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界的模糊和商業格局的演化

買賣虛擬貨幣

達爾文先生的《進化論》有人翻譯成演化論,其實物種發生突變並保留這種變化,強化這種變化,對於個體是進化還是退化,是很難說的。

演化就這麼發生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商業格局和模式也在不斷的演化,我之前就一直在想這個問題,這次去烏鎮和行業內的朋友聊天更加堅定了之前的判斷,所以決定把這些思考呈現出來,述諸文字,幫助自己思考,也為行業的投資者和創業者提供一份參考。


商業的邊界不斷的變得模糊。

幾年前跨界“打劫”是一個熱詞,這幾年不再提不是因為這種情況不存在了,而是因為這種情況出現的太多,人們已經習以為常。網際網路時代,一些公司已經融合了一些場景,比如你可以看到世界上最重要的圖片資料公司是淘寶,淘寶平臺只是提供一些商品的圖片和影片,自己不賣貨,只撮合交易,因為撮合交易需要第三方擔保出現了支付寶以及後來的螞蟻金服公司,如果時光倒退,多數人認為零售平臺賣貨最多的應該是物美超市、永輝超市而不是京東和淘寶(這兩者也不同),也沒有人能想到為了賣小商品做的支付寶(或螞蟻金服),現在滲透到保險、理財、醫療、交通等各種領域。

現在的雙十一剛剛過去,我無意去查詢和摘抄各種資料,相信“網紅經濟”“社群經濟”這些詞,大家也不再陌生,又是一個習以為常的落地領域,基於對個人品牌和社羣的信任,而去產生消費動作變得越來越多也越來越重要。快銷品公司或者2C的公司,之前是請電影明星代言,因為影星有知名度,可以帶來流量和關注,只是明星的本職工作是演戲,即使加上環保大使,文化大使的頭銜也未必和銷售扯上直接關係,轉化率慢慢變弱,新形態的創業公司不可能找明星代言——不如找直接測評產品的紅人來賣貨。比如賣口紅,找誰也不如找抖音上高喊著“amazing”的小夥兒去賣。當然,這裡面有個最基本的商業邏輯,你開一家公司,你是想先投入一筆不小的廣告費用明星代言費用,效果無法量化;還是直接找個人說,你賣多少貨,我給你提成多少,多勞多得。當然是後者,至少你不影響我的現金流,而且可以量化結果。這裡面有很多細節,不過邏輯上要說得通。大眾娛樂上來,演員片酬和走穴費用提高,明星也不再依賴廣告收入,影視明星和商業公司之間的紐帶未來越來越薄。

以上只是一些商業模式變化的例子,在區塊鏈、數字貨幣行業這種融合的速度比之前更快,邊界模糊到沒有人覺得從業者在跨界,因為看不到界,跨什麼界。

錢包公司,如果擁有幾十萬上百萬的註冊使用者,會把自己叫做“數字資產銀行”,可是銀行的作用主要是存款和放貸。實際上,數字貨幣錢包開始參與DEX(分散式交易所)基本也是勢在必行的,也正在做的。既然中心化的交易所總是出現各種問題,那不如只撮合交易,把資產分散式放置,本來你就用我的錢包,那就繼續放到錢包裡好了。方便而自然,錢包就不只是銀行了,而是銀行+交易所。

中心化交易所也不單單是傳統證券或股票交易所了,上幣過程要稽覈,這是證監會的工作;上幣後要量化交易這是市值管理的工作;發平臺幣,然後平臺幣變成公鏈,這是鏈圈公鏈專案方的工作;交易所做大後出現孵化專案的機構,這是vc等投資機構的工作;交易所相關部門私下達成協議,直接孵化專案上自己的所,這是專案方的工作。中心化交易所因為中心化效率更容易高,戰鬥力強動作快,只要跑得出來,這些方向慢慢都會滲透。

