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包半年沒動過,有一天突然動了,然後幣也被盜了”丨幣圈投資往事①

買賣虛擬貨幣

到了回顧一段歷史的時候了,這次我們不以巨集大敘事的方式去回顧,a網(aex)想透過更多個人層面的採訪,對區塊鏈發展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梳理。a網(aex)邀請到了多位投資年齡超過5年的數字貨幣投資者,我們將以口訴的方式呈現他們個人投資故事為起點,來聚焦討論交易所暴雷、減半事件、資產安全等備受矚目的問題,他們的經歷或將微觀行業程序,還原時代洪流下最真實的幣圈。本篇將圍繞“安全”為題來為大家進行分享。

2020年2月10日,某交易所存放熱錢包私鑰的伺服器被入侵,導致熱錢包私鑰被盜,使用者資產也隨之丟失。

2020年2月17日,某數字貨幣交易所釋出公告稱由於資金困難導致無法兌付使用者提現,預計無法兌付的資金規模介於7000~13000btc之間。

2020年2月22日,一名自稱“zhoujianfu”的使用者在 reddit 發帖稱遭受駭客攻擊,損失了 1547個btc和60000個bch,當時價值約2.6億人民幣。

2020年年初,幣圈的資產安全事故頻頻發生,而據相關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數字貨幣資產犯罪案件型別,包括駭客攻擊盜幣、詐騙等,總損失已超過80億美元,加上2020年新增的事故,無數投資者因此損失慘重。安全事故的頻髮帶來了恐慌情緒,並開始在投資者中間蔓延,畢竟無論是哪一類安全事故,對中招投資者來說都是毀滅性的打擊。

然而,在幣圈中安全事故的頻繁發生並不是什麼偶然事件,監管機構的缺乏、平臺方權力的失衡以及終端使用者安全意識的缺失等因素,組成了大多數事故發生的必然。網際網路或許沒有記憶,但早已遭遇過或是瞭解過類似事故的投資者們都還記憶猶新,近日的安全事故在他們眼中更像是一場輪迴。

q:交易所暴雷等導致使用者維權事件經常發生,請問您或您朋友是否經歷過維權事件?

章魚(36歲,幣圈投資近7年,曾從事海員):“在這個行業,這種事情(交易所暴雷)的確是經常發生的。像17年的時候,我有一個朋友投了一家交易所,具體是什麼名字我已經不記得了。當時他大概投了30萬左右,貌似三個月不到,那個交易所就不存在了,連維權的方法都沒有,最後結果就是這30萬打了水漂。

其實我剛入圈的時候,就認為資產安全是這個行業非常重要的一個點,當時的“門頭溝事件”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雖然我沒有親身經歷。所以我在選擇交易所的時候是非常謹慎的,13年的時候我開始接觸交易所,aex、火幣、ok還有當時的比特幣中國我都有賬號,但是在14年的時候,我就把所有帳號的資產全部集中到了aex。

我當時對幾個交易所的分析發現,在政策導向等方面,aex偏保守,同時相對而言更安全。很幸運的是,我和我推薦來aex的朋友,至今沒有經歷交易所暴雷或是駭客盜幣的惡性事件。”

沈老闆(37歲,幣圈投資近9年,從事半導體制造業):“可能接觸的比較早吧,知道跑路的交易所比現在爆出來的多多了,維權事件我沒參與過,但跑路的交易所倒碰到過好幾個。記得當時有一家是叫phoenix的交易所吧,可能名字不太對,那個時候我買萊特幣就是在他們家,然後來他們倒閉了,跑路了,但跑路之前把幣還給我了,他們那時候還是把幣還給我的,比較幸運吧。

還有一家是叫bct-e的交易所,這個交易所當時也很有名的嘛,我還在那裡搬過磚呢。那個時候我覺得bct-e很穩了,結果沒想到它最後也跑路了,導致我損失了一點萊特幣。所以從那之後,我一般都不會放很多幣在交易所上面,直到aex的那個理財超市出來了之後,我才開始慢慢地把那個比特幣、萊特幣弄一些過來,存在上面。

從我個人經歷來看,跑路的交易所比現在爆出來的多多了,包括我聽說過的和我接觸過的,實在太多了,像aex這樣做七年還在做的,真的是很少很少了。”

如果說平臺方的暴雷是內因,那麼駭客盜幣則可以算作是外因了,“門頭溝事件”讓不少駭客們意識到,建立在程式碼之上的數字貨幣及其投資市場是一個易攻難守的目標,特別是在持有它的投資者們安全防範意識十分薄弱的情況下。

q:請問您或您朋友經歷過駭客盜幣事件嗎?

