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減半,同樣的比特幣,不一樣的故事!

買賣虛擬貨幣

「四年一遇」的比特幣減半於北京時間 512 上演,和 312 剛好差兩個月,是巧合還是有意為之?

其實把上面這句話放到這麼顯眼的位置對有些人來說可能有點殘酷,但這不是我的本意,我只是想讓大家透過這兩個時間點來學會敬畏一下市場,我可不希望那句聽起來有點開玩笑的「價格回去了但倉位沒了」發生在你身上!

好了,讓我們把目光回到「減半」身上。

減半為什麼會「四年一次」?

嚴格來講,比特幣網路是沒有和現實世界一樣的時間概念的,雖然每個區塊資訊裡面包含有一個叫做時間戳(timestamp)的東西,但是這個時間戳是用來幹其它事情的,比如防止雙花、篡改等等。所以中本聰在一開始就用塊高(每一個區塊的順序編號)來表達這種鏈式結構的先後順序,並且在程式碼裡面規定了每 210000 個區塊就會獎勵減半,初始區塊獎勵為 50 個 BTC,透過高中數學的等比數列可以很容易算出來比特幣網路在經過 33 次減半後,區塊獎勵會低於比特幣的最小單位——聰,而且可以算出來總量大致是 2100 萬個。

這就是我們熟知的 2100 萬個比特幣的數學由來。

但是細心的你會發現根據上面的資訊是算不出每次減半的時間的,因為還缺少一個重要的條件——每個區塊的出塊時間。目前比特幣網路的出塊時間大致為 10 分鐘一個,但是我們知道全網算力是有波動的,比如這次減半時的算力就是上次減半的 80 倍!算力越大,意味著能更快算出雜湊值,更快出塊。這樣整個網路會隨著算力波動處於某種不穩定的狀態,於是,中本聰引入了難度(difficulty)的概念,當算力增加,出塊時間減少,就提高難度值,降低出塊的時間。這樣一來就能大致控制出塊時間為 10 分鐘。

但是如果難度值實時調整,也會增加某種不穩定的因素,於是規定每 2016 個區塊(大概兩週)根據算力調整一次難度。由於全網的算力大部分時間是在增加的,故實際的平均出塊時間是低於 10 分鐘的,所以 210000 個區塊出塊總時間會低於四年,這就是為什麼減半會「大致」四年一次!所以預測準確的減半時間幾乎是不可能的,你可以感受一下最近幾次減半:

創世區塊:2009 年 1 月 3 日

第一次減半:2012 年 11 月 28 日

第二次減半:2016 年 7 月 9 日

第三次減半:2020 年 5 月 12 日

減半和價格的關係

人們總是習慣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事情

如果這個時候有人和你說比特幣未來會漲到 100 萬美金一個,你會怎麼想?

以史為鑑——前兩次減半經歷了什麼

說到減半,我們幾乎繞不開的就是歷史上已經發生過的兩次減半,分別在四年前和八年前,透過過往的已經發生過的來認識或者推測即將發生的第三次減半的種種這是符合我們的認知習慣的。所以我也找來了上面這張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圖。其實上面這張圖做過一個數學上的處理,就是縱座標用了價格的對數,嚴格來說是 lg10, lg100, lg1000,這樣就能在縱座標上等比例地顯示跨度更大的價格,也能讓較低價格的曲線看得更明顯,否則你看到的可能 2016 年以前都是一根「地平線」。

從上面這張圖可以明顯看出:

每次減半前都會有一段上漲的時期,漲幅在 1.5~4.5 倍不等

減半後都會伴隨一波更大的漲幅,可以稱之為牛市,持續時間基本在 1 年以上,前兩次分別為 92 倍、29 倍

時間越往後減半前後兩個階段的漲幅均會越小

其實還有個小細節,減半後會有一個下跌的過程,因為時間不長,可能要仔細看才能看出來,幅度也在 20% 左右,據說有些人就栽在了這 20% 上。

但是,僅僅知道歷史是遠遠不夠的,人們總會想辦法根據歷史去探究未來,所以這個時候你一定會聽到微博、推特上各路大神關於比特幣未來價格的「預測」,或短期或長期,有聽起來「合理」的、也有不著邊際的。隨便舉幾個例子感受一下:

“比特幣的價格為正就是高估了的” ——某黃金支持者說

“比特幣會在 2021 年某個時候達到 5 萬美金一個” ——某大型調研分析公司說

“比特幣未來不到 100 萬美金一個直播 xxx” ——某圈內人士說

當然,有不少人也嘗試用歷史資料建模的方式「科學」地預測比特幣的價格走勢,這其中有一個在推特上討論的比較火的模型——S2F (stock-to-flow) 模型,翻譯過來就是存量 - 產量模型,就是用某個事物累計的流通量除以每年的新增流通量,表示的是新增量達到當前累積量所需要的年份。這是一個在比特幣出來之前就已經存在的衍生指標,一般來說,值越大,表示這樣東西越稀缺。比如黃金的 S2F 大概 60,比特幣目前大概 20 多,也就意味著減半後比特幣的 S2F 就比較接近黃金。

模型的發現者把「S2F-時間」的迴歸函式找到後把它擬合到上面那張「比特幣價格-時間」的圖上,居然發現二者趨勢驚人的一致,就是這麼神奇,當然這哥們肯定也嘗試了很多其它指標和擬合方式,不會是我們現在說的這麼容易。有了這個你就可以根據已知的 S2F 去推測未來比特幣的價格走勢,基本上就是下面這張圖:

根據這個關係,模型發現者預測比特幣在此次減半後的高點會達到 5.5 萬美金一個!

當然上面這些只是單純的根據比特幣的歷史資料或者流通量 / 產量得出的一些結論,忽略了這個市場的實際情況,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認同這些模型。

減半影響了什麼?

