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識的價值與風險

買賣虛擬貨幣
共識機制是區塊鏈最特別的東西,與現實世界的共識不同,區塊鏈基於演算法程式,對鏈上的交易資料達成一致,進而創造了價值。我們生活中的價值,也是基於共識,但除了交易所的價格外,大部分共識並沒有一個嚴肅的流程,也不具備強制力,所以很難量化。區塊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這種共識可以度量,比如BTC引用算力指標,POS透過持幣檢驗,DPOS基於投票等等。這些共識的差異,是否代表了價值和風險的差異呢?

我們認為這是成立的,即共識的成本決定了區塊鏈的價值,這種成本按照當前的BTC模型來講,就是算力。很多人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區塊鏈的應用上,認為只要鏈上有足夠多的應用,它的價值才是最大的,這是一種典型的產品思維,不適用於區塊鏈。一條公鏈,如果它的共識成本足夠高,即算力足夠大,它確實相比低算力的公鏈更有價值。很多人會質疑這句話,說靠中心化機構出錢維持的算力,怎麼能代表價值?這句話其實是混淆了價值和風險,算力決定價值,算力的構成和鏈上的應用決定風險。

算力是完全由一家機構提供,如果它不能有效地分擔算力成本,這種消耗是難以為繼的。算力由市場提供,則是千千萬萬理性個體計算的結果,他們每個人都想辦法實現自己的經濟閉環,只要還在提供算力,說明他們還能實現投入產出的淨效率。提供算力的這些人各不相同,從而有效地規避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局面。不管公鏈的激勵怎樣波動,總是有人進有人出,不會同時集體退出,這種分散化的結構降低了共識風險。

如果公鏈或者對應的代幣具備使用場景,同樣會間接降低共識風險。一方面代幣的消耗有了著落,另一方面代幣的二級市場有了穩定預期,增強了購買動力,從而給算力提供者帶來了確定性。這兩個方面在調控著公鏈的共識風險,但決定價值的始終是共識成本。

根據BTC的設計,在算力足夠大的時候,完成51%攻擊的成本會變得很誇張,即使成功的實現了算力攻擊,礦工也可以從被攻擊的區塊分叉出來,重新維護原來的共識,攻擊者拿到一個沒有共識的區塊鏈系統,毫無意義。因此,一旦一條公鏈是基於分散的共識維繫起來,它將變得十分強大,而這個共識的成本,看起來和實際生產不相關,但卻是價值的根基,而生產活動只是讓共識的風險下降。誇張一點,即使BTC在任何地方都不能使用,或者沒有人願意使用,它的共識成本每年只要維持在數百億,它依然具備當前的價值。

以太坊2.0將把共識機制從POW轉向POS,這對以太坊有很大的影響,這個影響主要反映在評估共識成本的高低上。目前行業並沒有完全意識到這個問題,只是簡單地分析共識變化後對應用和開發的影響。我認為這是本末倒置,因為應用多少對於一個區塊鏈系統,只是風險問題,不是價值問題。

有應用的公鏈,維持價值的風險較低;沒有應用的公鏈,在同樣的共識成本下,可能存在潛在風險。我們需要花更多精力去思考POW與POS之間的對比分析,如何在一個框架下對比二者的成本。實際上,很多人都知道,很長一段時間,甚至現在也是,EOS上的應用,從參與者到數量不比ETH差,但市值是ETH的20%不到,有些人以為是因為像USDT或者DEFI這種重資產的專案不在EOS上發行所致,這是不正確的。根本原因是DPOS的共識成本遠遠低於POW,不管上面有多少應用,只能表面在給定的共識成本下風險較低而已,不能代表價值較高。但是對於POS和POW的成本比較,卻沒有一個好的框架,需要更多人來鑽研和完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