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飛”的Hive vs 尷尬的Steem:誰是最大的贏家?

買賣虛擬貨幣

以太坊聯合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曾在一個月前釋出過這樣一條預測:

“如果Hive(分叉鏈)超過Steem(原鏈),這將意味著社羣才是區塊鏈的統治者,沒有人能收購社羣。”

沒想到一語成讖,這一預測很快就應驗了,根據qkl123.com的資料顯示,目前Hive的幣值為6.51元人民幣,較一週前上漲657.56%,相比之下,Steem的幣值為1.42元人民幣,僅為Hive的21%。

而在幾天之前,在Hive尚未上線火幣之際,Hive與Steem的價格還在伯仲之間。

那這短短几天的時間,究竟發生了些什麼?

在理解這一現象級拉昇事件之前,我們需要先回顧一下Hive與Steem之間的一些故事,以及其中的一些重要細節。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目前Hive的流通量大約為2.829億枚,相比Steem要少大約9000萬枚,而這部分缺失的幣,就和孫宇晨及其支持者相關。

對於原社羣的參與者而言,他們不僅持有了原有的Steem幣,還1:1得到了分叉出來的Hive代幣,但對於孫及其支持者來說,他們卻因為被Hive團隊拉入黑名單,而沒辦法獲得這部分空投幣,本質上說,這與BCH和BTC的分叉,以及ETH與ETC的分叉有很大的不同。

也就是說,在這場分叉大戰當中,雙方處在了一個非常不平等的競爭環境中,原社羣的參與者獲得了巨大的優勢,他們可選擇拋掉手中的Steem來換取自己支援的Hive,而反過來,處於另一方的Steem陣營,則需要不斷承受原社羣的拋壓。

當然,如果僅僅是這一原因,並不足以導致Hive幾天暴漲6倍的現象級行情,背後很大的可能,是存在著一個主導力量,其利用了這些因素,順勢導演了這場投機盛宴。

而這場盛宴,也吸引了更多交易所及參與者入局。

截至發稿時,幣安已宣佈將在今日13:00上線Hive。

區塊鏈治理轉折點 OR 只是一個被利用的故事 ?

有些人認為,這次分叉代表著社羣一方的勝利,意味著社羣無法被收購,意味著如果社羣不同意發行方的決策,就可以透過硬分叉的方式,將其拉入黑名單。

好吧,那會出現效仿者嗎?就像Hive一樣,把原發行方預留的幣全部刪除,然後杜撰一個理由說發行方不作為,不符合社羣成員的願景,然後去炒作新幣。

我想,類似這樣的效仿者可能會逐漸變多,但它們可能都沒法像Hive那樣成功,一是缺乏看似合理的理由,二則是模仿者通常都無法取得好的成果。

這起事件,只能告訴我們社羣共識的重要性,一旦失去了社羣多數力量的支援,原鏈也會成為一條落後鏈,就像曾經的ETH原鏈——ETC一樣。

而社羣共識,並不一定就代表著是正義的一方,它只是一個資金共識,意味著有更多的錢在背後支援著它。

至於Hive與Steem之間的競爭,或許目前選看戲,會是一個更為穩妥的選擇。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