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神眼中區塊鏈的治理機制(一)

買賣虛擬貨幣

前言:區塊鏈的治理是區塊鏈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關於治理機制,往往最後都會上升到哲學高度,迄今為止,區塊鏈一直都在尋找一個更為有效的治理哲學。那麼,如何來看待今天的區塊鏈治理?本文作者是以太坊創始人Vitalik Buterin,非常值得一讀,由藍狐筆記社群“李熙和”翻譯。

V神總結:在文中“密耦合(tightly coupled)”的鏈上投票被高估了,現狀是:被比特幣,比特幣現金,以太坊,Zcash等其他相似系統採用的“非正式治理”遠遠沒有大家認為的那麼糟糕;人們之前認為,區塊鏈的目的是要完全剔除掉人類依靠直覺等元素來進行的治理,而全部依賴於演算法治理(注意是全部),這完全是瘋狂的;被Carbonvotes和其他系統採用的松耦合投票被低估了;以及,在思考區塊鏈治理的時候應該使用什麼樣的框架。

近期在區塊鏈治理中一個更加有趣的潮流是興起了這樣一種模式:鏈上代幣持有者投票決定多種目的決策機制。代幣持有者的投票有時候會用來決定誰來操作執行網路的超級節點(比如EOS,Lisk以及其他系統中的DPoS機制),有時用來決定協議引數(比如以太坊的gas上限),而有時候會直接決定協議的實施和升級(Tezos)。在所有這些案例中,投票都是自動的——協議中包含了所有必要的邏輯,從而改變驗證者設定或者更新自己的遊戲規則,並且能夠根據投票的結果自動做出相應的響應。

明確的鏈上治理總是被吹捧有如下幾大主要優勢。第一,不像一些繼承了比特幣的擁有高度保守哲學的系統,它能夠快速進化並且接受必要的技術改良。第二,透過創造一個明確的去中心化框架,它能夠避免非正式治理的已知缺點,這些非正式治理被認為要麼太過不穩定,要麼容易導致鏈分叉或者中心化,後者正是那篇1972年著名的文章《無結構的暴政》。

以下引自Tezos文件:


當所有區塊鏈提供金融動機來維持賬本上的共識時,卻沒有一個區塊鏈在鏈上機制方面有足夠的魯棒性來將協議治理和協議獎勵無縫連線。其結果是:第一代區塊鏈實際上只是賦予了中心化的核心開發團隊或者礦工做決策的權利。

是的,但是你為什麼會想要讓“少數鏈分叉”更容易?它會破壞網路效應。

鏈上治理被用來選擇驗證者還有一個優點:它允許網路對驗證者提出高計算效能的要求,同時不會引入經濟中心化的風險以及區塊鏈中發生過的其他型別陷阱(比如驗證者的困境)。

目前為止,總的來說,鏈上治理是物美價廉的…那麼它又有什麼問題呢?

什麼是區塊鏈治理?

首先,我們需要更清晰的闡述“區塊鏈治理”的過程。大致來說,有兩種非正式的治理模型,我將其稱之為“決策函式”視角治理和“協調”視角治理。前者將治理視作一個函式f(x1, x2 ... xn) -> y,其中輸入是各種各樣合法的權益持有者(議員,總統,財產所有者,股東,選民等等),輸出則是決策。


決策函式視角用作近似值估計十分有用,但顯然它在邊界方面很容易產生混亂:人們通常能夠並且會去違反法律並逃脫懲罰,而有時法律又是十分模糊的,並且有時候革命會發生——而所有這三種可能性,至少在某些情況下是好事。並且通常系統內的行為是由特定的動機塑造的,這些動機往往由在系統外行動的可能性創造,而這同樣在某些情況下是好事。

而協調治理模型,相比之下,將治理視作存在於多層面的東西。最底層是,在現實世界中,自然界的法則(一個地緣政治現實主義者會說:槍炮和炸彈)。在區塊鏈的空間中我們可以抽象一點地講:對每個獨立個體來說,在他們的能力範圍之內,作為使用者,礦工,權益擁有者,驗證者等等,按自由意志執行什麼樣的軟體是他們的能力。

而最底層總是最終的決策層;比如,如果所有的比特幣使用者在某天醒來並決定將他們的原始碼改為符合ERC20 token交易的以太坊客戶端,那麼這就意味著那個ERC20 token就是比特幣。最底層的最終決策力量是不可阻擋的,但是人們在這一層面上的行為可以被更上層所影響。

次底層(至關重要)是負責協調的機構。協調機構的目的是圍繞個體怎樣行動才能創造一個更好的協調行為創造一個範本。在區塊鏈治理和現實世界中都有許多這樣的情況:如果只是一個人以一種特定的行為行事什麼都不會發生(或者變得更糟),但是如果每個人都一起行動,就能取得理想的結果。


(一個抽象的協調遊戲,你能夠透過像其他人一樣行動而受益)

在這些案例中,和大家的行動一致是你的利益驅使。你可以想象,協調機構舉起綠色或者紅色的旗幟代表“走”或“停”,根據已有的規則大家看到這些旗幟通常會做出機構所期望的行為。為什麼人們有動機去跟隨著這些旗幟的引導呢?因為其他人都這麼做了,而你有動機像大家一樣行動。



