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區塊鏈節點運營看礦業的隱形價值!

買賣虛擬貨幣

最近的區塊鏈行業有兩個新聞很有意思,雖然它們所涉及到的細分領域各有不同,但卻都起到了同樣的效果,那就是給從業者和投資者們打了一劑強心針,讓他們感受到了主流社會對區塊鏈這個自下而上所發展起來的行業的認可——第一個新聞是10月25日中國政治局的區塊鏈會議談話,讓區塊鏈在中國真正的成為了一個“正規行業”。而第二條新聞則是知名礦機生產商嘉楠耘智在11月20日登陸納斯達克,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區塊鏈第一股。

在很多人看來,這兩個新聞一個發生在中國,一個發生在美國,一個出現在政府層面,一個出現在資本市場層面。但很多人可能都忽略了一點:除了國別和機構的區別之外,這兩條新聞還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差異:前一條新聞主要涉及到的是區塊鏈技術本身,而後一條新聞所涉及到的,是一個相對低調、但對區塊鏈卻至關重要的一項工作:那就是區塊鏈節點的運營。

1、區塊鏈真正的關鍵指標:去中心化

毫無疑問,在當下的社會,區塊鏈已經成為了一個炙手可熱的話題。在各行各業,到處都充斥著“區塊鏈技術是什麼”,“區塊鏈技術如何賦能實體經濟”,“哪個國家或企業已經取得了區塊鏈技術的領先地位”諸如此類的討論。需要注意的是,在相關的討論中,人們關注的往往都是區塊鏈的“技術”。這很可能說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很多人將區塊鏈視為了和物聯網、大資料、雲端計算、人工智慧相似的事物,認為只要投入足夠的資源在研發之上,就可以使得相關的產品取得效能上的領先,就如同他們所重點關注的5G網路一樣。但事實很可能是:區塊鏈遠遠沒有他們想象中那麼簡單,只要在技術效能上實現領先,就能夠獲得開發者和使用者們的認同。

為什麼這麼講?

要說明這一點,首先要搞清楚人們為什麼需要區塊鏈。跟其他技術不同,這項數字技術在數字經濟系統中所擔任的不是通道的作用,而是信任的作用。也就是在沒有公信力的經濟場景下來創造可信的執行環境,而“可信度”這種指標又是頗為主觀的,這就決定了區塊鏈產品的指標跟人們的認可度很有可能是並不成正相關關係。

舉個例子,單純從轉賬體驗上來說,比特幣肯定是不如後來出現的很多山寨幣,但如果你要問哪個專案在加密貨幣領域擁有最高的認同程度和使用群體。答案毫無疑問是比特幣。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自然不是因為這個專案的技術指標有多麼優越,而是源自於比特幣在運營方面的成功——自從2010年之後,這個專案就再也沒有出現一個能夠像中本聰一樣、在專案發展路線上說一不二的特權人士。所以現在的人們在想到ETH時會想到Vitalik,再提到EOS時會想到BM,但在提到BTC時,除了已經消失多年的中本聰之外,估計多半都想不到這個專案現在還有誰能夠作為主心骨的存在。這就是比特幣最成功的地方、也是很多擁躉認為其獨一無二的原因所在。

反觀現在很多的區塊鏈關注者,他們對於區塊鏈則存在一種誤解:在其看來,只要一條鏈的技術指標足夠強悍,自然就可以獲得人們的認同。然而事實很可能並非如此——縱觀從2017年底開始的“公鏈大戰”,每條鏈的tps都不低,但最後卻都陷入了沒人使用的窘境,那他們究竟輸在了哪裡?答案就是可信度,而高可信度的關鍵,並不僅僅來自於現在被社會各界所心心念的技術水平本身,而是來自於另外一項工作——那就是運營。

2、被忽視的區塊鏈節點運營:礦業的隱形價值

需要澄清的一點是,在過去幾年的時間裡,由於區塊鏈行業被簡單粗暴地等同於“幣圈”,需要對外銷售的產品是“幣”,因此區塊鏈行業的所謂“運營”,也普遍被看成了類似於“開會、約飯、面基”這樣的活動,而其目的倒也很簡單,就是透過各種銷售活動來連線諸多社會資源,進而為公司的代幣創造更多的流動性,最終來出售數字貨幣,為公司換取法幣收入。

