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市場和加密貨幣市場,誰預測誰?

買賣虛擬貨幣

北京時間3月19日0時56分,標普500指數大幅度下跌7%觸發熔斷機制,停盤15分鐘。而道瓊斯指數也跌破20000點,覆蓋了過去三年漲幅。納指則重挫6.30%。 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本月9日、12日、16日,美股僅在一個月內就4次熔斷,而從2月12日道指最高點算起,道指僅花了35天、24個交易日跌去了1萬點!這是美股歷史上截止1997年10月27日以來,再次發生的熔斷,大部分原因是新冠疫情和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因素等的影響。

無獨有偶,在另一個交易市場,被認為是投資避險港的加密貨幣,也同樣在差不多的時間發生的下跌的情況。以數字貨幣龍頭BTC(比特幣)來說,根據火幣全球交易所的資料來看,從3月8號開始,開盤價9113.39美元/BTC,開高低走,最後收盤也是8398.77美元/BTC。這一天開始,就開始暴跌模式,在3月13日,出現了一條大陰線,最低3800美元/BTC,重挫55%。雖然之後價格出現小幅度的漲幅,不過市場也已經出現了疲態,3月份這次暴跌也被記錄進了比特幣的史冊。

這不禁我的猜想,難道加密貨幣市場和美股有某種聯絡?Maybe, 不過我先來簡單介紹下加密貨幣吧。加密貨幣是一種利用密碼學的某種原理來保證交易的安全和控制交易單位而創造的一種媒介。而BTC(比特幣)是2008年由自稱“中本聰”的人或者群體創造的首個加密貨幣,創造的理由,結合比特幣的白皮書(WhitePaper:是一種涵蓋的發行的加密貨幣的市場理由,技術原理和未來願景的文件)的願景,也就是創造一種點對點的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的說,也就是遠在美國Alan,可以在不經由中央銀行等機構(去中心化),直接點對點操作將BTC就轉給了在中國的小明,沒有經過中間機構,也就是沒有手續費(其實還是有點手續費的,不過比CB(中心化銀行)低很多);同時BTC的白皮書也同時解決了加密界一種叫做雙花(Double spending)的問題,不過在這裡就不展開討論了。回到點對點,去中心的問題,假如我在2008年金融危機中正好投資失敗,還剩下一點點錢,我是選擇放在銀行買點衍生品呢,還是另外有一種可以跑贏通脹的理財產品,有,那就是BTC。不過跑贏通脹和在一、二級市場交易不是中本聰設計的初衷,雖然他創造出來一種交易系統,但是還是不免進入了交易市場,這是歷史的巨大齒輪中的一節,它註定發生!

那美股和加密貨幣有什麼聯絡嗎?是否可以以某個市場作為錨定,來預測另一個市場呢?目前市面的Forecaster,基本上都是以 技術指標來分析行情。對於前者來說,交易時間和交易機制是有限制和完善的規定;但對於後者來說,它是屬於全球交易系統,24小時都可以交易,且各個國家的接受程度不一,市場波動大,單純的技術指標,用來做做短線也許可以,我覺得如果做長期,就不得不加上另外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一個很有趣的東西,且很玄,叫Trust Index,信任指數。

信任指數是屬於個體的,每個人對於BTC或者其他Altcoin(比特幣替代品,理解為其他的幣種)的判斷,FOMO(Fear of Missing Out)等都不一樣,所以在加密貨幣機制裡就有共識機制,簡單的說,就是少數服從多數,這也造就了社群效應。相信某件事或者某個人,就聚集在一起,組個群,在現代來說,最常見的不過,在加密貨幣領域,社群的效用一般就是專案方為了做宣傳和前期的Airdrop(空投,簡單理解為專案前期股份)而組建的。那是否就是社群越多越大,就是代表專案好,行情好呢,這不一定,不過,這不在這篇文章討論範圍。

巨集觀上來說,美股和加密貨幣市場是聯絡在一起的,各個國家的政策,政治等都足以導致它們的波動,每個市場都有一群不知所謂的“韭菜(不瞭解任何行情指標和公司情況就隨著羊群效應來投資的人)”。但是細分下來,加密貨幣市場的交易量,市場機制成熟度,普及度給予接受指數等都不及傳統的股票市場,所以,真正根據美股來預測加密貨幣市場或者反過來都一樣,目前不存在,或者說,真正的預測這個東西,如果莊家入場或者其他人為操控行情,那“預測”就是一種笑話!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