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不止、“幽靈所”激增 加密貨幣交易行業加速洗牌 |鏈捕手

買賣虛擬貨幣

熊市之下,焉有完「所」。伴隨著使用者與流動性的雙雙流失,加密貨幣交易所也遇到了今年以來最困難的時刻,目前擁有穩定盈利的交易所不超過2位數,許多交易所選擇了跑路,但更多的交易所將自己置於「幽靈所」的境況。

這些交易所官網可正常開啟和登入,且具有連續性交易,但買賣掛單、成交金額、交易曲線等都呈現規律性的機器人刷單的特點。換言之,大量交易所的交易都是虛假交易,幾乎沒有真實使用者,宛如一家家「幽靈」交易所。

鏈捕手認為,在熊市催生的洗牌之下,交易所行業的兩極分化已不可避免,但從長遠來看,加密貨幣交易所行業的進化不僅需要自然發生的優勝劣汰,更需要監管加以整治,制定嚴格的行業規範以及進入退出機制。

01

「幽靈」交易所激增

在深不可測、長不可料的熊市,熬不住的不僅僅是持幣使用者,還有大批大批的交易所。

10月24日,MEX交易所被曝官網無法開啟,大量使用者未能提幣。

10月31日,加拿大數字貨幣交易所MapleChange在推特宣佈因受到攻擊資金全部丟失,表示只能結束其業務,隨後官網與推特全部關閉,被普遍認為「跑路」。

11月1日,玩客網釋出公告稱正式停止運營,此後網站無法開啟,大量使用者無法提幣。

11月16日,Bmart交易所被曝無法提現並頻繁取消使用者取現操作,團隊疑似跑路。

11月19日,OKUEX交易所宣佈平臺無力維護,決定暫停所有業務並要求使用者儘快平倉與提幣。

…………

據鏈捕手初步統計,目前使用者無法提幣或者網站被關閉、疑似跑路的交易所不低於80家,致使大量使用者產生嚴重資產損失。

不過相比直接關閉網站並跑路,更大規模的交易所處於「假死」狀態:官網可正常開啟和登入,且具有連續性交易與掛單,但買賣掛單、成交金額、交易曲線等都呈現規律性的操縱特點。換言之,大量交易所內的交易都機器人刷出的虛假交易,幾乎沒有真實使用者,宛如一家家「幽靈」交易所。

上圖為鏈捕手在4家不同交易所擷取的K線圖,可見這些交易所最近幾個月的交易量大幅減少,但這種減少並非是逐步的,而是突然性下滑,這就不太可能是使用者逐漸流失的原因。

一個較為合理的猜測是,為了符合熊市行情或者降低刷單成本與工作量,交易所大幅下降了交易量的刷單規模。不過即便是在目前較低的交易量中,幾乎全部都由刷量構成的。

由上面幾張圖可見,在大量交易所的近期成交單中,幣的數量都非常接近,哪怕只要有一名真實使用者在交易都不會呈現這樣的情況,只有機器人掛單才能合理解釋。

甚至在很多交易所的盤口介面上,其委託單的分佈都呈現極其規律的特點,數量極其接近。

此外,還有交易所K線圖呈現出詭異的曲線(如上圖),比如交易量每天幾乎完全一致、每天階梯式上漲,甚至還有交易所在這幾天比特幣大跌的情況下,出現價格為899USDT與7298USDT的BTC成交單。

綜合上面的情況來看,大量交易所都在透過機器人刷單刷量的手段來營造虛假交易環境,以避免出現K線沒有波動、盤口沒有掛單的情況。

今年年中曾有媒體稱全球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數量超過2萬,到目前活得還不錯、有正常盈利的交易所可能不到0.1%,關停跑路的交易所不到1%,其餘98%以上的交易所實際上很大程度上都處於前述狀態。如同現實生活中那一棟棟看起來高大氣派卻無人居住的「鬼城」建築一般,這些交易所空有一套套完備的交易所繫統與網站卻沒有真實使用者,可謂「幽靈」交易所或者「鬼所」。

02

長期野蠻生長的結果

為什麼加密貨幣交易所會發展到如今這個局面?又為什麼這些交易所明知沒有真實使用者仍苦苦支撐、營造虛假交易環境?概括來看,這些都是交易所行業長期野蠻生長、無視市場規律瘋狂逐利的結果。

自17年底起,伴隨著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價格猛漲,加密貨幣交易所的暴利逐漸被市場所熟知,再加上這個行業缺乏規範與監管,交易所對使用者資產具有非常高的使用權與支配權,交易所頓時成為與發幣並列的區塊鏈行業最熱門創業方向之一,上千家交易所在17年底18年初成立。

更大規模的誕生潮發生在今年年中。在今年6月份FCoin交易挖礦模式的刺激下,發幣與收手續費這兩個區塊鏈行業最賺錢的商業模式同時與交易所結合在一起,併為交易所冷啟動提供了有效途徑。這使得交易所再度成為整個行業最受關注的創業方向,不僅許多獨立的交易所誕生,火幣、OK等交易所也逐漸開放自身的交易系統,主動培育更多交易所。在FCoin誕生前後幾個月,市場誕生了近萬家新交易所。

