的一系列全新的應用領域。

一、以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存在怎樣的內部控制風險?

據銀保監會網站披露資訊統計,2019年全年,銀行罰單數量1531張(銀行系租賃機構罰單未納入在內),處罰總金額達到8.08億。整體來看,罰單數量和金額與經營規模呈正相關。處罰的重點主要集中在違規貸款、貸款三查不盡職、貸款資金挪用等貸款業務的管理層面,而究其違規細節來看,大量違規場景存在於房地產貸款融資和信貸資金違規流入股市等方面。

銀行內部控制毫無疑問是金融機構中最完整正規的,但即使這樣其有效性也會面臨一次次“失靈”,其重要原因在於:

1、銀行存在各分行、支行和各營業網點,每個支行或分行又都有二十到三十個左右的部門,這些部門職責和規章職責分散難以整合,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金融及銀行創新業務,對於內部控制管理者來說,提出了不小的挑戰,無法做到全部門、全業務、全流程的嵌入式內控管理;

2、銀行業務除了個別重要客戶和業務,基本是由各分行和支行及各營業網點來處理,這些基礎管理者和機構負責人擁有不小的權力,彼此之間資訊不對稱,內部管理難以涉及,從而導致“內外勾結”。

二、區塊鏈如何完善金融機構風險內控機制?

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一出現就是作為金融技術方面出現在大家面前,其點對點、去中心化、智慧合約等特點,可以很好的解決金融機構內部控制的部分頑疾,為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帶來新的研究方向。

1、區塊鏈技術下資訊實時同步可快速識別內控風險

考慮到金融機構多部門、多節點的企業結構,及時獲取資訊具備一定困難,這會導致內控管理者無法及時識別相關風險,區塊鏈技術的點對點傳輸可以使得每一個節點的計算機實時共享整個網路的其他節點計算機的相關資訊資料,做到資訊實時獲取,風險及時識別,同時區塊鏈的去中心化、智慧合約也可以減少業務流程中一部分“人為因素”導致的風險,為智慧識別風險工具奠定一定的基礎。

2、區塊鏈技術下資料真實可信可加強金融機構內控水平

區塊鏈技術可確儲存儲資料的真實性,任何改動記錄也會被儲存,這些資料不僅可以為內控精準評估提供參考資料,也可以有效提升管控者的工作效率,幫助管控者研究過往歷史,最佳化管控流程,做到更精準的風險預防。

3、區塊鏈技術將推動金融機構系統升級

區塊鏈技術作為央行數字貨幣的選擇方向之一,無論是內部控制,還是會計監督、內部審計,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是必然趨勢。數字貨幣的推進勢必會對金融機構系統提出新的挑戰和機遇,考慮到區塊鏈技術架構與現有金融機構的底層架構的區別,金融機構系統也需要進行最佳化與升級,才能更好的應對新的業務風險與新的內控風險。

金融機構一直以來都非常注重完善內部控制機構,在組織架構方面,設立內部控制相應部門和崗位,在制度機制方面也制定了內部控制配套的制度流程,每年也會投入鉅額資金在it、大資料、雲端計算等先進科技方面提高內部控制水平,除了常規方法,區塊鏈技術為完善金融機構風險內控機制提出了新的方向。

區塊鏈被稱為顛覆性的技術,將重構網際網路金融乃至整個金融業的關鍵底層基礎設施,我們相信,區塊鏈在金融領域的更多價值正在等待人們去發現。

區塊鏈技術發展已經逐漸成熟,但在實踐層面仍存在一些技術和認知上的門檻。

drep致力於打造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聯結器”和“工具箱”,提供兼具靈活性、易用性和使用者無感化的解決方案,可有效助力金融機構基於區塊鏈技術,打造更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從而助力金融機構提高內部控制水平,實現科技升級。

關注drep微信公眾號“drep”,瞭解更多專案動態;進入官方社群請新增官方小客服微訊號,drep可愛多:drep_foundation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