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鏈共識與治理迷局——區塊鏈技術引卷之六

買賣虛擬貨幣

通證通研究院 × FENBUSHI DIGITAL 聯合出品

文:宋雙傑,CFA;Haru

特別顧問:沉波;Rin;JX

導讀

自2017年釋出初版白皮書以來,EOS就受到廣泛關注。但行業內對其共識機制與治理方式一直存在質疑,也有觀點認為EOS能夠趕超ETH成為下一代公鏈。此篇專題報告將探討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與治理模式,並以EOS為例分析區塊鏈共識的三個層次。

摘要

ETH創始人Vitalik Buterin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談到了“非中心化”的三個層次:架構層、政治層與邏輯層。借鑑Vitalik的思想,我們可以將區塊鏈的“共識”也分成類似的三個層次:架構層、政治層與生態層。架構層指:區塊鏈依靠密碼學與共識演算法,使組成網路的各節點能夠對區塊鏈的歷史狀態資料達成一致;政治層指:區塊鏈的實際控制者,包括社羣對專案的運營、治理、發展路線等達成一致,開發團隊對架構層技術的實現達成一致;生態層指:區塊鏈生態、經濟系統的全體參與者對區塊鏈價值形成的共識。我們可以從容錯性、抗攻擊性、反串謀性這三個角度評價一種共識機制。

本文從共識的三個層次及EOS賄選事件切入,簡單回顧了EOS的架構層共識——DPoS-BFT共識機制,分析了EOS的經濟模型,包括其通證的主要功能、分配方式、供需關係,對EOS生態參與者進行聚類劃分,分析不同身份的參與者對於EOS通證的需求,推測EOS出現賄選的根本原因及其治理模式的缺陷。

最後本文將PoW、PoS與DPoS共識機制以及公鏈治理模式作出對比,分析EOS治理問題的根源,並對未來公鏈治理的發展方向進行展望。

風險提示:公鏈治理中心化風險

目錄

1   共識的三個層次

1.1   “架構層”共識

1.2   “政治層”共識

1.3   “生態層”共識

2   EOS的治理迷局

2.1   EOS架構層共識簡析

2.2   EOS經濟模型簡析

2.3   主流公鏈的治理模式與共識

3   EOS治理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正文

在技術引卷系列專題報告中,我們介紹了PoW(工作量證明)共識、PoS(權益證明)共識以及透過選舉間接形成共識——Delegated(委託投票)類共識機制。EOS作為採用改進的DPoS-BFT共識機制的公鏈,從2017年釋出初版白皮書開始就受到廣泛關注。但行業內對其共識機制與治理方式一直存在質疑,同時也有觀點認為EOS能夠趕超 ETH成為下一代公鏈。

PoW共識允許節點自由地加入或退出區塊鏈網路,節點透過消耗電能進行大量雜湊值計算的方式競爭記賬權。而PoS共識中,節點競爭記賬權的依據從算力變為持有的權益,降低了能源消耗。EOS使用的DPoS-BFT共識僅允許數量較少的節點參與共識過程。這些節點由持有權益的普通節點投票選出,並採取動態更新、輪流記賬的制度,中心化程度比PoW、PoS更高,相應地網路效率也有較大提高。

此篇專題報告中,我們將探討區塊鏈的共識機制與治理模式,並以EOS為例分析委託投票類共識。

1共識的三個層次

ETH創始人VitalikButerin曾經在一篇文章中談到了“非中心化”的三個層次:架構層、政治層與邏輯層。架構層是指:一個系統由多少個具有全功能節點的組成、並且在系統執行過程中,同時可以容忍多少個節點發生故障而不影響系統的正常功能;政治層指多少獨立的個人或組織對節點擁有實際控制權;邏輯層是指:如果不考慮系統的內部架構,而從其表現與整體功能來看,它更像一個完整的單一裝置還是分散的節點組成的叢集。

Vitalik闡述了他對區塊鏈的看法:架構、政治層非中心化,邏輯層中心化。區塊鏈之所以在邏輯上是中心化的,是因為每個區塊鏈網路都有自己的共識機制,維護同一個狀態(賬本),由各節點組成的區塊鏈網路功能更像是一個整體。

