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在大資料浪潮中的探索與應用 | 鋅連結×2050 巴位元馬千里

買賣虛擬貨幣

文:易伯伶

編輯:王巧

攝影:黃碩

資料,讓一切有跡可循,一切有源可溯。在資料時代,人們的一舉一動都可以形成一個個小型資料包被記錄下來,人們自己卻渾然不覺,這在過去是無法想像的。當大量的資料彙集在一起,每一座城市的資料資源中心成為了城市運轉的中樞神經系統。王堅認為,未來城市發展最大的矛盾,是日益增長的資料處理和有限算力之間的矛盾。

4月27日,在2050@2019“在區塊鏈上建一座智慧之城”新生論壇上,鋅連結創始人龔海瀚與巴位元加速器聯合創始人胡夢迪共同邀請巴位元副總裁、比原鏈運營總監馬千里,他就“區塊鏈+城市大資料”進行了主題分享。馬千里認為,資料分確權類資料和行為類資料,行為類資料構成大資料本身,透過區塊鏈可以運營和運營大資料,城市大資料浪潮已浩浩湯湯而來。

以下是嘉賓演講內容,有刪減:

大資料+區塊鏈,兩個非常熱的詞,目前好像很難找到實在的落地應用。好在我們有些實踐經驗,就從我們做的事情開始談起。

目前,我們在東南沿海地區某省會城市做政務區塊鏈的嘗試。我們在當地城市的大資料資源管理局基於比原鏈做了一個本地部署的區塊鏈系統,有四個服務節點。搭這條鏈,是為了協助做“可信認證結果”的存證,系統收集身份資訊之後彙總到資料資源管理器,再上升到國家部委,部委反饋驗證結果回到資料資源管理局基區塊鏈系統。資訊處於從零散到集中再到零散的狀態。

為甚麼做這個事情?我們試著站在城市資料管理者的角度來看看?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城市管理者每天面臨海量的資料,粗略可分為兩類資料,一類資料叫作“確權類資料”。這些資料包括銀行存款、房產、電信通訊類訊息。這類資料非常注重隱私,非常重要,一般機構很難去獲得,除非是國家強力機關。資料本身很重要,但是其公章更重要,即資料背後確權的單位更重要。比如,一個房產,如果房管局不蓋章,那你就簽發不出房產證,這個房產就是一個有瑕疵的房產。這類資料其實很難稱為大資料,規模不夠大,處理難度也不夠大。

另外一類資料我們稱之為行為類資料。比如使用者網際網路上瀏覽的記錄,使用APP的點選習慣、駕車的軌跡記錄,這些資訊往往是市民某個行為的副產品。相較於確權類資料,行為類資料隱私性弱,但是這些資料卻是實時大規模的一個資料。產生速度快、規模大,以致於人腦非常難處理,必須藉助電腦。我們常說的大資料大部分指的是行為類資料。

目前各個地方政府管理的重點還是確權類資料,未來的重點是行為類資料。

其實基於行為類資料和確權類資料,有兩個不一樣的區塊鏈的結合點。

馬千里 2050現場照 鋅連結拍攝

確權類資料最重要的是其本身的安全性、不可篡改、能夠被公眾所認知。一些地方政府,如委內瑞拉那樣沒有很強的公信力,可以藉助於區塊鏈,給這類資料增加一層確權性。國內這一塊也開始有試水,比如說像上海高院、吉林高院、湖南婁底這樣的一些城市,已經在用區塊鏈來登記自己的權威資料。

存證上鍊的下一步就是資產上鍊。比如一個房產登記在區塊鏈上,本來只是一條資訊記錄。但是如果把這條資訊記錄變成通證在鏈上流通轉讓,就成了資產上鍊。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場景。

行為類資料實際上非常依賴其加工水平,因為它的資料量太大了。甚麼叫大資料加工?比如,大資料加工就是你的感性或直覺判斷。

我們每天走在路上,大腦會接觸非常多的訊號,手耳眼鼻口等器官給了你大量的資訊,忽然,直覺告訴你這條路有危險,你停下腳步,果然一輛卡車飛馳而過,你如果繼續走就會有危險。在這個場景中,你收集到的眾多資訊資料告訴你這裡有危險,儘管不能用邏輯去分析,只能憑直覺。這是存在問題的,依賴於人腦處理資料非常隨機,很多風險你都注意不到。