資本方也不是傳統的投資方。傳統VC風險投資或者天使投資等,往往專注於一個領域,或者在未來的幾輪融資後,套利退出,或者3-7年的時間後,所投資的公司中有些不錯去紐交所或者納斯達克敲鐘上市,套利退出。Tokenfund(數字貨幣投資基金)或者幣圈投資機構不同,無需上市,發幣後就可以,短期就可以完成曾經幾年要走過的歷程,為了保持自己的名聲和鎖倉幣解鎖後可以繼續高盈利,投資方往往會一二級市場聯動。這就是為什麼tokenfund公司裡往往有量化交易團隊或者說老公投資老婆量化市值管理,一級市場做了,二級市場也做了。由於擅長管理二級市場,tokenfund也會投資孵化出一堆交易所。看似無關,實際上千絲萬縷,我投的專案上我的所本身就順暢,和中心化交易所的投資部分邏輯一致。Tokenfund=投行+孵化+一級市場+二級市場等業務。

公鏈團隊或者叫做專案方(專案方不一定要做公鏈,公鏈專案團隊屬於專案方的一種),一旦做得大做得好,會自己利用自己的公鏈做DEX去中心化交易所,當然,技術稍微弱一些的團隊是投資或孵化某交易所。由於宣發需要,有些專案方或者專案方的相關機構,比如一個礦幣的礦機公司,會投資孵化一個媒體平臺,讓媒體為自己宣傳。於是專案方也滲透到了了交易所和媒體領域。

媒體或者社群,自媒體或者媒體平臺統稱媒體,好的媒體標準有很多,可以是公正、公平、公開,可以是技術強或者科普透徹或者生活氣息濃,但是,歸根到底是精準流量。無論是內容媒體、社交媒體、粉絲經濟還是流量社群等等,最後拼實力還是要看流量的精準程度和規模大小。而無論是什麼數字貨幣想要賣出去,和社羣和媒體的合作就非常多,於是媒體就成了阿里巴巴這類電商平臺,由於電商平臺的貨很多是製造業產品,自己不可能負責生產和供貨,所以傳統電商平臺並沒有做自己的產品的想法。比如京東做空調不現實,賣的還是格力。但是,數字貨幣行業不是這個邏輯,賣的都是虛擬的東西,邊際成本低。所以,媒體可以賣自己的專案,社羣領導人自己發專案,這個很常見,商業自然發展就會這樣。由於,任何專案方都需要流量,而交易所社羣未必能給自己帶來流量,而社羣領袖KOL是有精準流量的,所以如果社羣領袖開交易所,是不是也可以?商業推廣這一塊有天然優勢。所以,媒體至少等於電商+投行承銷部。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網路安全公司,除了網路攻防、為程式碼稽覈最佳化之外,還可以發展成為專案方、技術團隊的評級機構和品宣部門。穆迪公司為證券評級機構,無法直接改進證券的優良度,可是網路安全公司比如某霧科技,審計技術程式碼後,還能順道對程式碼評個級,就像醫生說運動員身體狀況良好,治不治病都可以評級,直接影響運動場外的賭注盤口。醫生保持專業性暫時不做運動員,但是,前文中裁判都下場比賽了,醫生能做的事情也很多。既然交易所的最大問題是安全,你成為最著名的安全公司,你孵化個交易所,信任度自然高。

可以看到上面的這些細分領域,交易所似乎可以做所有的事,而所有其他的領域都可以做交易所,滿地開花。為什麼這麼多人想做交易所,為什麼交易所層出不窮,比專案方還多。都可以從這個邏輯裡找到答案。

區塊鏈是一種思維創新,糅合了密碼學、計算機、經濟學等學科,比特幣誕生之日起就把支付和結算兩個事兒變成了一個事兒,傳統行業或者網際網路行業的邊界感,在區塊鏈領域極端弱化,按照正常邏輯,這個商業格局的演化是不可逆的。

因為格局變化了,不能以傳統思維去做新的事業,也不能固守常規去做新的投資。我無法說這是好是壞,不過是演化而已,適者生存的遊戲。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