借鑑Vitalik的思想,我們可以將區塊鏈的“共識”也分成類似的三個層次:架構層、政治層與生態層。架構層指:區塊鏈依靠密碼學與共識演算法,使組成網路的各節點能夠對區塊鏈系統記錄的歷史狀態資料達成一致;政治層:區塊鏈的實際控制者,包括社羣對專案的運營、治理、發展路線等達成一致,開發團隊對架構層技術的實現達成一致;生態層:區塊鏈生態、經濟系統的全體參與者對區塊鏈價值形成的共識。架構層共識是區塊鏈網路的根基,政治層共識是架構層共識得以實現並保持迭代的保證,而生態層共識則依賴於架構與共識層。

1.1   “架構層”共識

簡單地說,架構層共識即物理層面的、由演算法保證的組成區塊鏈網路的節點間形成的共識。Vitalik認為非中心化的優點包括容錯性、抗攻擊性、反串謀性。同樣地,也可以從這三個角度評價“架構層”共識。

“容錯性”即這種共識演算法在理論上可以容忍拜占庭節點存在的比例,因共識機制的不同而異。例如PoW的容錯能力為1/2,pBFT的容錯能力為1/3。“抗攻擊性”即共識機制抵抗各種常見攻擊如雙重支付、女巫攻擊等的機制。“反串謀性”即透過共識演算法中的激勵、懲罰措施防止節點之間採取策略相互合作,以謀取不當利益。

在《區塊鏈技術引卷》系列專題中,曾簡述了PoW、PoS等主流共識機制架構層方面的特性。但即使一個區塊鏈系統在架構層共識上實現了容錯性、抗攻擊性、反串謀性,它最終在生態層的表現,即使用者最終感受到的穩定性、安全性也可能不盡人意,這就涉及到區塊鏈系統的政治層共識。

1.2   “政治層”共識

關於容錯性,工程領域有一種常見的故障模式稱為“共模故障”(Common mode failure)。假設在一個多個子部分組成的系統中,每個子部分出現錯誤的概率是p,且相互獨立,如果系統中同時有N個子部分出現錯誤才會故障,則系統的理論故障率是p^n。但實際往往觀測到類似的系統故障率遠遠高於理論值,甚至接近於p。這是由於多個可能出現的錯誤並不是統計上相互獨立的,也就是說引起這些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相關的。例如這些子部件可能有同樣的設計缺陷,當觀測到一個子部件發生故障時,很可能其他子部件也會出現相同的故障。

區塊鏈系統雖然在架構層上能保證一定的容錯能力,但是它很難抵禦共模故障。假設該區塊鏈的開發團隊在釋出的客戶端中留下了一個bug沒有發現,而大部分節點都安裝了該版本挖礦程式,當bug觸發時,出現故障的節點比例很容易超過容錯上限。

政治層的共識也是共識重要的一環節,並且是無法用演算法、程式碼來衡量的。如果開發社羣對區塊鏈發展的路線、理念存在分歧,很可能引發架構層共識的分裂。例如由於部分BTC礦工及社羣成員不認同Core團隊的SegWit2x擴容方案,於2017年8月1日區塊鏈高度478559分叉了BTC,使用8M大區塊而不是SegWit為原鏈擴容,開創了分叉BTC的先河。

政治層的共識是否具有足夠的抗攻擊性和反串謀性也是值得探討的。對區塊鏈網路發動攻擊有一些常見的方式,例如雙花交易、女巫攻擊、51%攻擊等等。這其中有些是可以透過最佳化架構層共識機制,從而減少類似攻擊行為出現的可能,而另一些則受到區塊鏈共識機制的限制,而這些可能性在政治層面被進一步放大。例如政治層的中心化(礦場中心化、算力中心化、挖礦裝置廠商壟斷等)會使51%攻擊變得容易實施;另一方面,一些礦場提供的礦機租賃服務也為攻擊者提供了便利。

反串謀性則體現在,在某些依賴選舉記賬節點參與共識過程的共識機制中,如何防止節點之間,更多的是防止節點背後的實際控制者之間透過作弊、誘導投票等方式惡意操縱選舉結果、以及如何在保證記賬節點在保持良好協作關係的同時避免互相勾結以獲取不正當利益等。

