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信任網路,改善生產關係,但區塊鏈也並非萬能

買賣虛擬貨幣

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裡,信任問題一直是影響我們生存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

國與國之間關係的維持需要信任,人和人之間的相處也離不開信任。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快速發展,在基於IP/TCP協議的網路社會里,信任中介的層級在越來越被縮短和簡化。

但是,信任的門檻本質上並沒有發生改變。還是以我們每一個個體作為主導來形成交易體系,很多時候我們都不知道網路的另一頭是誰。

網際網路被稱作資訊網際網路,它更多像一個工具,符合條件的任何人都可以傳播自己的資訊,也可以獲取自己想要的資訊。但這些資訊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和虛假性。

比方說房東在網上貼出一個出租房子的真實資訊,房子一旦很快被別人給租走,這條資訊就變成被消費過的資訊,對於其他想要租房的人而言,就是虛假資訊。

這一資訊之所以還會在網上,可能是房東沒有第一時間去消除。

也可能是其他平臺處於某種利益轉載了這條資訊,他們會刻意發一些比市場價格低很多的假房源資訊,讓消費者主動聯絡,再透過各種理由讓使用者學會退步,最終以更高的價格成交。

這些有意無意,都會讓大量的虛假資訊產生。

這些情況一旦多起來,對於租客來說,過濾虛假資訊的成本會很高。

不但要花精力去主動聯絡,上門去考察。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各種第三方中介的形成。

線上中介平臺的形成,不是為了消滅線下中介,而是提供一種相對更為有效的中介模式。因為平臺是要生存的,雖然有的平臺可以透過其他方面的盈利來解決生存問題,比如廣告創收。但對於消費者來說,平臺還是一箇中介模式。

所以,當虛假訊息在網際網路世界裡大量存在,對消費者產生了巨大的過濾成本。有人說網際網路能解決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可能相反的,反倒會產生大量的不對稱資訊。

除非這些虛假的資訊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英國經濟學家科斯認為:

交易成本指的是一項交易所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當一個社會交易成本很高的時候,市場經濟就無法順暢執行。

如果有一門技術,可以拋開第三方中介,讓每個個體之間不再因為對信任進行驗證而產生額外成本,這門技術一定具有很大的價值。

區塊鏈,會是它麼?

談區塊鏈經常會講到共識這一個詞,它具體是指什麼?

維基百科裡是這麼解釋,共識是指共同的認識。共識不強求一致同意。理想情況下,共識不會存在任何反對意見;但假如無法實現這點,共識應採納多數人的意見,並和重要少數的意見作出適當妥協。重大修改更應獲得絕大多數的同意。

信任又是什麼?

在社會科學中,信任被認為是一種依賴關係。值得信任的個人或團體意味著他們尋求實踐政策,道德守則,法律和其先前的承諾。 盧曼給信任定義為:“信任是為了簡化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關係。” 管理領域中對於人際信任的概念,無論是在人際間、團體隊間、組織間的層次上。

在傳統的交易場景裡,人們對信任的需求是更大的。換句話說,無論交易最終能不能形成,交易都是建立在雙方的信任基礎之上的。信任得不到保障,就引入第三方中介,用它的權威性和專業性作為一種信任擔保。

這種可以認為是基於信任的共識。即,有了信任之後,可以達成一種共識,從而在行為和想法上獲得一致。

但如果是基於共識的信任呢?這又是什麼意思?

如果在一個理想的狀態下,交易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都是規則公開透明,各種資料也是交易雙方都可見的。並且,程式碼即法律的作用被放大到極致,沒有任何人能對資料進行篡改(這裡有一層意思是指,即便被篡改,也對任何人可見)。

這就變成了基於共識的信任,在有強大的共識之下,產生信任交易。

這種更加理想的狀態,可能需要一種技術作為底層鋪設,而區塊鏈,就是這麼一種可能。

區塊鏈是一個分散式記賬本,每一個節點都需要遵守一樣的記賬規則,規則和記賬行為是透明公示的。任何一個節點的是違規行為都會被披露,所以不需要一套第三方中介機構或者權威機構作為信用背書

在傳統的信用網路體系裡,參與人需要對於中介機構足夠信任,隨著參與網路人數增加,網路的安全性會下降。這是因為每個個體製造虛假資訊以及作惡的成本很低,也沒那麼容易被發現,在這種體系之下,人越多,就會越混亂。

但在區塊鏈網路中,隨著參與節點的增加,系統的安全性反而在提升,資料的公開化讓使用者相信資料就可以了,而不用去相信任何一個人,這就是對信任網路的強化。

這是其一。

第二是這些規則和行為都在加密演算法的加持下執行,這種執行機制具有不可篡改的特性。

採用單向雜湊演算法,每個新產生的區塊根據時間進行推進。時間的不可逆,確保任何試圖篡改資料和資訊的行為,都很容易被追溯。

而且,一旦被發現,就會被整個網路所驅逐和排斥。

第三,區塊鏈還能改善生產關係和重塑商業結構。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哈維茨(Hurwiez),有一個關於"激勵相容"的機制設計理論。它是指:

在市場經濟中,每個理性經濟人都會有自利的一面,其個人行為會按自利的規則行為行動;如果能有一種制度安排,使行為人追求個人利益的行為,正好與企業實現集體價值最大化的目標相吻合,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勵相容”。

也就是說,個人的利益和集體的利益是一致的,沒有人可以透過損害集體利益,來達成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每個人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好的結果就是讓集體利益也變得更好。這種多贏才能更好的調動整個社會的整體資源。

在傳統的生產關係裡,在各家公司基本都會出現相互抱怨的情況,這其中一個方面就是由於激勵機制的缺失或者扭曲。比如固定工資,平均福利等等,當然這些都是比較外在的激勵,或者說是貨幣激勵。

這些方面的改善區塊鏈的通證模型提供了一個很有建設性的思考方向。

當然,也有一種聲音認為,區塊鏈能解決貨幣激勵的問題,但是人的內在動機會明顯影響貨幣激勵的效果。

進而得出一些關於區塊鏈無用的結論。

只能說區塊鏈不是萬能的,人在內部思想和人性方面,基本上沒有任何技術能夠在根本性上去解決一些問題。

比方說,區塊鏈可以讓資料變得可信,人們基於對資料信任的前提下去信任對方。但這並不意味著沒了資料之後,人與人之間也能繼續產生信任。這不是任何技術能解決的問題。

一旦公司員工認為這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他就是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公司的文化不契合,與其他同事相處的不融洽。)

區塊鏈通證模型帶來新的生產關係,也同樣無法解決。

但這並不妨礙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的發展,因為它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