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寒冬一週年!投資數字貨幣不但沒賺錢我還拿了一手的歸零幣

買賣虛擬貨幣

隨著比特幣價格回到1萬美元,人們對牛市的預期愈來愈強烈,行業似乎又變得熱鬧起來,熊市中沉寂已久的社群,躁動起來,只不過,他們頻繁討論的話題,不是誰誰誰又拿到哪個百倍幣,而是自己買的幣什麼時候可以回本。

從多個代幣投資人交流群獲悉,發現買山寨幣的不在少數,且不少是在2017年底和2018年初的高位入場的。然而,2018年5月之後行情急轉直下,到8月初,數字資產整體市值規模從年初的8000億美元高點跌至不足3000億美元,跌幅近60%。

比特幣價格從年初的近2萬美元跌至8000美元。山寨幣普遍遭受大規模血洗,行業迎來至暗時刻。當時,發起的特別策劃專題——“區塊鏈寒冬襲來,堅守還是撤離?”客觀記錄了當時行業的真實現狀。

(圖一,比特幣在2018年8月初的市值佔比,圖片來源:coinmarketcap)

如今,距離區塊鏈寒冬已經過去一週年,數字資產總市值回升到3000億美元。比特幣價格也從去年8月初的8000美元回升至1萬美元,然而,我們並沒有感到一絲暖意,反而更加寒冷。因為相比去年8月初,比特幣的市值佔比已從47%已經上升到70%。也就是說,山寨幣們的市值佔比從53%下跌到30%。絕大多數山寨幣們價格依舊選擇繼續掉頭向下,中位數跌幅竟在99%以上,高位買入的投資人基本“歸零”。

牛市不把錢當錢,現在滿手歸零幣

所有人都在懷念2017年底2018年初的日子,那時候,比特幣價格漲到將近2萬美元,以太坊價格漲到1500美元,幾乎所有上了交易所的ICO專案相比眾籌價都是10倍漲幅起步。

所有人都亢奮了,手裡拿著大把ICO幣的人們看著賬戶裡小數點前不斷增多的數字,每天臉上都洋溢著笑容。

沒“上車”的人們在拍斷大腿後,果斷參與這場史無前例的財富盛宴,瘋狂“補習”區塊鏈知識。他們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即使凌晨3點也不睡覺,認真在社群中聆聽“大佬”們指點江山,分析當下的區塊鏈革命形勢。

一個叫陳星(化名)的個人投資者,他就是那個時期的縮影,在牛市最瘋狂的時候拿出10萬元梭哈買了某個山寨幣,期望趕上財富快車。

“那時候牛市市場非常熱,有朋友非常看好,我就在OKEX錢買了BTC然後兌換成XXX代幣。”陳星迴憶起當時買山寨幣的情形。

(圖二,陳星在2018年初買的某山寨幣價格走勢,資料來源:qkl123)

當詢問陳星在買入時是否會參考專案白皮書時,陳星說,“專案白皮書這些資料,不會做完參考標準,都是畫餅。”

“這個幣的創始人是什麼耶魯大學的,以前非常喜歡跟著v神開會。我一個朋友說,他在北京開會時,說他的ppt可以得諾貝爾獎。”

在名人效應和諾獎加持下,陳星毫不猶豫地在價格最頂點買入。

如今,這個幣的價格(0.0745元/個)相比當初陳星買入(21.22元/個)時已經跌了99%,在OKEX、Bibox仍然可以交易,但24小時成交額只有100美元左右,網站無法開啟,專案基本歸零。

不過,不死心的陳星至今沒有賣出,等著解套,“套現也沒多少錢了,自己傻有什麼辦法。”而如果要解套,這個幣需要從目前的價格再漲300倍,基本無望。

山寨幣們的黃昏

如今,比特幣價格基本站穩1萬美元,相對歷史最高價近2萬美元雖還有一段距離,但似乎看起來並不是那麼大。所有人都對比特幣在2020年減半後創新高沒有半點懷疑。

山寨幣們,就沒那麼幸運了。

據蜜蜂查資料,有完整最高價和最低價日期記錄的4519個幣種中,這些代幣價格在創下新高後,會普遍走向“歸零”(價格相對最高價跌90%以上)。

有些“歸零”之後還能東山再起。有些,可能永無出頭之日。

(圖三,每次代幣創新高後價格普遍跌幅在99%以上)

如上圖所示,如果2014-2015年不慎在上述43個山寨幣的最高價買入,基本上徹底走向“歸零”,即使在2017年的牛市也無法解套。如果一直死拿到現在,跌幅也在99%以上。

2017年底和2018年初,山寨幣們迎來狂歡,近3000個代幣創出歷史最高價後。然而,只有約500個代幣此後走出新的高位,佔比只有17%。

剩下的83%,至今的跌幅中位數超過97%,幾乎“歸零”。

(注:之所以用中位數,而不是平均數、最大/小跌幅,是因為有些代幣由於交易量小,很容易產生非正常的波動,統計結果不能夠客觀反映總體樣本水平)

以往,為了維穩幣價,專案方常用的手段包括:幣圈大佬站臺、知名VC投資、學術大牛加持、社群打call……

放在2017年,以上任何一個手段拿出來,都可以輕而易取讓幣價翻幾倍。

如今,“站臺大佬們”被人人喊打、Algorand“開盤即巔峰”,被投資人調侃為“二狗幣”、不少VC抱怨這茬韭菜越來越難割、社群賣力打call,幣價該跌還得跌。

據專門統計“死亡幣”的網站deadcoins統計,目前已有1735個幣死亡。而據coinmarketcap統計,目前共有2432個代幣在交易所公開交易。

(圖四)