1.3   “生態層”共識

“生態層”共識是區塊鏈生態、經濟系統的全體參與者對區塊鏈價值形成的共識。它涵蓋了區塊鏈網路穩定性、安全性、網路效率等多方面的內容,最終體現在對系統中的價值符號——通證價值的認同上。一個商家願意接受BTC支付,是因為他預期持有的BTC將來也會以一定的價值被其他人接受。這是由於BTC擁有長期驗證的可靠的架構層共識、穩定的開發人員團隊及活躍的社羣,人們相信BTC一定程度上能夠行使“流通手段”的職能。

但即使是擁有相似的架構層共識的區塊鏈系統,其“生態層”的表現也可能大相徑庭。例如ETH原鏈在經歷The DAO駭客攻擊事件後,社羣內部對是否應該回滾駭客發起攻擊的那筆交易產生了分歧,分叉成為回滾駭客交易的ETH和未回滾的ETC鏈。由於ETH核心開發團隊在社羣擁有較高聲譽,大部分礦工都選擇了在ETH鏈上進行挖礦。兩者在當時的架構完全相同,正是政治及生態層面的共識使ETH能夠力壓ETC,發展到今天的程度:無論是價格、鏈上交易量、DApp數量,ETH都大幅領先於ETC。2019年1月初,由於算力的不斷衰減及租賃價格的持續低迷,ETC還遭到了駭客的51%攻擊,此類攻擊事件難免將降低使用者對ETC網路的信任,甚至形成正反饋機制,造成使用者流失,網路算力與鏈上交易量進一步降低,削弱系統抵抗算力攻擊的能力。

2EOS的治理迷局

2018年10月,一張外網流傳的暗指火幣交易所在EOS超級節點的選舉中存在賄選等不當行為的截圖在區塊鏈行業內掀起了軒然大波。資料顯示,火幣可能與十餘個候選節點之間存在互相拉票的行為,這一事件也引起了人們對EOS治理模式的批判。

區塊鏈世界的“治理”,其實就是對“生態層”共識的維護。要理解EOS的治理模式,我們需要了解其共識演算法及經濟模型。

2.1   EOS架構層共識簡析

EOS採用了DPoS-BFT共識演算法,對此類共識的分析可參考《區塊鏈技術引卷之三》專題。

PoW、大部分PoS共識是開放的,節點能夠自由地加入或退出。而DPoS受到自身演算法的制約,能夠直接參與共識過程的節點數量必須是有限並且固定的。在EOS中,直接參與共識過程的節點被稱為超級節點(簡稱BP,Block Producer)。21個BP由EOS通證持有者選舉產生,每隔固定時間動態更新,並按隨機生成的順序輪流生產區塊。

PoW共識中,每個區塊之間的間隔時間較長,通常透過演算法進行調節,保持在較為固定的區間內,一般為幾十秒至數分鐘不等,BTC的區塊間隔為10分鐘。隨著PoW網路規模的擴大,節點間的延遲也相應增加,如果區塊時間過短,將造成節點之間來不及同步最新區塊,從而產生網路分叉。PoS由於不需要透過節點的算力競爭保證網路的安全性,區塊時間能夠進一步縮短。

DPoS共識中區塊時間較短。EOS每個新區塊的生產需要0.5秒,一筆交易僅需1秒就能得到確認。DPoS-BFT共識具有低延時、高效能等優點,能保證大規模的交易吞吐量。

PoW以及以鏈為基礎的PoS共識不具有最終性,網路存在分叉的可能,最新的一至兩個區塊仍然存在被回滾的可能。

DPoS、以及“拜占庭類”PoS共識具有確定性。在輪到生產區塊的節點廣播打包的區塊後,如果有2/3以上的節點簽名了這一區塊,則該區塊就成為最終的共識。在區塊生產過程中,如果有節點存在作弊、在分叉鏈上生產區塊的行為,會被投票驅逐,剝奪節點的權力,一些PoS共識還會對作弊節點進行經濟懲罰。

EOS、以及部分PoS共識還採用交易證明,即TaPoS (Transaction as Proof of Stake)。TaPoS要求每一筆交易必須包括前一個區塊的雜湊,這樣的共識機制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惡意偽造交易、重放攻擊等攻擊方式。