但事實上,如果從“鏈”的角度來看,也就是把“鏈”本身當做產品來推銷的話,那麼區塊鏈行業的運營實際上要複雜得多——你不僅要讓使用者(此時的使用者已經不僅是思想比較單純的投資者,更是眾多的開發者以及DAPP使用者)覺得你這條鏈的效能比較好用,更重要的是,這條鏈要具備一定的去中心化程度:你的節點不能過於集中在單一的利益主體手裡,否則資訊會遭到篡改;如果有節點退出,必須有其他的利益主體能夠補上其空缺,以防止節點出現一家獨大的情形、甚至是因為節點退出過多而難以為繼;在這條鏈發展過程中遇到重大決策的時候,不能由某一個特權來決定鏈的發展方向,而是要由有著密切利益關係的各方共同討論……

不誇張的說,正是目前缺乏行業標準度量的、看上去似乎頗為主觀的“去中心化”,才讓區塊鏈從眾多的數字技術中脫穎而出,受到外界的關注。否則如果單單是追求TPS這種效能的話,那人們乾脆直接用中心化的雲平臺好了,那速度真是不知道要比區塊鏈快出多少。而區塊鏈真正的運營工作,實際上也應該是讓外界意識到這條鏈不僅是客觀上的效能比較優越,而且在可持續的去中心化上也是值得人們主觀的信任的。然而,遺憾的是,這項工作在過去一直都是被人們所忽視的,比如說某知名公鏈專案在一級市場上透過銷售代幣賺的盆滿缽滿,然而在後續公鏈的開發過程中,卻被爆出各種中心化的事件,讓投資者和開發者們的信心大受打擊,也就是說,該專案針對於“幣”的運營是十分成功的,但針對於“鏈”的運營卻是非常失敗的。這也是其成果目前遠低於外界預期的一個重要原因。

事實上,即便是現在區塊鏈得到主流社會高度關注的當下,區塊鏈的運營工作實際上似乎也沒有得到人們的重視。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討論區塊鏈技術,並且都希望本公司要在區塊鏈技術領域取得領先,然而,區塊鏈的真正精髓在於去中心化,而去中心化的達成不僅在於技術,更在於制度設計的合理性、以及後續相關的運營工作,而這才是區塊鏈真正的行業增加值所在。就目前來看,與區塊鏈運營工作最為貼近的行業,應該算是包括了礦池、礦場與礦機的礦業。正是在礦業持續的運轉之下,比特幣主鏈才能夠10年如一日的、源源不斷的出塊。

然而,縱觀全球各地,雖然各國確實對於礦場的引進存在一定的優惠政策。但這更多的是從能源行業的角度出發,希望礦業可以促進當地能源消費,為勞動密集型的能源行業增加就業崗位。卻很少有人會從區塊鏈行業的角度對礦業進行審視。中國方面雖然已經意識到了區塊鏈技術的重要性,但目前來看,主要的精力也依然是放在技術研發、而非相關的機制設計和節點運營上。比如說現在仍有很多人不瞭解比特幣礦場的存在有什麼意義,會覺得這是白白浪費電力,這種想法恰恰透露出他們目前把區塊鏈當成跟智慧硬體、大資料、人工智慧一樣的通道型技術,而這種對於區塊鏈的理解是很浮於表面的。因為正是由於礦池之間的持續競爭,比特幣主鏈上的資料才做到了高度可信。

從這個角度來看,嘉楠耘智前段時間登陸納斯達克的事件其實是有著另一層重要意義的。它至少給外界傳遞出一個訊號:那就是在美國的證券審查機構看來,嘉楠耘智目前所從事的、與區塊鏈礦業相關的業務是有其意義所在,也是能夠創造一定社會增加值的。對於目前彼此關注度逐漸增加的各國區塊鏈管理層來說,他們很有可能也會對區塊鏈礦業重新進行審視,最終放下“挖礦只會浪費能源”這樣的成見,瞭解區塊鏈運營業務的真正意義,促使社會各界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這專案前還不太起眼,但卻至關重要的業務當中。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