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工自述:我如何成功把礦機運到南美

買賣虛擬貨幣

自述者:Longwin Crypto,River Wang

採訪/編輯|吳說區塊鏈作者Colin Wu

引言:時代如此魔幻,519一紙令下,中國礦工們開始了一場歷史從沒有過的大遷徙:以四川、新疆為中心,走向中亞、俄羅斯、北美以及各種甚至沒聽過名字的地方。

南美洲的伊泰普水電站是全球僅次於三峽的第二大水電站,而且周邊地區對加密貨幣似乎有友好的趨勢,River 在從沒去過、也不認識對接人的情況下,7月8日從新疆出發,開始了一場礦機出海的冒險旅程,終於在7月28日正式上架開機。他透過自述把這段經歷告訴大家。也歡迎更多的朋友把你們的出海故事告訴我們。

正文如下:

我們是一家專業做投資管理機構,數字資產領域,一直有關注。但由於在國內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的一些投資經歷,感覺不管是挖礦還是做數字資產的投資,作為一個生意,在國內缺乏相關法律法規支援,所以一直沒有參與。去年4、5月份,四川當地政府開始做消納園,作為一個商人的直覺,感覺這個行業在政府層面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默許和背書,於是我們考慮進入這個行業。說幹就幹,花了6個月時間,把雲南、四川、新疆都跑了一遍,跑完之後我們就動手了。第一批機器記得是去年12月份買的,記得下單當日,幣價突破1.8萬,然後一直就漲到6萬多。由於幣價一直漲,中間沒有像樣回撥,基於謹慎考慮,中間加了兩次倉,總共投了幾千萬,然後就迎來了519(國務院要求打擊比特幣挖礦)。

我們也和大家一樣,519後開始東張西望,內心還是希望政策層面能夠網開一面,挖完豐水期,給礦工一個緩衝期,但是最後結果,大家都比較清楚。

作為一個投資,合法合規是前提,不管是保護已有投資,還是後續要繼續開展,我們覺得還是要出去。出海這塊,說實在,我們並不陌生,2014年就去美國投資房地產,到現在已經投了十幾個專案,總共5000多套長租公寓,對於海外的法律法規還是比較熟悉。出去的話,我記得當時幾個熱點地區,一個是中亞哈薩克,一個是俄羅斯,一個是北美。南美並不在大多數人的考慮範圍之內。

可是,中亞和俄羅斯,哪怕能去,我們也不是很想去了,因為它本身跟中國差不多,中央政府相對比較強勢,另外用的大部分是火電什麼,並不是清潔能源,自己幹,作為一個跨度要3-5年的投資,基本就不考慮了。而美國,我們投資了8年的房地產,經歷了三任總統,沒有出現任何政策問題,最近我們還賣了2個專案給機構投資人。所以我們還是首選北美。

但是,北美我問了一圈,很多人跟我們簽了NDA之後,還是沒有位子。因為這次國內政策調整,全球都倉促應戰,北美特別是美國的礦場建設週期比較長,很多電有,但沒有廠房,找個位子要排到很後面。此外,還有不少技術問題,第一是二手機器的進關問題,第二就是挖到的幣,也是要交稅的,以我們投資房地產經驗,如果不好好設計,利潤會大打折扣。

當我們還在北美做前期工作的時候,有南美的朋友找上來了,問我們是否有興趣放一些機器到南美。陰差陽錯,我們就開始對南美一些合作伙伴進行了一個的盡調。我們在南美談了三個潛在合作伙伴:第一個是在巴拉圭屬於幣圈知名人士,自己挖礦,也做交易所和OTC。盡調結果他們屬於偏交易而不是礦業,但也讓我們對巴拉圭這個國家有更多瞭解。第二個盡調是在阿根廷,是一個貿易背景,同時投資了挖礦。瞭解下來,阿根廷挖礦群眾基礎非常好,因為政府補貼,他們電費非常便宜,大概就2毛錢不到,所以家庭挖礦的人非常多,家裡面放個幾臺礦機,一個月賺幾千塊錢,有點像以前中國個體農戶養豬一樣。但阿根廷基於對國內製造業保護,對裝置進口,管的很嚴。另外,通貨膨脹很厲害。第三個盡調的是一個私人礦工,17年就開始進入挖礦,在巴拉圭、巴西和阿根廷的邊界地區挖礦,有點類似國內的老礦工。我們基於幾個指標,對合作夥伴情況進行了評估,並根據合作條件成熟程度,分批分次開始我們南美的礦機投放計劃。最終我們確定是第三個先啟動,第二個繼續調研。

合作伙伴選定後,下一步開始考慮機器搬運。我們的機器在新疆,為了儘快闖出一條路,我們考慮第一批機器先空運過去。由於大部分出海物流都在廣東,所以從新疆運到深圳,再從深圳空運南美。

大家肯定下一步會想到關稅。不同國家,進口管理體系不一樣,所以從哪裡進關,對於稅收影響還是很大。第一批機器,我們選擇巴西與阿跟廷之間的巴拉圭作為目的地,綜合算下來,一臺機器的運費和關稅大概要3500到3700人民幣左右。當然這個成本,我們還是按1000美金/機器(M31S)去報關的,如果新機器,估計需要更多了。

第一批機器屬於探路性質,總共百來臺,其中空運30-40%,海運60-70%,我們希望把兩條路都走通。空運的大概需要10天左右,所以空運機器在7月28日已經上架開始執行了,海運的需要等船期,上船後,路上還需要40幾天。但海運成本的成本大概是空運的10%-15%,如果量大建議走海運。

南美當地的礦場整體比較小,和國內的不能比,大多數規模在幾百臺,大一點的幾千臺。電費按成本價給,大概在兩毛五到三毛之間,但收取挖到幣的一定比例作為託管服務費用,按照目前幣價,折算到電費,電費+託管費大概在6毛左右。另外,由於總體規模小,大部分礦機廠商在當地沒有維修中心,所以機器維修也是一個難題,電源風扇可以自備,核心部件如果壞掉,只能寄回國內,修一趟估計要1-2個月。相比之下中亞、俄羅斯、北美的整體產業鏈會比較好。

由於電費便宜,另外加上對數字貨幣友好,所以很多北美礦業也開始逐步在南美建大型礦場。比如 Bitfarms 就在阿根廷靠近南極的極地島建設礦場,當地氣溫寒冷、土地廣闊,使用天然氣,可能是未來的一個方向。

從519政策調整,到728機器在南美上架,總共兩個多月時間,當然中間真正運作南美專案,也就一個多月時間。回想起來,在公司內部,我們還是把這個專案定義為一次商業冒險,一方面南美這個地方從來沒有去過,商業環境並不熟悉,另外就是所有的合作伙伴,包括國內的海外的,都沒有見過,所以也做了最壞打算準備。這個專案目前進展還算順利,如果最終能夠成功,我想一個是因為有全球華人的協作,包括國內的,海外的,包括海外新移民以及移民二代,共同的文化基因,可以極大降低溝通成本,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全球對比特幣共識,在跨文化的交流中,不管是講中文的,還是講西班牙語的,可以非常容易協同,而且會說不出的親切感,或許這個就是共識的力量。

回顧這一年的針對挖礦的投資歷程,還是覺得有點夢幻,挖著挖著就從北半球去了南半球。國家政策的調整,非個人和企業能夠左右,但是很多東西,還是有跡可循,覺得以後再投資中還是要引起足夠重視,特別值得一提的ESG中包括對社會友好、對環境友好的理念。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