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區塊鏈或整合區塊鏈的10大跨國公司

買賣虛擬貨幣
在區塊鏈技術的整個討論中,加密貨幣佔據了主導地位。但隨著圍繞加密貨幣的大肆宣傳正在放緩,這為區塊鏈技術的更專注和自然增長鋪平了道路。這項技術已經發展到一個組織會忽視它的地步了;即使他們討厭它!這並不是說只有金融機構在區塊鏈上押下重注,它該有可能徹底改變幾乎所有行業,包括教育、音樂、雲端儲存、預測等。競賽已經開始了!區塊鏈的巨大應用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公司來將區塊鏈技術的某些版本整合到他們的機構中。隨著區塊鏈相關專利的大量湧入,這一趨勢是顯而易見的。根據德文特創新公司的研究,全世界共有631個專利家族,他們獲得了與區塊鏈有關的大約1853項專利,其中大約75%(465個)獲得了專利申請的批准。

頂級區塊鏈專利受讓人:

在美國,已經發布了1045項專利,涉及數字貨幣標準、數字貨幣交換、區塊鏈演算法和基礎設施、區塊鏈前端和後端應用,以及與區塊鏈相關的企業技術。

該研究還表明,沒有一家公司擁有超過100個與區塊鏈相關的專利。美第奇是世界上唯一的區塊鏈技術公司,在前10個區塊鏈專利授權中。只有少數專注於開發區塊鏈技術的公司已經申請了專利;其餘的專利受讓人主要來自資訊科技、金融和金融科技行業。

Juniper Research的另一項研究發現,近六成(57%)的大公司要麼在積極考慮,要麼正在開發區塊鏈技術。

讓我們來看看那些探索區塊鏈技術的巨人,如何讓將其融入到他們的工作模式中。

全球最大上市公司Forbes Global 2000的調查結果顯示,世界上10家最大的上市公司都在探索區塊鏈。

這項技術在IBM和Visa等傳統公司中注入了新的活力。

1)IBM——106歲的IBM是第一批意識到區塊鏈的潛力並在此工作的公司之一。該公司專注於企業區塊鏈系統。IBM使用了超級分類區塊鏈建立者工具來幫助組織建立他們自己的分散式賬本和智慧合合約系統。該公司已與許多其他從事物流業務的企業合作,以提高效率,使區塊鏈的平臺成本更低。IBM和沃爾瑪的目標是讓供應鏈更加安全。

2)沃爾瑪——沃爾瑪已經與其他9家食品公司和IBM合作,建立了一個區塊鏈,透過其供應鏈追蹤全球食品。沃爾瑪還計劃投資建設由區塊鏈技術控制的自主機器人。該公司還申請了一項專利申請,該專利應用程式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追蹤送貨無人機,因為它們將包裹從實體店傳輸到客戶。

3)微軟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是區塊鏈技術的狂熱愛好者。自2014年以來,該公司對這種未來派技術有了一個願景,當時該公司在其網站上接受了比特幣支付,當時幾乎還沒有人聽說過加密貨幣。該公司目前擁有超過40個區塊鏈專利,這些專利與使用區塊鏈作為支付閘道器和安全儲存都有關。

4)萬事達卡——在看到區塊鏈的巨大潛力之後,該公司已經投入了大量資源,將區塊鏈應用到他們的服務中。該公司的目標是透過允許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分散式賬本上進行交易,為數字的價值轉移創造新的商業機會。

5)谷歌——該公司一直是當前最具革命性的組織。該公司已經試驗了各種革命性的技術,包括雲技術、神經網路、大資料、人工智慧、增強現實、自動駕駛汽車、機器學習等。

谷歌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二大企業投資者。谷歌預計將從其在區塊鏈創業公司的股權投資中獲利,並看到了該行業的前景,同時也希望整合區塊鏈,以增強其企業流程。

6)華為科技——這家中國科技巨頭相信區塊鏈將會顛覆移動產業,它希望利用區塊鏈來組織移動產業,減少欺詐和欺騙行為。華為科技公司在一份新聞稿中說,“區塊鏈技術為移動運營商提供了極好的機會,透過新的網路層來支援商業模式的轉變,這將徹底改變資料完整性的驗證方式,並將價值和權利透過基礎設施傳輸給使用者。”7)美國銀行——銀行巨頭,持有區塊鏈專利的最大數量,有43項專利。該銀行希望利用區塊鏈技術,利用開源的賬簿,為消費者和企業創造更有效的金融交易。該銀行最近又申請了9項專利,如果再加上Ripple的XRP代幣,它每年將節省數十億美元的跨境支付。8)聯邦快遞——該公司每年處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物流管理公司。聯邦快遞正在使用區塊鏈技術來追蹤高價值貨物,並很快計劃將其功能擴充套件到幾乎所有的貨物。因此,它已經成為第一家這樣做的航運公司。該公司還在幫助開發基於區塊鏈的供應鏈物流行業標準。
9)Facebook——這個全球組織已經提出了推出自己的加密貨幣的計劃。Facebook也沒有放棄一種可能性,即區塊鏈提供的社交網路將為使用者提供完全的資料,並能直接從分享資訊中獲益。

10)KIK——該公司是最大的線上聊天平臺之一,擁有超過3億活躍使用者。該公司在2017年完成了ICO的交易,並將Kin加密貨幣整合到他們的平臺中,可以用來支付平臺的其他使用者。該公司的目標是將基於區塊鏈的支付整合到人們已經使用的服務中,從而圍繞他們的加密貨幣創造一個完整的經濟。


更多區塊鏈資訊:www.qukuaiwang.com.cn/news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