時代老客戶william(40歲+,幣圈投資近7年,現從事國際貿易行業):” 關於駭客盜幣這塊的話,其實經歷的蠻多的啦,差不多每年要經歷過好幾次了。最著名的就是門頭溝啦,那時候其實我也註冊了門頭溝,我記得它有一點蠻奇怪的,就是它的比特幣價格總要比外面的比特幣的價格要高很多。當時幸好它那個實名認證死活通不過,最後拖到拖了半年才透過,但是那時候門頭溝已經被盜,這個事情已經發酵了,大家都知道了,所以我就沒有中招。”

張麻子(32歲,幣圈投資近7年,曾從事程式開發,現從事金融行業):“(盜幣)這個事情我知道有好幾例了,有一例中招的是以前的qq群友,當時qq群裡有人發了張圖片,然後那個傢伙去點了下,之後好像是不小心下了一個exe檔案吧,然後幣就被盜了,記得當時大概被盜了有20萬個小蟻幣吧,放在牛市最高點的話,總價值有幾千萬了。

還有一例是電腦病毒,也是一個群友中招,不過這位群友是過了半年才發現自己的幣被轉了的,因為當時他那個錢包一直沒動過的,突然有一天莫名其妙動了,然後幣就沒了,完了之後一查,發現盜幣的木馬早在半年前就種下了。

我個人覺得在幣圈的話,駭客盜幣事件佔的比例倒不是最大的,私下交易遭遇騙子什麼的,這一方面倒是挺多,因為這個我本人也曾遇到過,像之前以幣換幣的時候就被騙了點。還有我一個哥們,2013年他曾在國外論壇上面投了一些類似ico的東西,當時就是打了很多幣過去,但打完幣之後就沒下文了。

另外一種資產丟失的情況就是交易所跑路嘛,這個就不說了,這個都是明牌的。”

醉美未來(36歲,幣圈投資近7年,現從事商業):“關於盜幣這個事情的話,我自己是曾親身經歷過的。當年9·4事件後,我清倉了大部分幣,大概還留了24萬塊錢左右的數字貨幣在賬戶裡。在2017年9月20幾號還是10幾號的時候,記得當時不小心接收了一個不應該接受的檔案,然後導致我的電腦應該是中病毒了。

結果到晚上的時候,有一個人就開始在qq上跟我主動聊天,這個人應該是預謀很久了,因為很奇怪的是,當時他一直在問我多久睡覺,我回答說這個不確定的,但他還是一直問,我也就沒怎麼理他。大概是那天晚上的2點到4點這個階段吧,我賬戶裡面的幣就開始被盜,盜了幾個小時,等我發現被盜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中午了。

後來我去公安局報了案,也立案了,公安局這邊的意思是,如果確實是有價值的話,他們是要立案的嘛,不過這個案件至今還立著。

現在我的理解就是儘量做好賬戶保護吧,包括谷歌驗證、私鑰保護之類的,還有一點,儘量不要把自己的賬戶公佈在外面,這個也是能保護自己的一個比較好的方式吧。”

不難看出,無論處於哪個時代,安全永遠都是投資者們最關心也最痛心的問題之一,而要解決這個問題,則離不開對內因、外因的同時治理。治理交易所暴雷等內因,需要平臺方自覺建立安全、分權的透明制度,而治理駭客盜幣、詐騙等外因,則需要所有投資者提高自己的安全防範意識,並養成安全的資產操作習慣,對於後者,在本次採訪中,幾位投資者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q:對於保護數字資產,有什麼值得借鑑的方法分享給大家嗎?

沈老闆(37歲,幣圈投資近9年,從事半導體制造業):“我的建議就是提幣到自己的錢包,然後一直存著,像我存幣的那個桌上型電腦,這麼多年了,我要麼就換一些部件,要麼就是換整臺那個桌上型電腦,然後基本上主流幣就一直存在桌上型電腦的錢包裡面,就不怎麼動。”

章魚(36歲,幣圈投資近7年,曾從事海員):“這個問題的確挺關鍵的,一般來說我覺得大額的加密資產還是以這種冷錢包離線儲存會比較安全。在我個人看來,如果是小額的資產的話,那就選一個靠譜的交易所吧。就像我這樣,沒有多少錢就把它扔到交易所,選一個比較靠譜的交易所,在裡邊放飛自我就可以了。

還有就是個人的這個資產管理也可以參考交易所嘛,就是分冷熱錢包,你經常需要常用的,你就用一個線上的這種線上錢包存著,國內、國外的各種各樣的線上錢包現在都很多。然後大額的就用冷錢包離線儲存。跟交易所一樣,分冷熱錢包來操作,我覺得就可以了。“

對於具有金融性質的行業來說,保證資產安全是其發展的首要前提,開源下的區塊鏈行業也許會更公平、公正,但所面對的安全問題也將更多,而要守住珍貴的信任基石,想必是離不開投資者、交易所等多方的共同努力。

採訪內容有刪改,應採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素材徵集活動】

如果您對本欄目感興趣,並且想分享自己的投資故事

歡迎新增客服微信(aexop02)傳送“投資故事”,提供炒幣經歷原型

投資故事一旦入選,將獲得豐厚的獎勵哦~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