而2018年底,上述兩個數字分別是934和2070。

以此判斷,代幣的死亡率已經從2018年底的31%上升到目前的41%。

面對代幣江河日下的現狀,今年2月,數字貨幣集團(DCG)的執行長Barry Silbert就痛斥幾乎所有ICO都是為了圈錢,其代幣沒有實際用途,並一陣見血地指出,大多數數字代幣最終都會歸零。

防不勝防的歸零幣

和“小鮮肉”陳星聽朋友推薦買幣不同,“老韭菜”博凡(化名)更加慎重,但是結果同樣是“歸零”。

“去過人家公司,見了CEO、CTO和其他管理人員,聊得都還不錯,業務模型也不錯,投資機構也不錯,然後半年後歸零。”

實際上,在此之前,博凡一直在和“歸零幣”作鬥爭。

剛踏入幣圈的時候,博凡在狂熱的氛圍帶動下,“理智”的認為市場還會繼續狂熱,至少能讓自己翻倍。一心想著趕快趁機撈一筆,於是選了個當時有熱度的幣。結果這個幣上了一家不入流的小交易所,上完所,專案方就跑路了,沒過多久被交易所下架,正式歸零。

此後,博凡又遇到很多不靠譜的團隊。

“有的是純騙,有的是根本沒有發展起來團隊就放棄了,還有的上線後營銷步調太快,結果2個月花光了募資,卻沒有在二級市場割到韭菜,然後涼涼。”

投了多個“歸零幣”之後,博凡的生活標準變得很低,直到今年才緩過來。

博凡後來總結自己之所以投資失敗是因為自己太過於貪心,剛進圈也沒有資源,也沒有形成適用於區塊鏈的投資模型。

痛定思痛,博凡決定還是要找靠譜的團隊,不能光看熱度。但是,在貫徹時似乎不奏效。

“團隊確實靠譜,結果不營銷,沒有流量,又死了。”

這還不算完。

“知道團隊要營銷,團隊確實努力營銷,但兩個月花光了募資,又死了。還有一個團隊營銷不錯,也有熱度,結果團隊內鬥……”

屢次碰壁的博凡早已沒了脾氣,成了佛系的鐵頭韭菜,深刻參透“歸零是必然,暴富是偶然”:未來肯定越來越多專案死掉和歸零的,只有百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才能活下來。

還有出頭之日嗎?

比特幣誕生之後,經歷過多次“歸零”,但依然在9年內最高創造了4000萬倍的巨大漲幅。

於是,“要麼歸零,要麼暴富”成為支撐死拿黨的強大精神動力。

面對不斷“歸零”的山寨幣,群員們互相打氣,“熊市扛住啊各位,被洗出去就沒機會了”。

在這群人眼裡,只要還沒被交易所下架,就有機會。

下跌,被他們視為投資的良機。

“到心裡價位就梭,春不種粟、秋後悔。”“專案方說在洗盤,拿住!”“沒有歸零的心態不要做投資,沒有止損和追漲的執行力,不要做交易。”

底下一陣附和,“我有歸零的心態。”

而那些拿了一大堆被下架的山寨幣的,也不吝對其他群員們投來羨慕的目光,“你還有機會回本,我好幾個都直接歸零了,羨慕你。”

那麼,幾近“歸零”的山寨幣們真如這些無畏的投資人所想的那樣可以翻盤麼?

從蜜蜂查資料統計發現,代幣在創出歷史低價之後,確實有可能在後續創新高,最高漲幅中位數甚至達到4000萬倍(由比特幣創造)。

(圖五)

如上圖所示,我們發現:1)比特幣在2010年出現價格之後,總趨勢是不斷上漲的,期間創下4000萬倍的歷史最大漲幅。2)創新高的代幣個數越來越多,從2010年的1個到2019年的448個。這和近年來發行的代幣數量越來越多有關。3)雖然創新高的代幣個數不斷增多,但是總體比例卻越來越少 。這和代幣的發行量越來越多但是資金體量有限有關。代幣價格想要長期保持上漲的難度越來越大,“發行即巔峰”的情況會越來越普遍,投資人賺錢效應會越來越差。 4)代幣的最高價/最低價的中位數逐年降低 ,從最初的4000萬倍逐年滑落到現在的5倍。這意味著投資人即使在低位買入,後期的回報率也會越來越低。

(圖六)

不出意外,指望下次比特幣減半出現“Altseason”,從而使得“歸零幣”雞犬升天的概率會越來越低。

而目前之所以這些死而不僵的“歸零幣”仍然待在交易所不下架,顯然是因為可以為交易所帶來利益。

正如Ripple執行長Brad Garlinghouse所說,大多數數字資產之所以在2018年暴跌中存活了下來是因為投機者“好賭”的本性。一旦市場條件發生變化,投資者會轉向更可靠且長期記錄良好的資產,超過90%的專案都會一敗塗地 。

所以,我們會看到比特幣一枝獨秀,而山寨幣紛紛走向“歸零”。

同時,投資人需要注意的是,某些交易所不顧專案長期發展質量和投資人利益,毫無底線上線模式幣和流量幣的行為,正在進一步加劇投資人手中的“歸零幣”走向“歸零”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