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 | 火幣李林6億收購港股公司,首家“虛擬幣交易所”上市?

買賣虛擬貨幣

文 | 壹塊硬幣

8月27日晚,區塊鏈及幣圈傳來重磅訊息!

平均每股2.27元,總計耗資6億港幣,火幣創始人李林收購桐成控股(01611.HK)73.73%股份,成為一家港股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而這恰逢去年“幣圈9.4嚴打”一週年之際,也處於今年新一輪“虛擬貨幣整治風暴”的敏感時刻,李林此舉顯得格外意味深長......

交易細節如何?背後操盤手是誰?火幣資產是否注入?

透過硬幣君(訂閱號“壹塊硬幣”)的深度挖掘,諸多內情正在一一浮出水面。


耗資6億買入2.22億股

這則重磅訊息來自於港交所的資訊披露。

港交所披露易顯示,港股主機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大股東分別向火幣集團董事長李林和裂變資本董事長滕榮松轉讓73.73%和6.8%股權。


轉讓完成後,李林將成為桐成控股的實際控制人。

這意味著,李林買下了自己在資本市場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殼,正式走上資本運作的道路。

隨後,更多的細節也浮出水面。

硬幣君(訂閱號“壹塊硬幣”)調查發現,上述交易發生的時間為2018年8月21日,李林所購買股份數量約為2.22億股,騰榮松所購買股份數量約為2045萬股。


兩者成交價格均為2.72港元。

據此計算,李林這次耗費約為6.04億港元,滕榮松的金額約5562.4萬港元。

交易的第二天,8月22日,桐成控股就釋出公告,稱股票將當日上午9時起短暫停牌,以待刊發有關公告,並且強調,該公告屬於內幕訊息性質。

在停牌前,桐成控股的股價收在3.08港元,如果以公司總股本3.01億來計算,總市值約為9.26億港幣。

我們對比停牌價格可以看到,李林和騰榮松收購價格為市價的9折。一般而言,大宗交易會有一定折扣,但涉及到控股權轉讓,則會存在一定溢價。

所以硬幣君(訂閱號“壹塊硬幣”)猜測,此次低於市價轉讓,也顯示桐成控股一方比較急迫。

事實上,從桐成控股糟糕的業績來看,本次賣殼也早有跡象,坊間關於桐成控股賣殼的訊息也一直在流傳。

資料顯示,桐成控股為一家擁有近30年曆史的EMS製造商。主要製造電氣相關產品、電源及電子產品,包括螺管線圈、電池充電器解決方案及電源、LED照明等。其總部位於香港,工廠主要集中在深圳松崗和光明等地。

今年5月17日 桐成控股公佈業績,截至2018年3月31日,集團半年期實現收益1.61億港元,同比增長17.0%;淨利潤98.6萬港元,同比大幅減少54.4%。毛利率也因原材料價格上漲和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毛利率由21.9%大幅下降至13.9%。 

但當時公佈業績期間,桐成控股的股價不跌反漲,甚至創下新高,頗為異常。所以有港股分析師就認為,桐成控股一直存在賣殼預期。

8月27日晚上,在李林攜手滕榮松收購的訊息刺激下,火幣平臺幣HT也迎來一波上漲。

硬幣君(訂閱號:壹塊硬幣)看盤時,至27日22:49分,HT五分鐘內漲了近5%。而HT全天10.44%的漲幅,也明顯強於其他交易所平臺幣。截止8月28日上午發稿時,HT漲至2.37美元,可以說在熊市的背景下,顯得非常突出。

而HT的上漲走勢或許意味著,火幣的投資者們對這個收購案頗為看好。


交易所上市第一家?