增髮量 & 拋壓量

客觀來講,比特幣在一定時間範圍內是增發的,只是增發的量最終會趨於 0,減半就意味著接下去四年每年的增髮量減半,也就意味著礦工能拋向市場的比特幣數量會減少,當然這又能影響價格多少呢?現在接近 90% 的產量均已經挖出,所以這點拋壓的減少只能算一個利好,但完全不足以支撐所謂的牛市,所謂牛市是由減半帶來的觀點只是一部分人一廂情願罷了。

全網算力

減半直接等於礦工的收益減半,在比特幣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勢必一些能效比低下的礦機會退出市場,但這隻會短暫的造成全網算力的下降,即使後續比特幣價格不漲全網的算力也不一定會比減半低,因為只需要更少的新機器就能把老機器的算力補上,一個客觀事實就是 2019 年上半年的價格和現在差不多,但是那時的全網算力只有現在的 1/3!

但是全網的算力下降會造成下次難度調整到來之前的出塊時間變長,這也是短期的一個不確定性因素,不排除會影響比特幣價格!

這次減半和前兩次有什麼不同?

歷史不會簡單的重複,但是會驚人的相似?

礦工群體

比特幣減半的歷史也可以說是一部礦工的變遷史,並且首當其衝的也是挖礦行業。你們聽到和礦難有關的事情除了和幣價暴跌有關,剩下的基本都是因為減半。第一次減半雖然是顯示卡和 FPGA 礦機見證歷史,但是卻催生了世界第一臺專業 ASCII 礦機——阿瓦隆,從此挖礦開始從家庭作坊式向規模化發展,並且全網算力開始邁向新的高度。

第二次減半是各類專業 ASCII 礦機真正較量的一次,這次雖然沒有誕生其它新鮮的生產力工具,但是生產關係卻發生了深刻變革,為了應對減半帶來的收益下降,礦工們開始將礦機從城市周邊的工廠遷移到遠離城市的西南水電站。但是不管怎麼變遷,前兩次減半,來自中國的礦工牢牢掌控全網超過 90% 的算力。

對於第三次減半,全網算力也來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分別是前兩次的 80 倍和 3200 倍。雖然中國依然佔據全網 65% 的算力,但是這個賽道不只有中國一個選手。北美髮展勢頭迅猛,也瓜分 15% 的份額,中亞、俄羅斯、西歐遍地開花,並且其中還不乏以挖礦為生的專業公司,甚至有些國家直接加入這一市場。市場的專業化、規模化、分化程度以及抗風險能力都是前兩次減半所無法比擬的。

交易主體

和上游的礦機廠商、礦工的發展史一樣,參與這個市場的最重要的力量也經歷了對應的變遷。在第一次減半時,還沒有現在所謂的「三大交易所」,一批早期的佈道者在各個地方進行著或線上或線下的買賣,看起來比較純粹;第二次減半時,為交易而生的基礎設施基本成型,但是交易的主體依然是普通使用者,大家也只是進行簡單的現貨交易,雖然這個時候也有交易所開了期貨。

如今第三次減半,市場充斥著各式各樣的產品,主流金融市場有的或者沒有的,我們都有。交易的物件也多元起來,普通使用者、量化機器人、專業的交易員、基金等,甚至還有專業機構入場,比如著名的灰度,這也讓市場的漲跌變得更復雜。

比特幣屬性

如果你看過或者聽過比特幣的白皮書,那你應該對那句「Bitcoin,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有印象,這也是中本聰最初對比特幣的定義——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既然是電子現金,那肯定是用來支付的,所以在第一次減半前,比特幣可能是最接近「支付」這一屬性的,所以才有那個一個 1 萬個比特幣買一個披薩的故事;到第二次減半時,隨著交易的盛行,人們開始透過買賣比特幣賺取差價,似乎它更像一個可以交易的「虛擬商品」,甚至把它類比成現實世界的黃金,因為它的總量有限;而進入到第三次減半,恰逢遇上難得一見的金融風暴,人們又突然發現,比特幣似乎不是避險資產,反而更像是風險資產。所以類比黃金的聲音在減弱,似乎人們更願意把它當成「虛擬資產」。

可以看出不同階段比特幣的屬性是有變化的,什麼樣的屬性就代表了什麼樣的故事,也代表它的用途以及能達到的價值的天花板。

外部形勢

其實縱觀三次減半所帶來的的十餘年曆史,我們發現比特幣似乎和某些局勢的動盪相關性最大,比如衝突、戰爭、政權的不穩定等,這可能恰好說明比特幣最原始的功能——價值轉移。當然任何一種促成比特幣價格的上漲的原因裡面我都不希望是上面這些。

影響價格的因素

在一個買賣交易市場,需求才是根本,買的需求大於賣的需求,價格自然上漲。,縱觀比特幣前兩個週期,無一不是因為需求的巨大推動導致使用者量的指數級增長,從「最原始」帶有爭議地帶的需求開始萌芽,到完成第一批信仰者的組建;從行業的基礎設施成形,到 IXO 將使用者和市場規模推到歷史頂點。所以,減半看起來很美好,但支撐起一個市場繁榮的躍升需要實實在在的使用者需求得到滿足!光靠「信仰」是不夠的,未來,我們需要多一點實用主義,少一點浪漫主義!

在這次由一個病毒引發的全球金融市場巨震當中,我們雖然沒有看到比特幣的避險屬性發揮療效,但是我們看到了它和全球主流金融市場前所未有的聯動,這或許說明我們這個市場的使用者和傳統市場的使用者重合度越來越高,二者的邊界在模糊,或許到下一次減半的時候,「比特幣減半」不只是一個行業在聊的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