(一個拜占庭將軍集結他的部隊前進。這一行為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士兵受到鼓舞並變得勇敢,同樣是向他們顯示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勇敢和振奮,並且會向前衝鋒,所以不是士兵單個個體向前衝鋒而導致自殺行為)

強有力的宣言:這個協調指令的概念囊括了“治理”的所有內容,在一個協調博弈(或者更廣義的來說,多平衡博弈)不存在的場景下,治理的概念是毫無意義的。

在現實世界中,來自一個將軍的軍事命令是一面旗幟,在區塊鏈世界中,這類指令最簡單的例子是告訴人們是否進行硬分叉的機制。協調機構可以非常正式,也可以非正式,他們經常給出模糊的建議。而理想的指令,最好要麼是紅的要麼是綠的,但有時候是也有黃的,甚至全息的,這意味著對有些人來說它是綠的,對有些人卻是黃的或者紅的。有時還有多條指令相互矛盾。

治理的核心問題因此變成:

  • 最底層應該是怎樣的?意思是說,我們應該為最底層設計怎樣的特點,以及這樣的特點應該怎樣去影響我們公式化地改變協議的能力,以及不同種類不同級別的代理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行動?

  • 第二層又該是怎樣的?這是說,應該鼓勵人們關心什麼樣的協調機構?

代幣投票的角色

以太坊同樣有一個代幣投票的歷史,包括:

  • DAO 提案投票 :https://daostats.github.io/proposals.html

  • DAO Carbonvote:http://v1.carbonvote.com/

  • EIP 186/649/669 Carbonvote:http://carbonvote.com/



這三個例子都是松耦合代幣投票,或者代幣投票作為第二層的協調機構。以太坊沒有任何緊密耦合代幣投票的例子(或者代幣投票作為第一層協議內功能),雖然它確實有密耦合礦工投票的例子:礦工對gas上限投票的權力。顯然,密耦合投票和松耦合投票在治理機制領域是競爭對手的關係。所以,他們的優缺點也值得剖析。

假設零交易費,如果被用作唯一的治理機制,兩者是對等的。如果一個松耦合投票說改變X的方案應該被執行,就會釋放一個“綠色旗幟(命令)”來鼓勵所有人去下載那個更新。如果一個密耦合投票決定改變X的方案應該被執行,那麼改變就會自動發生,並且如果少數人想要反抗,他們只能啟動一個硬分叉更新來取消這次改變。然而,硬分叉意味著存在實際不為零的交易費,這就產生了一些與松耦合投票非常重要的不同點。

一個非常簡單且重要的不同點是,密耦合投票在區塊鏈中創造了一個偏愛多數人認可的決策預設機制,並要求少數人花大力氣去進行一次硬分叉來儲存區塊鏈之前的特性。而松耦合投票只是一個協調工具,它仍然要求使用者們自行實際下載並執行這些含有更新的軟體。當然還有很多不同點,現在讓我們解析每一個論點是如何應用於投票作為最底層和次底層的。

低投票參與率

代幣投票一個被批駁的主要地方在於,不論這種機制在哪裡被嘗試,投票參與率總是很低。DAO Carbonvote只有4.5%的參與率。


此外,財富分佈也非常的不均衡,而這兩個因素共同導致的結果可以被下面這幅圖完美的展現,作為對DAO分叉(fork)的批判:



EIP 186 Carbonvote有大約270萬的ETH投票。DAO提案投票也好不到哪裡去,而投票率卻從未超過10%。以太坊以外的投票也沒好多少;即使在Bitshares,一個圍繞投票設計出來的專屬核心社會契約的系統中,得票率最高的代表也只有17%的選票,雖然在Lisk中有30%,我們之後會討論這個系統,它也有問題。

低投票參與率意味著兩件事。第一,這個投票很難達到一個合理的百分比,也無法展示出合法性,因為它僅僅反映了小部分人的觀點。第二,一個攻擊者只需要持有小部分的代幣就能夠左右整個投票。這些問題在無論是松耦合還是密耦合的投票中都一樣存在。



誰適合加入GOC Lab?

我們希望參與者有較為豐富的公司治理經驗、公益性組織治理經驗、政府組織治理經驗,對公司治理基本結構、法律基本原理有理解,有一定的組織理論和管理學修養。同時,對區塊鏈的技術和經濟屬性有基本瞭解。



GOC Lab的加入方式?

我們希望更多懂治理、能治理的人加入我們。請有意向加入GOC Lab的你,郵件聯絡我們。

郵件正文中應包括但不限於:

您的履歷介紹、您對治理的理解、想要加入GOC Lab的原因、您可以為GOC Lab做的事情、想要獲得的回報,以及您的基本個人資訊(姓名、微訊號等),方便我們與您聯絡。

我們的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郵件標題:“加入GOC Lab+姓名”

掃下圖二維碼新增GOC群秘微信,加入GOC志願者的。志願者可透過撰寫文章、參與宣傳等行為獲得獎勵,人人可參與,貢獻即挖礦。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