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關於區塊鏈的冷知識——其實“預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挖礦”

買賣虛擬貨幣

佛系男孩我每晚9點半定時給各位談談自己對區塊鏈的見解與想法,歡迎也想在區塊鏈這條道路立業的有志之士加我微信:1132526082

其實預挖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挖礦


可能許多幣圈新人不是很瞭解“預挖”這個詞彙,但如果對BTC分叉幣或者POW機制的一些幣種有所瞭解的朋友肯定聽過這個詞。又因為“預挖”二字中也含有“挖”這個字,許多朋友都自然而然地將其與挖礦直接聯絡在一起,認為預挖不過是挖礦的另一種形式罷了。可事實並非如此。

嚴格來說預挖根本就不算是挖礦行為,因為挖礦在POW共識網路中是以貢獻GPU算力以獲取激勵的行為。而預挖是並不需要貢獻任何算力的,是一種給予的形式。所以說預挖根本就不算是挖礦行為,那麼事實上預挖到底是什麼呢?它對於一個區塊鏈生態又有何影響呢?

什麼是預挖?


說起“預挖”這個詞的由來,那麼就不得不提起比特幣黃金。其實準確來說這個詞就是在比特幣黃金(BTG)誕生之後才有的,比特幣黃金作為比特幣的分叉幣預挖了20萬個BTG給創始人廖翔的團隊,之後眾多IFO分叉幣紛紛效仿BTG的做法,預挖越演越烈。可以說是BTG開拓了預挖的先河,隨後SBTC,BCD等一眾分叉幣基本都有不同額度的預挖。

預挖幣簡單來說,其實就是在正式公開挖礦之前,某些特定的群體可以先挖一定數量的幣。比如說BTG,它們就在網路還沒有對全網開放時,先降低了網路挖礦的難度,先挖出來了20wBTG。然後上調回正常的挖礦難度後才開放給所有使用者真正意義上的挖礦。預挖可以說是一種中心化地壟斷性行為,並且強制每一個參與網路的使用者都認可這些預挖的區塊。

預挖行為為何會成為眾矢之的


可以說預挖行為在IFO盛行之時讓大部分使用者都感到反感。首先我們先不去評判孰對孰錯,預挖其實是可以類比成ICO專案中的團隊份額。那麼事實上為初創團隊留有一點代幣作為未來紅利似乎無可厚非,那麼為何為團隊留代幣不會引人反感,預挖行為卻為遭人厭惡呢?

原因其實主要有兩點,第一:預挖的那些幣用處是不透明的,沒有明確的鎖倉機制也沒有具體的用處說明。那些ICO的專案有些代幣還會拿去空投啊什麼的建設一下社羣,但預挖來的幣作為使用者完全不知道被拿去幹嘛了。都被團隊拿去偷偷出貨了也說不定。第二:在沒有預挖行為之前其實也已經有了類似預挖的行為,像BTC在早期沒有算力競爭和足夠使用者的情況下初創團隊也會自己先去出塊。但是他們早期得到的代幣大多是公開透明的,而且是符合自然法則的。並且像中本聰一樣,其挖到的代幣至今沒有拋售過。所以在使用者習慣了以前這種公平的預挖後,這種強制的預挖自然就不會被接納,甚至會被唾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