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境外註冊公司(VIE)到鏈上註冊公司(Crypto)

買賣虛擬貨幣

在 2017 年的年底,收到創投媒體「42 章經」的創始人曲凱邀請,我給創投圈做了一次關於 BNB 和平臺幣投資邏輯的分享。正式分享於 2018 年 1 月 21 日,當天同臺分享的還有張首晟教授、BMAN、王博聞和 Dovey Wan。整個課程叫《結構區塊鏈--下一個網際網路級的機會》。

非常感謝 2017 年「42 章經」的邀請,讓我對於平臺幣的思考做了第一次總結。今天把文字實錄做免費首發,懇請大家多指正。

42章經

腦洞大開許志巨集解構區塊鏈 -- Company 必須死2018 年 1 月 21 日

目前距離張首晟教授的分享還有一個小時。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主題叫《Company 必須死》,我是許志巨集,今天我有一個小時的時間,前面四十五分鐘的時間我會給大家做一個簡單地分享,後面的十五分鐘跟大家做一個問答互動。如果有什麼問題的話,等會兒到問答的時候再提出來,要不然我可能記不住,謝謝大家。        

  2015 年的時候,李嘉誠把他的香港的兩家公司和記、長江實業的註冊地都遷到了開曼。那個時候國內的很多媒體、包括一些智庫,都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別讓李嘉誠跑了”。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社會反響,因為大家總認為把一個公司的註冊地從中國搬到外國代表了資本外逃,很多人並不知道有一個東西叫作 VIE 架構,我們今天先從這件事講起。        

    在李嘉誠把公司搬到開曼群島前十五年,馬雲已經在開曼群島註冊了自己的阿里巴巴集團,並且透過這家公司向軟銀、雅虎獲得了大量融資,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馬爸爸的公司的結構,我們管它叫 VIE 結構。 

    很多人疑惑為什麼中國的公司都會跑到境外的公司去註冊,因為開曼群島有更好的免稅政策,所以呢,我們會發現,在過去十五年裡面,中國幾乎所有的創新型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把自己的公司總部註冊在了這幾個離岸勝地,包括開曼、BVI、百慕大等等。        

  這張圖我花了好多時間做,我去想到底我們生活中哪些公司是內資的公司,哪些公司是 VIE 架構的公司(就是將註冊地放在境外的公司)。我在上面這張圖裡,做了一個呈現,覺得有點意思。就是發現我們生活中用到的所有服務(特指創新服務,不包括茅臺等),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創新服務公司的註冊地都不在境內,都是海外架構的公司。反而在國內的公司就很少,比如三六零、樂視、百姓網、暴風集團等。        

       透過這張圖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這些巨頭他們的資產都不是人民幣資產,而都是美元資產,這在二十年前是不敢想象的一個事情。也就是說,我們只用了二十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中國社會資產離岸化的過程,那你會發現,他們已經站在了中國的最險要的位置,從這張圖片中你就可以看出來。

      我們發現 VIE 結構的特點就是,它更自由,它讓企業煥發了生機,讓更多的員工獲得期權的同時提高了生產效率,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然後呢,在中國的二十年時間裡面,中堅力量已經全部變成了這些 VIE 架構的公司了。        

       我是比較早開始接觸美股的,那個時候很奇怪:為什麼我們炒的美股,所有的服務我們都用的到,可是在 A 股的很多公司都是 2B 的公司,我們幾乎沒有接觸的機會,然後我們去算估值的話會發現,美股的公司平均估值勢必國內低很多的,這是我最早開始接觸美股的道路。 

      然後呢,在 2016 年的時候,我第一次第一次接觸到以太坊時候,我非常的欣喜,我覺得,中國的離岸資產的這個過程有可能會在區塊鏈上重演一遍。這個事情讓我非常非常的亢奮。因此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新的理念,當你發現這些中國二十年內創造的無數偉大公司是離岸架構的時候,你去假設,未來二十年發生的最大變化會是什麼,我相信未來的這些服務會基於 Crypto 架構,我們管它叫區塊鏈架構。我們覺得這是未來二十年最重要的趨勢。 

     2017 年我開始接觸到以太坊的 Token 的時候,我更加亢奮,我覺得這個大潮一定會到來,但是我當時的假設是這樣的,我覺得至少要到十年後才會出現有價值的企業使用 Crypto 架構,那個時候我做了一個非常保守的決定,這是在 2017 年的上半年,我們決定要和以太坊一起成長,我們幹了一件非常謹慎的事情,就是挖礦。但是讓我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事情是,就在 2017 下半年,越來越多優秀的公司開始 Token 化了。        

