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溫不火的比特幣突然三天飆升30%(圖)

買賣虛擬貨幣
  (原標題:不溫不火的比特幣突然三天飆升30%(圖))

  晨報記者

  晨報記者 張佳昺

  從3016.5元人民幣到3944元,5月27日到29日這短短三天,不溫不火許久的比特幣再次出現了30%的暴漲。暴漲的突如其來,或許與逼近比特幣四年一度的供應量腰斬規則實施相關。不過,暴漲之後的比特幣,距離2013年末上一波泡沫時8000元的高價,依然是腰斬的走勢。

  暴漲暴跌的比特幣

  比特幣的第一波上漲從2010年8月持續到2011年2月12日,比特幣價格從0.08美元飆升至1.09美元; 隨後則是回落至4月5日的0.71美元,雖然35%的下跌幅度對於證券市場而言已經堪稱暴跌,但是比特幣卻用之後的歷史證明,這樣的波動對於比特幣而言不過是小意思。

  隨後2個月,比特幣價格從0.71美元飆升至6月10日的35美元,並又快速下跌至11月21日的2.29美元,縮水94%。不過隨後的一年多時間裡,比特幣緩步上升,價格一路上升至2013年4月的237.57美元;之後,自然又是一波暴跌,比特幣價格一路下跌至7月6日的69.7美元。當然,正如此前的多次暴跌一樣,隨後比特幣再次大幅攀升,在11月30日達到將近1200美元的高價,並在此重演泡沫破裂的暴跌,最低僅220美元。

  對於比特幣的大起大落,有交易者認為很正常。“比特幣市場太小,做莊太容易了”,一位曾經參與過郵幣卡市場的交易者認為,眼下的比特幣和火爆時的郵幣卡一樣,較低的交易量帶來了價格的暴漲暴跌。

  畢竟,目前全球已經制造出來的比特幣總量才1560萬枚,總市值也不過577.2億元(88億美元),僅相當一家a股中型上市公司的市值而已。對於手握動輒數十億美元的大資金而言,操縱比特幣並不困難。

  一場浪費電的金融實驗

  對於真正的極客(電腦玩家),自然是不屑於用真金白銀去炒賣極客幣的。對他們而言,利用比特幣的演算法,透過計算機生成(製造)比特幣才是白手起家的妙方。當然,在考慮收益時,不能忽略了電費的開支。以專用於生產比特幣2000g的礦機為例,功率為1380w,即每24小時消耗33.12度點,即使按照0.617元計算,也要20.435元的電費開支——花20元電費挖出1分錢都不到的比特幣,可見如今比特幣的生產完全成為了電能的巨大浪費。

  那麼多人願意炒作比特幣,根本上是相信比特幣是一種不會濫發、比央行發行貨幣更好的貨幣。

  很可惜,這只是一種一廂情願。最重要的在於,各國央行和立法機構在2013年末已紛紛表達對比特幣的不信任和不支援的同時,官方機構在吸取比特幣的優勢。比如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曾表示過:對於央行掌控的數字貨幣,會採用一系列的技術手段、機制設計和法律法規,來確保數字貨幣執行體系的安全,研究數字貨幣的多場景應用,爭取早日推出央行發行的數字貨幣。

  既然央行都計劃發行官方版的數字貨幣,將人民幣以數字而非紙張的形式發行,顯然在中國,比特幣不可能被接納成為真正的貨幣。這就決定了如今比特幣價格的攀升,只是一場人為炒作。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