本文將在第三部分對DPoS與PoW、PoS的治理模式作出對比。

2.2   EOS經濟模型簡析

EOS系統建立在“合約”(Contracts)的基礎上包括實現EOS通證等基礎功能在內的很多系統底層的協議都是透過合約實現的。EOS裡合約的概念相較以太坊“智慧合約”(Smart Contract)的概念更為基礎、接近底層,它是可以被BP執行的、在網路中註冊並儲存於EOS資料庫中的程式,而執行這些程式又需要消耗一定的計算資源。合約和EOS賬戶之間的互動稱為“行為”(Actions),而一個或多個行為的執行過程被稱為交易(Transactions)。

EOS系統中的資源分為頻寬(NET)、CPU、記憶體(RAM)三種。頻寬和CPU又分為短期和長期使用。EOS將合約產生的行為以日誌的形式儲存下來,並且透過網路分發給全節點,它可以被用於恢復合約或應用程式的狀態,這會消耗網路頻寬資源;執行合約或恢復應用程式狀態的過程會消耗CPU計算時間;合約或應用需要訪問的資料會被載入到記憶體中,消耗RAM資源。三類資源均由BP提供,並隨時公開其可用資源。

EOS通證的初始發行量為10億,並且每年有5%的通脹率上限。每年增發的1%通證被用於獎勵記賬節點,以代替使用者發起交易時支付的手續費。其中的0.25%被分配給BP,0.75%分配給得票數超過100EOS的候選節點。另外增發的4%將存入EOS Worker Proposal基金,用於支援專案開發以及社羣發展。

2.2.1   EOS通證的功能

EOS通證的功能包括:

選舉BP。每個EOS賬戶至多可以為30個候選節點投票,並且無論一個賬戶投了幾個候選節點,所有得到選票的節點獲得的票數為該賬戶的全部有效餘額。有效餘額為該賬戶抵押的用於選舉的EOS通證,並且至少需要抵押三天。

獲取網路資源。EOS賬戶可以透過抵押一定量的EOS通證獲得NET、CPU資源,能夠獲得資源的比例由使用者抵押的EOS通證數量佔全網為了獲得這項資源而抵押的EOS總量之比決定。NET、CPU資源可以被出租、轉讓給其他賬戶,但RAM只能透過EOS通證兌換獲得。EOS有專門交易RAM資源的市場,其手續費也需要透過EOS支付。

2.2.2   EOS通證的供需關係

EOS通證的初始發行量為10億,並且每年有5%的增發,其中4%被存入基金會。除此以外,還有一部分通證被抵押用於獲得網路資源,這部分通證將不會進入市場流通。RAM市場交易也會收取1%的EOS作為手續費,這部分EOS將被銷燬,以抵制投機行為和抵消部分通脹。購買EOS域名也會永久銷燬部分通證。

因此,EOS的供給量相對穩定。當網路中的交易量增加,對NET、CPU等資源的需求上升,被抵押的通證數量會增加,流通減少;若EOS透過決議升級BP硬體,則資源的供給增加,獲取等量資源所需的EOS數量下降,從而增加流通中的通證數量。

目前消耗EOS系統資源的應用場景主要有:建立賬戶、執行交易、部署智慧合約等。因此EOS鏈上總賬戶數的增長、DApp的活躍都會增加網路資源的需求。

EOSRAM市場是一個較為特殊的市場。一方面,幾乎所有網路操作都需要用到記憶體(RAM),而記憶體資源只能透過在RAM市場以EOS通證兌換;另一方面,RAM市場採用有別於撮合成交的Bancor定價方式,給投機者留下了炒作的空間。

Bancor協議是一套以某種錨定通證作為完全或部分準備發行的通證,其價格與錨定通證掛鉤,並由演算法根據通證供給量、錨定通證儲備量決定。RAM便是在Bancor協議下錨定EOS發行的,RAM交易不需要對手方,相當於直接與EOS系統交易,在記憶體總供給不變的情況下,需求的增加會推動RAM價格的上漲。很多投機者正是根據Bancor協議的這一特點,惡意囤積RAM,使RAM價格在短期內大幅上漲,提高了使用者和開發者正常需求所需要的記憶體成本,EOS官方不得不進行記憶體擴容。