       我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幣安的崛起。幣安這家公司是中國的一家新興交易所,它的上位非常偶然,除了國內政策限制等原因,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是國內第一個幣幣交易所,大膽採用了 Crypto 架構,就是它發了自己的 Token。 

      我們發現幣安用了不到半年時間就將傳統的幾個巨頭(OKCoin、火幣網、比特幣中國)甩在了身後,然後更看到幣安這個 BNB Token 也完全融入了產品之中,得到了非常好的應用。那我們來看看 BNB 到底有什麼用。        

       第一,BNB 基本的用途是對幣安交易所場景的一個很重要的補充---抵扣幣安交易所的手續費。假設你是要交一個比特幣做手續費的話,如果用 BNB 來代替的話,只需要花費一半就可以了(價值 0.5 BTC 的 BNB)。        

       同時 BNB 也用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回購機制,讓 BNB 價值得到體現,我們在股市上經常聊的是回購股份,幣安做的就是這個。在 2017 年底的時候,他們做了兩次回購,第一次回購了價值 150 萬美元的 BNB,數量是 98 萬個。然後在 2018 年初的時候做了第二季度銷燬,規模是 182 萬個 BNB,遠遠超過了第一季度銷燬的數量。如果說我們去看公司的回購規模的話,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能夠和幣安相比(好像許家印的公司可以跟他們比一下)。        

       同時幣安也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場景,在幣安交易所上 BNB 可以作為投票的選票來使用,也就是說你花費 BNB 是可以幫助你心儀的區塊鏈專案來上幣、在幣安上實現交易的。這樣的場景也是非常具有創新性。

      這時候你就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當這樣的一個 Token 型別的證券資產被賦予了無數的使用場景的時候,這個價值被幾層疊加,它成為了一個非常非常好的一個資產品類。但是呢,我去把這樣的訊息告訴我身邊所有做證券投資的人的時候,他們都非常崩潰,覺得這是離經叛道,是上市公司自己在操縱自己的股價,他們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他們還給我發了一張圖,我想如果徐先生知道現在的社會有這麼好的資產可以來很完美、合理的操縱價格的話,我想說他在裡面應該會非常不甘心,因為他是這方面的高手。 

      當我發現了整個區塊鏈資產的機會的時候,我開始重新審視我的 pofolio,因為我在接觸 BNB 之前我應該只有比特幣和以太坊,當時我認為這兩個主鏈是非常強大的,在當時的市場裡我看不到有好的應用場景出現,所以我做了一個非常保守的選擇,大概在去年十月份的時候我們做了一個決策,就是隻留比特幣和以太坊,我們不參加任何 1CO 也不去投這些新的專案,無論管它叫競爭幣也好、山寨幣也好、空氣幣也好,都不重要。

     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以外,我大概有 25% 到 28% 的比例會配置在這些 Token 上面,我們給大家提供一下目前 pofolio 中的資產。        

       這張圖應該很明顯了,這是從配置規模從大到小的排序,我逐個跟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個是 BNB,目前有 600 萬註冊使用者的幣安交易所已經擁有了巨大的規模,跟大家分享一個數字,衝頂大會就是這一兩天就衝到 600 萬使用者了。就是區塊鏈世界非常非常小,它的能量還遠沒有爆發出來,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全球,有可能中國政策原因,在全球範圍內這還是一個非常非常小的市場。 

      第二個呢就是要講一下 OTB,這個是一個場外交易所,它的網站叫 OTCBTC,這是一個使用者體驗非常好的場外交易所,因為它用了去中心化的這樣一個結構,讓所有的資產都可以跟法幣(就是人民幣、臺幣、韓元、美元)直接進行交易。從產品性也好、從品類上講也好,我都覺得這是做的非常非常好的一家公司,所以呢這在我們的配置裡面佔第二位。

      第三家呢很多人應該都知道,就是李笑來系的 Big.ONE,老貓先生主導的一家公司。Big.ONE 公司目前在東京,我們配置它的價格其實也還不便宜,Big.ONE 的整個 Token 很集中,我覺得這是一個需要長期跟蹤的專案,我覺得他們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團隊,他們做了一個綜合交易所,目前也做了很多創新。