但是在狂熱追求利益的背後,這些新交易所大多數存在嚴重的內部問題,其中主要有以下幾個:

在目的方面,大多數交易所都以賺快錢為目的進入這個行業。大部分交易所對區塊鏈缺乏足夠深入的瞭解,也沒有對區塊鏈的信仰,一切行為都著眼於短期利益,甚至無底線地不惜傷害使用者與行業;

在團隊方面,大部分交易所的團隊缺乏充分的金融與技術背景,專業能力參差不齊,不具有超越牛熊的耐心、經驗與視野;

在技術方面,加密貨幣不同於傳統金融資產,對儲存方式、賬戶系統等具有全新的要求,同時需要開發者對金融交易系統具有充分的瞭解,但大部分交易所都不具備足夠成熟的技術開發能力,交易系統與介面對使用者不友好並存在諸多Bug;

在流動性方面,交易所需要足夠的交易深度與流動性來保障使用者在交易時擁有充分的對手盤選擇,但這些新交易所往往只能在交易挖礦或建立之初吸引到部分使用者。隨著此後平臺幣價格普遍大跌,使用者及其資產大量轉移後,這些交易所的使用者數量以及流動性受到極大地削弱。

此外,大部分交易所往往都是蜂擁而上、快速搭建,機制與模式極其雷同並缺乏創新點,不具有長期發展的競爭力。

由於以上種種弊病以及激烈的競爭,這些交易所在經歷持續多月熊市之後,交易量持續走低,流動性漸漸枯竭,上幣專案越來越少。在使用者大量流失的同時收入也大大縮水,交易所無法盈利甚至不能產生現金流也就是必然結果。

在這種情況下,交易所方面停止運營乃至於跑路都是非常正常的現象,至於絕大部分交易所在連續多月使用者與交易量流失的情況下,仍選擇透過機器人刷單的方式來營造虛假交易環境,鏈捕手認為主要有以下幾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是死扛,為下一波牛市繼續收割新「韭菜」做準備。大部分交易所都經過17年底牛市或者18年中平臺幣以及交易挖礦的市場紅利,深知交易所潛在的利益空間,因此希望等到下一輪市場高潮時再賺一筆。為此,他們需要保證K線圖的完整性、延續性以及與市場同步,否則會對未來的潛在使用者產生不太有利的訊號。畢竟相比於開發或購買交易系統的投入,使用機器人刷單、維持基本運營的成本微不足道。

第二種可能是緩兵之計,營造交易所仍在運營的假象,但實際上團隊已經轉移或者跑路。交易所網站直接關閉容易引起使用者與輿論的特別關注,而交易所如果能保持表面上的運營與交易,則能形成一定的緩衝與積極暗示,避免成為眾矢之的。

第三種可能是欺詐,試圖誘騙使用者存入加密資產並據為己有。很多交易所團隊已經呈「破罐子破摔」之勢,打算最後再從幣圈撈一把,甚至不少交易所團隊原本就是以詐取使用者資產為目的而設立。透過以往在全網鋪設的軟文廣告,加之比較完備的K線圖,可能會吸引到少量入門級投資者存入資產,但這些錢很可能再也無法提出。

03

洗牌是大勢所趨

熊市低迷持久,牛市尚不可知。顯然,正如本文開頭所描述的場景,越來越多交易所已經沒有耐心與資金繼續熬下去,選擇了關停或者攜款跑路,這一趨勢必然也會隨著熊市的持續而放大與加強。

交易所行業的兩極分化已不可避免,絕大多數中小交易所將走向淘汰或者成為「幽靈」交易所,而頭部交易所以及具有顯著差異化的垂直交易所將成為市場主要力量。

資本市場也正在印證這一點。從今年年初到年中,超過100家交易所宣佈獲得融資,但8、9月以來交易所融資案例已經下降到個位數,且以頭部交易所為主,例如Coinbase於10月底宣佈完成由老虎環球基金領投的3億美元E輪融資,KuCoin於11月14日宣佈完成來自IDG資本、經緯創投和NGC的200萬美元A輪融資,1token於11月19日宣佈完成來自經緯中國等機構的數千萬元天使輪融資。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大量交易所會在這一輪行業大洗牌中被淘汰,但這主要由於行業週期性問題,這些交易所在難以牟利的情況下主動選擇退出。

由於缺乏明確的監管,以及加密貨幣的特性決定了它難以有效受到監管,在下一輪牛市到來之後,那些曾經退出或者已經割了多輪「韭菜」的交易所大概率會換一個殼或者推出新模式繼續開展交易所業務。而在這些交易所的宣傳攻勢下,以及在利益的矇蔽與刺激下,部分散戶很容易會選擇再次入坑,成為下一波交易所熱潮的天然土壤。

因此,加密貨幣交易所行業的進化不僅需要自然發生的優勝劣汰,更需要監管從更高維度採取有效措施,制定行業規範以及進入與退出機制,但市場距離這一天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