2.2.3   EOS經濟體系的參與者

在EOS經濟系統中,持有EOS通證的賬戶稱為“股份持有人”(Stakeholders)。他們又分為幾種不同的角色:普通使用者、DApp開發人員、BP、候選BP。

EOS的理念之一是節省普通使用者使用DApp需要支付的手續費用,繁雜的手續費計算流程是影響ETH使用者DApp使用體驗的重要因素。EOS透過設定固定的通脹率獎勵記賬節點,等同於向全體EOS股份持有人收取固定比例的“鑄幣稅”。

在信用貨幣時代,中央銀行發行貨幣的成本很低。國際清算組織將鑄幣稅定義為中央銀行因壟斷貨幣發行而獲得的利潤。在EOS生態中,預先設定的演算法透過發行新的通證獎勵BP,換取BP提供的硬體資源與記賬服務,並透過通脹的方式轉嫁到全體EOS通證持有者身上。若EOS經濟系統對通證的需求量沒有變化,單位數量EOS通證的價值是降低的。相當於通證持有人按持有通證比例承擔系統資源開銷,並獎勵給了BP以及候選節點。在交易無需手續費的情況下,激勵普通使用者持有EOS通證的因素僅有投票選舉BP的權利。

而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其持有的EOS數量並不足以影響選舉結果,並且在目前階段,EOS超級節點的選舉並不等同於現實生活中的選舉,超級節點對於普通使用者而言是基本無差異的,如果有候選人願意為選票支付報酬,那麼普通使用者的理性選擇將是接受它。而EOS並無合理的機制預防拉票、賄選、勾結互投等行為。

‍對於DApp開發者而言,由於部署在網路中的合約與DApp需要一定量的網路資源才能夠正常執行,為了保證使用者體驗,需要抵押一定數量的EOS通證。但開發者可能會採取另一種方式,即使用者抵押一定數量的EOS才可使用應用,或在應用中向使用者收取一定的費用,這種模式有可能被一些菠菜類DApp使用。

BP和候選BP將是對EOS需求量最大的群體。21個BP能獲得的主要經濟激勵是每年總量0.25%的增發通證。他們為了保持自己的身份,需要持有大量的通證為自己投票。而候選BP會有更強烈的意願持有EOS,特別是得票數與末位BP相近的節點,候選BP的存在也是對BP盡職的監督,他們能夠獲得每年總量0.75%的增發通證。

BP的權力包括:透過投票凍結賬戶,更改被認為有害的合約程式碼,以及投票對協議作出改變或升級。EOS的BP具有極大的權力,因此在競選BP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公平競爭。由於EOS通證的分佈較為集中,並且單個賬戶可以為多名候選節點投票,這樣從機制設計上就縱容了BP之間互相勾結、相互拉票以保證自己的BP身份。並且在允許“一票多投”的機制下,不進行相互勾結拉票的節點獲得足夠選票的概率將顯著低於那些互相投票的節點。在現有的機制下,如果一項提議在21個BP中獲得15個贊成,那麼該提議視為透過,有理由相信以此方式選舉出的BP有能力影響表決結果。

雖然EOS的白皮書中寫到,任何失職、表現出惡意行為的BP都會被投票驅除,由候補BP替代被驅逐的BP位置。但任何共識演算法解決的都是“最終性”問題,即達成一致的系統狀態,而不能解決這個“狀態”究竟是不是合理的、正當的。如果界定“惡意行為”本身需要股份持有人“投票”表決,那麼又如何檢測這些可能透過賄選當選的BP呢?EOS沒有給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

由於競選BP和RAM交易帶來的EOS需求會造成EOS價格波動,普通使用者也就產生了投機需求。除去用於獲得相應的網路資源,由於運營超級節點的成本是錨定法幣的,因此BP也成了最有動力炒作EOS通證價格的群體。

在BTC網路中,區塊獎勵這一激勵措施的存在是鼓勵算力競爭記賬權,從而維護了網路的安全性與共識的可靠性。而EOS的通脹策略沒有顯著地改善網路的可靠性,卻造成了投機、不公正選舉等一系列負面影響