      JEX 有點意思,它是一個從 OKCoin 之前的期貨團隊出來的一些人做的一個交易所,它做了很多創新,但它是中心化的,我個人還是蠻喜歡這個產品的調調的,比較務實,總體來說市值也非常低。總量 20 億個,當前價格應該是三四毛(2018 年 2 月 27 日)、四毛錢左右,我個人覺得在所有的 Token 裡面,它是有一定潛力的。

     再之後是一個綜合交易所叫 CoinTiger,這是我的好朋友他們做的,我也很支援他們的專案,他們做的是一個綜合交易所,最近上了人民幣的法幣入金通道(透過 BitCNY),目前價格大概在五毛錢,不過呢 TCH 還沒有公佈錢包,所以目前還算是一個單機版的 Token。

     最後要講講 DEW,這個專案叫 DEW.one 這個團隊的執行力非常好,產品完成度非常高,但是我的配置是最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也虧錢了,這個專案可能是我交易區塊鏈資產裡面唯一虧錢的專案。他們是一個很有想法的團隊,他們想做一個去中心化的交易所,但是從我個人使用的體驗來看,我覺得這條路非常漫長,很有可能出現了 Timing 上的錯誤。我覺得我是用區塊鏈用的還不錯的人,但我去用去中心化交易所的時候,都覺得非常麻煩。雖然它繞開了政策的風險、有很多的優勢,但是我覺得應用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作為對他們的支援,我還是持有的,我希望 DEW 能夠做的更好。        

       你會發現這些交易所基本都是在過去半年裡面誕生的,他們掌控了目前中國最當紅的交易所,有大有小。不過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就在過去的十二小時裡面,有兩家巨頭、傳統的巨頭加入了發 Token 的行列,就是 OKex 的代幣 OKB 和 huobi.pro 的代幣 HT。這兩個代幣都在昨天公佈了自己的計劃,他們都做了非常好的準備,設計了非常有意思的、合規的結構來讓他們的代幣實現發行。 

     很多人都問我為什麼會投交易所,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因為整個區塊鏈上面的資產非常多,你為什麼只投交易所?現在很多很熱門的專案你為什麼都不看,我的回答一般是這樣子的,就是我認為一方面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第二個方面、區塊鏈世界裡能被快速證偽的專案只有交易所,我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這個意思。我舉個例子,比如說 OKB 和 HT 這兩個新的幣種,他們發行的時候不能一拍腦袋就定個價格,可是今天的很多所謂的創新專案、很多想做成主鏈的專案,他們是沒有一個參照系的。那麼 OKB 和 HT 的參照系是什麼呢,那就是幣安。也就是說 OKB 和 HT 的發行價格如果超過了幣安,那這兩個幣的投資機制幾乎就為零,如果他們的價格低於 Big.ONE 那我相信他有非常好的投資價值,值得大家去梭。我想說的問題就在這裡了,在所有的區塊鏈資產裡面,交易所是最早能進行價值判斷評估的資產,這是我非常喜歡交易所 Token 的原因。 

     我昨天晚上也是連夜看了火幣所發的檔案,和 OKex 流露出來的一些截圖資訊。總體來說,目前都沒有看到他們的價格,我想分享一個例子,如果你有股票投資經驗的話,一定不要關注他的單價(就是一個 OKB、HT 多少錢),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們的總市值和他們今天的市場份額是不是一致的,如果是錯配的,那就不蘊含投資機會了。 

僅僅只用半年時間,你會發現所有的交易所都開始使用了 Crypto 的結構,他們原來公司的股份好像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或者說有一種願景就是,我們未來是不是一個以 Token 為核心的資產包,而不是以股票為核心的資產包。這是我發現的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這離我理解到以太坊的價值、開始挖礦,僅僅只過去了九個月的時間。 其實我在投資比特幣和以太坊的時候,身邊的朋友都很認同,因為大家都是對區塊鏈市場抱有信心的。但是當我投交易所的時候,其實很多朋友都是不認可的,因為他們認為我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假設,就是我認為 Token 就是股權。但是我想講的問題是,我看好 Token 成為股權這條路,但是我必須承認,我也要為此去承擔所有的風險,因為我發現 Crypto 結構依然荊棘滿地。        

