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到一,帶你層層走進區塊鏈

買賣虛擬貨幣

今天把發在公眾號的文章《公鏈迴歸,才是區塊鏈的未來》分享到朋友圈,有同學留言說我是做技術的,然後問區塊鏈是不是計算機技術裡面最底層的技術。

可能對於我們這些非區塊鏈或者計算機專業的人來說,一看到涉及專業的文章,就會條件反射地認為是技術文章。

事實上我寫的不是技術文,我也是一個文科生而已,能夠寫的僅僅是根據自己對區塊鏈的理解總結出的一些原理和特徵。真正的技術是由大量的演算法,公式,模型以及程式碼等素材組成,這些對我來說就像是天書,所以買了很多區塊鏈的書卻沒有真正看完過一本。

隨著政策對區塊鏈的重視,主流社會對區塊鏈的關注也開始增多,身邊想要了解區塊鏈的人也多了起來。因此我打算來梳理一遍自己對區塊鏈的理解,從文科生的角度來對區塊鏈做一個系列的科普。

思路是先從巨集觀到微觀,一層一層走下來,讓大家對區塊鏈先有一個基本的框架,再慢慢往框架的格子裡裝不同的內容,最後形成一個整體的認識。

先從巨集觀入手。

第一、我們所說的區塊鏈其實是區塊鏈這個行業,它又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來理解,一個是區塊鏈技術,另一個是區塊鏈應用。

比如密碼學,雜湊演算法就屬於技術,我們前兩天講到的用螞蟻區塊鏈給圖片做的版權存證就是一個具體應用,證書上有一個資料雜湊值就是對雜湊演算法技術的應用。

來梳理一下它們兩者的關係,首先技術是推動行業發展的動力,但是技術應該為應用服務;然後應用會受制於技術,也會引導技術並提供方向。

這個邏輯應該很好理解,比如網際網路技術就讓你用關注公眾號取代了訂報紙,它推動了這個時代的商業模式來了個天翻地覆的變化,也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是如果網際網路一直沒人使用,那它應該早已消失了。沒有應用的技術就只是擺設,再厲害也會慢慢淡出人們視線。

但是技術的程度會決定上面的應用能夠走多快,跑多遠。比如現在區塊鏈技術的效能還比較低,上面能夠開發的應用就很有限,一旦應用上玩的人多了,或者場景複雜一點,就跑不動或者直接給你掛掉。

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某個方向的應用需求的人多,就會有很多人想去攻克它所需要的技術,因為需求的人多,商機就大嘛。

好,先有了這樣一個大的框架,接下來再來分別分析兩個部分,一步一步去拆解。

先從技術這個部分來說。

第二、技術按照路線劃分,也可以一分為二。一個是發明比特幣的中本聰所設計的去中心化路線,另一個是則是多中心化的技術路線。比特幣和以太坊背後的區塊鏈網路都是走完全去中心化的技術路線,而聯盟鏈則是選擇多中心化的路線。

技術路線的兩種類別是從區塊鏈的源頭就進行了分野,因為他們代表的是不同的思想,當然也是服務於不同的目的。

第三、按照技術在應用中的基礎程度,又可以拆分為兩個層。 一個為區塊鏈提供通用底層基礎設施的鏈技術,另一個是對底層鏈技術進行最佳化,簡化等處理來符合不同應用需要的中介軟體技術。

比如分散式網路,加密演算法,共識演算法就屬於鏈技術,而通證技術就是中介軟體技術。

第四、技術再按照架構的邏輯來拆分,又可以分為規則制定層,規則執行層,以及最下層的資料記錄和儲存層。

比如共識演算法就是制定規則,POW機制就規定了比特幣網路中所有參與者的行為準則。而比特幣挖礦的技術和行為則是執行POW機制的規則。而分散式賬本技術則是負債這個網路中所有資料的記錄和儲存。 

再來看應用這個部分。

第五、根據對技術的路線選擇,應用也會因為使用的技術路線不一樣而分成兩個方向,去中心化應用和多中心化應用。去中心化應用是以比特幣,以太坊為代表的公鏈類專案,而螞蟻區塊鏈專案,京東,騰訊的區塊鏈,以及Libra, 瑞波等區塊鏈專案都是多中心化應用。多中心化應用的典型代表還有一個是各國的主權數字貨幣。

正如去中心化和多中心化路線體現的是不同的思想和目標,這兩種應用方向也代表的是不同理念,服務於不同的目的。

我們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去中心化的思想是擺脫中心的控制,反抗壟斷,要求掌控自己的權利。而多中心化的根本則是用結盟的方式來鞏固中心的權利,本質是強化中心的統治和地位。

可以說這兩種思想從根本上是對立的力場,代表的是不同階層的利益。

以上是對區塊鏈行業,技術和應用做了巨集觀上整體的拆解,目的是為了幫我們搭建一個理解區塊鏈的思維框架。以後我們會從區塊鏈的源頭往下梳理,慢慢走進這個讓人費解的新物種。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