依靠電腦和算力對資料加工,可以保障你隨時都有直覺感知,眾多零散的資訊收集起來並及時處理分析,電腦和算力讓你的直覺永遠線上。我們在大資料時代,將更多的依靠電腦來做抉擇而不是自己的邏輯分析,這是一個新的趨勢。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回到行為資料本身,除了資料量非常大,還有一個難度在於對結構的要求也比較高。資料的結構性足夠一致,才可以進行處理。同時,還要考慮計算決策的精準度量,需要足夠多的行為資料,以足夠多的算力,支撐更好的行為決策。計算決策的精準度量相當於演算法加晶片能力,以及晶片的數量。一方面最佳化演算法,另一方面提升晶片效能,再一方面,有充足的資金拼命買晶片,從而算力得以堆積起來。當前的算力排程方式,一種是像我們騰訊、華為、阿里這樣的語音系統建設,然後用雲來解決我們的算力問題,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解決方案。

新時代可能會尋找一些區塊鏈的解決方案。目前由於算力裝置、移動終端的增加,它可以採集很多行為。例如,青島市釋出了一條供應鏈,叫青島市北供應鏈,把人的行為採集和區塊鏈的積分結合在了一起。比如你經常做垃圾分類回收、坐公交車、經常有低碳排放的行為,可以獲得更多的積分獎勵,區塊鏈可以管理這些積分。如果你的子女入學有困難,可以用這些積分去優先的兌換子女入學的權利。你甚至可以換得購房的一些優先的權利。這是“最多跑一次”已經較完善的情況下,政府主動為民眾提供服務的一種方式。這個也是一個城市區塊鏈+大資料的一個應用。很多地方政府,包括杭州的一些城區政府,已經在做這樣的嘗試。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稍微總結一下我剛才講的兩點。一類是確權類資料,確權的資料其實強調的是權力和責任。資料孤島問題其實不是技術問題,更多的是權力和責任的問題。掌握資料的部門也掌握了一定的權力,承擔一定責任,所以它不敢輕易地把資料給放出去。同時對於確權類資料,區塊鏈提供了一個清晰儲存的方式。

行為類資料其實是非常強調運營的,可以對行為資料的運營產生很多好的結果。例如,一個地方的稅收突然變少了,但電力還是很多,工業用電還是很多,稅務部門就要去查一查是不是有偷稅漏稅的這樣一個現象?城市行為型資料打通之後,城市對社會管理的能力會越來越增強。這是我對兩類資料的總結。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資料孤島完全打破之後會出現一個甚麼現象?大家試想一下,假如我們的所有行為資料完全打通,而政府能夠知道這些資料,會出現甚麼樣情況?我們現在每個人開啟淘寶的APP,每個人的淘寶的首頁都是不一樣的。

未來,如果城市建立了這樣一個大資料系統,每一個人看到的城市都不一樣。你是一個男生,乘坐電梯時,廣告屏就可能是運動或健身相關的。你如果是女生,周邊或許都是一些和化妝品和這種護膚品和整形這些相關的這些東西,就是城市會給每個人展示不同的面貌,形成一個“一人一城”的現象。

最後,分享一下大資料的浪潮和區塊鏈政務的關係。城市大資料在浩浩蕩蕩地奔來,區塊鏈還沒有找到一個很好的一個切入點,但是它有一個非常好的方式。我們未來的資料會有多大?我們現在每天的資料增長量,每年的資料增長是50%,資料增長還存在一個比較高的一個增長態勢。

圖片來源於unsplash

其實資料不光大,它的結構還非常有差異化,這使得資料分析難度非常大。未來人類最大的矛盾,是日益增長的資料處理和有限算力之間的矛盾。比特幣算是一個排程比較順利的一個系統。它調動順利的程度有多大?它每秒排程的算力是51H。

阿里、騰訊、華為能調動的算力是P級每秒,比比特幣要低一個數量級,還差很遠。比特幣這樣一個區塊鏈系統,能調動的算力是非常龐大的,這促進了現在比特幣生態的繁榮和絕對的安全性。我們要調動251H每秒的算力,才能影響比特幣一筆交易的處理結果。這是區塊鏈作為排程算力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點,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到這一點。

目前這一塊也一直再找一些突破口。未來社會肯定會有一個區塊鏈算力系統,這個系統調節全球算力來處理各種複雜的問題,來應對浩浩蕩蕩的大資料浪潮。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