       有可能我們在 VIE 結構和內資結構當中碰到的所有問題,都會在 Crypto 結構當中再演一遍,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一個新的案例,是來自十八年前的一個老故事。        

       在畫面中左邊的這位叫姜豐年,他當時在新浪是董事長,右面的這位是新浪的創始人兼 CEO 叫王志東。他們在 2000 的時候發生非常大的分歧,因為公司業績不好(2000 年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公司股價下來,業績更不好。在這樣的背景下,董事會就把創始人趕出去了,這樣的事情我們管它叫大股東或者二股東、資本面和執行層的矛盾表現的非常淋漓盡致的,這是 2000 年的六月份發生的一件事情。 

       當時王志東作為一種反抗,他做了這樣的一個決定,他開始不再承認海外 VIE 架構的公司,他當時去找了律師,開始重申,我(王志東)是北京新浪這家內資公司的法人代表和最大股東,這是當時他做的很重要的反抗,為此他還開了釋出會。後來事情發展的還比較不如人意,VIE 的海外架構還是取得了勝利,王志東還是離開了他創立的新浪網。這件事成為了 VIE 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我們開始願意接受海外 VIE 架構成為公司核心架構的一個準則。 

      如果回想過去二十年 VIE 架構所經歷的所有波折,我們會發現特別壯觀。比如說有阿里巴巴強拆支付寶,噹噹網以很低的價格進行私有化,在美國上市的金瀚教育大股東直接拆除 VIE 架構、讓境外投資者血本無歸,我相信這些事情都會在 Crypto 裡面全部重演。所以我帶著非常大的敬畏之心面對未來波瀾壯闊的市場。 

     我曾經傻傻的認為 Crypto 結構中這樣的矛盾和分歧至少需要幾年的時間才會爆發,後來發現完全不是,現在開始在 Company 的結構和 Crypto 的結構之間已經有了非常典型的分歧事件。        

       這個圖片中的專案是我剛才提到的場外交易所 OTCBTC,它在過去一個月裡面爆發了和原來股東(李笑來先生)的一段衝突,我今天跟大家做一個覆盤,來看看傳統的公司結構和 Crypto 結構下會有什麼樣的矛盾。 

       在 OTCBTC 這個專案創立的階段,執行方出任了 CEO 的是一位臺灣的女士叫鄭伊廷,她當時佔股 70%,李笑來先生佔股 30%,股權分配是根據這個專案之前的佔股比例繼承來的,只是沒有做工商登記。在這個過程中,李笑來先生確認了一些資源,股權變到了 40%(鄭伊廷 60%),這是沒有分歧的,到現在為止。

      第二個過程,OTCBTC 這個專案因為產品做得非常好,一上線使用者就非常歡迎,產品就爆發了,很快就突破了一個億、兩個億的每日成交額,融資環境變得非常好。當時鄭伊廷女士想向公眾來募以太坊,自己成為一個代表大量公眾股東的控制人,相反李笑來先生希望能夠引入一個單一的投資者(趙東先生的 DFund),讓自己成為絕對控制人,當時談的條件應該是 40% 的 Token 金額 2000 萬美金。如果瞭解公司股權結構的人這個時候就會發現,已經變成了大股東和二股東爭奪實際控制人的事情了,就是大股東(鄭伊廷)想獲得廣泛的小股東,二股東(李笑來)想獲得單一的持股人,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常見的事情。 

     後來就發生這樣的一件事情,為了能夠爭奪實際控制人,雙方開始較量,他們都試圖想要稀釋對方,雙方達成了一個默契是設定 Token 作為類股權憑證來執行。鄭伊廷女士提出的是稀釋 90% 的方案,也就是說以總量 50% 的 Token 向較為廣泛的使用者募集 4 萬枚的 ETH,就是我們常見的 1CO 方案。為了避免稀釋部分被關聯方的對手收購,鄭伊婷設計了一個叫千一資格的東西,把認購物件牢牢控制在了核心使用者這一邊。也就意味著,如果你不是 OTCBTC 的核心使用者,其實你 是根本不可能參加到他們這個專案的認購中的。 

     李笑來提出的方案是稀釋 50%,以總量 40% 的 Token 向指定投資人換 2000 萬美金的法幣,這個時候實際控制人的爭奪就演變成了稀釋權的爭奪。但是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在那個年代王志東是沒有權利去提高自己的話語權,因為他沒有和資本對話的能力),可是這個時代很有意思,鄭伊廷女士非常快速地完成了 ETH 的募集,稀釋了 90%,總股本擴大了十倍,李笑來先生從原來 40% 的股份一下子稀釋成了 4% 的 Token,整個過程是公開透明的。李笑來提出的 50% 的稀釋方案就瞬間坍塌了。 