作為“國內”三大虛擬貨幣交易所之一,李林此次收購引發業內廣泛關注。其中,桐成控股上市公司的身份,為火幣集團未來借殼上市帶來巨大想象空間。

根據火幣官網介紹,自2013年成立以來,火幣平臺累積交易額突破1萬億美元,一度成為全球最大數字資產交易平臺,佔據全球50%數字資產交易份額,先後獲得真格基金、紅杉資本的投資。

目前,火幣集團已投資10餘家上下游企業,現已完成對新加坡、美國、日本、韓國、香港、泰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及地區合規服務團隊的建立,為全球超過130個國家的數百萬使用者提供安全、可信賴的數字資產交易及資產管理服務。

在一段宣傳影片裡,稱火幣旗下業務涵蓋“交易所、錢包、投資、HT生態基金,孵化器、礦池、資訊、研究院”八大模組。

實際上,硬幣君注意到,關於火幣借殼上市,市場一直就有傳言。李林也曾在公開場合對此進行過評論。

一個月前,李林在鏈得得“吐槽大會”上稱,關於“火幣有意借殼上市”只是一個謠言。

他承認,“火幣核心的資產,是火幣交易所的業務。現在交易所業務於全球範圍內,都還沒有完全合規。借殼上市從操作上存在很大的難度”。

不過,李林同時表示“並不排除傳統資本市場”。

他當時稱,現行社會包含兩個平行世界,一個是以區塊鏈為代表的虛擬世界,另外一個是傳統金融體系構成的體系。這兩個體系會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並行的過程。所以從互補的角度出發,不排除會考慮在傳統資本市場上市。

從李林的表述可以看出,他對赴資本市場上市早有心理預期,或者說早有實際準備了。

比如此前2016年1月,李林透過轉讓系統購入新三板公司般固科技,成為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並改名為財貓網路。但之後變更為張壽松,張壽松持股比例為44.50%,李林持股比例降為38.27%。

但新三板的流動性問題和雞肋地位,使其遠遠不能與港交所相比,此次收購才堪稱真正意義上登陸主流資本市場。

硬幣君(訂閱號“壹塊硬幣”)想提醒的是,當港交所資訊披露後,部分媒體稱“火幣集團成為桐成控股(01611)實控人”,但更準確的說法是,是李林個人而非火幣集團成為了桐成控股的實際控制人,這其中還是還有很大差別的。

另外,目前只是李林和滕榮松的個人收購行為,如果不注入火幣相關資產的話,也不能稱之為“借殼”。

但不管怎樣,業內人士普遍分析認為,此次收購港股上市公司,在資本層面,為火幣上市鋪平了道路。有殼在手的情況下,接下來,火幣面臨的將是在政策層面掃清障礙。

所以至少,火幣的借殼上市,有了可以預期的理由。

“操盤手”裂變資本

清華技術男“李林”突然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是他靈光一現,還是背後有高人指點呢?

硬幣君(訂閱號“壹塊硬幣”)調查發現,作為本次李林收購桐成控股的夥伴,雖然“裂變資本”收購股份並不多,但實際上,其在區塊鏈領域耕耘許久,擁有相當深厚的行業儲備。而在火幣HADAX的超級節點競選中,“裂變資本”就是其中的節點之一。

“裂變資本”極有可能就是李林資本運作背後的真正操盤手。

根據公開資料,裂變資本Fission Capital是由王利傑管理的區塊鏈基金,著名的公信寶等專案就是由其投資。

而裂變資本的合夥人,則個個都大名鼎鼎,來路不小。根據裂變資本彭程在一次分享中透露,裂變資本共有四個合夥人,其中王利傑被譽為“傳統投資人進入區塊鏈第一人”,有多年的天使投資和專案孵化經驗。

在今年一月份的澳門演講中,他說過一句極為勁爆的話:“我過去一個月賺的比過去7年都多。”

另外一個合夥人劉磊據稱有多年的二級市場經驗,對股票市場有著深刻的理解。

而彭程本人,則來自監管部門,她曾在香港證監會總裁辦任職,負責管理國際監管機構交流工作。從證監會出來以後,她組織了一個遊戲類專案的團隊創業,後來又加入了一個香港二級市場的投資基金。

而這次隨同李林一起收購的,則是裂變資本董事長滕榮松,他在國開行工作多年,擔任過國開國際投資(01062-HK)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提名委員會主席、行政總裁等職務,成功投資了近二十個香港上市企業。