2.3    主流公鏈的治理模式與共識

區塊鏈架構層、政治層、生態層共識是息息相關的,公鏈的社羣自治模式也應根據架構層共識機制具體選擇。區塊鏈也不一定就代表非中心化,而是一個可以實現非中心化自治的途徑。

以BTC和ETH為代表的採用PoW共識的公鏈通常採取社羣治理的方式。由社羣發起改進提案(分別稱為BIP,EIP),由核心開發團隊會議決定哪些提案將在主鏈上實施。雖然算力不直接擁有投票權,但大礦池的算力支援同樣可以影響開發團隊的抉擇,甚至當開發成員內部出現意見不一致時,部分開發成員能夠在算力的支援下分叉原鏈,自立門戶。

而以EOS為代表的DPoS由於鏈上投票機制的存在,可以採取鏈上治理與社羣治理相結合的方式。EOS有獨立的仲裁委員會(ECAF),有EOS憲法體系。6名仲裁員根據憲法對區塊鏈執行中產生的各項事務作出裁決,而裁決結果一般由21名BP進行實施,因此實際執行權還是掌握在BP的手中。

早期的PoS區塊鏈一般仍採用社羣治理模式,如Peercoin等。採用新型PoS共識的區塊鏈如Cosmos也採用鏈上治理與社羣治理結合的方式。Cosmos的鏈上治理模式與EOS大致相同,區別在於普通節點以委託的形式將通證抵押在驗證節點處,驗證節點需要將記賬獲得的區塊獎勵按比例分配給抵押通證的普通節點,普通節點也將部分承擔因驗證節點未能履行應盡的義務而受到的懲罰。因此,Cosmos普通節點也需要有一定參與社羣治理的意識,並肩負一定的責任、共享收益,而不是像DPoS共識中僅有投票的權利。

EOS治理模式主要矛盾在於,架構層的共識本質上是中心化的,而政治層共識又希望以非中心化的方式達成。以下是EOS治理模式主要的可改進之處。

選舉方案存在問題。一票可以多投,為一些節點互相投票或賄選留下了操作空間。

BP權力過大,仲裁組織中心化。在一些區塊鏈愛好者看來,“程式碼即法律”,而EOS仲裁委員會卻可以發出修改賬戶私鑰、回滾交易之類的裁決交由BP執行,這是有違區塊鏈“不可改變性”的。

激勵方案存在不足。目前EOS的通脹率較高,普通使用者持有通證的激勵不足,給予BP的通證獎勵也不是為了提高網路的安全與效率,反而誘發了節點賄選現象。

2019年1月17日主網上線,18日正式啟用的BOS給我們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看待這些問題。BOS是基於EOS的側鏈,BOS官方認為,EOS存在過度治理的情況,BOS希望透過以現實需求為導向,平衡BTC自由市場機制與EOS目前中心化的現狀,同時發揮效率和去中心化的特性。

BOS針對EOS以上幾方面做出改進。

“架構層”共識的改進。BOS的共識機制在PBFT理論基礎上,結合EOS共識進行的改進,在保證實現拜占庭容錯的前提下,將一筆交易成為“不可逆”狀態所需的時間由分鐘級縮短為秒級。

仲裁組織非中心化。BOS每年增發0.2%發放給BOS的治理組織或志願者,在BOS中任何人都可以發出仲裁,一個仲裁獲取越多的治理組織附議,其可靠性就越高。如果仲裁生效,治理組織或者志願者可以獲得治理獎勵。BOS仲裁的裁決方式有兩種:1. 不少於15個BP同意,2. 社羣公投。BOS治理中不會存在唯一的“ECAF”機構,以多箇中立的治理組織或志願者取代之。

改進經濟模型。BOS通證初始發行量與EOS相同,均為10億枚。其中1億用於進行空投,其中5000萬枚直接按比例分配給EOS賬戶;1億生態基金;4億生態激勵,用於補貼在BOS鏈上產生的支付及BOS交易業務;2億由創始團隊鎖定;2億私募額度。BOS每年增發2%,1%用於節點獎勵,0.8%用於社羣開發者獎勵,0.2%用於獎勵社羣自治組織。

儘管BOS已經在治理方案、經濟模型上作出諸多改進,目前其影響力仍然有限。而目前EOS上關於“廢除核心仲裁委員會”的提案支援率已經達到99%,ECAF很可能就此消失。

3EOS治理問題的根源在哪裡?