      李笑來在這場爭奪戰中完全失敗了,這時候他提出了一個反擊方案,反對 Token 作為類股權憑證,只承認之前對 40%、60% 股權的認定,這個時候公司募集來的 4 萬個 ETH 就成為了公司持有的商品,李笑來要求代管公司 40% 的 ETH,也就是 16000 枚的以太坊。如果在傳統世界的公司結構中,像這樣一個案例是再常見不過的一個大股東和二股東的分歧。因為是涉及到在區塊鏈世界中一個口頭承諾,同時還有一次公開的 ETH 募資,到底他應該享有什麼樣的權利,其實是沒有行業慣例的,讓整個事情變得非常複雜。我想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可能在之前 VIE 架構中所見到的所有亂七八糟的事情,估計在區塊鏈 Crypto 架構中都會碰到。

      最近爆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是,國內或者說全球最大的交易所幣安和一個傳統的投資機構在股權上進行撕逼了,傳統的機構在沒有履行他入資義務的時候卻佔著坑,被幣安給趕出去了,像這樣的事情會不斷的上演。

      最後一點點時間呢,我跟大家分享一個我最近的策略,我個人覺得 2017 年到 2018 年有一個非常大的方向,就是大家都在賭主鏈,包括比特幣、以太坊,還有很多新主鏈誕生,比如丁磊站臺的 ArcBlock、非常非常火的 EOS、量子鏈、NEO 等等,這些專案都做得非常好。但是我為什麼一點都沒去看呢,一方面是個人精力有限,第二個方面我真心覺得,在投資邏輯裡面 Timing 是很重要的,在以太坊獲得今天這樣規模的情況下,想用以太坊的方式,或者說想用技術創新來獲得行業主導權、獲得壟斷地位,變得越來越難。我認為在未來一到兩年時間裡面,整個區塊鏈世界的創新中心不在主鏈上,而在交易所上。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主鏈已經擠滿了人,所有人都想做主鏈,你會發現專案雖然都很好,但是他們其實很有可能會錯過時間,我作為一個長期做二級市場的人來說,我非常恐懼去押寶所謂的大牛的專案,因為往往意味著極高的溢價。所以我想講的是,我覺得從投資的眼光來看,未來一年或者兩年時間裡面,有可能會看到最好的最頂級的交易所,無論是 BNB、還是 OTB 或者 OKB、HT 等等這樣一些專案,他們會冉冉升起,這裡面最優秀的那些交易所的代幣,他們會成為新的主鏈,會擠佔 Coinmarketcap 的前十甚至前五,我覺得這是很有可能的事。記住,我投了所有的交易所(當然是根據他們的市場份額來配比的),我很希望能看到其中一兩家能成為像以太坊這麼牛逼的專案。

     好了,我今天基礎的分享就講完了,然後各位朋友有什麼問題的話,可以向我提問,謝謝大家,有問題趕快提出來。  

問題 1:請問新加坡法律是否允許運營交易所?需要特殊申請牌照嗎?現在很明顯絕大多數的 Crypto 架構都用了新加坡的這樣一個結構,這已經被反覆證明是一個最好的方式,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在新加坡註冊一個 Fondation,來作為專案的持有機構。 

問題 2:有沒有簡單的方法判斷一個區塊鏈專案是空氣?比如鎖定份額?其實很容易分辨,新發幣種是否有溢價,你去看它的單個 Token 的價格,比如它的發行價去乘以總股本(幣的總量),算出它的總市值。今天你可以去炒作一個小代幣,但是你很難在交易所代幣當中超過幣安,因為它在市場中絕對領先,幣安定了一個非常好的位置,BNB 不漲的前提下,小代幣也很難漲,。這是我在證券投資裡面常用的一個方法。 