滕榮松的優勢被形容為:資源整合能力級強,市場敏感度高,出手執行力快。在當前語境下,這幾句話的含義“不言而喻”。

順便提一下,在國開行某領導任職期間,一位國開行辦公廳秘書也恰好與“滕榮松”同名。

顯而易見,裂變資本的合夥人們都在資本市場叱吒風雲多年,涵蓋上市公司、監管部門、一二級市場,對資本運作具有極為豐富的經驗,可以提供資本市場的全套解決方案。

對標李林收購案,我們可以參考最近一個極為相似的例子。

就在今年5月份,港股上市公司SHISLimited釋出公告宣佈,雄岸基金創始人姚勇傑聯合一位“一致行動人”,協議收購了SHIS前兩大股東持有的合計72.29%股權。姚勇傑當時表示,未來想把SHIS做成“全球優質區塊鏈專案在資本市場退出的平臺”。

而這個“一致行動人”,正是滕榮松!

借上市公司“洗白”?

其實,區塊鏈產業與上市並不遙遠,“位元大陸”、“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國內三大礦機廠商近期紛紛向港交所提交了申請,但礦機畢竟是硬體公司,擁有晶片概念,而幣圈則不同。

幾乎是從誕生之日起,虛擬貨幣在國內都是一個敏感的事物。而作為幣市最重要一環,交易所是監管層重點關注物件。在去年“9.4嚴打”之後,國內三大交易所均將業務搬至海外。

而近期,國內幣市監管更加嚴格,大批業內媒體被封,限辦相關活動,多部門聯合發文,一系列組合拳正在全面整頓幣圈。

在這種大環境下,李林收購港股上市公司,鑑於其作為火幣集團創始人的特殊身份,為火幣借殼上市開啟想象空間,引得業內人士強烈關注也在情理之中。

有分析人士認為:重拳監管之下,幣圈各方都在尋找出路。交易所作為幣圈食物鏈最頂端的“寡頭”,也寄希望於透過借殼上市公司完成“洗白”。

“這其中一方面包含區塊鏈專案的便利退出,另一方面則是交易所自身的防護”。

首先,傳統金融金融結合,為幣圈發展帶來了互補和新的可能;上市公司規範化治理、國際化轉型也將使幣圈交易所得到升級。

李林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在區塊鏈的市場裡,透過平臺幣實現區塊鏈領域的Token經濟和生態;在傳統金融市場裡,有牌照、新增使用者、大眾品牌等眾多場景。以區塊鏈為代表的虛擬世界和傳統金融體系存在較強的互補性。

同時,業內人士指出,在“幣”、“ICO”被嚴令禁止的現狀下,融資、退出等機制在傳統資本層面更容易得到實現,而且使得區塊鏈專案脫離了“炒幣”的屬性。最起碼,交易所旗下都投了大量區塊鏈專案,這些資產放到上市公司層面注入,不僅方便退出,也順應了監管,合理合規。

另一方面,變身成為公眾公司,也在中國嚴密的政策監管之下,也在某種程度上為虛擬貨幣交易所披上一層“保護殼”。根據港交所規定,大股東持股比例最多不能超過75%,剩餘股份須由公眾持股。

上述人士直言:“簡單來說,極端情況下,如果李林‘出事’了,基本上火幣也就完了。但如果變成上市公司,成為了多人持股的公眾公司,將會最大限度的減少其個人對公司的影響。這在資本市場十分常見。”

與此同時,還有行業資深人士告訴硬幣君(訂閱號“壹塊硬幣”):“李林此次收購併不是個例,後續還將會有更多同行將會加入到收購上市公司的行列”。

他同時稱:“實際上已經有其他交易所早有開始佈局,現在股市低迷,正是儲備殼資源的好時機。”

不過,不得不面對的是,與草莽無序的幣圈上幣不同,證券交易所上市需要面臨交易所、證監會等多個部門嚴格的稽覈,收購上市公司還僅僅只是第一步。更何況從個人收購,到資產注入,中間還有很多障礙和流程需要克服。

在幣圈掌握著上幣生殺大權,融眾多監管角色一身的“幣圈交易所”,習慣了規則制定者的身份,要到傳統交易所上市,又是否會一帆風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