除去EOS的治理方式引人詬病之外,EOS基礎架構也遭到研究人員的質疑。一篇研究EOS基礎架構的論文指出,EOS缺乏密碼學安全性。該論文的論點是,EOS沒有對交易進行有效的密碼學檢驗的過程。

區塊鏈技術的基礎是分散式資料庫,區塊鏈有別於傳統分散式資料庫之處是,區塊鏈使用可驗證安全的密碼學演算法,能夠在可能存在拜占庭節點的前提下維持系統“共享狀態”的一致性,包括維護交易的合法性、系統的一致性等並儲存密碼學證據。

BTC會計算每一筆交易的Hash,並由Merkle樹保證交易都是可以追溯的,由全網節點驗證的,PoW與最長鏈機制保證區塊歷史不能夠被輕易篡改,以及共識的確定性。

文章指出,非當前生產區塊BP沒有對該區塊內的交易進行檢驗的能力,從而沒有檢驗區塊有效性的密碼學證據。

且不論該論文觀點的科學性,EOS治理模式問題的根源並不是所謂的“缺乏密碼學檢驗”。

EOS的基礎架構層共識不是造成治理問題的主因。我們將EOS的DPoS共識與PoW共識進行對比。

PoW共識已經安全穩定地維護了BTC近十年的執行,其穩定性是由足夠的算力保證的,若惡意節點想要對區塊鏈歷史進行攻擊或篡改,就必須使得攻擊鏈的長度超過主鏈,需要擁有全網51%以上的算力,而這種高成本的惡意攻擊往往得不償失,從而保證了其區塊鏈歷史的難以篡改性。但這必然會導致資源的浪費。

EOS所採用的DPoS共識機制無需節點進行算力競爭,因此也就沒有礦機與能源的浪費,但DPoS同樣存在著一定的網路安全隱患。超級節點的數量較少,容易受到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DDOS),可能嚴重影響網路系統的穩定。此外,DApp智慧合約也可能存在漏洞,使用者的資金安全存在威脅。

2016年6月的ETH DAO事件中,6千萬美元的ETH被盜,是源於PoW對漏洞的沒有一套完整的修復機制。為了回滾駭客攻擊,只好進行硬分叉,與此同時可能會出現大量的競爭鏈,削弱原鏈的生態層共識。

EOS有專門用於修復存在漏洞的應用的機制,一旦出現存在安全隱患的應用程式,該應用就會被凍結,並進行修復更新,而不會影響到其他EOS程式。

EOS的DPoS共識與PoW共識各有利弊。DPoS以部分的非中心化程度為代價,換取更少的能源消耗,更高的網路效率,以及更高效的緊急事態處理。

經過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EOS在政治層嘗試非中心化的治理模式,並且設計上存在缺陷。EOS架構層的非中心化程度不足帶來了政治層中心化,削弱了EOS生態共識的抗攻擊性與反串謀性。

EOS治理模式的諸多弊病的根源也是委託投票(Delegated)類共識機制的通病。一些區塊鏈專案為了追求交易效率以及共識最終性而採用BFT類演算法,這限制直接參與共識過程的節點的數量,如果又要滿足形式上的“非中心化”,就必然需要透過投票選舉的方式選出共識節點。

而此類共識的安全性與弊端多出在投票選舉的過程當中。而EOS不合理的BP投票選舉制度和BP過大的權力加重了政治層中心化趨勢,節點之間可能互相勾結,採取不正當競爭以謀取BP身份帶來的權力與經濟收益,從而整個EOS社羣也容易受到操縱。

附註:

因一些原因,本文中的一些名詞標註並不是十分精準,主要如:通證、數字通證、數字currency、貨幣、token、Crowdsale等,讀者如有疑問,可來電來函共同探討。

本文為通證通研究院( ID:TokenRoll )原創。未經授權,禁止擅自轉載。轉載請後臺回覆關鍵詞【轉載】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