問題 3:迅雷是不是 鼓勵使用者“共享頻寬” 這個行為,而使用者共享帶塊相當於是在挖礦,迅雷根據共享頻寬貢獻情況發幣?剛才很多朋友都聊到了 CDN 或者極路由這種專案,其實我關注的比較少,但是我個人覺得這個領域是非常非常有意思的,說實話,我自己有一點疑問的地方在於,我不知道在這塊領域會出來多少家機構,而且我不知道如何去證偽它,這是我目前沒法去投玩客、極路由、LLT 的原因,我根本不知道該怎麼去評估它,因為我看不到任何資料。我其實還是蠻喜歡迅雷的專案的,他用了非常保守的結構,包括以太坊的私鏈,沒有用公鏈,這個雖然看上去非常不區塊鏈化,但是作為這個專案的合規性來說,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我還是很相信整個迅雷這個專案會有很好的資金下去的,我並不認可它是一個發債行為,我個人更認可它是一個基於區塊鏈行業的新的創新模式。我還是很看好迅雷的,但是個人覺得玩客幣的當前的估值我是看不懂的。 

問題 4:交易所成為新的主鏈演進路線是什麼樣的呢?我說一下交易所代幣是怎麼成為主鏈的。大家如果去認真觀察,EOS 這個專案目前是在 ERC20 上的,就是在以太坊上的。它將來會長出一個主鏈來肯定是需要走出的,也就是說今天 ERC20 的代幣完全可以學 EOS 出走的這樣一個方式來實現主鏈化,這並不是問題。如果說在以太坊上可以誕生出更多的 EOS 或者更多的主鏈,這本身是以太坊巨大的成功。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不要太過於關注什麼時候這些交易所會把他的代幣變成主鏈,而是要去關注交易所正在把它的代幣賦予新的使用場景,這個是非常關鍵的。

問題 5:中國禁止1CO後,中國區塊鏈專案的發展會不會停滯?我想說的是在當前監管環境下,國內公司是不能去發任何形式的代幣的,我們考察專案時,如果這個專案的管理方還持有中國的護照的話,我們基本是會迴避的,這是我們的一個發現,無論是鄭伊廷女士還是幣安團隊,他們都做了很好的隔離了。在目前的情況下,中國公司是不應該去發幣的,這是違反法律的。 我非常非常看好有中國背景的區塊鏈行業的發展的,無論是之前的分叉比特幣,還是我們中國人在礦機礦池方面的壟斷地位,以及在交易所方面的創新,其實是遠遠領先於國外的。但是我想講另外一個資料,在目前可以被證實的全球交易量中,中國人的佔比是非常低的,我們得到的資料大概是 20% 到 22%,韓國、日本、美國使用者交易比特幣的使用者數量是比中國多的。大家如果有關注一個很有意思的專案波場的話,在中國幣圈它其實不是一個特別主流的專案,它在海外的宣傳非常好,我們不去對這個專案做任何評價。我想說的是,中國專案向區塊鏈國際市場進軍是有很大的優勢的。我很多朋友持有大量的 EOS,對 EOS 這樣一個非常好的專案我沒有分歧,我最大的疑問是,我認為新主鏈誕生的時機是不是現在,或者是不是半年內,我對此是抱有巨大懷疑的,因為我發現它的競爭對手非常多,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它有一個最強勁的對手是--交易所代幣。大家去看一下,昨天晚上 OKCoin 發的公告,你會發現 OKCoin 是有成為主鏈的決心的,說實話,OKCoin 在目前行業中,它是有一定話語權的。OKCoin 有這樣的理想,我相信幣安也一定有相同的想法。 

問題 6:您怎麼看待鄭伊婷和李笑來先生的分歧?
我比較客觀的去看 OTCBTC 這個專案、鄭伊廷女士和李笑來先生的分歧,我覺得是再正常不過了,如果我是在鄭伊廷女士這個位置,我也會做出類似的選擇,如果我站在李笑來先生這個位置,我也會做出類似的選擇,我覺得這是為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來做的事情,這都沒有錯。這個時代最好的一點是,鄭伊廷這樣一個從來沒有接觸過資本市場的、在行業內影響力非常小的一個女孩子,她能夠非常快速地完成募集,這在傳統時代是絕對不敢想象的。

問題 7:您為什麼一直在使用美元計價而不是比特幣?我必須說我非常慫、我到今天都必須使用美元或者人民幣來計算單價,因為我真的很沒有辦法,所有的代幣價格浮動都太厲害了,按正常來說應該用比特幣或者以太坊來作為錨定價格。我只能承認我很慫,到今天為止用比特幣來計價的時候我還是覺得一頭霧水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